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

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

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用“璇” “玑”二星指代 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机”指代天文, 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 787页)

二、拓展延伸:

人物传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类别,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 调转、罢免等事。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具有词汇量丰富的特点。了解和掌握 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更好的阅读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类:表小授了气提升的词i 氏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

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官职; 拜

起 拔 第二类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 第三类 兼 署 第四类 贬 出

迁:降

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弁不用.

第五类:共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 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 南阳西鄂人也

③河间相 ⑶学校。

① 太学(最高学俯) ② 观、游(指游学,

考察学习)

③ 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 起用

某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提升没冇自职

的人, 表小调动自职的词i 氏 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

调用;

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表小兼职,代理的词:氏

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 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表小降职,罢免的词饴工 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离开京

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④京师(京城)

“今诸生学于太学”)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12)辛弃疾字幼安

(13)班固字孟坚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完成下面的题。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二)翻译下列各句。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张衡传》导学案(一)答案

、(一)答:三个方面: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

《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使文章的详略得当。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 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因此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1、 译文: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 泊宁静,不爱和一般的世俗之人往来。 2、 译文:张衡擅长器械制造方面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历法等的推算。

3、 译文: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4、 译文: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 惊异地动仪这次没有灵验。

5、 译文: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关于政事的意 见。

《张衡传》导学案

1、 2、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 5、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1

) ⑵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3、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重点:目标2、3、

学习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展示法

【知识链接】

[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太史令、侍中、

河间相一类的官。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汉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任侍中期间,遭受宦官谗毁,遂作《思玄赋》以宣情述志。59岁离京任河间相,

在职之年,“郡中大治,称为政理”。以后又征召为尚书,不久即去世,终年62岁。有《张河间集》存世。

张衡勤敏朴实。崔瑗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里说他是“约己博艺,无坚不钻”,“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他的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一首七言诗。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汉代韵文七言句逐渐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他也研究过地理学,绘出一幅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图记》卷四里又把他列为后汉时期六大名画家之一,在数学方面,他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万祀

千龄,令人敬仰”。

[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

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自《中国

(摘古代的发明创造》)

【学习过程】

一、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二、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三、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四、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张衡传》导学案(二)答案

一、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二、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 “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 “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

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四、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

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张衡传》导学案(三)

五、知识积累

1 .一词多义。

⑴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⑵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

⑶因

因入京师 因以讽谏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⑹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 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3.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 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征收)

(因

而) (就)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 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 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 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 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

(5) 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

(6) 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 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①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③ 四书:《论语》

④ 经、传:“经”

⑤ 四史:《史记》

⑥ 史汉:《史记》

⑦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⑧ 纪传体;编年

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⑨ 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⑩ 《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 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六、回答下列问题。

1. 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 又表现在哪里?

2. 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孟子》《大学》《中庸》。 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汉书》。

3. 课文的语言质朴简练,你是怎样体会的?

4. 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1. 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组织学生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的 演讲,并评出最佳口才奖。

2. 课文在剪裁上,重点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请学生上网搜寻资料,了解张衡在文学、 政治等方面的更多而具体的成就,并思考张衡给我们的启示。下列课题仅供参考:

罕见的科圣一一张衡

张衡的成才之路

张衡若在今天 张衡的创造性思维 六、明确:

思傅会”,科学上“致

思” 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 造候风地动仪;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 畏权贵,称为政理。

2、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 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3、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

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 “……不行,……不就,…… 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 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4、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

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 《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 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 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1) (2) (3)

(4)

《张衡传》导学案(三)答案

1、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 “研

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 “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 ,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