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重曲线A4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8
热重曲线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
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 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
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
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
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1. 取2.50 g胆矾样品,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000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设a点时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2.50∶2.14=250∶M,解得M=214。
故其化学式为CuSO4·3H2O。
②通过计算可以推断d点处物质为0.80 g CuO,而e点处物质的质量为0.72 g ,则为0.005 mol Cu 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 =====1 000 ℃2Cu 2O +O 2↑。
11.(2011新课标全国,14分)0.80g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透明质酸的热重曲线透明质酸(H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多糖,在生物医学、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透明质酸的热稳定性以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行为,我们进行了热重分析(TGA)实验,得到了透明质酸的热重曲线。
本文将对该曲线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热重分析(TGA)是一种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技术。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透明质酸样品置于热重分析仪中,在惰性气氛(如氮气)下,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如10°C/min)加热样品。
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明质酸会发生热降解,导致质量减少。
热重分析仪会实时记录质量与温度的变化,生成热重曲线。
二、热重曲线解读得到的透明质酸热重曲线通常包含三个阶段:干燥阶段、热降解阶段和残炭阶段。
1.干燥阶段:在曲线开始部分,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明质酸中的水分会蒸发,导致质量轻微下降。
这个阶段对应的温度范围一般较低,约为室温至100°C左右。
2.热降解阶段:当温度继续升高,透明质酸开始发生热降解反应,质量迅速下降。
这个阶段的温度范围通常为200°C至400°C。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透明质酸的分子链断裂,产生小分子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热降解阶段的曲线斜率可以反映透明质酸的降解速率,斜率越大,说明降解速率越快。
3.残炭阶段:当温度达到400°C以上时,透明质酸的降解反应基本结束,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残渣和碳。
在这个阶段,质量变化较小,曲线趋于平缓。
三、分析与讨论通过热重曲线,我们可以得到透明质酸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行为。
例如,可以根据热降解阶段的起始温度和结束温度,评估透明质酸的热稳定性。
同时,曲线的斜率也可以反映透明质酸的降解速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来源或不同处理方法的透明质酸的热重曲线,以评估其热稳定性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热重分析实验条件(如升温速率、气氛等)会对热重曲线产生影响。
化学热重曲线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化学热重曲线必须要具备的知识一、简介化学热重分析是一种通过在高温下对物质进行加热,测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失去的质量来研究材料性质的分析方法。
在热重分析中,热重仪会测量物质在升温过程中失去的质量,并将这一过程用曲线图表现出来,即热重曲线。
热重曲线通常能够提供关于样品组成、热稳定性、失水行为、分解温度等信息。
了解化学热重曲线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对于正确理解样品性质至关重要。
二、基本概念1. 热重曲线热重曲线是指在热重分析过程中,质量变化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热重曲线通常会显示出样品的失重、失水和分解等过程,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情况。
2. 失重峰失重峰是热重曲线中出现的峰状下降区域,通常代表样品失水或失去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失重峰在热重曲线中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提供样品失水行为的信息,比如失水速率、失水量等。
3. 分解峰分解峰是热重曲线中出现的峰状下降区域,代表样品发生分解反应的温度范围。
分解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提供样品的热稳定性信息,同时还可以推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分解产物。
4. 残留物质在热重曲线的最终阶段,样品会逐渐趋于稳定,质量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此时的质量即为样品的残留物质。
残留物质的质量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的残留量、残余物的特性等信息。
三、热重曲线的分析1. 样品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失重峰和分解峰,可以大致推断样品中的各种成分。
比如失重峰通常代表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分解峰则可能代表样品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等。
2. 热稳定性分析热重曲线中的失重和分解行为可以提供样品的热稳定性信息。
高温下发生失重或分解的样品可能不适合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因此热重曲线对于材料的热稳定性评估至关重要。
3. 变质温度测定热重曲线中的失重和分解峰的位置可以提供样品的变质温度信息,这对于了解样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温度范围非常重要。
四、个人观点化学热重曲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通过研究热重曲线可以为物质的性质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以cuso4的热重曲线铜(II)硫酸盐(CuSO4)的热重曲线是指在不同温度下,样品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热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可以得到样品的热稳定性、热分解特性等信息。
在讨论CuSO4的热重曲线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全面回答:1. 实验条件,热重实验通常在恒定的气氛下进行,常见的气氛有空气、氮气等。
实验条件的选择会对样品的热重曲线产生影响。
2. 质量变化示意图,CuSO4的热重曲线通常呈现出两个主要的质量变化阶段。
首先,在升温过程中,CuSO4会失去结晶水(脱水),质量迅速下降。
接着,在更高温度下,CuSO4会进一步分解,质量继续减少。
3. 脱水反应,CuSO4·5H2O是一种含水物,称为五水合硫酸铜。
