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 导学案( 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8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范晔、张衡相关文学常识(以及文史、文化常识),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通过课下注释、查阅词典、对比历史中的张衡翻译课文;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以及他在政治上的作为。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后左迁宣城太守。
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120卷;2、张衡: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3、基础知识梳理:查阅工具书完成任务。
新新学案(目标):识记生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积累文化常识(如举孝廉、辟公府等)于课本中。
二、思维探究与创新传记: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课前反复读《张衡传》,并完成相关问题:[自主独学]1、听录音,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张衡的?(传记的角度思考)2、整体感知: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技能应用与拓展[对学探究]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张衡的那些才能品德。
2、翻译课文2-4自然段,说说张衡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3、读课文的5、6自然段,张衡迁侍中时的时局和处事态度、心思?[群学探究]1、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质地、大小、外形等角度),候风地动仪是怎样于预知地震的?2、学习了這篇课文,请你说说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作答)[学习反思]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那些收获?[课内素材]:张衡在担任太史令时,潜心研究天文历法。
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做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下不停的转动。
《X衡传》导学案复习目标:1.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文史、文化常识。
复习指导:第一节复习文本,第二节完成学案复习内容:一、基本知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⑷衡不慕当世(当世:)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X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某某。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3、译句。
⑴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⑶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X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世为官。
B、X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C、X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根据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及方位。
D、永和初年,X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二、读选文,回答问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某某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X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张衡传》教案(第一课时)一、确定目标(2分钟)1.课堂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2.学习内容《张衡传》第1-3自然段,第一课时3.学习目标(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利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疏通第1-3自然段字词句。
4、方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第1-3自然段字词句。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5分钟、讨论交流8分钟、精讲释疑13分钟)(一)掌握下列文学常识:1. 文史专名(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②五经十《乐》。
(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1)举:(“举孝廉不行”)推荐(被)举荐任官(2)行:(“举孝廉不行”)去应荐(3)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召来授官(被)召(4)就:(“连辟公府不就”)就职,任职(5)召:(“累召不应”)召请来授官(6)应:(“累召不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公车特征拜郎中”“征拜尚书”)任命,授给官职(8)迁:(“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张衡传》导学案【三维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前学案】1、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3、张衡(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4、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张衡传》学案段柳清【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
2、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一、知识链接:1、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3、《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4、《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5、《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6、《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7、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陈寿的《三国志》8、回忆:编年体:《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三、疏通课文(一)、研读第一段。
张衡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传记文章的特点和各种史书体例的文化常识
2.了解范晔和《后汉书》
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知识链接
1.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 作者简介
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
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
《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此书对考核史事有参考价值,文字亦朴素精练。
今本《后汉书》包括梁代刘昭的增补部分,共一百二十卷。
3.《后汉书》
范晔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有史学见识,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与司马迁的《史
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盛行于世。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日积月累《张衡传》导学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结构。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练习册作者简介、成就、评价。
2. 背景,文体知识。
第一课时:()课内研究学案教学过程:二、预习交流三、读课文1.范读,学生标准读音。
少(shào);属(zhǔ);从(cóng)容;辟bì;骘(zhì);蟾蜍(chánchú);算罔(wǎng);辄(zhé);傍(páng);璇玑(xuánjī);卒(zú);2.学生自读至少一遍。
3.完成练习册给加点字注音部分。
四、整体把握: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
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⑹张衡生卒。
2.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生卒。
五、讲析第1--3段:1善属文:连缀,写作。
游于三辅:游历,游学,考察,学习。
因入京师:趁机,乘便。
观太学:同上文,游。
遂通五经:通晓。
贯六艺:贯通。
常从(cóng)容淡静:言谈举止适度得体。
举孝廉不行:古今异义字,没有去就职。
连辟公府不就:召,征召。
就,就职,上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当时。
太平、相承平安。
莫不逾侈:过度奢侈。
衡乃拟:模仿。
因以讽谏:因,凭借。
以,来,用来。
精思傅会:精心构思。
《张衡传》导学案高一备课组使用时间 2016年6月17日(周六)【预习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梳理文言字词。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
【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而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2、关于张衡张衡(78---139),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3、关于《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即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4、关于文化常识文史专名遂通五经,贯六艺(1)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举孝廉不行(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举:推荐。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成就及作者范晔。
