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最低工资的争议
- 格式:docx
- 大小:18.12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作为劳动者的最基本保障,最低工资标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以及与国内外的比较进行探讨。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来确定的。
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存在着地区差异性,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都会对最低工资标准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农村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的现象比较普遍。
虽然我国政府多次提出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我国在实施最低工资标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违法规定,以降低成本的目的不按时支付最低工资标准,给劳动者造成了实际利益的损失。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效果不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相较于我国,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和执行方面做得更好。
以德国为例,德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设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与我国的地方差异性不同,德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这样可以避免地区之间的差距。
德国政府定期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确保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上涨和生活水平的变化相适应。
澳大利亚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值得关注。
澳大利亚政府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和调整采取了比较严格的制度,确保了劳动者的基本工资能够与生活成本相匹配。
澳大利亚还设立了专门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构,定期评估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性,并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和执行更加规范和成熟,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
结语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可以说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地区差异性较大、执行效果不佳等。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和执行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最低工资标准是指一国或地区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最低报酬水平。
在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劳动力市场情况制定的。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分为城市最低工资和农村最低工资两个层次,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差异。
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最低工资标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因此有所区别。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
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密切。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通常会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物价上涨会推动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部分地区相应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有关。
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还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
如果最低工资标准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引发失业问题。
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确保既能保障劳动者的生活,又不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
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
2020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约为每小时2.80美元,而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约为每小时7.25美元。
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和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更高,约为每小时9至10欧元。
最低工资标准并非是衡量一国工资水平的唯一指标,还需要考虑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因素。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最低工资标准只是工资问题的一部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是地区差异明显,与物价水平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供给关系相关。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一、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多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价格水平等因素来制定。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省市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200元,而西藏自治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为1500元。
这种地区之间的差异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异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原则,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差异是合理的,应该充分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
虽然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有一定的调整机制,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可能存在违法拖欠最低工资,或者将员工的加班费和其他福利费用计入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员工的实际收入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权益。
在国际上,各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往往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截至2019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如下:德国为1598欧元/月,美国为7.25美元/小时,日本为760日元/小时,澳大利亚为18.93澳元/小时,中国为2420元/月(北京)。
通过国内外最低工资标准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来说较低,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密切相关。
最低工资标准也受到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政策、社会福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要深入了解和比较各国的最低工资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作用。
尽管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是与国内外的比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我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不仅体现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的尺度不同,加大了劳动者之间的不公平。
2.最低工资标准与实际生活水平脱节。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中的最底限工资,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尊严。
我国自1985年起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最低工资标准逐渐提高,但与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地区进行划分,不同地区的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更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较低。
根据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工资规定》,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按月计算的标准最高为2480元,按小时计算的标准最高为27元。
尽管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有所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以美国为例,该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由联邦政府制定,目前为每小时7.25美元。
相比之下,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较低。
而且,一些发达国家还在最低工资制度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如英国、法国等国家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9-10英镑/小时的水平。
在国内外比较中还有一些其他值得关注的现象。
首先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情况。
我国虽然设立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一些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并没有完全落实,甚至有一些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使一些劳动者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对最低工资的执行力度更大,能够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其次是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提高的物价也在逐渐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教育、医疗等费用的增加,使得最低工资标准与生活成本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生活需求。
