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学生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1
暑假新初一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间主题《<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选读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短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问中国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
教学内容1、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前次课重点知识:亲情类作文写作技巧。
2、互动探索割席分座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
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
同座的人讥笑他,顾荣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问他缘故,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
小故事大道理【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咏雪》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期古一艘漏雨的船/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文本精析Array【一】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王丞相往看之。
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
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二】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之,不亦达乎?”【三】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巩固练习(2020秋•阳东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王丞相往看之。
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
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暴雨卒至./遂至.承天寺B.舫至.狭小/至.霸上及棘门军C.殆.无复坐处/百战不殆.D.胡威之清./水尤清.冽(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3)结合选文,说说王丞相为什么“即启用为吴兴郡”?(6分)强化练习(2019春•浦东新区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陈谏议教子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取,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遂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下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不见.是马②偿其直.(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你想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B.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外人啊!C.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D.你想把祸害转嫁给外人啊!(3)从文中看,陈谏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世说新语学生版读后感导读:世说新语学生版读后感1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到达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
《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相国把他的“误读”给王说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国变得国富民强了。
像一本《红楼梦》让多少误读红楼又自称研究红学的人吃上饭,这“误读”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将不拘于字句的解释、不拘于时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录脑海火光一闪,这也是我把这篇文字分类到随笔的地方。
这样做可能会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多有谬误,再加上本人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可能会有不马克思的地方,科学学得不好,可能会有不科学的地方,难免贻笑方家,欢迎批驳、指正、赐教。
世说新语学生版读后感2《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
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刘义庆(403-4448卷,今传本3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二、三行对译【原文】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④。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儿女:子侄辈。
④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原文】俄而⑤雪骤⑥,公欣然⑦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⑧?”【注释】⑤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⑥骤:急,紧。
⑦欣然:高兴的样子。
⑧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译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⑨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⑩。
”【注释】⑨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⑩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原文】兄女曰:“未若⑪柳絮因⑫风起。
”【注释】⑪未若:倒不如。
⑫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⑬公大兄无奕女⑭,左将军王凝之⑮妻也。
【注释】⑬即:是。
⑭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⑮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朗读节奏停顿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虚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介词,跟,同,和。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曰:说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解释: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
若:好像。
曰:说.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谓:认为,觉得之:代词必:一定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复:再,重新。
再也不弹琴。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
第01讲:《世说新语》进阶训练一、填空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期.行()在不.()相委.而去()友人惭.()2.将以下成语按照谦辞和敬辞归类。
成语:贻笑大方、大材小用、虚怀若谷、才疏学浅、洗耳恭听、虚左以待、不足挂齿、聊表寸心谦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1)俄而雪骤.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2)过中不至.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3)则是无信.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4.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等要素。
5.《世说新语》是古代_______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南朝宋____家,彭城人。
《世说新语·巧艺》二则【原文】一钟会是荀济北从舅①,二人情好不协②。
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③。
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④。
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
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
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⑤,作太傅形象⑥,衣冠状貌如平生。
