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与文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跨文化交际论文(3篇)一、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人民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期许,在现代社会中,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表现能力。
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所认为成功的交际是能够带来发展机会、财富以及和平的;失败的交际会使得敌对局面、偏见以及冲突产生。
在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中,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网络化等,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讲外语和理解外语时都应该遵循该外语的语用规律及文化规则。
对于法语的口语教学而言,这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语言的不同使得其表达的意识也会有差异,在法语中时常使用到的词汇用汉语解释意境就可能很大不同。
如:在法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代词,代词用法比较复杂,因而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使用法语代词会变得非常困难。
针对于您(vous)和你(tu)在法语中的用法,我们在课堂或者课后的练习中已经习惯了使用tu,随后在一些非常正式的场合也会将tu脱口而出,显然这意味着交际错误出现了。
另外,与tu所对应的动词有着简单的变位,因而学生更加喜欢在表达上使用到tu,长时间下来他们容易将语言场合忽视掉,这样错误语域的选择是外语学习中的大忌。
因此,我们需要十分的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逐步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能力加强,尽可能的将错误语境的现象减少。
如:中国自古有“爱屋及乌”的说法,法国也有着Qui m'aime,aime mon chien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爱屋及狗”。
可见,中法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人们对于宠物的不同态度,若是学生没能够很好的掌握到、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发生语境错误,对于跨文化的交流非常不利。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法语口语交际的能力根据著名学者Gudykunst的理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
法国历史社会与文化论文5000字众所周知,法国文化以自由、包容、平等为特征,这些特征在文化政策上体现的也十分明显。
那你对于法国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国历史与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法国历史与文化论文篇1试谈法语的历史变迁与法国语言政策摘要:作为法国文化的载体,法语体现着法兰西的社会文明和国际地位。
法国通过制定语言政策,努力捍卫法语的民族性及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法语历史变迁语言政策语言地位一、语言政策语言政策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者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
语言政策是对有关语言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有意识的选择,是语言冲突和矛盾的产物,是表明一国对国内多元化语言种类存在的态度和规划。
一个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其本国某种利益为目标,只有国家才有权力和手段对语言进行规划,并落实所选择的语言政策。
例如,为了抵制英语对本国的过大影响,法国和意大利都采取过保卫本国语言的协调行动。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魁北克省政府开始致力于恢复法语单语制度。
首先,加拿大政府批准建立法语署,监督魁北克省内法语的语言质量;其次,“法语宪章”的确立标志着法语为魁北克的唯一官方语言。
二、法语的历史变迁法语为罗曼语系和印欧语族的一支,起源于拉丁文。
西元九至十四世纪间为古法语时期,这段时期所讲的古法语具有的构词特色与之前的拉丁语截然不同。
从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法语经历一项构词变化,即双变格为系统转为如今法文形容词和名词的格位体系。
十三世纪,卡佩王朝为了加强王权统治,需要解决语言的标准化问题。
当巴黎逐渐成为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法兰西岛方言的地位超越其他方言,逐渐成为民族共同语,由此便产生标准古法语。
古法语真正用于官方文书始于十三世纪初,法语的民族性地位因而得以巩固。
到十五世纪,虽然仍受外来语的影响,但法语在构词和句法方面已逐步呈现现在的光景。
职业礼仪中外文化礼仪差异研究之中法文化礼仪差异摘要:世界各国在文化礼仪方面差异很大,如语言习惯、时间观念、交际礼仪等。
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认同,实现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几个方面,阐述了中法两国文化礼仪的差异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引言:人们之间的交流包含了语言、非语言行为及情感等范畴。
因此,了解国家间的文化礼仪差异可以更好的获得经济来源和利润起着决定性因素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法国与中国的文化礼仪差异进行了比较进行了初略探讨。
综述;由于中法两国人民生活的地域不同,两个名族在语言习惯、交际礼仪、时间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语言习惯的差异语言和文化礼仪向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美国语言学家Sapir 在《Language》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1]他还提到:“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再现工具,而且它本身也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个人心理活动、印象分析、心理习惯的综合的秩序和向导。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一个中国人向来以谦虚为美德,在受到别人赞扬时,为了表示自己谦虚,常常会说:“哪里哪里…”可这样的回答方式,在一个法国人听来,会觉得莫名其妙,“我赞扬你好,你还要问我你到底哪里好…”。
这就产生了分歧,本来也许十分愉快的一场交谈,就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
如法国人推荐什么你不喜欢或不愿意时,可以直接说“Non, merci.(不用了,谢谢。
)”而中国人不习惯表示拒绝,仍然接受,主人会认为客人喜欢,而继续推荐。
相反,当你喜欢时,也可大方接受说“Avec plaisir.(非常乐意。
)”而不是谦虚的说“ça me suffit, merci.(已经够了,谢谢。
)”这时主人会认为客人是真的不需要了,就不再推荐了。
如此一来,本来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又不得不要。
这个客做的自然是不太顺心了。
法国人不喜欢假惺惺,他们希望知道客人最真实的感受。
论文答辩自述稿7篇论文答辩时要侧重讲解论文的精彩部分,使得整个答辩过程不会过于乏味。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论文答辩自述稿7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论文答辩自述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答辩的论文题目是《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以法国沙龙为例》。
