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

  • 格式:pdf
  • 大小:146.51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龚巧林陈惠芬

【摘要】产业融合主要在不同产业的产业边缘与交叉点,激发出全新的产业形式。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空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丰富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成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则必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并为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适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字】成都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

【作者简介】龚巧林(1986 ),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陈惠芬(1972 ),女,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产业发展

一、引言

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提出的关于美国机械工具早期演变过程中[1]。伴随着信息、创新能力等的不断加强,产业融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方式。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不同产业的边界上,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原有的一些产业界限逐渐变的模糊、行业壁垒减小或降低,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是产业重组,最后实现产品创新,形成新型产业[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造就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诞生。它和原有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不论是对于成都旅游业还是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会提升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活动内容;提高成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市场空间,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三大新兴主体产业中排第二,也成为成都新兴产业中解决就业能力最强的几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第二,相关领域的大型文化集团较少,企业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还又带提高;第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品牌优势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有待形成。

(二)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成都市旅游业获得了较好较快发展。据成都市统计局资料统计,2005年成都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1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72.5亿元,至2010年国内游客已增加至673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6亿元,5年间增幅达2.15倍。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至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加达到1.6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直接或间影响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的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收益。其一,在成都旅游发展中,旅游要素能力结构极其不合理。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成都市的“吃、住"能力过剩、“娱、购、行、游"能力相对不足;其二,成都市旅游企业总体素质不高,且行业竞争无序。其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竞争意识的缺失等。这些都导致成都旅游市场畸形,使得成都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都与自己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甚至还落后于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三、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促进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成都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提升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了活动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经济的一般属性,它通过人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对文化本身进行创新与突破,将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融入到文化当中,并使它与旅游资源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将静态的旅游文化转变为动态、可感知的文化旅游

·

52

·

产品,提供具有体验价值的旅游服务产品

[4]

。利用文化创意,

旅游公司在延续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与休闲背景的游客需要的旅游项目,更深层次地利用自然景观和遗产类等人文资源。

2.增强了成都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生态环境角度看,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来说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保护着越来越珍贵和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且还能够保护现存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在文化的感召下,

旅游观念的改变与进步,使得游客的行为得到规范与修正,而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维护,并注意旅游过程对旅游环境的影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成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成都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1.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文化创意时代的成都旅游业,

既注重旅游内容的现代化与多元化,同时也关注旅游业的环境与氛围。这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主要体现在成都文博旅游的开发利用上。成都博物馆、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址保护和配套工程、抗震救灾纪念馆、民间博物馆等特色文化主题博物馆的建立与使用,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2.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空间。成都充分运用成都本地抑或是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设计与推广成都的新型旅游资源,打造成都旅游品牌。成都

“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旅游资源(如表1)的推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消费群体与市场空间。表1

成都重点规划发展的新型旅游目的地与旅游项目

资料来源:2009 2012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四、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策略分析(一)注重培育和引进“旅游+创意”综合性人才。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旅游又熟悉文化创意的综合型人才,它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必备因素,也直接决定了两产业的融合程度。但是,目前成都在这方面的人才极其缺乏,应尽快制定有利于“旅游+创意”综合性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的政策与计划。在具体培育方面,应积极与成都本地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加大对创意旅游教育的投入,以助能更好的培育本土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在具体引进方面,引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领军人物。同

时选送一部分人去国外进修,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管理经验,

学习先进的创意旅游发展理念,为成都文化创意旅游业的提供技术支持。

(二)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能否融入成都旅游业,

是否能与旅游业更好的融合发展的关键。结合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旅游发展角度,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及旅游营销等三方面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其一,积极开发和引入新鲜的、

有品牌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工艺品、生活日用品、旅游书籍、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

[5]

。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

工艺品、

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开发主体公园等形式的新型旅游项目。主题公园从其主题的选择,到公园内各项设施的设计,直至公园内的文娱表演活动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成都欢乐谷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了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题生态乐园。第三,利用文化创意充分发挥旅游营销。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适合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新型的营销方式就显得异常重要。电影营销、节庆营销等等都可以为成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机会。

(三)加强政府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作用。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构建高效的、以政府服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服务体系,是成都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成都市政府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内外不同地区看齐,

真正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政策支持作用。其主要包括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构建平台。通过打造旅游创意街区、旅游创意园区以及旅游产品创意展示中心等方式促进两行业在各方面的真正融合发展。其次,为中小旅游企业的文化创意尝试在研发投入、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足够资金支持,以助创意的产生并充分挖掘旅游要素的开发潜力和商机。【参考文献】

1.See 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1(23):414 446

2.马建.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02(5):78 81

3.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1,4:13 194.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J ].企业经济,

2009,8:127 1305.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 ].旅游学刊,2004,1:27 31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