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百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百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百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百

契合国际发展趋势打造精品创意之都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2010年成都市规划的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之一,以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既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锦江区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的重要依托。因此,把成都东村锦江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是我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跨越

发展,助推成都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重要奋斗目标。

一、成都东村发展现状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成龙路,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中,锦江片区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其规划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按照规划,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国际化、创意

化、数字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兼顾生产性行业与消费性行业,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领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2010年西博会上,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与成都东村牵手,签订了总投资254亿元的项目。随着中韩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的巨资投入、强势进驻,将极大推动成都东村这艘文化创意产业巨舰快速起航。

二、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

作为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布点,成都东村具有其他区域不可复制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生态、交通优势,而锦江片区更是其中土地资源整合最为成熟,比较优势、先发优势最为突出的重要区位。因此,我们应该立足锦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扶持、投资营销策划、重点项目发展、配套

服务机制、人力资源保障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确保成都东村在探索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的道路上加速向前迈进。力争到2015年,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建设基础设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40亿,税收贡献达到10亿,成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文化创意新城。到2020年,通过完善产业链,建设复合性的产业组团,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税收贡献达到25亿,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新城和创意之都。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城区

按照规划设计,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成都东村美好蓝图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针对该片区大配套相对滞后现状,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积极协调各级相关部门,高效、快速推进成都东村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片区规划全面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按照规划,结合区域实

际,改建、新建一部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以适合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需要。三是结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需求,按照成都东村“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规划格局,注重生态绿环的建设,推动项目建设与绿地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产业集聚与业态宜居的良好互动。确保成都东村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质量最优、效果最佳,能完美体现其世界一流的精品城区规划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抓产业政策扶持,增强综合竞争力

一是按照成都东村产业发展定位,根据上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积极研究制定、完善功能区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扶持政策;二是配合招商工作,通过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积极走访拟引进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三是不折不扣抓好已出台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产业发展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园区建

设政策的落实,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出台新政策,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通过政策指引,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抓投资营销策划,锁定行业龙头企业

按照成都东村“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愿景,其投资营销以国际知名、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为首选目标。一是充分利用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的行业影响力,通过举办成都东村投资说明会等各类招商推介会,做好成都东村的包装、推介,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招商;二是积极走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先地区,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对外交流,拓宽招强选优渠道;三是积极联系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主动上门做好宣传,锁定目标企业,吸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快速占据产业高端,进一步提升东村品牌影响力。

(四)抓重点项目发展,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一是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树强扶优。通过建立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重用于扶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塑造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形象,进而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头雁”和“排头兵”。二是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通过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在吸引更多文化创意企业入驻的同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入驻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大力促进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组团建设。

(五)抓配套服务机制建设,打造良好可持续发展软环境

一是在加强前期招商工作的同时,不断优化对入驻我区创意企业的后续管理服务。着力组建企业招商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科技、信息、人才、融资、政策服务,并协助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创

意产业企业投融资渠道。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中小企业偏多的特点,鼓励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创意企业开展融资担保服务,引导市场资源配置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风险基金投入等多种途径,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坚持做好产业对接,积极为入驻的文化创意企业与当地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达成业务往来进行牵线搭桥。通过举办创意产业论坛、对接洽谈会、沙龙,推进文化创意企业之间、文化创意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的相互沟通,增进交流,为下一步开展实质性合作奠定基础,在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提供便捷渠道的同时促进产业融合和创意设计成果产业化。

(六)抓人力资源保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精英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端人才聚集的产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大人才引

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畅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相关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并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以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一流企业。二是加强人才培育,建立健全学校培养、基地初训、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文化创意企业、园区、社会培训机构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和设计水平先进的人才队伍,为壮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创意领军型人才实行重奖,注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三管齐下,让更多文化创意高端人才为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成都东村总体规划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逐步实施,锦江、成

