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j教学设计)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5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掌握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变质的表现,了解变质现象对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影响。
2.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进取的习惯和良好的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变质的表现。
2.教学难点:变质现象对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引入问题1.学生在实验课或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氢氧化钠变质的情况?2.请同学们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钠会变质?Step 2 学生实验观察1.将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混合,然后观察现象。
记录下氢氧化钠在不同时间下的变化情况。
2.学生观察和记录完毕后,进一步讨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Step 3 教师总结1.教师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2.引导学生了解氢氧化钠变质后的化学性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Step 4 展示应用1.以日常生活中使用氢氧化钠的实际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氢氧化钠变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提问:如果你是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你打算如何避免或减少氢氧化钠的变质?3.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解决方法。
五、课堂小结1.总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化学性质。
2.总结变质现象对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影响。
3.总结避免或减少氢氧化钠变质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撰写一份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小结,包括原因、化学性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影响以及避免或减少变质的方法。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之旅【学习目标】1、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
2、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能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探究方法】1、创造条件采用实验加分析的教学方法。
2、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氢氧化变质探究的有关实验。
【课型】探究课【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本课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氢氧化钠为什么变质?2、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3、如何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
附:【板书】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之旅一、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二、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三、验证氢氧化钠是变质程度的方法鱼儿,在水中串上串下,吐着顽皮的泡泡;鸟儿从荷叶上空飞过,想亲吻荷花姑娘的芳泽。
四周的花儿,紫的,黄的,白的,红的,竞相开放。
大红花儿,张着大嘴,放声歌唱;灯笼花儿,随风摇坠,四处飘香;剑兰花儿,形态独特,毫不逊色。
它们与荷塘之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此时,我的心情兴奋到极点,好久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美的景色了。
若果我有一双会画画的手,我定把这如痴如醉的荷塘活色生香的描绘一番;若果我有一部高像素的相机,我定不放过每个花开的镜头;若果我是一个诗人,我定把这荷塘每片光鲜艳丽的色泽融入人生的诗篇。
我更期待,期待盛夏的荷塘色,期待那更加妖娆多姿,色泽鲜艳的荷花,期待初夏生机勃勃、挥汗如雨的激情生活!。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教学目标:1.掌握氢氧化钠变质的原理和探究方法,综合运用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会分析变质产物,会选择合适的试剂判断其是否变质。
3.能依据物质性质,设计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实验方案。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会分析变质产物,会选择合适的试剂判断其是否变质。
2.能依据物质性质,设计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实验方案教学难点:能依据物质性质,设计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实验方案一、提出问题水果放久了会腐烂,铁直接放在空气中会生锈,如果氢氧化钠敞口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会怎么样呢?学生猜想:变质或不变质二、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探究分析:能和CO32-反应产生明显现象,但不能和OH-反应产生同样的现象。
实验方案结论:该氢氧化钠变质3. 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的探究完全变质——Na2CO3部分变质——NaOH、Na2CO3分析:在有CO32-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是否有OH-,OH-与CO32-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思路:先除尽CO32-,再检验OH-除去CO32-:Ca2+、Ba2+实验方案4.除杂修复: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溶液不仅可以除去Na2CO3还可以实现药品的重新利用。
5. 结论推广: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6.在除去碳酸钠后,检验是否存在NaOH除了选用无色酚酞溶液外还可以选用什么试剂?三、总结梳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你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画一画。
四、课堂练习1.实验室中有一瓶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其成分,小明取样品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1)写出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氢氧化钙溶液替代氯化钙溶液,并说明理由。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教案【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和转化关系的认识,并且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学会一些除杂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选择不同的试剂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教学难点】会选用不同的试剂来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实验准备】六组分组实验三支小试管(放在一个烧杯中)教学环节:一.课前学生自己练习连线中招部分,教师在课前批改【导入】在这“小草吐嫩芽,杨柳发绿枝”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春天。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走近的,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中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很多同学已经在心里为自己制定好了迎接中考的计划。
在走向中招的这段旅途中,我愿成为大家的一名旅伴,为同学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向是----------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
【板书】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
【过渡语】我给大家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同学们要有学习的目标啊!看今天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请每位同学大声读一遍。
【学生朗读】【过渡】昨天印发的导学案,我收起来批改后,发现有些同学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做得不太好!请同学们看《连线中招》部分,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小组内同学互帮互助,解答疑难,共同进步!二.(8人小组)交流下列1、2、3题,用时15分钟1. (2008年18题)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①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②请从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酸________碱_________思考:你还可以用其它试剂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吗?2.延伸思考: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1)能否用稀盐酸?为什么?(2)能否用CaCl2溶液?为什么?(3)能否用石灰水?为什么?3.(2009年23题)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
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实验名称:氢氧化钠变质实验探究实验目的:1.了解氢氧化钠的组成和性质;2.探索氢氧化钠的变质过程和变质条件;3.培养探究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1.氢氧化钠固体;2.纯净水;3.试管;4.反应容器;5.常见酸溶液(如稀硫酸、盐酸等);6.pH试纸。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取出置于干燥处备用;b.准备纯净水用于制备氢氧化钠溶液;c.准备试管,标明不同的实验条件。
2.实验步骤:a.实验一:湿气条件下氢氧化钠变质。
i.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ii. 加入少量纯净水制成氢氧化钠溶液;iii. 在该试管口处并未完全密封的情况下,放在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中观察变化。
b.实验二: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变质。
i.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ii. 加入少量纯净水制成氢氧化钠溶液;iii. 将稀硫酸或盐酸加入溶液中直至呈现酸性(pH值降低),观察变化。
c.实验三:光照条件下氢氧化钠变质。
i.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ii. 加入少量纯净水制成氢氧化钠溶液;iii. 将试管放置在阳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变化。
3.实验记录:a.观察并记录不同试验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颜色、气味以及溶液酸碱性质的变化;b.对于实验记录中出现的化学反应,可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分析。
4.实验讨论与总结:a.将不同试验条件下氢氧化钠变质的现象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b.分析变质现象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c.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途径、条件以及可能的反应过程。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变质条件的实验并验证;2.讨论变质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并展开相关课题研究。
