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导学案适用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第一部分:☑教材导读1.2.3.4.5.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一)资料部分资料1: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
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
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2:刚出生的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
它出生时掉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资料3:一只红雀飞到池塘边,把衔来的昆虫喂到鲤鱼张开的嘴里,一天中来回好几趟。
它很可能最近刚失去自己的雏鸟。
资料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
不久,那里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资料5: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
有人用刚从受精卵中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总是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资料6: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资料7: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二)探究部分1.上述哪些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3.分析资料3,试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什么局限性?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第三部分:☑中考先知道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动物行为中,与“鹦鹉学舌”本质相同的是()A.老马识途B.金鸡报晓C.蜜蜂采蜜D.蜘蛛结网2.(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与“老马识途”相同的是()A.飞蛾扑火B.鹦鹉学舌C.公鸡报晓D.雄蛙鸣叫3.(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第四部分:☑勤学多练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蚯蚓走迷宫B.黑猩猩钓取白蚁C.菜青虫取食白菜D.大山雀偷喝牛奶2.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B.黑猩猩钓取白蚁C.小鸡绕道取食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3.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生物教育理论指导1.注重掌握概念,初中生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图片及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上适当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3.要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要学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开展教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快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4.认真做好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培养学生想动手、敢动手、会动手的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中的第二节,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一种动物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要意识到学习可以提高生存本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个任务是,通过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到底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学习生物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好学,想做,好做,会做实验的综合知识技能。
教学方法梳理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参与评价法:通过以小组讨论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等形式,并对各个小组及时的量化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交流学习能力。
4.实验探究法: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的和完成实验,并交流分析探究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一年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于本节内容来说,无疑是已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掌握两种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习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的方法。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学生探究动物行为的展示交流课。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观察,对行为的分类与意义缺少思考。
八年级学生能区分自己熟悉情境的动物行为,前认知是“生来就会”与“生来不会”,但对“小鸟喂鱼”这种新情境,常认为其是“生来不会,后天才会”的学习行为,因此在进行区分时,应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不是仅看概念的表面含义。
设计思想(1)以问题激发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起,让学生在进步上升中攀登知识的顶峰。
(2)以比较的科学思维贯彻始终。
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尊重事实和证据,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比较与分类,辩证地分析问题。
(3)以探究促进探究。
学生分析科学家的实验,体会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学生课堂观察其他同学的课前实验和课堂现场实验,在观察和思考中,学习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提出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利于课后探究的积极展开。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学法指导:比较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比较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高分析能力。
4.学习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一种动物的学习行为。
5.在探究实验中,提高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情感。
认同学习行为对于动物和人的重要性。
6.在思考我国警犬新科技中,增强保护动物、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难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探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并展开探究。
生物: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至少10分钟,用红笔标注疑难和重点2.用准确语言完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3.认真独立完成【预习自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使学生知道动物行为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
通过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养成学生重视学习并自觉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自主探究 1.动物行为的类型: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行为可分为:____行为、_____行为、_____行为、_____行为等。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可分为_____和_____。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如_____。
3、学习行为: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的作用,由生活_____和_____而获得的行为,如_____。
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行为越_____。
4、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说明;动物越_____,学习能力_____,学会某种行为中的次数_____。
二合作探究1.阅读分析课本P32-P33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2.在课前生物兴趣小组可以提前两周饲养菜青虫,并根据P34的探究做出假设,制定并完善探究计划,看实验结果与假设是否一致.3.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试验中的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吗?赶快回答吧!加油!三.拓展提升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获得途径适应特征进化趋势四,展示点评:1.点评时要脱稿,面朝同学,表达要流畅自然,落落大方。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了动物行为的类型,自主归纳动物行为的分类。
完成连连看并比较:结合下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三、研究动物的行为
找一找:结合教材,说说研究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探究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时间会越短吗?
作出假设: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将获得走迷宫的经验,获取食物
的时间会越短
制定计划:实验前,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促进其寻找食物。
实施计划:观看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获取食物的时间越短。
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知识清单
二、夯实基础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文P47~51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说出你所知道的几种行为?
2.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和 。
3.先天性行为是指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 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4.学习行为是指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 而获得的行为,如:海豚顶球、 等。
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行为越 。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48-49,组内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联系动物的各种行为,比较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动物的各种运动和行为,有利于 、逃避 、争夺 和 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动物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生来就有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大雁南飞、公鸡报晓、
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狗辩主客、鹦鹉学舌、惊弓之鸟
资料分析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动物行为的意义 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
(2)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区别?
2、若将雏鸟与同类分离,单独养大,它能鸣叫,但叫声单调;在同类中长大的鸟则鸣叫声音丰富、婉转、完整。
这个事例请说明: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但要受因素的影响。
3、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
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不喜欢穿衣服。
她喜欢像狼一样嚎叫,还会咬人。
人们教她学习说话,直到死也未真正学会说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间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
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这个事例请说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受因素的影响。
4.探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背景资料:在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蔬菜的叶片上,常能看到一些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
上述几种蔬菜的花瓣四片,两两相对呈十字形,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所以菜青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有人提出疑问: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请按探究实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提出的假设是:。
(2)为提高探究实验的可信度,应到菜地或菜市场寻找菜青虫的受精卵进行饲养;实验时应选择刚孵化饥饿的、还是孵化一段时间喂饱的菜青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若有以下几种植物的叶片:油菜叶、菠菜叶、莴苣叶、天竺
葵叶。
在制定探究实验的计划时,应取菠菜叶与_ 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并且这两种叶片的颜色、形状、大小要尽量相似,其目的是。
(4)实验用的菜青虫只用两只可以吗?为什么?
四、考点突破
1、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是()
A便于找到食物B能够逃避敌害C便于找到配偶D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
2、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是()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护士给婴儿打针时,婴儿会哭
B、蜘蛛会结网捕虫
C、黄鼬遇敌害释放臭气
D、幼小的黑猩猩用沾水的树枝钓洞中的白蚁吃
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B、动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的作用
C、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D、猴骑车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5、在紧急情况下,很多动物都喜欢假死,这种行为属于()
A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C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
6、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备的特点是()
A、动物生来就具有的
B、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C、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D、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7、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A、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
B、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母狼有较强的哺育能力
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8、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青蛙高声鸣叫的行为是()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9、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B青蛙C蝗虫D黑猩猩
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学习行为的是
①母鸡哺育小鸡雏②蚯蚓走迷宫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④鹦鹉学舌⑤黑猩猩取蚂蚁⑥蜜蜂采蜜⑦小狗算算术⑧海豚钻火圈⑨蜘蛛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