2分析《张衡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2掌握一些基本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字词,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小组探究,自查效果。
【学习内容】文化常识积累我国史书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
传记的一般写法: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术语学习12——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4——召见,召聘 5——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6——指官职调动。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指官职调动 8——指官职调动◎补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张衡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2、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2、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学习方法】1、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2 、诵读法、品味法。
【知识链接】导入: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文体知识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分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课前预习】(学生独立完成)阅读课文1、读准字音属(zhǔ)文连辟(bì)逾侈( chǐ ) 邓骘( zhì)璇(xuán )机算罔(wǎng)论中有都(dū )柱傍(páng )行八道蟾蜍(chán chú)帷幄( wéi wò)乞骸(hái )骨2、读准句读:(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编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小组: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关于张衡、范晔以及历史传记的相关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利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疏通第一段文章词句。
预习案Ⅰ文本辅读一、走近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一。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节选自《后汉书》。
二、了解传主: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
《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
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
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赵歧、刘褒、张衡、蔡鱼、刘旦、杨鲁)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三、关于人物传记: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
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Ⅱ整体感知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探究案1、给加点字注音:邓骘.璇.机算罔.论蟾蜍....篆.文范晔.属.文辟.公府逾侈累.召篆.文合契.乞骸.骨左冯翊....京兆尹.帷幄2、小组内成员对译第一段...。
.3、翻译重点句子:(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俗人。
..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第13课张衡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2、培养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预习案集中学习2—6节课下,学生自主翻译;课上,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探究案检测重点文句翻译。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再迁..为太史令。
...,公车特征拜郎中2、再转复...为太史令。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6、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7、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8、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
..,讽议左右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10、视事..尚书。
...,征拜..三年,上书乞骸骨第13课张衡传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张衡的成就,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3、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巩固考点知识。
探究案文本研读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参考答案:三个方面:文学、科学、政治。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 写张衡的学业、品格和文学的成就。
(①)(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⑥)二、张衡既然不慕名利,为何又出来做官?1、皇帝闻其“术学”才能,亲自征召。
2、所任官职以科技、史学等业务性职务为主,符合其兴趣,可以更方便的从事科学研究。
三、文中的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1、天资聪颖——少善属文2、后天勤奋,注重实践,博古通今——游于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3、谦虚、踏实、超尘拔俗——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4、不慕荣利——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5、有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复造候风地动仪……未之有也6、关心国事,有政治才干——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政事渐损,权移于下,上疏陈事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7、洞察世情,小心谨慎——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上疏乞骸骨四、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
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科学上、政治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
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它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鲜明。
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一、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①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②交接:古:结交。
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①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②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3、公车特征拜郎中。
(①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②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
③公车:古义:官署名称;今义:公家的车。
)4、寻其方面。
(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5、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6、覆盖周密无际。
(①周密: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②无际:古义:没有缝隙。
今义:无尽。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员径八尺(“员”通“圆”)2、傍行八道(“傍”通“旁”)3、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5、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尊:通“樽”;振:通“震”,震动)6、振声激扬(振:通“震”,震动)三、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4、妙尽璇机之正(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四、指出文言特殊句式并翻译: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2、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否宾语前置句)4、果地震陇西(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5、讽议左右(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句。
省略主语“张衡”)7、游于三辅(介词结构后置句)8、虽才高于世(介词结构后置句)9、验之以事(介词结构后置句)10、观太学(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五、一词多义1、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2、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3、乃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4、制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5、属zhǔ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6、善: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编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小组:⑥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找出原句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