二钟入门⑦,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注释】①荀济北:荀勖,晋时封济北郡公,故称。
从舅:堂舅。
②情好:交情。
不协:不和。
③许:地方,处所。
④仍:于是,就。
⑤门堂:门侧堂屋。
⑥太傅:钟繇,钟会和钟毓的父亲。
⑦二钟:钟会和钟毓兄弟二人。
【原文】二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③。
”【注释】①目精:眼中的瞳孔。
②四体:四肢。
妍蚩(chī):美丑。
③阿堵: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称词,相当于这或这个。
【解词】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②会善书,学荀手迹()③乃潜往画钟门堂()④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答案】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价值)②会善书,学荀手迹(擅长)③乃潜往画钟门堂(偷偷地)④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有时)【上期译文】一钟会是荀勖的堂舅,两人素来不和。
荀勖有一柄宝剑,价值百万,平常放在母亲钟夫人处。
钟会擅长书法,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了一封信给荀勖母亲要宝剑,于是骗走了宝剑就不还了。
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却没有办法把剑要回来,于是想办法报复他。
后来钟会兄弟俩用千万钱建起一座宅院,刚刚建成,十分精致美丽,还没有搬进去住。
荀勖非常擅长绘画,就偷偷地跑到宅院的门侧堂屋画了太傅钟繇的画像,衣冠容貌就像生前一样。
钟会兄弟俩进门看见,十分感伤悲痛,这座宅院就废弃不用了。
二顾恺之画人像,有时几年都不点出人像眼中的瞳孔。
有人问他其中的缘故,他说:“人四肢的美丑,原本与画的精妙无关,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的,正在于这个点睛之中。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18.3)(学生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自主学习】1、《世说新语》是古代的一部集,主要记述了。
是(年代)宋文学家2、《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3、“”“”,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3)陈太丘与友期.行(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 (6)君与家君..期日中(7)相委.而去(8)元方入门不顾.(9)未若..雪骤..柳絮因风起(10)俄而(11)下车引.之(12)公欣然..曰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 B.尊君在不.(通“否”)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6、翻译下列句子。
《世说新语》模板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文感知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课文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教师教读(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
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朱若”、乃至”、期行”等。
第一单元亲情友情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一、综合性学习(8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着阅读的视野。
为此,某中学七年级拟开展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为了宣传汉字魅力,弘扬中国文化,学校将举行一次“校园汉字听写大会”。
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一则宣传语。
提示:宣传语大多分上下句,结构工整,语言凝练、精彩。
(2分)你的标语:(2)善用形声字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
请仿照示例.......进行解析。
(2分)....,选择一组形近字例句:“睡眠”的“睡”是目字旁,可以理解为睡觉要合目;“捶打”的“捶”是提手旁,可以理解为得用手来捶。
备选形近字:①“钱财”与“木材”;②“悲惨”与“渗漏”;③“烘烤”与“供应”。
你选第组,你的解析:。
(3)张霞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
管理员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霞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A管理员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B张霞听了,很不好意思。
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鸦学鹊鸣南方有鸦,方乳雏。
羽毛既具,将教之鸣,曰:“吾音恶劣,为世所嫉,身不能易,请易其子。
”于是,引雏往见乾鹊曰:“吾子,鸦也;而欲习君之声。
毋惜为吾子师。
异日变恶之善,转世人之嫉以为喜,即亦何敢忘返哺之报!”鹊受而教之。
鹊鸣唶唶,鸦鸣哑哑,两不相入。
鹊不胜忿,喙且啄之,爪且搏之。
鸦亦不胜苦,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
鹊顾鸦笑曰:“汝自鸦种耳,吾不能为汝何。
”遣之使归。
鸦归故巢,与其母哑哑唱和,不习而若惯焉者。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不能易.易:改变B、而欲习.君之声习:学习C、喙.且啄之喙:啄D、不习而若.惯焉者若:像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异日变恶之.善以君之.力B、吾音恶劣,为.世所嫉故为.精卫C、鹊受而.教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而终不能变其.哑哑之声惧其.不已也3.下列对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鸦让儿子拜喜鹊为师学习鸣叫,是为了不让世人讨厌。
《世说新语·排调》三则①【原文】元帝皇子生②,普赐群臣。
殷洪乔谢曰③:“皇子诞育,普天同庆。
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④。
”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注释】①排调:指幽默。
②皇子:指建文帝司马昱。
文中的中宗是司马睿的庙号。
③殷洪乔:殷羡。
④猥:赉(lài):赏赐。
【原文】王、刘每不重蔡公①。
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②?”答曰:“身不如夷甫。
”王、刘相目而笑曰:“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注释】①王、刘:王濛、刘惔。
蔡公:蔡谟,博学多识,官至侍中、司徒,后因失礼被废为庶人。
②夷甫:王衍,字夷甫。
【原文】张吴兴年八岁,亏齿①,先达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出入!”【注释】①张吴兴:张玄之,曾任吴兴太守,故称张吴兴。
亏齿:缺了门牙。
②先达:前辈贤达。
③狗窦:狗洞。
【解词】①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②王、刘每不重蔡公()③二人尝诣蔡()【答案】①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同“耶”,相当于“呢”)②王、刘每不重蔡公(常常)③二人尝诣蔡(拜访)【译文】一元帝生了皇子后,遍赏群臣。
殷羡谢恩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
臣没有什么功劳,却蒙受皇上厚赏。
”元帝笑道:“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让你有功劳呢?”二王濛、刘惔常常不尊重蔡谟。
他们俩曾经拜访蔡谟,谈了很久,就问蔡谟:“您自己说您和夷甫比怎么样?”蔡谟答道:“我不如夷甫。
”王濛、刘惔相视一笑说:“您什么地方不如他?”蔡谟答道:“夷甫没有你们这类客人。
”三张玄之八岁时,缺了门牙,前辈先达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开他的玩笑说:“你口中为什么开了狗洞?”张玄之随声回答道:“正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进出。
”。
新起点初中辅导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学生版)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女,左将军王凝妻也。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
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中心思想:1.如何看待《咏雪》中比喻雪的两个句子?2.文中”公大笑乐“怎么理解?3.如何理解作者在结尾介绍谢道韫的身份?4.《咏雪》是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5.君,家君,尊君有什么不同?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咏雪》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__________临川王_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____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_____________。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两则分别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________和_________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差()可拟柳絮()无奕()谢道韫()三、朗读节奏停顿: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停两处)2.白雪纷纷/何所似?(停一处)3.撒盐空中/差可拟。