论文开题时,各位老师就对我的论文选题偏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我一方面要有独特视角,另一方面要重点突出。
因此我在作论文时,认真考虑了这两点建议,以社会文化史角度为切入点,并重点突出论文第二部分“沙龙:推动西方文明的进步力量”的写作。
我的论文具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导言”、“第一章:沙龙--西方近代史上的文化现象”、“第二章:沙龙--推动西方文明的进步力量”以及“结语”四部分。
“导言”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沙龙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作这一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所在。
对于国外沙龙研究学者研究资料的掌握使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了可行性,这些资料的收集几乎动用了我所有同学的力量,所用资料来自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图书馆等,这些资料十分珍贵。
而国内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薄弱使得这篇论文的写作具有了一定的意义,目前国内对沙龙问题的研究比较零星,专著性质的研究还没有,所能见到的一些学术论文则是从艺术史、经济史的角度进行的,更倾向于艺术研究的领域,因此这篇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出发研究沙龙的论文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正文部分。
第一章介绍沙龙的历史、特点和形式,其中对沙龙最先在法国出现的原因和沙龙逐渐衰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举办沙龙的特点和形式进行归纳分析;第二章主要分节研究沙龙同文学发展、启蒙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关系,第一节研究了沙龙同法语、近代文学的关系,第二节研究沙龙对启蒙运动产生推动作用的体现以及推动方式和推动原因,第三节研究沙龙同女权主义的关系,从沙龙女主人对话语权的要求、对自身幸福的追求、对启蒙运动的参与和对政治生活的干涉方面,提出沙龙女主人是女权主义者先驱的观点。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民俗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特别是一个民族所形成的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规律和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方式。
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典型的集中体现,包括宗教、风俗、习尚、礼仪、节庆、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等。
中外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下面将分别以中国和西方国家为例,从宗教信仰、节庆习俗和饮食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中国的民俗文化受到了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的影响,尤其是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三大主要宗教。
佛教的影响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修身养性、崇尚慈悲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道教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魔法的境界。
儒教的影响则让中国人形成了重视家庭观念、尊敬长辈和讲究礼仪的习惯。
西方国家的民俗文化则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与宽恕,这使得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精神需求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西方国家由于宗教的影响,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如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对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饮食文化也是中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独特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中国菜的烹饪风格注重色香味俱全,追求平衡和谐。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口味的差异和多样性,有各种不同的菜系和烹饪风格。
例如,法国的美食以其精致和多样性而闻名,意大利的披萨和意面也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最爱。
总之,中外民俗文化各有其独特之处,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保持和发扬,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
本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社会进步:持续前行的动力与挑战》摘要: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涵盖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本文深入探讨社会进步的内涵、推动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强调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为促进社会持续进步提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教育提升一、引言社会进步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从古代文明的诞生到现代社会的高度发达,人类始终在努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进步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还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社会进步更是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对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二、社会进步的内涵社会进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经济的持续增长、科技的不断创新、文化的繁荣昌盛、教育的普及提高以及政治的民主稳定等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即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进步的推动因素(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人们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智能化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财富,促进了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文化繁荣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人类的智慧。
