修改第五节(桃核承气汤类方)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1
桃核承气汤方一天研究一条《伤寒杂病论》桃核承气汤方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84人已访问原方: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意思是不要空腹服药,服药前要适当吃点东西)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参考比例:桃仁四大黄四桂枝二炙甘草二芒硝二;分三服。
合方分解: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甘草汤。
桃仁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水血的瘀滞,与杏仁作用有相似的地方,但较杏仁,疏通瘀血的作用更大而下水的作用偏弱,所以不能治疗形肿,故如水血瘀滞都重者,宜桃仁杏仁同用,效果会更明显、作用也会更全面,二药均用于实证,虚证一般不太适宜。
按:从分解可知,本方含有调胃承气汤,可见潮热、烦呕、谵语发狂、腹满痛等证。
有桂枝甘草汤,可见心悸、气上冲等证。
有桃仁,可见有充血性的出血证。
由实践比较所得,空腹服这类药攻下会比较急剧猛烈,由于这类药不是治胃肠结热的,而是治少阳血瘀热证的,下利太猛太快就成了清肠胃药了,而先吃点东西再服药,泻下作用会明显减弱,能使药性发作得慢点、吸收得多点,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达到治瘀血的作用而不会变成清泻胃肠了。
历来的医家、注家都认为要在饭前空腹服用,说是有利于药到病所,据实践感受,这种做法和说法恐怕不是那么合理、也跟实践所得有点相反,所以这种说法个人认为不可信,所以用这类袪瘀血药(包括桂枝茯苓丸(虽然此方仲景明确说明是“食前服”的)等)、要求“先食”的,我现在都不会再空服给服,都转为先适当吃点东西或饭后服用,效果理想,也没有出现攻下急剧的表现,比空腹服用出现攻下急剧、药物反应剧烈的情形好很多,治疗效果既理想又平稳,此经验供大家参考。
“先”不但可解为在什么什么之前,而此书用得最多的意思反倒不是这种,而是“一开始、首先”这类意思,大家也不妨参详参详,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这类的“先食”应该直接理解为“先吃东西,后服药”似乎更合理些。
核桃承气汤核桃承气汤组成桃仁 12g 大黄 12g 桂枝 6g 芒硝 6g 甘草 6g效能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皖,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发热如狂,及血瘀经或产后恶露不下,少腹胀满疼痛或蓄血痢疾症。
用法上五味,以水7升,煮前四味,取2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5合,日三服。
当微利。
入经足太阳经。
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2应用编辑要点本方为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临床当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象沉实或涩为使用依据。
加减若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若用于月经不调瘀滞较甚者,痛经可加延胡索、五灵脂、以调经止痛;闭经可加牛膝、当归、川芎以行血通经;恶露不下者,加五灵脂、蒲黄以祛瘀散结。
若用于上不瘀热之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吐衄者,可加牛膝、生地、丹皮、白茅根等以清热凉血,引血导热下行。
现代本方主要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残留、附件炎、肠梗塞;亦可用于急性坏死性肠炎、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后头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血管病、宫外孕、子宫肌瘤等症属瘀热互结者。
注意若兼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
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孕妇忌用,体虚者慎用。