在升温过程中,这些结晶水会逐渐失去,转化为无水硫酸铜(CuSO4)。
这个过程通常在50-200摄氏度范围内发生,质量下降较为剧烈。
4. 分解反应,在进一步升温的过程中,CuSO4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气体。
这个过程通常在200-600摄氏度范围内发生,质量下降速度较之前较为缓慢。
5. 热重曲线的特征,CuSO4的热重曲线通常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质量减少阶段,曲线的斜率代表了质量变化的速率。
通过分析曲线的特征,可以确定脱水和分解反应的温度范围,以及反应的起始和结束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热重曲线会受到实验条件、样品纯度、仪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对CuSO4热重曲线的描述,具体实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1)试确定78C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
⑵取适量380C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C,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试剂X的名称是。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III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
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④若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W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填计算式)。
2草酸三氢钾是一种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加热至100C失水成无水物,更高温度时分解为碳酸钾和一氧化碳等,溶于水,微溶于醇•实验室有一KH3 (GO)2・2H2O样品(混有一定量的HGQ和KSO).现欲测定其纯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并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 CO2- + _____ MnO+ _____ Hf= __________ + _____ Mr i++ ____ HO(2)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步骤1:称取35.60g草酸三氢钾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步骤2:用移液管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00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步骤3 :第1份溶液加硫酸酸化后,用0.1000mol/L -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12.00mL.步骤4 :在第2份溶液中 __________ ,用0.2500mol/L -1 NaOH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NaOH溶液20mL热重曲线专项训练题1(9分)8.34gFeS0 4 • 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热重DTA曲线1. 简介热重差热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则是一种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异的方法。
这两种技术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TGA-DTA)。
热重DTA曲线是通过将样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中,并同时测量其质量变化和温度变化来获得的。
通过分析曲线上的特征峰和峰面积,可以获取关于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反应动力学信息。
2. 实验原理在进行热重DTA实验时,样品被放置在一个恒定温度环境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加热。
同时,使用一个参比物作为对比,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其质量和温度变化。
当样品发生质量损失或吸收能量时,会引起曲线的变化。
热重曲线显示了样品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当样品发生质量损失时,曲线下降;当样品吸收能量并发生质量增加时,曲线上升。
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和峰值等特征,可以了解样品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
差示扫描量热法(DTA)是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异来获得信息的。
当样品发生放热(温度升高)或吸热(温度下降)时,会引起曲线上的特征峰。
通过分析这些峰的位置、形状和面积,可以推断出样品中存在的相变、反应和化学动力学信息。
3. 实验步骤3.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实验。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并且需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预处理。
例如,在分析某种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时,需要将其粉碎成均匀细小颗粒。
3.2 仪器设置将样品和参比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称量盘中,然后将盘放入热重天平中。
确保样品和参比物的质量相对较小,以减小测量误差。
3.3 实验条件设置设置实验的温度范围和升温速率。
热重曲线练习草酸钙晶体(CaC 2O 4·H 2O)在氮气氛围中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如下:①热重曲线中第一个平台在100 ℃以前为CaC 2O 4·H 2O ;②在100~226 ℃之间第一次出现失重,失去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3%,相当于1 mol CaC 2O 4·H 2O 失去1 mol H 2O ,即第二个平台固体组成为CaC 2O 4;③在346~420 ℃之间再次出现失重,失去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9.2%,相当于1 mol CaC 2O 4分解出1 mol CO ,即第三个平台固体的组成为CaCO 3;④在660~840 ℃之间出现第三次失重,失去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30.1%,相当于1 mol CaCO 3分解出1 mol CO 2,即第四个平台固体组成为CaO 。
以上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 2O 4·H 2O =====100~226 ℃CaC 2O 4+H 2O ↑ CaC 2O 4=====346~420 ℃CaCO 3+CO ↑ CaCO 3=====660~840 ℃CaO +CO 2↑ [说明] 若在空气中CaC 2O 4受热分解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CaC 2O 4+O 2=====△2CaCO 3+2CO 2。
[示例] 下图是1.00 g MgC 2O 4·n H 2O 晶体放在坩埚里从25 ℃缓慢加热至700 ℃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m )随温度(t )变化的关系曲线。
(已知该晶体100 ℃以上才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并大约在230 ℃时完全失去结晶水) (第1题)试回答下列问题:(1)MgC 2O 4·n H 2O 中n =__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C 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PbO 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 点为样品失重4.0%即(样品起始质量-a 点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100%)的残留固体。