(停一处)4.未若/柳絮因风起。
(停一处)四、重点字词翻译: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差可拟:7.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五、古今异义:1.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2.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3.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今义:六、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3.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4.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七、问题梳理:1.“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______和_______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______,_______十分传神,②预示着__________即将到来,有深刻的______。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气氛。
3.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
答:八、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1-4题。
(14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回:“撒盐空中差可拟。
”见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生字注音:讲论________雪骤________差________可拟柳絮________无奕________谢道韫________三、解释词语:(1)内集:(2)儿女:(3)讲论文义:(4)俄而:(5)骤:(6)欣然:(7)差:(8)拟:(9)未若:《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注音:尊君在不_________ 非人哉________二、解释词语:(1)期:(2)至:(3)舍:(4)去:(5)乃:(6)不,(7)委:(8)信:(9)礼:(10)惭:(11)引:(12)顾:《咏雪》知识点一、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三、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掌握朗读文言文方法,熟读课文。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句式。
2.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理解比喻中神似的重要性。
3. 感受文章温馨的家庭氛围,懂得家庭亲情和谐的重要性。
1.诵读积累实词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知识点01 读出文言韵味。
【即学即练1】(一)、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文言味?参考示例:(1)其一,理解字词,辨别词性,读出节奏。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再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其二,平心静气,整体平缓。
文言文表达古人思想意向,抒发古人情感感慨。
今天的朗读者没必要“替古人担忧或疾呼”。
所以,唯有平稳舒缓、从容深沉的朗读,才是疏通词句,思考探索的途径。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是写长辈和晚辈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应该用舒缓的语气读出温馨美好的氛围。
“骤”是“急”的意思,可以稍微加重语气。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所以应该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纷纷”是目标导航纷纷扬扬的样子,用来修饰“白雪”,可以重读。
(3)其三,词语宕开,语势复归。
根据语法句式,情感延续或转换的需要,词语宕开的位置一般在二、三、四个音节之间。
如: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夙惠夙惠,同于夙慧,指从个就聪明过人,即早慧。
本篇的几则事例说的都是少年儿童的记忆、观察、推理、释因和理解礼制、表明心迹等方面的能力。
编纂者的用意在于说明一般的少年儿童达不到这一水平,而小时候的聪颖预示长大后能成为杰出人物。
一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
②馏:蒸饭。
③糜:粥。
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解释下列字词宾客诣陈太丘宿诣:俱委而窃听委:尔颇有所识不不:。
乃俱窃听。
乃:2.翻译句子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3.“读文品人”,请结合《陈太丘与友期》和本文,完成下题。
(8分)(1)本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2)《陈太丘与友期》和本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前者重在表现后者重在表现(3)简单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4分)二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
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
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
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
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
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世说新语》两则
一、重点字词注音
咏.雪太傅.俄而
..雪骤.撒盐差.可拟.
柳絮.无奕.谢道韫.舍.去王凝之尊君在不.
二、重点字词注解
1、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
2、解释加点字:
公欣然
..曰欣然俄而
..雪骤.俄而骤
元方时年
..七岁时年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
则是无信.信未若
..柳絮因.风起未若因
则是无礼.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元方入门不顾.顾太丘舍去
..舍去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下车引之
..引之
尊君
..在不尊君相委而
..去委而
去后乃.至乃待.君.久不至.待君至
与儿女讲论
....文义儿女:文中指,现指讲论
君与家君
..期日中
..家君日中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译:
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
4、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译:
5、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译: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
四、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作者。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由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
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五、理解全文。
《咏雪》
1、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告诉我们召集人兼主讲人是“”,听众是“”,时间是“”,地点是“”,事件是“”。
4、点明咏雪原因的句子是“”;交代主讲人对咏雪答案态度的句子是“”;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①“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②“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陈太丘与友期》
1、交代对话的背景的句子是“,”,说明不守信约的是,而不是。
2、“,”一句点明客人发“怒”的原因。
3、“”一句交代了对话的由来及对话的地点。
元方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反驳他父亲他父亲的。
元方对客人态度变化过程有三个阶段从客气礼貌到斥责还击,再到不予理睬。
4、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对下文起作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5、客人以“”表示认错,但陈纪“”。
6、全篇核心在于“”“”二语,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和“”的重要性。
7、概括文中人物性格特征——元方:;友人;,但。
8、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