具体5.1肝性血卟啉病应用本方加味:桃仁10g,桂枝7g,大黄9g,芒硝15g,白芍15g,甘草3g。
腹痛甚者加元胡、失笑散;瘀血重者加土鳖、丹参;呕吐者加半夏、藿香;腹胀者加枳实、厚朴;黄疸者加因陈、栀子;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夏枯草;烦躁者加天麻、钩藤;谵妄者加珍珠母、琥珀;肢麻者加牛膝、地龙;贫血者加当归、川芎。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若便秘顽固者可加重大黄及芒硝用量,以达到通便泄热、祛瘀止痛的作用;待大便通畅,腹痛缓解,然后酌情减量或除去芒硝,此即“得快利,止后服”之意。
本组35例中14例出现脱水征象,给予输液1-3日。
医案——桃核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组成】核仁15g 桂枝6g 川军12g 芒硝6g 炙甘草6g【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方解】此活血祛瘀,泻热通经之方。
临床使用以少腹急结,痛不移位,日轻夜剧,其人如狂,脉涩,舌暗为目标。
瘀血之成,原因种种。
实证有气滞血瘀,有腑实血瘀,有热结血蓄,有寒凝血滞;虚证有气虚血瘀,血虚血瘀等。
《伤寒论》106条桃核承气汤所治之瘀,系太阳病不解而成。
盖发热日久,煎熬营血,血液黏稠,血流不畅,瘀结于里;或素有瘀,复与热相结而成。
究之临床,不论何因致瘀,凡少腹硬满,疼痛拒按,癥病血漏,经水不利;或上半身热、下半身冷;或头痛、牙痛、跌打损伤、手术后者;或有心烦、健忘、如狂、发狂等精神病之状者。
症见面色晦滞发暗,唇、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沉弦、弦细、沉涩、沉滑有力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水饮、血液经过脏腑气化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以完成水液代谢,维持其动态平衡。
二者密切相关,源本同一,入络脉为血,出络脉为水,或彼时为血,此时为水。
据有关资料表明,血液为体重之7%,正常人日饮水量约2500毫升,通过肠道参加血液循环,肠道通则血流畅,肠道壅则血流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海盈则川塞溢,海浅则川畅通,故通利肠道可加速血液运行,从而使瘀血尽去。
方中调胃承气汤泻热导滞,桃仁、桂枝活血化瘀,使瘀热假肠道以出。
热结膀胱,非专指六腑之膀胱。
临床所见,以胞宫、大肠为多,膀胱较少见。
汤本求真谓:“热结膀胱,又称少腹急结,以余多年经验,此急结不在膀胱部位,以指尖沿下行结肠之横径,向腹底擦过而强按压之,触知坚结物,病人诉急痛,即少腹急结之证也。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l06)【组成与用法】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功效】破血下瘀。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6年10月13日。
张某,42岁,月经按期于10月3日来潮,经量少,咖啡色,至今未净,平时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一般,7天净,经行腰部酸明显,纳便正常。
生育史:2-0-3-2,两侧输卵管已经结扎。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破瘀行经。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炙大黄9g 玄明粉5g 炙甘草6g 桂枝6g 益母草30g 丹参12g 川牛膝30g,5剂。
二诊:2006年10月24日。
进药3剂,经量转多,现经净已5天,带下色黄臭,腰痛,胃脘胀,大便溏薄。
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法:健脾燥湿。
方剂: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合平胃散(《和剂局方》)加黄连5g,7剂。
2.月经后期(高泌乳素血症)初诊:2005年4月6日。
周某,24岁,未婚,月经后期已经10年,2~3个月一潮,6~7天净。
经量正常,色红,夹大量血块,伴下腹痛,带下色白,纳可胃胀便秘。