华、龙泉驿等区县八方联动、形成合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招商”原则,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区域内外资金、信息、市场、要素等资源有效互动和整合,大力培育成都东村辐射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成都东村打造“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新城和创意之都的发展愿景将由理想雏形变为美好现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境图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成都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尽管成都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模式和做法,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的成功还在于其建设符合“三态”统一的原则,即文态、形态和业态。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效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英文愿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成功的是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即原798工厂)”。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1、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布 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锦江区和成华区,在武侯区和新都县也有零星分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

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 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 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 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

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其中,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百

契合国际发展趋势打造精品创意之都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2010年成都市规划的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之一,以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既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锦江区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的重要依托。因此,把成都东村锦江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是我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跨越

发展,助推成都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重要奋斗目标。 一、成都东村发展现状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成龙路,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中,锦江片区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其规划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按照规划,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国际化、创意

化、数字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兼顾生产性行业与消费性行业,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领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2010年西博会上,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与成都东村牵手,签订了总投资254亿元的项目。随着中韩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的巨资投入、强势进驻,将极大推动成都东村这艘文化创意产业巨舰快速起航。 二、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 作为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布点,成都东村具有其他区域不可复制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生态、交通优势,而锦江片区更是其中土地资源整合最为成熟,比较优势、先发优势最为突出的重要区位。因此,我们应该立足锦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扶持、投资营销策划、重点项目发展、配套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前景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发展前景 (5)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6) (一)发展思路 (6) (二)发展目标 (6) 三、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7) (一)空间布局 (7) (二)发展重点 (8) 1. 太阳能 (8) 2. 核能 (10) 3. 风能 (10) 4. 动力及储能电池 (11) 5. 智能电网 (12) 四、主要任务 (12) (一)掌握核心技术 (12) (二)培育优势企业 (13) (三)加快项目推进 (14) (四)完善平台建设 (14) (五)加快载体建设 (14) 五、保障措施 (15) (一)加强组织领导 (15) (二)加强政策扶持 (15) (三)落实规划任务 (15) (四)强化目标考核 (15)

为进一步推动成都新能源产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前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成都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建立了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加快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加强产业招商与项目建设,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技术路线较为领先、产品类别相对齐全、产业链比较完善、研发与检测实力比较雄厚的产业发展特色。2010年,成都获批“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蝉联“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能源产业城市”称号。 1.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成都新能源产业自2008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75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87%,年均增 — 2 —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 2010年01月15日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在我国,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中的产业,而且在某些地区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从事业畴扩展到产业领域,为其与“旅游”结合铺平了道路,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党的十七大又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将这一历程继续推进。由旅游产业发展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 是人们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然而,从全国围看,由于缺乏实践与试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很少有较为完善、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应该籍自身优势,抢占全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地。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的作用。 一、以先进的发展思路引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级阶段 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关系,是一种低级与高级产业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旅 游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离开传统的基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性产业,目前分析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实际上已经把产业的重点放在了原创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环节上,这表现出一种文化发展、旅游升级的趋势。从这一层面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 建设的新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文化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吸纳更多的人才就业,为就业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结构还处 于落后的传统旅游产业阶段,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才能赢得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高额回报。同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增加自主创新的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同时是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