教学评价:1.实验记录的准确与完整;2.对于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变质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与分析;3.在学生自选实验设计和讨论中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能力;4.对于氢氧化钠变质过程和变质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操作;2.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残留物正确处理。
关于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教案)关于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教案)毛书煌 2015(3(2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深化对氢氧化钠性质和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认识,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并能以此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过程。
2、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引导完成学习任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案阅读、思考、作答启动知识储备启动思维上的“复习回顾”,完成有关练习。
创设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布置学习任务:积极参与氢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思考激发兴趣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活动。
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实质就是要探究是否存在什么物质, 开展活动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和引导学生对探究任务一中的各种设计方案思考、讨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展开讨论神,通过问题解决让组织学生按选定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进行实验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探究任务一的趣。
归纳、交流正确结论。
小结评价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与效果进行简要的小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聆听、思考保持兴趣评价和积极性。
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布置学习任务:进一步探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聆听、思考提升兴趣这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
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究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开展活动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和引导学生对探究任务二中的各种设计方案思考、讨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展开讨论神,通过问题解决让组织学生按选定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学生体验学习的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探究任务二的趣。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j教学设计)公开课
置的氢氧化钠试剂瓶中的白色固体,加入酸性溶液,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学生方案(2):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瓶中的白色固体,加入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学生方案(3):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瓶中的白色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学生方案(4):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瓶中的白色固体,加入氢氧化铝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结合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反应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
总结】归纳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检验方法,并强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氢氧化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质。
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或氯化钡溶液,出现气泡或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转化为碳酸钠,导致其性质发生改变。
在实验中,我
们可以使用酚酞指示剂来检测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呈现碱性,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先进行假设和猜想,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评价。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教学目标1、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以及是否完全变质。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教学难点:检验是否完全变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实验探究、整理归纳实验准备待测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氢氧化钡(石灰水),试管,试管刷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小明走进实验室,看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在实验台上,对于小明的这个发现,我们可以提出什么猜想?我的猜想实验目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交流探讨:请A组同学展示本组的实验方案、原理和得出的结论设问:还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么?(不同方案组的同学进行展示)归纳整理:总结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和现象对于变质的氢氧化钠我们还可以提出什么猜想?猜想想一想:1、如果NaOH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有哪些?全部变质呢?部分变质全部变质2、要验证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就是要检验溶液中还含有什么物质?从微观的角度就是要验证溶液中还含有什么离子?3、检验氢氧根离子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中的( )4、对于本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我们有什么疑问?要排除什么的干扰?在排除干扰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能改变原有溶液的酸碱性)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表达交流:请同学们展示本组的实验方案和实验中产生的疑问。
方案评价:学生互评方案的可行性,总结出检验氢氧化纳溶液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
思考: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应该怎样除去杂质?请用适当的物质除去括号中的杂质NaOH(Na2CO3)既然可以用不同的酸碱盐检测碳酸钠的存在,那么是否可以用这样的酸碱盐来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呢?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氢氧化钠变质后成分的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变质的原因。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实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变质原因。
2. 氢氧化钠溶液的制备和观察。
3. 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物的鉴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变质原因。
2. 采用实验法,进行氢氧化钠溶液的制备和观察。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探究氢氧化钠变质后的成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盐酸、酚酞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变质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氢氧化钠变质后会产生什么物质。
2. 制备氢氧化钠溶液: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制备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其性质。
3. 观察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4. 鉴定氢氧化钠变质后的产物:引导学生使用实验试剂和方法,鉴定氢氧化钠变质后的产物。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思考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避免氢氧化钠的变质。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观察法,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采用问答法,评价学生对氢氧化钠性质和变质原因的理解程度。
3. 采用试卷法,评价学生对氢氧化钠变质后成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安全与环保:1. 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液体溅出和腐蚀皮肤。
2.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遵守实验室环保规定。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碱类物质的性质和变质原因。
2. 探讨氢氧化钠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十、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j教学设计)公开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
(2)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 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 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
题。
【探究方法】
1
、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 理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交流评价
2、创造条件采用实验加分析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氢氧化变质探究的有关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1、 它是否变质
2、 如何检验烧碱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
附:
【板书】
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技巧
一、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
1、提出问题
2、假设,猜想
3、设计方案
4、实验验证
5、分析得出结论
6、交流评价
二、氢氧化钠是否已变质
三、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