末次月经1月20日来潮。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通下导滞。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炙大黄9g 桂枝6g 炙甘草6g 玄明粉(冲)10g 丹参15g 茺蔚子10g 地鳖虫10g 大腹皮10g 泽兰10g 王不留行15g,5剂。
二诊:2005年4月11日。
月经4月8日来潮,经量中等,今已减少,检测内分泌结果: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均在正常范围,泌乳素1037.5uIU/ml(正常值59~619 u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67.桃核承气汤[组成用法]桂枝6~10g、桃仁10~25g、大黄10~15g、甘草3~6g、芒硝6~10g。
将除芒硝以外的四味药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后分两份,每日服两次,服时将一半量芒硝放入药汁内,放火上稍沸腾,溶化后空腹服用,以泻下为度。
[方证]1.大黄证。
2.少腹部固定性拘急疼痛,按之更甚。
3.出血紫黑,易凝固结块。
4.精神亢奋不安,如狂。
5.面红、唇暗红、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脉沉涩。
[现代应用]1.根据“其人如狂”而用于精神兴奋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等;外伤性头痛、脑挫伤、脑震荡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剧烈头痛、顽固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头痛难忍时也可表现为“如狂”之状。
2.根据“少腹急结”而用于盆腔及前后二阴部的急迫性、疼痛性、充血性疾病,如妇产科的急性盆腔炎、子宫肌瘤、难产、产后恶露不止、胎盘残留、输卵管结扎术后综合征、痛经、闭经;以及膀胱炎、外伤性血尿、前列腺增生继发感染造成的癃闭、淋病性尿道狭窄之尿潴留、流行性出血热的少尿期、输尿管结石的小腹绞痛、阴道血肿、直肠溃疡、产后会阴疼痛等。
3.头面部炎性充血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爆发火眼)、麦粒肿、睑缘炎(目眦肿痛)、翼状胬肉(胬肉攀睛)、面部痤疮、面部毛囊炎、酒渣鼻、牙龈出血、龋齿疼痛等,以及皮肤科的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痒疹、丹毒、猩红热、过敏性紫癜、湿疹的溃烂流水等也常出现本方证。
4.心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塞、脑溢血、脑膜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5.一些急腹症也用到本方,如胆道蛔虫症、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坏死性肠炎、胰腺炎、异位妊娠。
6.其他还用于肺结核大咯血、代偿性咯血、哮喘、月经期鼻衄、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肝昏迷、化脓性乳腺炎、爆发性痢疾、蛲虫病、骨伤科疾病合并肠麻痹者、特发性血尿、骨质增生症、库欣综合征等。
[经验参考]桃核承气汤的应用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
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别名:桃仁承气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桃仁9g 大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芒硝6g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500ml,去滓,下芒硝,再微沸,先食温服100ml,日3服。
(功效)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主证,少腹急结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夜发热,或如狂,舌质紫,脉沉涩。
副证:或下瘀块。
(临证加减工1.桃仁承气汤治疗盆壁愈J01痉:药用桃仁9g,大黄12g,桂枝、甘草、芒硝各6g,加水1400ml,煮取450ml,去渣人芒硝,再上文火微沸即成.饭后温服150m1,每日3次。