文化繁荣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法双语工程师法语能力与文化底蕴培养―法语课堂上法语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导入论文导读::在以往的法语教学中。
需要在课堂上渗透众多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引导学生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论文关键词:双语工程师教育,法语教学,法语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法语中“工程师”一词(ingénieur)的词根是génie,该词有“军事设施”和“天才”两层意思,无论从哪层意思理解,都可以看出社会对“工程师”的期望是很高的。
我们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可以在企业项目中担当“领导者”和“决策者”、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他们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广泛的兴趣爱好、灵活的动手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及前瞻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工程师的培养教学需要做到国内和国外优秀教育模式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理工文商语多学科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但在双语高等工程师教育的初始阶段,外语学习是重中之重。
因为外语学习是其他理工文商多学科学习的前提,这些学科的知识很大部分是通过外语讲授的,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很难在这些领域深入学习。
同时,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
法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在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讲法语教育学论文,法语世界的文化博大精深。
学好法语不仅仅可以和六千万法国人交流,更可以和2亿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讲法语的人交流,开展技术合作、经贸往来等。
要使我们的学生达到这样的国际交流水准,我们在中法双语高等工程师的法语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一、语言与文化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很多专家学者都已探讨过。
美国语言学教授爱德华?萨丕尔(EdwardSapir)认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L.R.帕尔默(L.R.Palmer)也认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文化与社会变迁论文文化与社会变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形态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迁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认同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这种关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文化的定义及其作用文化是指一定时期和地区内人们所共有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艺术表现以及其他具体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
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精神财富,反映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知。
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还能够传递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规范,塑造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认同感。
因此,文化是人们形成集体认同的重要基础。
二、社会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常常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演进和社会意识的转变。
社会变迁的主要特点包括:1. 多维度性:社会变迁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化,还包括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转变。
2. 渐进性:社会变迁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结构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动。
3. 革命性:某些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可能会以革命或突发事件为契机而发生,从而导致社会的巨大转型。
社会变迁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认知和追求也在不断改变。
例如,在传统社会中,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念被重视,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则更受重视。
2. 文化形态的变化:社会变迁催生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例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虚拟社交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3. 社会认同的转变:社会变迁也会影响人们对于社会的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新的认识,从而改变对于社会的认同。
三、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文化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法国社会与文化概况
姓名:李晓菊学号:201111014141 班级:工程造价111班时尚之都巴黎,富有浪漫神秘故事的巴黎圣母院,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榭里大街,收藏极为丰富的卢浮宫博物馆,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戛纳电影节,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壮观的凯旋门,花香四溢的普罗旺斯,引领时尚的法国时装,醇香回味的葡萄酒……这是以前在我眼中的法国,印象中很美,是一个梦想中绝好的旅游胜地和时尚之都。
抱着这个兴趣,选修了法国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经过10周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法国的了解更全面立体了些,由之前停留在外表的单纯理解到这个国家内部的文化、社会动态的一些了解,从它有什么到它里面的一些内涵的理解,感觉它的文化同样和它的景点一样耐人寻味,有所探寻。
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共经历了5年历程。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①包括当时的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也都远赴法国学习它的经验和知识。
