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复习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语文扁鹊见蔡桓公测试题(有答案)_学习方法网---------------------------------------《扁鹊见蔡桓公》(共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蔡桓公(huán)立有间(jiàn)B.腠理(còu)汤熨之所及(yùn)C.桓侯不应(yìng)火齐(jì)D.骨髓(suǐ)桓侯遂死(suì)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之:①君之病在肌肤()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将:①不治将恐深()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上使外将兵()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义:今义:②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今义: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古义:今义:4、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扁鹊看见桓侯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
C.桓侯故使人问之。
译:蔡桓公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臣是以无请也。
译:我因此不再问他的病情了。
5.《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学说的集大成者。
本文内容可用成语概括。
6.韩非(约前280—前233),末年人,著名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品有《》、《》等。
本文选自其《》一书。
该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娴如、、等历来为人们喜爱、传诵。
二、综合园地7.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8.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关键字】作用《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阅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附答案)阅读《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完成5~8题(15分)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1)立有间( ) (2)不治将益深( )(3)使人索扁鹊( ) (4)桓侯故使人问之( )(5)司命之所属( )6、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释义(3分)(1)_____通____, 义为( )(2) _____通____,义为( )(3)_____通____,义为( )7、翻译句子。
(4分)(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参考答案:5.(5分)(1)一会儿 (2)更加(3)寻找(4)特意、物地 (5)管辖6. (3分本字和意义各0.5分)(1)还通旋, 义为(掉转、回头)(2)汤通烫,义为(用热水焐 )(3)齐通剂义为( 一种汤药 )7、(4分,每句2分)(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或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2)(病)在骨髓,是司命之神管辖的地方,医生(医药)是没有办法治好的8.(3分成语1分,寓意2分)讳疾忌医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和帮助。
一、《扁鹊见蔡桓公》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立有间..2、不治将恐.深3、居.十日4、不治将益.深5、桓侯不应..6、桓侯又不悦.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8、桓侯故.使人问之9、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0、臣是以..无请也11、使人索.扁鹊翻译下列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3、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4、臣是以无请也1二、《读孟尝君传》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翻译下列句子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3、擅齐之强4、南面而制秦三、《小石潭记》练习解释下列方框里词的含义12、:3456、78西: 91 01112、13、互:141516、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四、《岳阳楼记》练习解释下列方框中字的含义12、:3 4、5678910、11 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 24、25 26翻译下列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0、日星隐曜,山岳潜形11、樯倾楫摧;薄暮冥冥1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五、《出师表》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盖.追先帝殊遇..4、以光.先帝遗德5、恢弘....志士之气6、陟罚臧否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8、是以..先帝简拔因此9、以遗.陛下10、悉.以咨之11、亲.贤臣,远.小人12、痛恨..于桓灵也13躬.耕14、猥.自枉屈15、卑鄙....:16、由是感激17、遂许..先帝18、二十有.一年19、夙夜..忧叹20、恐托付不效.21、深入不毛....22、庶竭驽钝23、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24、以彰.其咎.25、咨诹.善道26、临表涕零..句子翻译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3.桓侯故令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令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该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则故事告知了咱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蔡桓公多次拒绝扁鹊的仁慈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阅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该。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该。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令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2分)2.课文中“”这句话,说明了蔡桓公的病得不到治疗的根本原因。
(2分)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腠理()立有间()汤熨()骨髓()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不治将恐深(将:)⑵居十日(居:)⑶桓侯不应(应:)⑷桓侯又不悦(悦:)⑸故使人问之(故:)⑹司命之所属(属:)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3分)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6.请用原文回答:(2分)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概括以下两个人的性格:(4分)扁鹊:蔡桓公:8.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3分)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今义:。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今义:。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今义:。
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告诫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10.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3分)第二部分:(一)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训练卷(30分)甲文: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文: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解释加点的字词(10分)(1)桓侯不应.. ( 不理睬 )(2)汤.熨之所及也( 用药热敷 ) (3)火齐.之所及也( 调配,调剂 ) (4)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5)臣是以..无请也(因此)(6)居.十日,扁鹊复见(止,停)(7)不治将益.深(更加)(8)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调转)(9)武王示之病.(疾病)(10)君与知之者谋.之(谋划,商量)2、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君之.病在肠胃C.针石之.所及也D.司命之.所属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9分)(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的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2004铜仁)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6题。
(16分)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臣是也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思。
(2分)(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2)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索:)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居十日,扁鹊复见。
译文:。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3、蔡桓公为什么屡次拒绝扁鹊的忠告?(3分)答:。
4、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2分)答:。
5、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故事。
(2分)6、说说你读了这则寓言后的感想。
(3分)(2009上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4分)12.(4分)(1)疾病(2)计议,商量,谋划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简介: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由于秦越人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
学医于长桑君。
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蔡桓公,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
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注释:1.扁鹊(biǎn qua):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见蔡桓公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一)选择题1.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A.蔡桓公(huán)桓侯(hóu) B.寡人(guǎ)骨髓(suí)C.腠理(còu)遂死(suì) D.火齐(qǐ)还走(xuán)2.下列各组中“益”字的用法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字相同的一项()A.精益求精 B.延年益寿C.合法权益 D.有害无益3.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翻译正确的一项()A.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搜索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B.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C.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4.翻译有误的一项()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作为炫耀自己的功劳。