2.桃核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宫外孕:以桃核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联合或交替使用,疗效满意。
3.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经理曳巵猿面塞乱:基本方为桂枝6"-~12g,桃仁、红花各10~15g,大黄10~14g,芒硝10~16g,甘草10---30g,木香6—10g,生山楂100g,益母草10g,丹参30g.’经前可加细辛3g,每日递增lg,但最多不得超越18g,经期只可将细辛用至3g;腹胀满者可加乌药10---30g;经后可将甘草用至30-~100g,益母草用至30g。
于经前6一工O天开始服本方,直至经血来潮,如症状消失可改用四物汤合加味乌药汤,服至经血回潮。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f4,:ss]4.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药用桃核承气汤加白芍、银花、丹皮、山栀子、泽泻、竹叶。
取得较好疗效。
[新医药学杂志,1973,(10):20] 5.桃核承气汤治疗肝性血卟淋病:根据血卟啉病患者有皮肤、腹部和神经三大症候群,中医辨证属于瘀热蓄血,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治宜清泄瘀热。
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为桃仁lOg,桂枝7g,大黄9g,芒硝15g,白芍15g,甘草3g。
腹痛甚者加元胡、失笑散;瘀血重者加土鳖、丹参;呕吐者加半夏、藿香;腹胀者加枳实、厚朴;黄疽者加茵陈、栀子;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夏枯草;烦躁者加天麻、钩藤;谵妄者加珍珠母、琥珀;肢麻者加牛膝、地龙;贫血者加当归、川芎。
图说经典案例——桃核承气汤证住毛家弄鸿兴里门人沈石顽之妹,年未二十,体颇羸弱。
一日出外市物,骤受惊吓,归即发狂,逢人乱殴,力大无穷。
石顽亦被击伤腰部,因不能起。
数日后,乃邀余诊。
病已七八日矣,狂仍如故。
石顽扶伤出见。
问之,方知病者经事二月未行。
遂乘睡入室诊察,脉沉紧,少腹似胀。
因出谓石顽曰,此蓄血证也,下之可愈。
遂疏桃核承气汤与之。
桃仁一两生军五钱芒硝二钱炙甘草二钱桂枝二钱枳实三钱翌日问之,知服后下黑血甚多,狂止,体亦不疲,且能啜粥,见人羞避不出。
乃书一善后之方与之,不复再诊。
【适应证候】太阳表邪循经入里,与瘀血结于下焦,症见少腹急结,如狂,小便通利,表证已解者。
(106)【禁忌证候】上证表邪未罢者。
(106)《伤寒总病论》:治产后恶露不下,喘胀欲死,服十瘥十。
《儒门事亲》: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内经》名为瘕,为沉也。
沉者月事沉滞不行也,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大作剂料服,不过三服,立愈,后用四物汤补之。
《直指方》:桃仁承气汤治下焦蓄血,漱水迷忘,小腹急痛,内外有热,加生蒲黄。
《证治大还》:治胸中气塞,上吐紫黑血,属瘀血内热盛者,或打扑内损有瘀血者,本方加减下之。
《类聚方广义》:治痢疾身热腹中拘急,口干唇燥,舌色殷红,便脓血者。
淋家少腹急结,痛连腰腿,茎中疼痛,小便涓滴不通者,利水不能治,若用此方则两便通利,苦痛立除。
小便窿闭,小腹急结而痛者;打扑疼痛,不能转利,二便闭涩者亦良。
——案例及图片选自李赛美《图说伤寒论》。
伤寒论51:抵挡汤、桃核承气汤、...“概要:灸少阴(太溪复溜),腹部淤血(小便利抵挡汤、不利桃核承气汤),少阴强发汗眼鼻出血,少阴多死症(阳出烦躁),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主力方,去中焦寒湿),大黄附子细辛汤(寒实不大便),大承气汤(热实),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初病),黄连阿胶汤(少阴心肾不交失眠,脉沉细手脚冰口渴溏泄失眠),附子汤(少阴身痛),真武汤(下焦寒水晕眩),桃花汤(大肠炎血便混合,属少阴)。
”01—条辨三〇六: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阳七壮。
厥阴证时,病人又吐又下利,手脚冰冷,是死症。
因为药、食物人体都不受纳了,进去就吐,里面阴实太盛。
手脚不逆,发热,代表胃气还在,不会死。
灸少阴:太溪、复溜穴(足太阴肾经),行少阴经的阳气。
02—条辨三〇七: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若热在膀胱,必便脓血。
临床上,肾结石、膀胱结石时会出现热症,西医的肾多发性囊肿也是。
