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立意定位在“微小也能包容广博”, 此种立意实在是独辟蹊径,非同一般。
活动一:研讨完善立意的方法
技法点津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一
辩证分析:同学们写作议论文, 容易缺乏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 犯说“过头话”的毛病。
下面是一篇以“宽容”为话题 的习作中的一段话。请同学们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修改。
活动三:研讨调整结构的方法
技法点津
一篇优秀的文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应该是长短适中,结构完整,思路的 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过渡照 应周全自然。
关于段落,最好的设计是5-9段。如果写记叙性文章,至少需要三个场 面才能表现一种风气、一种性格品质;如果写议论性文章,也应该至少有 三个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加上开头、结尾,要想做到结构完整、重点 突出,就至少需要5个段落。
活动二:研讨增删材料的方法
舍弃不当的材料
点评:作者以李白和杜甫为例,用他们的身后名与生前的遭遇对比,固然有一定 道理,然而把“名”和“仕途”联系在一起是不够恰当的;况且杜甫虽然有“名岂文 章著”之叹,李白却“天子呼来不上船”,在生前就已名扬四海。换成梵高的故事,显 然要妥帖得多。此外,就中国的读者来说,李白和杜甫是耳熟能详的,梵高则可以有一 定的新鲜感。这就涉及到选材要求的新颖性问题。“新颖”是与“陈旧”相对而言 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读者对文中材料的印象,其强度是与材料的新颖程度成正 比的。某一材料用得滥了,就使人失去了新鲜的感觉,它的作用也会降低。
活动三 研讨调整结构的方法
活动三:研讨调整结构的方法
阅读文章,分析其结构特点。 慈善需行之有道
活动三:研讨调整结构的方法
点评:文章论证完整,逻辑严密。“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 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 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 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 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