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示(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全力融入天府新区,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卫星城”步伐,经邛崃市人民政府申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下,年月日,经成都市经信委批复,羊安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成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天府新区统筹规划和管理。 年月,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正式印发印发〈优化调整后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单〉的通知》(成产领办【】号)文件精神,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用地约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约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平方公里,与羊安镇按产城一体统筹规划建设现代新城。 按照成产领办【】号文件,规划区范围为东至邛崃与新津交界处,西至邛崃市高埂镇、牟礼镇兴贤社区,南至南河,北至天新邛快速路。此范围涵盖了原羊安工业园区(平方公里)和原成甘工业集中发展区(平方公里)的全部区域,同时涉及到冉义、羊安、高埂、牟礼、兴贤等外围小镇。 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为引擎,创新生态链,加快推动以新型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以电子新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建设。新能源主要发展领域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封装与回收利用、新能源整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性能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高能量密度硅碳负极、电池级碳酸锂、纳米碳酸锰等电池材料,其他载能新材料。新材料主要发展领域有级硅单晶材料及外延片,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及外延材料、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及终端应用产品,新型显示材料、电子化学材料、高纯特种金属材料)。为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年)》。 二、规划方案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龚巧林陈惠芬 【摘要】产业融合主要在不同产业的产业边缘与交叉点,激发出全新的产业形式。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空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丰富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成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则必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并为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适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字】成都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 【作者简介】龚巧林(1986 ),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陈惠芬(1972 ),女,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产业发展 一、引言 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提出的关于美国机械工具早期演变过程中[1]。伴随着信息、创新能力等的不断加强,产业融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方式。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不同产业的边界上,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原有的一些产业界限逐渐变的模糊、行业壁垒减小或降低,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是产业重组,最后实现产品创新,形成新型产业[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造就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诞生。它和原有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不论是对于成都旅游业还是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会提升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活动内容;提高成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市场空间,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三大新兴主体产业中排第二,也成为成都新兴产业中解决就业能力最强的几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第二,相关领域的大型文化集团较少,企业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还又带提高;第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品牌优势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有待形成。 (二)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成都市旅游业获得了较好较快发展。据成都市统计局资料统计,2005年成都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1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72.5亿元,至2010年国内游客已增加至673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6亿元,5年间增幅达2.15倍。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至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加达到1.6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直接或间影响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的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收益。其一,在成都旅游发展中,旅游要素能力结构极其不合理。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成都市的“吃、住"能力过剩、“娱、购、行、游"能力相对不足;其二,成都市旅游企业总体素质不高,且行业竞争无序。其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竞争意识的缺失等。这些都导致成都旅游市场畸形,使得成都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都与自己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甚至还落后于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三、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促进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成都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提升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了活动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经济的一般属性,它通过人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对文化本身进行创新与突破,将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融入到文化当中,并使它与旅游资源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将静态的旅游文化转变为动态、可感知的文化旅游 · 52 ·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08-6-28 17:41:34 成都市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把成都培育成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的重要文化中心的目标,现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数字娱乐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2003——2005年三年时间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成都文化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32.54亿元,其创造的增加值6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16.0%,增幅高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个百分点;占成都地区生产总值(2185.73亿元)的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单位有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579.30万人)的2.6%。全市有各类娱乐场所180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100家,演出场所28家,演出团队57个。尤其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出三个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总收入高达232.54亿元,占全省的83%,发展规模更是在西部地区领先。 一、出版发行业 全市(不含中央、省属在蓉企事业单位)有公开报刊27种,其中报纸12种,期刊25种。各类印刷企业1109家,各类发行企业1663家,从事电子出版物经营的商家289户。报业方面,成都市拥有《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大型综合报。2002年9月,《成都日报》、《先锋》杂志、《成都商报》、成都时代出版社、《工厂管理》杂志等合作成立了成都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就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位,该集团主要报刊广告占成都平面媒体广告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报刊期发行超过100万份,并已建立了完备的报刊发行网络,1500个发行站点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占据成都地区2/3的读者市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为重点,其投资兴建的西南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文以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为背景,探讨对比分析了该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对策:优化文化产业链,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培育产业区集聚文化。 标签:产业集聚;文化产业;成都;北京;问题;发展对策 文化产业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与影响力,是国家及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许多国家、城市地区的文化已经趋向于融合,它们以文化产业的形式集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的发展态势,提升了城市对外的综合竞争力、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压力,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化发展进程。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国以后,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把成都市培养成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数字娱乐等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发展前景良好。 一、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集聚让成都市的科技、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合理发展的趋势,它影响了成都的整体发展,使得成都文化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巩固了城市在四川省文化中心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科技发展价值和重要社会意义。 成都市政府多年来坚持认为,想要将成都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大文化产业名城,就必须坚持贯彻集聚这一理念,让其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已经拥有了近25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其中涉及到了成都市周边的14个区县,基本覆盖了整个成都地区,而且也聚集了上万家文化企业。 2009年,成都有关部门认定并审批通过了成都地区内的8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8个集聚区先后入驻了1300余家文化企业,他们为成都所创造的文化产业总收入竟达到了城市年文化产业总值的18.4%。这一利好让成都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两年中,成都又认定了10余家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不但促进了政府提出对产业实施优惠政策的频率,也吸引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者加入进来,使得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成都的城市气质。 201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在会议审议上通过了成都动漫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在同年年末完成了该文化集聚区的审评认定工作。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经完成了25个目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成都市“十一五”时期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规划》中所强调要达到的2013年之前建立30个产业集聚区的宏伟工作目标。可以说,成都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了成都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定位规划科学的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楼主 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成都业主论坛- 首创·国际城 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生态和旅游休闲功能,依托区内的建设用地,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文博旅游、总部经济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规划范围包括锦江、成华、金牛、青羊、武侯、高新外环路以内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以及龙泉驿、新都、郫县、温江、双流伸入外环路以内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该功能区由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和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两部分组成。其中,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国际山地度假旅游产业;范围包括市域西部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的龙门山区域,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该功能区向西北辐射大“九黄”旅游区,向西南辐射大康巴旅游区,向南辐射峨眉乐山旅游区。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作者:————————————————————————————————日期: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浅析 ——以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为例 (中文1301 叶思恒31307179) 【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传媒类机构的不断崛起,为传媒产业园区的发展引入了全新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郊记忆”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其定位的转型、创意的特色、新媒体传播三方面探讨了“东郊记忆”的发展现状。从而找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郊记忆现状 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大报业集团的发展受到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影响,势必需要全力推进产业扩张,拓展传媒蓝海。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它的绿色低碳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东郊记忆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东外侧建设南支路4号,占地20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东郊记忆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2011年9月29日正式开园运营。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