热在膀胱,会小便带血。
腹部淤血,小便利:抵挡汤;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可把血块打出来。
03—条辨三〇八: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有点晕,睡眠睡不够,有点昏迷,不会有汗,脉沉细。
若强发汗,会动到血,可能从口鼻出血,或从眼睛旁出血。
里面阴寒很盛,不可发汗,利尿较好。
因为寒湿在中间,利尿出来路线最短,从肾脏排出;若发汗,从中焦到上焦、心肺、皮肤,路径很长。
04—条辨三〇九:少阴病,恶寒,身倦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条辨三一〇:少阴病,吐、利、燥烦,四逆者,死。
危险症状,手足不单单冷,而且肿,身倦而下利。
肾脏或心脏问题,治后下利变不下利,手脚冷变不冷,晚上睡得好,为阳回头。
阴盛则阳退,快死之前,少阴证有吐、利、烦躁,手足躁动,为阳要离开身体。
05—条辨三一一: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尿毒症、肾脏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眩晕、呕吐、东西吃下去就吐。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上方以桃仁为君而冠以承气之名,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
桃仁偏于瘀血之散,桂枝长于血脉之行。
因“少腹急结”,一个“急”,突出了热与血结而以热盛为主的病机,故用承气汤去实热为主,加桃仁随硝黄直达少腹攻逐瘀血;加桂枝辛温通经,毕竟病从太阳随经而来,仍借太阳之药,凭硝黄导热下行,降秽气以宁心;
因“如狂”较“发狂”程度为轻,表明热邪盛而未极,瘀血结而未坚,故加炙草缓恋硝黄之猛峻,同时寓调胃护正之义。
“先食温服”即空腹温服,因病在下焦,便于药力直达病所发挥泄热逐瘀之功。
临床上,不光是蓄血于肠(大、小肠),就是妇人胞宫蓄血,辨证运用桃核承气汤同样好使,达到“血自下,下者愈”的目的。
案
本人于99年春治疗一英国28岁已婚女性,行两次人流刮宫术未净,B超显示仍有部分瘀血残留宫中,因担心日后造成习惯性流产决定暂不做第三次刮宫术。
患者症见小腹结痛,数月绵绵不休。
经用桃核承气汤(芒硝仅用6克,药汁分次冲服)加茜草,服至第
三剂,大块黑色败血并污秽之物自阴道而下,患者顿觉小腹轻松,精神清爽。
遂令卧床两日,改服当归补血汤两剂,并糜粥自养而愈。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太阳伤寒抵挡证四章1太阳伤寒,皮毛闭实,卫气不泄,蓄极思通,上冲鼻窍,势必逆冲鼻窍,而为衄证。
太阳中风,皮毛闭实,风泄不开,营热风极,不能外泄,势必随经内传,而为结血。
卫气不泄,而见上衄,营热不泄,而见内传,其实一理,总是风寒之纲。
2上焦气分之热者,外感表闭,卫气之热也,此白虎汤证也。
下焦血分之热者,外感表闭,营血之热,内传血室也,此为桃核承气汤也。
3太阳伤寒,其表不解,卫陷内热,肺热燥渴,白虎人参证,不解表者,不可与之。
太阳伤寒,其表不解,营热内传,热结血室,膀胱急结,桃核承气证,不解表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发于阴发于阳,阴阳之分途,而见中风伤寒之不同,又有麻桂之不同,同样,大青龙汤证,是风寒双感俱用之方。
同样,营卫也有内伤之不同,卫伤燥热,营传瘀结。
营卫之内传,互相对比则易懂。
太阳之经,表里虚实,风寒营卫,病象最杂,善治者治其皮毛。
重点,知病之来路,则知治病之理法。
大黄泻血热瘀结之主药,无论哪方,必用之药,用药之前,必先解表,此为定理。
本条血热内传之来路者,大青龙证也,桂枝汤证,汗出风泄,不会内传血结也。
太阳四十四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太阳病,表证不解,风热不泄,营热风极,则太阳之经热内传太阳之腑也,腑热阳结,则其人如狂。
血自下,下者愈,此为经热伤血而结瘀之血也,热瘀自下者愈,血下则热瘀外泄也,故此为能愈。
其外不解者,尚不可攻表,“当”先解外(麻黄之类方),外已解,乃可攻之。
小腹急结者,典型的瘀之证,辩瘀血证的重要依据(下条少腹当硬满,一定之理,产后七恶露不尽条也是硬满)。
2太阳者,膀胱之经,膀胱者,太阳之腑。
阳腑阳结,必其人如狂,典型的阳狂之证(对比阴巅),血热神伤,则其人如狂。
所谓血自下者,就是热盛伤血之瘀结也。
血自下能愈,血不下者,不可下之,此为一定之理,“当”先解外,此为一定之理,外解已,然后下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