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negie Foundation (卡内基基金)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29
一、教师成长档案袋的概念我们在谈论“成长记录”或“多元评价”时提到的“档案袋”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舶来品,是对英语对应单词“portfolio”的意译。
从构词法来看,意思就是“带着走的作品集”。
最初主要是指那些画家、摄影师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收集在一起,带去给自己的委托人看,准备争取展出或出版。
档案袋这种荟萃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的功能后来引起了社会其它许多领域的关注。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注:J.巴顿、A.柯林斯著:《成长记录袋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中译本,第1页。
)。
当时的档案袋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记录在一起,后来在实践中逐步细分为学生成长档案袋和教师成长档案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袋开始作为一种评价的工具在全美的大中小学广泛地发挥作用,并影响到世界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二、教师成长档案袋的意义1.使用教师成长档案袋是捕捉实践智慧的需要谈起教师实践智慧的问题,需要从对教师职业研究的历程说起。
从1841年和1850年英国和美国分别进行的全国职业普查开始,社会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职业和专业的评价标准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教师的教学没有获得作为一种专业所具有的学术研究价值的地位,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关于“教师的教学是否是一门专业”的大讨论。
在这场大讨论中,“教学专业”的观点成为主流的声音。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劳工组织(ILO)联合发表题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报告,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两个著名的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和霍尔姆斯集团(Holmes Group)连续发表了题为《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1986)、《明天的教师》(1986)、《明天的学校》(1990)和《明天的教育学院》(1995)等四个报告,其中一个中心的话题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美国汉语教学历史回顾与现状姚道中*张光天†美国的汉语教学一直以大学的汉语教学为主,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几十年美国汉语教学发展比较慢,1970年以后发展的速度变快,最近几年的发展尤为神速。
开设汉语的学校以及学习汉语人数都在大幅度地增长。
本文旨在回顾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汉语教学的历史,并且介绍一下目前汉语教学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美国汉语教学的历史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把美国汉语教学分成两大类: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和非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
主流学校指的是正规的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
汉语是学校开设的正式课程,学生在主流学校学习汉语可获得学分。
主流学校以外的学校一律算做非主流学校,包括中文学校、政府机构开设的语言学校及课程、商业语言学校等等。
19世纪主流学校美国主流学校的中文教学是从大学开始的1。
美国的汉语教学也一直以大学的汉语教学为中心。
第一个把中文列入课程的大学是耶鲁大学。
1871年有位以范南(Van Name)为姓氏的先生在耶鲁大学开课介绍日文和中文的“要素”2。
可惜他的教学内容及中文水平如今已不可考3。
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答应将* 姚道中。
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亚州研究博士。
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学系教授。
孔子学院联执院长。
2005年起担任美国AP测试阅卷主任。
† 姚张光天. 美国波士顿西蒙斯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硕士,夏威夷大学亚州研究硕士。
负责管理夏威夷大学亚洲部的中文藏书。
2008年当选北美东亚图书馆协会中文资料委员会主席。
其藏书捐给大学图书馆时,曾敦促耶鲁大学尽快设置一个中文教授职位。
由此可知范南先生的专长并非中文,故需另外聘请一位精通中文的教授4。
1877年耶鲁大学聘请了刚从中国回来的卫三畏(Samuel W. Williams) 为中国语言及文学教授5。
卫三畏是最早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汉学研究的先驱者。
据称他是当时唯一能说流利中文的美国人6。
1877年2月在中国营口经商及担任美国驻营口领事的弗朗西斯·奈特(Francis P. Knight)写信给哈佛大学校长提出了筹募资金在哈佛大学设立中文讲座的建议,为有志于前往中国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学习中文的机会。
卡内基训练项目卡内基训练项目是由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发起的一项培训计划,旨在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项目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也适用于教育、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
该项目以训练和发展个人的社交技巧为核心,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该项目的培训,参与者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卡内基训练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沟通技巧:参与者将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包括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
他们将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2. 人际关系:参与者将学会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事、上级、下属和客户的关系。
他们将学习如何与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相处,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3. 领导能力:参与者将学习领导团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他们将了解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制定目标和规划任务,以及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和管理时间。