2020年高考化学为专题复习热重曲线图像分析及其计算(1)设晶体为1 mol。
(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3)计算每步的m剩余,m剩余m(1 mol晶体质量)×100%=固体残留率。
(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m剩余中。
(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O),由n(金属)∶n(O),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1.[2019·全国卷Ⅰ,27(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NH 4Fe(SO 4)2·12H 2O解析失重5.6%是质量分数,设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H 4Fe(SO 4)2·x H 2O ,由题意知1.5×18266+18x =5.6100,解得x ≈12。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7(4)]PbO 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 点为样品失重4.0%(即样品起始质量-a 点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100%)的残留固体。
若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 x 或m PbO 2·n PbO ,列式计算x 值和m ∶n 值。
答案根据PbO 2=====△PbO x +2-x 2O 2↑,有2-x 2×32=239×4.0%,解得x =2-239×4.0%16≈1.4,根据m PbO 2·n PbO ,有2m +n m +n=1.4,得m n =0.40.6=23。
1.25.35 g MnSO 4·H 2O 样品受热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1)30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 150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水硫酸铜的热重曲线
热重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热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
五水硫酸铜(CuSO4•5H2O)的热重曲线描述了该化合物在升温过程中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下图是五水硫酸铜热重曲线的示意图:
M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 T2
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质量(M)。
在图中,T1和T2表示不同的温度点。
五水硫酸铜的热重曲线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稳定阶段:在室温下,五水硫酸铜的热重曲线基本保持水平,质量变化较小。
2. 失重阶段:随着温度升高,曲线开始下降,表示样品开始失去部分水分。
这个阶段主要是五水硫酸铜分解成二水硫酸铜(CuSO4•2H2O)和释放出结晶水(H2O),导致质量减少。
3. 稳定阶段:当升温达到一定的温度后,曲线趋于稳定,表明样品已经完全分解成二水硫酸铜。
在这个阶段,质量不再明显变化。
4. 最终失重阶段:在更高的温度下,曲线开始再次下降,表示样品继续失去少量的结晶水,直到完全失去。
需要注意的是,热重曲线的具体形状和温度区间可能会受到实验条件(如升温速率、使用的仪器等)的影响。
因此,实际的热重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
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是一种用于研究乙基纤维素热分解特性的实验方法。
乙基纤维素是一种常见的纤维素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纺织品、纸张、食品等。
了解乙基纤维素的热分解特性对于优化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实验通常通过热重分析仪进行。
热重分析仪是一种能够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质量变化的仪器。
在实验中,乙基纤维素样品被放置在热重分析仪的样品舱中,然后通过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热重分析仪会实时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样品的质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乙基纤维素在高温下会发生热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会挥发出去,导致样品质量的减少。
通过观察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可以确定其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和分解产物的性质。
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的形状和特征与乙基纤维素的性质和结构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乙基纤维素的热分解温度范围较宽,分解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在低温下,乙基纤维素会发生脱水反应,生成水分子;在高温下,乙基纤维素会发生炭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通过分析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的峰值温度和质量损失率,可以确定其热分解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的研究对于乙基纤维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乙基纤维素的热分解特性可以帮助优化其加工工艺。
在纺织品和纸张制造过程中,乙基纤维素需要经历高温处理,了解其热分解温度范围可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加热温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乙基纤维素的热分解产物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了解其分解产物的性质可以帮助评估其安全性。
最后,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纤维素衍生物的热分解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总之,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是一种用于研究乙基纤维素热分解特性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可以确定其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和分解产物的性质,从而优化其应用性能。
乙基纤维素热重曲线的研究对于乙基纤维素的加工工艺优化、安全性评估和其他纤维素衍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热重曲线专项训练题1(9分)8.34gFeS04·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试剂X的名称是。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
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III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
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④若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W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填计算式)。