B.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请他治疗了。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皮肤的纹理间的(小毛病),用热水悟,用药热敷,是可以治好的。
D.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到桓侯,转身就跑了。
5.本文写作意图是()A.歌颂扁鹊高超的医术。
B.批评蔡桓公的讳疾忌医。
C.说明相信医生才能治好病的道理。
D.说明讳疾忌医终必丧生的道理。
6.从这则故事能够得出的启示是()A.有了病,不能讳疾忌医。
B.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
C.要信赖医生,听从医生的劝告。
D.对人不能存有偏见,无端猜疑。
7.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A.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
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C.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二)填空1.《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_____》,体裁_______,作者__________,年,_______国人,是_________时代重要的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
出自本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有间.jiān 腠.理cîu 不应.yīngB.还.走xuán 疾.病jì汤.熨tāngC.火齐.jì骨髓.suǐ遂.su ì2、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中的扁鹊不是上古名医扁鹊。
B.《韩非子》是一部著作名。
C.韩非是春秋人,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D.“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出自《扁鹊见蔡桓公》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也有这个故事。
B.《韩非子》作者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这篇故事的内容带有劝谕性,可以当做寓言来看。
D.现代汉语中“疾”和“病”是同义词,在古代有病情轻重之分,“病”比“疾”重。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从文段中找出三个通假字。
____通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君之.病在肠胃C.针石之.所及也D.司命之.所属3、用双竖线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4、全文共记叙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会面?这几次会面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组织材料的线索是什么?5、从桓侯的悲剧可得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014铜仁)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6题。
(三)扁鹊见蔡桓公(8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远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烫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4分)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②桓侯故使人问
之。
()
③使人索扁鹊。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①一会儿②特地③派④询问(4分)
20、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2分)
21、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2分)。
扁鹊见蔡桓公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③在腠理④,不治将恐⑤深⑥。
”桓侯曰:“寡人⑦无疾。
”扁鹊出⑧,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⑨!”居十日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1),不治将益(12)深。
”桓侯不应(13)。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4)。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5)。
桓侯故(16)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7);在肌肤,针石(18)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9)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0),无奈何也(21)。
今在骨髓,臣是以(22)无请(23)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24)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25)死。
【字词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
②有间:有一会儿。
③疾:小病。
④腠理:皮肤的纹理。
⑤将恐:恐怕要。
将,要。
⑥深:甚,厉害。
⑦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⑧出:退出。
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⑩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止、停。
(11)肌肤:肌肉和皮肤。
(12)益:更。
(13)应:答应、理睬。
(14)悦:高兴。
(15)还走:转身就跑。
还,同“旋”,回转、掉转。
(16)故:特意。
(17)汤熨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汤,同“烫”,用热水焐。
熨,用药物热敷。
(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
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19)火齐: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同剂。
(20)司命之所属: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
《晋书·天文志》中载“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真题及预测题汇编(2009年山东淄博中考题)(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也③达于汉阴..运于渤海之尾..④箕畚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甲:乙: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2009年上海市中考题)(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扁鹊见蔡桓公》复习试题积累: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1、寡人无疾.____2、疾在腠.理____3、汤熨.之所及____4、今有病在骨髓.____5、桓侯遂.死____6、讳.疾忌医____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8、桓侯不应.。
____9、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10、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____11、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____二、写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答()三、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四、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B、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医术高明的医生。
C、蔡桓公是战国时著名的国君,文中称为\'桓侯\'。
D、《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是一则故事。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⑶桓公病死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复习试题
积累: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寡人无疾.____
2、疾在腠.理____
3、汤熨.之所及____
4、今有病在骨髓.____
5、桓侯遂.死____
6、讳.疾忌医____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
8、桓侯不应.。
____
9、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10、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____
11、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____
二、写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答()
三、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四、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B、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医术高明的医生。
C、蔡桓公是战国时著名的国君,文中称为\'桓侯\'。
D、《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是一则故事。
阅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
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⑶桓公病死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桓侯故使人问之答()
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答()
A、(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B、(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
D、(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
⑷臣是以无请也答()
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
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
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
B、扁鹊观察到桓侯得的是不治之症,没有治疗的意义,所以就回去了。
C、因为当初桓侯没听扁鹊的劝告,扁鹊生气了,所以走开了。
D、扁鹊认为桓侯的本质不好。
4、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
答: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
答案
一、1、jí2、cóu 3、wâi 4、suǐ5、suì6、huì7、hào8、yìng 9、xuán
10、tàng11、jì
二、汤还齐
三、讳.疾忌医
四、D
阅读
一、1、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B
⑵A
⑶A
⑷D
3、A
4、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