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28
综 述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及进展■余晓梅1 曾德春2(11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643200 21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46000)【摘要】本文对最近几年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应用;进展【文献标识码】R24613 【文献标识码】A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 onal radi 2ol ogy)在妇产科的具体应用,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的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械对妇产科疾病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本文将对近些年来,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妇产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以下综述。
1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111 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加之术前及术后进行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化学疗法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其中以静脉化疗的历史最长,应用得最广,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由于其属于全身用药,局部病变区的药物达不到持续的高浓度,故毒副作用与疗效各参其半,有时患者难以耐受。
6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始研究盆腔恶性肿瘤的化疗给药新途径,即通过局部动脉给药来增加肿瘤所在部位的药物浓度,进而达到控制病变,提高疗效的目的。
但此方法是在无导引下进行,具有盲目插管、非选择性给药,使局部药物浓度低,且在化疗的同时不能进行阻断肿瘤血供的栓塞疗法。
介入治疗正是克服了上述不足,即利用放射学导向技术定向地对病变器官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血供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因此对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直接进行大剂量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为妇科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血管性介入治疗应用于妇科各种恶性肿瘤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具体术式包括: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术(int e rnal iliaca rtery infusion /em 2boliza ti on,II A I/II A E)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术(ute rine arte ri 2a l i nfusi on /emboliza ti on,U A I/U A E )。
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92-02介入治疗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两种,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日渐减少。
血管性介入治疗(下简称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但广泛的应用是在近20余年。
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之前,介入技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
因此,我们能够对其在妇产科应用中的优势及可能的缺憾进行初步的评价。
1 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应用的优势在传统的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妇产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主要表现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开腹、腹腔镜、经阴道等最终进入腹腔对病灶实施切除、甚至连同病灶寄生的子宫进行切除,以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采用的是解剖减灭的办法,当然同时伴有组织器官的损伤。
而介入治疗的治疗理念与传统的外科方法不同,是通过血管系统途径对病变实施治疗,达到甚至有可能超过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而对器官的损伤却明显地降低。
通过血管内的造影,发现了一些我们在传统解剖上无法发现的问题,丰富了妇产科学的内容。
1.1 对盆腔血管解剖的新认识介入治疗的基础是血管,其根本是对血管的研究。
通过血管造影我们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血管有了新的认识。
1.1.1 关于左卵巢动脉的起源以往一直认为左侧卵巢动脉大部分发自左肾动脉,但在左卵巢动脉的造影中我们发现,左卵巢动脉大部分发源于腹主动脉。
1.1.2 子宫动脉的分支以往对子宫动脉的研究不多见,通过子宫动脉造影发现子宫动脉在分出下行支之前还分出了子宫动脉输尿管支和膀胱支,分别对这两个分支进行造影,发现输尿管支供应输尿管宫颈段4cm的血供,栓塞此分支将导致输尿管宫颈段的狭窄、坏死。
子宫疾病介入治疗后输尿管坏死和膀胱的部分坏死是妇产科介入治疗两个比较大的并发症。
1.1.3 子宫的血供在关于子宫血供的研究中发现,子宫的血管主要来源于3对血管:一对子宫动脉、一对卵巢动脉、一对阴部内动脉,而且三者之间还有较多的交通支,当然还有其他动脉参加对子宫的血供。
妇产科疾病治疗与血管介入疗法摘要:血管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领域也日趋广泛得以应用,发挥着其他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56例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功血、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栓塞及持续灌注化疗的方法,发现了介入治疗异位妊娠能有效杀灭胚胎组织,栓塞破裂血管止血效果明显,且能保持输卵管通畅,减少清宫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功血及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者,均在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
关键词:介入治疗;妇科治疗;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75-01放射性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治疗技术,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介入疗法是有效治疗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功血、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具有简便安全、快速有效、微创、有助于恢复生育功能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计对5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采川血管介入性治疗,异位妊娠12例,其中3例输卵管妊娠,血及尿hcg检查均呈阳性结果,血hcg值10000miu/ml。
产后大出血3例,其中2例为双胎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均达2600ml。
以保守治疗无效;另1例为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达2000ml,保守治疗无效。
子宫肌瘤6例,其中5例子宫单发肌瘤,肌瘤直径为5.3~8.2cm,1例子宫多发肌瘤,肌瘤最大直径3.0cm,患者均有经量增多,不愿手术治疗,要求介入治疗。
宫颈肌瘤2例,肌瘤直径分别为4.6cm和6.5 citi,出现局部压迫症状。
8例子宫肌腺(瘤)病均有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子宫呈球形均匀增大,质硬,局部突出触痛结节,子宫肌腺瘤平均直径3.6cm、病变肌层平均厚度为3.9cm,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不愿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