虽然后来法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侵占过,但是它向往民主自由的精神一直未变,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
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②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如今的法国是欧洲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在欧盟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法国是一个不适合容易著急上火的人居住的国家,这个民族的人喜欢悠哉悠哉地生活。
所以,法国人还爱度假。
在法国,只要有正当职业,(哪怕是一般的
①/question/363031385.html
②/view/64741.htm#3
工人也不例外)就人人能享有每年五周的带薪年假。
每年的七八月份学校里放长假了,法国人也集中在这个时候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去度假了。
对国人而言,这也许难于置信,这期间,很多工厂和公司都是关闭的──人们有的出国旅游,有的回乡下看父母亲,而大部分人则都蜂拥到法国南部晒太阳和游泳去了。
因此,在这期间要去办事是件很痛苦的事,通常公司里只有一两个临时值班的人,他们只负责接电话和接待来客,其他的事他们就不管了。
要办事就只能等公司里有决策权的人度完假了。
③
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了。
他们把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当做享受来看待。
所以,他们的生活节奏是很慢的,用做饭这件事来说吧,他们如果心血来潮想要做一顿饭,那么在做饭的时候不仅眼睛要看电视,耳朵要听音乐,而且还要把菜都切得艺术无比的样子,他还在一边慢悠悠地做著他的饭──眼睛在看电视,耳朵在听音乐,嘴里在哼著歌,手里在摆弄著他的“艺术饭”。
一副其乐无穷的样子。
有时,还喝点小葡萄酒调节下气氛,一顿饭做好至少要2~3小时。
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个好吃的民族。
不同的是,法国的用餐的时间要比国人的用餐时间长得多了。
,在法国吃饭是顺序通常是:色拉凉菜——主菜——干奶酪——甜点——咖啡或茶。
而每吃完一道菜,主人就得把旧盘子撤了,换上新的盘子。
咖啡喝完后,还有一小杯比较烈性的酒──法国人说那是为了把前面喝的咖啡“推”进胃里面去。
总之感觉上,在法国吃饭就是不断地换盘子和餐具。
③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
他们大都爱吃奶酪,牛肉、鸭肉、鱼子酱、鹅肝也是法国人心仪的美食。
不过法国人不吃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菜讲究氛围与礼仪,更讲究菜肴与酒的搭配,不同的菜搭配不同的酒。
②合适的酒会增加肉的美味。
吃一口肉喝一口酒,会让你更能体会出肉的鲜美。
这就是他们的饮食,怎么样,还是很不错的哦~
法国食品不仅美味,而且法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是欧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消费者健康保护的新要求,法国政府依靠所有涉及到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部门、产业协会、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各界人士,③/longbook/1087876023_marrytofrance/4.shtml
③/longbook/1087876023_marrytofrance/4.shtml
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为基础,不断调整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和管理职能,逐步形成了以预警、评估、监查为手段的有效监管模式。
⑥所以,法国的食品还是挺安全的。
法国是电影诞生的国度,也是电影成长繁荣的沃土。
经过百年积淀,法国形成了醇厚的电影文化,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法国电影的枝叶,强劲着法国电影的筋骨。
从电影文化的角度观察法国电影,或许能对法国面对美国大片的冲击,尚能保住民族电影的一片天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上座率创下纪录的《虎口脱险》,温馨感人的《蝴蝶》,优美浪漫的《天使爱美丽》,都有着法国人特有的传统的法国式幽默或是浪漫在其中。
大部分的电影特色都是通过描述法国小人物的生活、话语,大多数素材取自于生活中的小片段,但显示在电影中却显得恰如分寸,不会平淡无奇,倒使人多了一些对生活的喜悦和小感悟。
同时这些小人物所反映出来的小故事却又不偏不倚的反映了当时整个法国社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问题,幽默中不失现实,现实中不失传奇,传奇中不失意义。
法国的戏剧也很出名,著名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就曾改编为话剧搬上大舞台。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义的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戏剧对于它的改编也是很依据原著的内容的,整个剧情的变化顺其自然,每个演员的台词也都形象生动得诠释了他们所演剧中人的性格特征,并且刻画得淋漓尽致。
善良美丽的吉普赛姑娘艾丝美拉达,外表丑陋却内心纯真帅气的敲钟人卡奇莫多,心口不一的弓箭队长弗比斯,外表正直内心丑陋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通过演员们
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
⑤同时也让我对善恶之间的关系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这部剧演出后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巡演过,我想,它的魅力应该不止是演员的演技,而是这个故事本身的魅力,吸引着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的观看与欣赏。
最近对于法国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几天,因为他们在进行法国总统的选举,最后当地时间5月6日晚8点,法国电视台公布的总统大选第二轮初步计票结果②/15421.html
⑥/kndata/1020/0040935.htm
人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
第二轮投票的正式结果将于5月10日公布。
5月中旬,新任总统将正式就职并任命新一届政府。
奥朗德成为第五共和国第二位社会党籍总统。
此次投票率预计在80%左右,民众参与度较高。
⑦此次大选结果表明法国民众在危机时局中求变心切。
奥朗德必须组建一个强势政府领导法国走出困局,因此社会党需要在6月10日和17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
而萨科齐及右派将势必保住议会选举,力争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以避免左派一家独大的局面。
奥朗德的胜选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欧洲向右转的趋势,也标志着法国、乃至欧洲新的一页翻开。
⑦
法国是一个神奇魅力的国度,我依旧觉得法国在我心中仍有神秘感,真的有这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关于它的故事,它的文化,我想,未来正等着我去那旅游一番呢!或许那时的见解又是另一种感觉,但不管怎样,浪漫的,时尚的,魅力的,这始终是我对法国的大体也是最为深刻的印象。
最后,希望法国依旧如此迷人。
⑤/fr/fashishenghuo/
⑦/12/0507/02/80SAMIF20001121M.html
⑦/12/0507/02/80SAMIF20001121M.html
资料参考网站:
/question/363031385.html
/view/64741.htm#3
/longbook/1087876023_marrytofrance/4.shtml /15421.html
/fr/fashishenghuo/
/kndata/1020/0040935.htm
/12/0507/02/80SAMIF2000112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