4. 解决问题能力:参与者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卡内基训练项目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参与者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培训师将根据参与者的需求和目标,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并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
参与卡内基训练项目的人员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益:1. 提升职业竞争力:通过提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者将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更有机会获得晋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参与者将在团队中更容易融入,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团队绩效。
3. 增强自信心:通过训练和实践,参与者将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更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在西方大学发展历程中,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萌发于美国。
自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后,美国的一些州立大学,例如,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走上了与德国大学模式不同的道路,在教学功能和科研功能之外又拓展了大学的另一个功能,即社会服务功能。
尤其是威斯康星大学,在范海斯(CharlesRichardVanHise,1857-1918)担任校长期间成为了西方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范例。
有些美国教育学者甚至这样说,虽然《莫里尔法案》使美国大学开始有了“为社会服务”的概念,但没有一所大学比威斯康星大学更理解这个概念。
一、范海斯生平范海斯(CharlesRichardVanHise,1857-1918)1876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
在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1880)和硕士学位(1882)后,他又于189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作为一位地质学教授,范海斯曾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客座教授。
作为一位学者,他出版过《地质学论文集》、《自然资源保护》等著作,还担任过美国地质学会(the 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的主席(1907)和全国科学学会(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的主席(1915)。
从1904年到1918年,范海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长达14年。
自任职以后,范海斯为威斯康星大学制定了一个广泛的改革计划,旨在使大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直到1912年,威斯康星州立法咨询委员会主席、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麦卡锡(CharlesMcCarthy)出版了名为《威斯康星理念》(TheWisconsinIdea)一书后,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经验开始以“威斯康星理念”闻名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无疑,“威斯康星理念”也可以作为范海斯提出的“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的代名词。
虽然范海斯没有撰写过教育专著,但他在校长就职演说以及后来的演讲和通信中阐释了他的“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
研究生留学美国石溪大学全新攻略石溪大学是美国一所知名高校,其实力强劲,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石溪大学的优势专业以及申请条件。
美国石溪大学简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又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简称SBU),坐落于纽约市郊风景区长岛,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公立大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石溪大学是北美顶尖大学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AU)的62个成员之一,享有公立常春藤的美誉。
石溪大学在202X US New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居第131名,美国大学本科综合排名中位居第96名。
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将石溪分校列为全美最优秀的研究机构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亦十分推崇石溪分校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根据该校的排名,石溪分校名列全美公立大学第二名,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该校的许多学院入学竞争尤为激烈,如牙医学院录取率更低至3.5%。
石溪大学拥有许多一流学者,其教学品质和研究成果享誉国际,石溪的教授队伍中聚集着各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著名核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在该校执教37年。
世界上第一张核磁共振图像诞生于此。
自1957年成立后,已经培养出多位著名人物,包括3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及菲尔茨奖、沃尔夫奖和阿贝尔奖得主约翰·米尔诺等。
美国纽约石溪大学优势专业石溪大学有很多专业在全美大学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如:生物化学、生物、电脑科学、应用数学与统计学、经济学、电子工程、工程学、英文、地质学、历史、数学、美国政治(政治心理学)、护理、音乐、物理和心理学等。
石溪大学独特的教学体系,使其毕业生因学识渊博和具备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而受到广泛好评。
研究生升学率为全国平均水准的两倍。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校区(SIUC)简介大学概况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以下简称SIUC)是美国博士层次研究型综合性公立大学,创建于1869年,全美排名位于前3.8%。
SIUC下设农学院、应用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和人类服务学院、工学院、人文学院、大众传媒和媒体艺术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研究生院等十余个学院,目前拥有200多个本科学士学位、73个硕士学位和3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生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近5000人。
SIUC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南部的卡本代尔市,距芝加哥530公里,距圣路易斯国际机场约有2小时的车程。
SIUC占地达3290亩,从大学校园出发,数分钟即可到达四大休闲湖、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以及27万英亩壮观的肖尼国家森林,气候条件适宜四季进行户外活动。
