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刑法的溯及力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的溯及力

——以杨某涉嫌挪用公款案为例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某,男,1965年4曰9日生,案发前系某国有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

1996年,杨某与他人投资成立公司。在缺乏投资所需资金的情况下,杨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违规擅自挪用公司公款进行经营活动。1997年9月公司查帐发现杨某挪用公款事实,遂司法机关报案。案发后,杨某共退款45万元,尚有25万元未退还。

【主要问题】

1、我国刑法溯及力采取的原则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的“当时的法律”?

3、如何比较新旧刑法的轻重?

4、本案中杨某的行为如何处理?

【分析】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各国刑事立法或刑法理论有不同的规定或主张,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原则:

(1)从旧原则。从旧原则是指新法对过去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完全适用旧法。这一原则充分考虑了犯罪当时的法律状况,反对适用事后法,对行为人比较公平。但如果某一行为按旧法构成犯罪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再依旧法进行处罚就不能实现刑法目的,因而存在弊端。

(2)从新原则。从新原则是指新法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即新法具有溯及力。这一原则强调新法,适应当前的社会情

况,有利于预防犯罪。但是,对行为时法未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依新法按照犯罪进行处罚,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因而有失妥当。

(3)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是指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按照旧法处理。这一原则弥补了绝对从新原则的不足,既充分发挥了新法适应当前形势的优点,又认真考虑了旧法当时的具体规定,但为了避免事后刑法之嫌,采用的国家不多。

(4)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原则上适用旧法,新法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按照新法处理。这一原则弥补了绝对从旧原则的缺陷,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又适应当前需要,因而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

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就体现了该原则。《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根据这一规定,对于1949年10月1日至1997年9月30日刑法生效前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如果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又未超过追诉时效的,应按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第一,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无论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或认为不是犯罪的,都适用当时的法律,即不认为是犯罪,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因而现行刑法没有溯及力。但根据司法解释,当行为连续或者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对于10月1日以后构成犯罪的行为,应适用现行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并且未过追诉时效,则适用现行刑法,即不认为是犯罪,因而现行刑法具有无条件的溯及力。

第三,当时的法律和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未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原则上适用当时的法律,即现行刑法没有溯及力。但如果现行刑法规定的处刑轻于当时的法律的,则适用现行刑法,即现行刑法有溯及力。

需要指出的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是针对现行刑法实施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

确定的行为适用的。因此,刑法典第12条第2款规定:“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也就是说,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的,该判决继续有效,即使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也不能适用现行刑法。这主要是为了维护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因此,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要适用行为时的法律。不能因为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罪名改变,或处刑较轻,而改变按当时的法律规定已经定罪量刑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刑法的溯及力,归根结底是解决新、旧刑法如何选择适用的问题。新法是指现行刑法,也就是审判时的刑法;旧法是指“当时的法律”,一般是行为时的刑法。如果仅仅存在一个行为时法、一个审判时法,新旧刑法的关系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行为人实施行为后,经历了几个法律变革,在行为时法和审判时法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几个中间法,这种情况下新旧刑法的关系就比较复杂。对此,一种观点认为,新旧法比较,就看审判时法和行为时法,中间法律怎么过渡的可以不管;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仅以行为时法或审判时法作为衡量标准,而要在行为人行为以后,发生的所有法律变革中,寻找对被告人最有利的法律。这样才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保护当事人权利的本意。1两种对立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当时的法律”?这涉及到法律解释的问题。从字面含义上说,“当时的法律”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已经存在的生效刑法。但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宗旨是保障犯罪人的人权,基于罪刑法定的要求采取的从旧兼从轻的刑法溯及力原则实质上也应该有利于被告人。因此,“当时的法律”不仅指行为时法,还应当包括行为时法与审判时法之间的中间法。也就是说,行为时法是旧法,中间法也是旧法。如果行为时法重,审判时法也重,而中间法轻的,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应当适用中间法。

刑法的溯及力不仅涉及新旧刑法的适用问题,还与刑事立法解释或刑事司法解释与刑法之间,刑事立法解释之间、刑事司法解释之间的适用直接相关。对此,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规定: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

1见张军等:《刑法纵横谈——理论·立法·司法(总则部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4—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