2草酸三氢钾是一种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加热至100℃失水成无水物,更高温度时分解为碳酸钾和一氧化碳等,溶于水,微溶于醇.实验室有一KH3(C2O4)2·2H2O样品(混有一定量的H2C2O4和K2SO4).现欲测定其纯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并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C2O42-+______MnO4-+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Mn2++______H2O(2)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步骤1:称取35.60g草酸三氢钾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步骤2:用移液管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00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步骤3:第1份溶液加硫酸酸化后,用0.1000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12.00mL.步骤4:在第2份溶液中______,用0.2500mol/L-1NaOH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NaOH溶液20mL.(3)根据(2)中的实验步骤回答:①步骤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等.②如何判断步骤3中的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3.560g试样中含有还原剂(草酸根)的物质的量共为______.样品纯度为______.(4)热重分析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热重分析仪的基本构造由精密天平、程序控温加热炉和记录仪组成;记录仪画出剩余固体质量(m)~炉温(T)曲线,即热重(TG)曲线图.如图为CaC2O4·H2O在N2和O2气氛中的热重曲线.①C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②CaC2O4·H2O的分解分三个阶段,由图可看出,第二阶段在O2气氛中的反应速率要比在N2气氛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3.(2011新课标全国,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__mol·L-1(Ksp[Cu(OH)2]=2.2×10-20)。
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L-1。
4.将1.000gFeC2O4·2H20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測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①草酸盐受热分解易放出碳的氧化物。
②5000C之前,该热重分析仪的样品池处于Ar气气氛中,5000C时起,样品池与大气相通。
完成下列填空:(1) 3000C时是样品脱水的过程,试确定3500C时样品是否脱水完全_____ (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算过程)。
(2) 4000C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6000C 时样品池中残留的固体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再向该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刚好完全溶解,用pH试纸测得所得溶液的PH=3,其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回答):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測得此时溶液中铁元索的离子浓度为4.0x10-11mol/L,则此时溶液的pH=_______(已知:K sp[Fe(OH)2]=8.0×10-16,K sp[Fe(OH)3]=4.0×10-38)(4) 将15000C时样品池中残留的固体隔绝空气冷却后,用稀盐酸溶解得一棕黄色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另取少量该溶液滴加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
试写出图中14000C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特征蓝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锰是常见的催化剂,碳酸锰热分解法是目前制备二氧化锰的主要方法,其反应原理为:①2MnCO3+O2═2MnO2+2CO2.经研究发现该反应过程为:②MnCO3═MnO+CO2,③2MnO+O2═2MnO2.(1)试写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_____________,K1与反应②、③的平衡常数K2、K3关系为_______________.(2)反应③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其△H___0(填“>”、“<”、“=”).(3)某科研小组对碳酸锰热分解法制二氧化锰的条件(焙烧温度和气氛)进行了研究.获得三幅图(如图所示).则制备焙烧温度为_________,气氛条件为_______________.(4)图2中是在常压下获得的数据,试在图2中用虚线画出10MPa下反应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图.(5)MnO2也可在MnSO4-H2SO4-H2O为体系的电解液中电解获得,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后溶液的p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7.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1 mol 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双选)A.1:1混合的Pb3O4、PbO B.1:2混合的PbO2、Pb3O4C.1:4:1混合的PbO2、Pb3O4、PbO D.1:1:4混合的PbO2、Pb3O4、PbO8.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l)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
在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全部为PbCO3;假设二:;假设三:。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②定量研究:取26.7 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9.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0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确定其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1)Mg2Al(OH)6Cl•xH2O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______.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的名称是______.(3)加热前先通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等.(4)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x=______.若取消冷却玻管B后进行实验,测定的x值将______(填“偏高”或“偏低”).(5)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2Al(OH)6Cl1-2y(CO3)y•zH2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质为样品,用(2)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定z,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______.热重曲线专项训练题答案1. 解析:278:8.34=x:6.72x=224,(278-224)÷18=3,所以化学式为FeSO4·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