西区”,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 成都传媒集团在2009年5月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在原本废弃的旧工业厂房原址上,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了“东郊音乐公园”,到2011年9月29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开园,形成了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业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文化园区,成都传媒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并逐步实现对外营销。 本文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更名为“东郊记忆”这个过程中,它定位的转变带来传播策略的升级,东郊记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性特色传播策略,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资源传播策略三方面对“东郊记忆”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现今“东郊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必要性,从中总结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9年成都青白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为构建青白江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促进青白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根据《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青委办发〔2019〕57号)《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青宣发〔2019〕18号),制定本申报指南。 一、申报主体 (一)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青白江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且承诺5年内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本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企业或机构。 (二)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合法登记的有关社会组织。 (三)从事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文化文物单位。 (四)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的其他资助对象。 二、扶持重点和内容 列入《关于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的通知》(成委发〔2018〕7号)《关于印发建设“三城三都”

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成委办〔2018〕50号)《关于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重大功能性、战略性、支撑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通知》(成文改发〔2018〕1号)《关于印发〈青白江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委发〔2018〕28号)并已实施的重大文创项目,纳入市级文创产业园区的已实施的优质文创项目,以及其他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 (一)发展天府文化。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孵化项目,文艺“攀原登峰”计划中的产业化项目、核心IP转化,重点图书出版、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平台建设,文学与艺术品园区基地建设,获得国家、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的产业化项目。 (二)媒体融合。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拓展新应用新业态,开展多元融合经营业务,包括媒体平台、网络视听、移动内容业务及影视动画等数字内容原创及三网融合创新业务。 (三)视听产业。支持数字文创、影视产业功能区建设运营、项目招引,支持已取得公映的电影、公开播放的电视剧,优质网络文学、网络剧,影视剧目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和商业演出。 (四)音乐产业。重点支持引进国内外领军音乐企业和领军音乐人、原创音乐及版权交易、互联网+数字音乐,支持举办有全省、全国和世界影响力的品牌音乐演艺活动和展会。 (五)创意设计业。支持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进行高质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三国文化、工业文化、清白文化、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2009-12-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的通知 成办发〔2009〕6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分别占GDP的10.6%和7%;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分别占GDP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