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较低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导致一些劳动力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影响其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与国内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世界各国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世界各国都有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确保其获得合理的工资水平而设立的。
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剥削,并提高其生活水平。
下面是关于世界各国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一些例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中最早设立最低工资标准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因城市和农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4元人民币每小时,而山东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2元人民币每小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最低工资标准也有所不同。
目前,美国的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7.25美元,但一些州和城市设定了更高的最低工资标准。
例如,加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12美元,而西雅图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15美元。
欧洲国家也有各自的最低工资标准。
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10.25欧元,德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9.35欧元,英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8.91英镑。
在南美洲,巴西是一个设有最低工资标准的国家。
巴西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为每月约1,100雷亚尔。
在非洲,南非是一个设有最低工资标准的国家。
目前,南非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20南非兰特。
此外,一些国家还设有最低工资标准的指导原则,而非强制性的法律。
例如,澳大利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澳大利亚工资案例委员会在每年进行评估和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但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因为雇主可能会减少员工数量以降低成本。
但是,其他人则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并减少贫困问题。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都设有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并提高其生活水平。
尽管最低工资标准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它仍然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因经济水平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近年来,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直是广大劳动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政府规定的不低于一定金额的最低工资水平,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权利益。
下面将对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进行比较。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分为省级和市级两个层次,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政府对劳动部门、工会和用人单位的协商确定。
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省份和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差异所导致的。
最低工资标准中还包括了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福利等各种福利待遇,这些都是影响最低工资标准定额的因素。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
据统计,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属于中低水平。
相对于法国和英国,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仅相当于其1/4左右;相对于日本和韩国,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仅相当于其1/3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特点和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所致。
为了改善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陆续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均有所提高。
政府还鼓励用人单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最低工资标准水平不够高,难以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下。
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力度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
有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拖欠工资、克扣福利待遇等现象,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最低工资”十大典型案例解析近年来,关于“最低工资”的讨论越来越多,其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本文将解析国内外十大典型案例,以期提供有关最低工资政策的参考和借鉴。
1.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中国自2004年开始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并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及生活成本制定了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最低工资标准太低、执行力度不足等。
2.美国: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由联邦和各州共同制定,联邦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标准。
但由于各州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州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额外的提高,以应对高生活成本和高就业压力。
3.德国:德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于2024年开始实施,标准由政府组织的独立委员会制定,并根据生活成本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这一制度的实行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如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
4.英国:英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于1999年开始实施,标准由政府根据生活成本和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该政策的实行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但也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负担。
5.法国: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根据生活成本和经济情况制定,并通过与劳工组织和雇主组织的协商来确定。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也对一些小微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
6.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和工会协商制定,并根据生活成本和就业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该政策的实行有助于保护低收入者的权益,但也需要考虑到企业经营成本和就业岗位的可持续性。
7.加拿大:加拿大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各省份根据生活成本和就业市场情况制定,并由政府进行监督和执行。
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但也需要平衡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1. 引言1.1 现行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现行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应获得的最低工资水平,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持正常生活水准的重要指标。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求。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在各地存在较大差异,通常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生活成本确定。
一般来说,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较低。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存在差异,以反映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不仅受到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参考和国际经验的借鉴。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议题。
1.2 国内外最低工资标准对比在国内外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各国的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以2019年数据为例,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200元人民币,而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7.25美元,相当于约5000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要高于我国。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方面,印度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日178卢比,约合人民币18元。
印度尼西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5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80元。
这些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也相较于我国较低。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国际比较中属于较低水平。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我国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如何提高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是当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现状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调整的,旨在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而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作为缓解低收入群体问题的一个措施,最低工资标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制定的最低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最低收入保障。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