学生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美国大城市的多元文化气息,也可以充分享受小城市安静友好的学习氛围。
SIUC拥有各种运动场、网球场以及带有沙滩和小船码头的湖泊。
学生娱乐中心(Recreation Center)建有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室内跑道、手球馆、美式壁球馆、健身房、篮球场和排球场。
学生中心(Student Center)内设有书店、饭馆、保龄球馆以及台球馆等,是450多个学生组织的总部所在地。
学生的校内活动种类繁多,包括各种音乐会、戏剧、节日庆典、客座主持人以及音乐表演等等。
综合实力●2015U.S News& World Report美国高校最新排名:153(比2014提高36名)●2012年美国公立大学综合排名第90位(U.S. News)。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全美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排名,SIUC研究实力排在107为,在全美高等教育机构中排153位,该评估建立在对4140所机构评估基础上,这意味着SIUC在全国的科研实力排在前4%。
●Carnegie Foundation(卡内基基金会)把SIUC列为ResearchUniversities(High Research Activity),即研究性大学的最高级,该校的排名每年都在上升。
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摘要: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对教学质量的追求,以及“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其特色在于取消了课堂讲授,代之以案例讨论。
其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问题。
教学理念通过案例教学来体现,而案例教学更需要制度建设和文化保证。
对哈佛案例教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国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MBA;案例教学在我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哈佛商学院于2005年8月举办了以中国大陆重点管理学院为对象的“案例研讨班”(Program on Case Method)。
笔者参加了该期研讨班。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催人深刻反思。
因为哈佛大学的课堂里已经没有教授的讲课,课堂时间全部用于案例讨论。
教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即决定讲课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而成为开放、互动的讨论“引擎”。
他们通过提问、倾听和反馈来培育学员对决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以学员为中心”(Participants Centered Learning)的教学理念得以诠释。
实际上,国内对哈佛的案例教学早有学习和借鉴。
但我们认为这种学习和借鉴不仅要有其“形”,更重要的是得其“神”。
190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成立,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两年制的MBA项目。
但是,美国早期的工商管理教育以学士层次为主。
而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工商管理教育更是摇摆于学术和实务之间,缺乏明确的定位。
60年代,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经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变革始于两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一份是“高等工商管理教育”(Higher Education for Business)另一份是“美国企业家的教育”(The Education 0f AmericaBusinessmen)。
两份报告均发表于1959年。
前者由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资助,亦称为“福特基金会报告”。
后者为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资助,也叫做“卡内基基金会报告”。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潘懋元吴玫一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研究中,如何划分高等学校类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一个高等学校定位与发展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其所以困难是面对复杂交错的多样化高等学校模式,要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分别归类,使所有高校能够各就各位,明确各自发展方向,朝着正确的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
作为类型划分,必须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作为事业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并为人们所认同。
其所以不能不解决,是由于如果分类不清,势必导致各高校定位不明,发展目标错位,发展规划不合理并难于实现。
在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谓分类发展,分类指导,都将因缺乏科学的依据而难于理顺。
18世纪以前,高等教育机构基本上只有大学一种组织形式,高等学校就是大学。
至今人们还习惯于把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称为“大学生”,把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称为“大学教师”。
但从19世纪以来,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从单一的大学组织形式大量分化出单科学院和应用性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解放前沿袭这种结构体系,高等学校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种类型。
大学必须拥有三个以上学院并且其中必须有文、理两院或至少有其一。
也就是说,大学同学院的区别不仅在于学科的多少,而且必须有基础理论学科,才能“研究高深学问”。
建国后院系调整,大量增设独立的单科学院,但基本上仍沿袭这三种类型,分为综合大学(文、理两科)与多科性大学(主要是多科性工科大学)、单科性独立学院、应用性专科学校。
大学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单科学院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专科学校培养应用技术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类型划分虽然清楚,但多科性大学与单科性学院专业口径过窄,专科学校定位不明(即所谓“专科向本科看齐”),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结构改革与调整的任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传统的“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和政策导向不明),原来的单科性学院1980年代以来,纷纷改为“学科齐全”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并且追求成为学术性研究型大学;许多专科学校以及其后新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则以“专升本”为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