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2)
- 格式:ppt
- 大小:570.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
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1块) 4(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1/2)小结: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1/2。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
2.教学例2。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和加减法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实例和练习。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用于演示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水果、分享食物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实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分数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和加减法运算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是本套教材中关于分数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知:(1)分数的比较:让学生观察、操作,总结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分数的初步理解(二)----理解几分之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分数的理解(二)--理解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
不但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所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理解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因为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注重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物实行操作,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绘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对应的几分之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桃子图片、小贴画、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很快乐今天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你们知道吗,今天猴妈妈也领着两只小猴子在学习呢,两只猴宝宝的表现都很棒,猴妈妈决定给它们发奖品呢,看,猴妈妈为它们准备了什么奖品?(课件出示一个桃子)猴宝宝有两只,可桃子只有一个,这可难坏了猴妈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桃 提问: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平均分成2份 取1份 2 1 每只小猴从这两份中取1份 把这个桃平均分成2份2 1这个份能够用分数 表示,另一份也能够用分数 表示。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明确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约分、通分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2. 分数的基本性质3. 分数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分数的意义。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讲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部分。
3. 分数的基本性质:讲解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 分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等。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1. 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概念。
3. 在讲解分数的应用时,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约分和通分,这是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
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间:20xx-12 主备课人:杨茂雨上课人:杨茂雨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2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观察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认、读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认、读简单的分数。
2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两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探索新知〔1〕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学生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写一写这个数。
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齐读。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①、讨论平均分。
说说为什么重要?演示不平均分的物体,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用1/2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这边分块,那边分一大块,两边分的不一样多,不能用1/2表示〕。
可见“平均分〞非常重要。
合作学习:折一折〔平均分〕找一找〔1/2〕涂一涂。
师巡视,引导不同的分法并展示,感悟折法不同,但共同点都是将它平均分。
与同桌交流你的分法,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并会读、写分数。
〔2〕认识1/4我们继续分,观察并思考:这样是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强调:平均分、每份、分谁就是谁的1/4〕学生填空〔课件/教具展示〕继续认识1/3、1/5等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