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水平在每月2000元左右。
不同城市、不同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420元/月,上海市则是2480元/月。
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遵循市场经济机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实现谋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但是最低工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最低工资标准过低,达不到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生活费用的目的,而过高又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国内的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有所不同。
2019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水平为每月2000元左右。
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执行情况也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江苏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达到每月2000元以上。
国际上各国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小时最低工资,目前为每小时7.25美元,相当于每月约合2000元。
欧洲国家在2015年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欧元最低工资,平均为每小时8欧元,相当于每月约合5000元。
而日本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958日元,相当于每月约合5300元。
三、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建议尽管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有其减轻低收入群体压力和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功能,但实际执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难以承担。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国内外比较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工资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更是备受瞩目,因为它关乎着数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围绕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以及与国内外的比较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
中国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制定并调整的。
截至2021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地区为上海,每月为2480元,最低的地区为贵州,每月为1500元。
而全国平均最低工资标准为2000元左右。
对比国外,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美国联邦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7.25美元,约合人民币45元。
而在欧洲,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也相对较高,如法国为每小时9.76欧元,约合人民币75元。
可以看出,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
首先要明确的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成本、就业市场供需情况等。
在现实中,一些地区之所以会有较低的最低工资标准,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就业竞争压力。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需要在确保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兼顾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导致企业裁员或倒闭的情况发生。
我国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国际比较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与城乡差距较大,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并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
这种差距导致了一些农民工难以获得与城市劳动者相当的最低工资待遇,从而加剧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是与国际水平相比较落后,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与生活成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内外关于最低工资的争议最低工资制度最早产生于19世界末,它从创设,到发展,在制度的完善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而国内外,由于国情不同,人们对这套制度的执行力各有长短之处
一、国外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外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
20世纪40年代,学界争论点围绕“最低工资制度是否
应该存在”。
自由主义学派主张经济自由,反对政府干预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认为政府干预会导致降低市
场效率。
支持者则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改善弱势劳
动者处境,体现社会公平。
政府应运用最低工资来保障
劳动者的权利。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争论逐
渐移到“应该制定多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围绕这个争论,有七种理论模型:
1、失业效应模型:斯蒂格勒认为最低工资政策不
仅无法减低贫困,还扭曲了资源配置。
并且,最低工资
高于劳动力均衡市场工资,会导致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
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
2、两部门模型:在两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中,一部
分企业适用最低工资规定,另一部分企业则不适用,对
于适用最低工资的企业来说,工人的劳动力供给会发生
变化,一部分继续留在该部门,另一部分则转移到不适用的企业中,还有可能,一部分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
这种随机分配会导致使用企业的就业会逐渐减少,劳动力转移到不适用的企业中去,不适用的企业则会出现就业量增加,工资下降。
因此,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并不确定。
还要进一步分析。
3、买方垄断模型:对于非歧视性的雇主垄断,在市场最低工资过低时,它对就业没有影响,恰当的最低工资会增加就业,但是过高的最低工资又会增加失业。
4、效率工资模型:最低工资造成的失业对于抑制整个经济中低工资工人的怠工将产生有效影响。
由于最低工资致使大量失业,因怠工而被解雇的工人找工作将更为困难,从而会减少怠工。
这意味着厂商能够减少效率工资的支付,但仍然能够促使雇员努力工作。
这样,减少的失业数量将超过因最低工资的增加而引起的失
业数量,因此,最低工资能够减少总失业水平。
5、企业反应模型:最低工资的增加会使企业主给工人提供更差的工作条件,更繁重的工作任务,由此转移企业的损失,而不一定要解雇工人,这也是未出现明显失业效应的原因。
6、人力资本模型:此模型假设最低工资对低生产率的工人产生激励作用,为了提高生产率以获得更高工资。
工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这样会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
7、搜寻理论模型:就业量由雇主和求职者结成配
对的数量来决定,最低工资提高会吸引更对求职者,求职者人数大于雇主人数,导致更多雇主和求职者配对成功。
就业量并不因最低工资的上升而减少。
目前多数人认可的结论是:
1、研究方法是否经得起推敲,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是导致最低工资理论争议的根本原因,若明确的答案离开具体条件,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2、最低工资制度对社会经济运行究竟会产生何种
影响,主要取决于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才能使得最低工资制度发挥其有效的
经济和社会功能。
3、恰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不会降低就业甚至能促
进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并能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
4、如果最低工资的失业效应较小,则最低工资的
增加就会减少贫穷。
二、国内
反对者认为政府不应该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张五常发现,中国工厂的件工合约非常普及,工商业的分红制度可有效减少失业,而只升不降的最低工资会对工商业起破坏作用。
因此,他认为最低工资的意图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但结果却使他们找不到工作。
薛兆
丰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是决定劳动力价格的唯一因素,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导致大量失业,用工成本大增,竞争力削弱。
平新乔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与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西方国家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仍有65%的农村劳动力,而只要我国农民收入水
平没有大的提高,就会有农民工接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作,使制度形同虚设。
若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果只会提高民营企业用工的实际成本与违约成本,客观上削弱城镇就业量。
支持者则认为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马扬、陈茁在分析后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微小上调不会对就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且会提高劳动者的整体利益。
蔡建诚研究发现,劳资双方权利严重失衡,资方有大量压低工人工资的空间,而最低工资立法正是为了抗衡资方的市场优势,减少部分无良雇主的剥削。
夏小林分析指出,城市中有大量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群体,这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也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杨涛、张丽宾发现,1993年最低工资
实施依赖,失业率上升缓慢,此外,最低工资的当前效率损失与制度化效果之间,后者更可能带来福利改善与长期效率,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即使不实行最低工资制度,那些支付不起最低工资、长期依靠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赚取利润的企业,迟早会面临淘汰出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