到40亿元,数字新媒体收入占集团媒体总收入10%以上,集团资产规模达1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 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建设3—5个传媒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 数字内容基地。 推进措施:扶持成都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优化提升“成都全搜索”网站、“house100”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建立“环球商业 博览”网络会展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网络媒体。推出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推广双向互 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培育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发展数字视听和移动内容。与通信运 营商实施战略合作,建设“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获取无线通信增值业务市场份额。以网络教育 为切入点,建立数字出版发行平台。支持“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实现跨区域播出,发展高增值业务 ,培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集成平台服务商。 加快传媒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和打造“保利音乐主题公园”、“成都大魔方”城市娱乐中心,举 行体育赛事及演艺活动,打造传媒活动平台。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最大限度调度和使用 新闻资源。推进传媒资源与网游动漫、电信移动等资源整合,实施跨行业资源整合。 (二)文博旅游。 发展目标:2009—2012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2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 博物馆,2个以博物馆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 办一批民间街区博物馆。完善文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机制,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 都”。 推进措施:加大文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保护开发

2018'成都文创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成都文创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在被唱衰多年后,实体商业在近两年再次强势回归。在消费升级的风口下,实体商业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在进入了主题化、特色化的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零售商业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大力扶持,富有强大体验性的文创商业在近几年受到了全国各地极大的重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有着肥沃文创土壤的古都,成都文创商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又有那些呢?通过近半年来对成都文创产业市场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一、成都文创商业现状 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成为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随着经济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型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势头,具体表现为增长较快,发展较为迅速等。 (一)成都文创商业背景 1、经济认知:消费处于转型时期精神文明消费逐渐增加 据国际外统计分析,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将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以精神消费为主导。2014 年我市人均GDP 首次突破70000元人民币,约合美元11398美元,标志着我省消费结构已进入以精神文化消费为核心的快速调整时期。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消费层次达到富裕阶段时,人们就会大幅增加文化教育支出。而成都市在2014年底就进入了富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上的消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就开始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更多方面的需求。文创产业既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科技阶段返璞归真的必然趋势。 2、文化认知:历史底蕴深厚为文创产业奠定牢固基础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建成史,4500年文明史,为文创产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创意产业孵化园介绍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相关工作 材 料 汇 编 龙泉驿区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录 一、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组织机构 (1) 二、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简介 (2) 三、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艺术委员会章程(征求意 见稿) (4) 四、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管理办法(试行) (6)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加快中国〃艺库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建设,推动我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人才培养,根据工作需要,经龙泉驿区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与齐盛实业集团商讨决定,成立龙泉驿区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陈音 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洛带 镇党委书记 陈学建齐盛实业集团董事长 副组长:梁克刚中国艺库艺术粮仓艺术总监 杨亚锋 团区委副书记、龙泉驿区促进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梁平齐盛实业集团副总经理 成员:张鹏齐盛实业集团工作人员孙敏齐盛实业集团工作人员郑艳丽齐盛实业集团工作人员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张鹏同志兼任。

龙泉驿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简介区委区政府与四川齐盛集团合作,以原国营老粮站为基础,共同打造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艺术粮仓。艺术粮仓涵盖专业美术展览场馆、艺术家工作室、学术交流会议中心、艺术书店、青年旅店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区,自2009年10月全面启动以来,已逐步成为成都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先后吸引了梁克刚、张小涛、郭燕、邱光平、陈秋林等国内著名当代艺术家近30位入驻开办创作工作室,引入了“向上现场艺术空间”、“当代摄影工场”、“北村艺术工场”、“当代雕塑交流中心”等当代艺术学术机构入驻。 2010年5月,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与齐盛集团、洛带镇联合打造龙泉驿区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举办了“YOUNKER(青年)80后艺术家摄影展”,并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红河学院、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等17所艺术院校达成入园协议,6月底将实现首批艺术人才入驻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36间使用面积约为18平方米的可居住独立工作室;第二阶段:将在规划区域中修建30000-50000平方米孵化器大楼,将可以容纳500-1000名以上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创业及职业创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