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能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17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一)体细胞计数的应用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等组成。
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 万个/mL-30 万个/mL。
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
如果体细胞数超过50 万个/mL,就导致产奶量下降。
测量牛奶体细胞数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预防治疗乳腺炎,同时还可降低治疗费用,减少牛只的淘汰,增加产奶能力。
因此,体细胞数反映了牛奶产量、质量以及牛只的健康状况,也是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1、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第1 胎≤15 万/ml 第2 胎≤25 万/ml 第3 胎≤30 万/ml 影响体细胞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对乳腺组织感染、应激、环境、气候、泌乳天数、遗传、胎次等,其中致病菌影响最大。
临床乳房炎的发生,将会损失20%~70%的奶量,个别牛只甚至会无乳汁分泌。
例如:一个牛场有泌乳牛300 头,体细胞数平均40 万/ml,一年仅奶产量损失的费用就可达4.5 万元(假设头胎牛占25%,奶价2.2 元/千克),这其中还不包括因乳腺炎造成的其它损失,如乳房永久性破坏、牛只间相互传染、头胎牛过早干奶与淘汰、兽药费、抗生素残留奶、原料奶质量下降等,约占总费用的36%。
2、体细胞数对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质的影响:测定牛奶体细胞,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能预示隐性乳房炎。
奶牛一旦患有乳房炎,产奶量、奶的质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腺组织的泌乳能力下降,达不到遗传潜力的产奶峰值,并对干奶牛的治疗花费较大。
如果能有效的避免乳房炎,就可达到高的产奶峰值,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
患乳房炎的奶牛所分泌的牛奶与正常牛奶的主要区别,是干物质含量减少及各种乳成分的含量比例发生变化。
如乳房炎达到很重的程度,牛奶将接近血液成分。
所以,牛奶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是成反比关系,高体细胞数牛奶中脂肪、蛋白、乳糖等成分都将发生变化。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
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
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
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
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
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
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1、测定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臵。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在家畜育种中,生产性能测定(performance testing)是指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的表型值的育种措施,其目的在于:①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②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③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④为畜牧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⑤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生产性能测定是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它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没有性能测定,就无从获得上述各项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家畜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
而如果性能测定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规程去实施,所得到的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就无从保证,其价值就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他育种工作的效率,有时甚至会对其他育种工作产生误导。
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对各个畜种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性能测定系统。
我国的家畜育种工作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严格、科学和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它严重影响了其他育种工作的开展和效率,因而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第一节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生产性能测定包括测定性状的选择、测定方法的确定、测定结果的记录和管理以及测定的实施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所要掌握的一般原则如下。
1、测定性状的选择(1)所测定的性状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
家畜育种的目的是要通过对畜群的遗传改良使生产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选择测定性状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学观点。
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性状是否有经济意义,有的性状虽然目前的经济价值不大,但以后可能会有重要经济价值,如肉质性状,过去消费者对它并不关心,也就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的质量也越来越关心,其经济价值也就越来越高。
因而,如果条件允许,对这些性状也应进行测定,虽然测定所得的数据目前不一定能用上,但可为今后的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
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
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
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
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
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
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1、测定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臵。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如何现场测定种猪生产性能近几年,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开展种猪现场测定。
现依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种猪生产性能现场测定技术加以整理,供广大养猪生产企业参考。
一、测定性状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性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性状规定为种猪场的必测性状。
其它性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性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性状,有些有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近几年,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开展种猪现场测定。
现依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种猪生产性能现场测定技术加以整理,供广大养猪生产企业参考。
一、测定性状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性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性状规定为种猪场的必测性状。
其它性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性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性状,有些有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二、测定所需设备总产仔数和达100kg体重日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达100kg体重活体背膘的测定对测定仪器和技术都有一定要求。
鸡性能测定实施方案一、引言鸡是人类重要的家禽之一,其生产性能的测定对于鸡的选育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鸡性能测定是通过对鸡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肉质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鸡的选育和生产管理。
本文将针对鸡性能测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二、测定指标1. 生长发育性能:包括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饲料消耗量等指标。
2. 产蛋性能:包括鸡的产蛋率、蛋重、蛋壳强度等指标。
3. 肉质特性:包括鸡的肌肉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三、测定方法1. 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方法:(1)选择一定数量的鸡,记录其出生体重,并定期称重,计算生长速度。
(2)记录饲料的投喂量和鸡的采食量,计算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消耗量。
2. 产蛋性能的测定方法:(1)选择一定数量的鸡,记录其产蛋数量和蛋重,计算产蛋率。
(2)采用蛋壳强度仪测定蛋壳的强度。
3. 肉质特性的测定方法:(1)选择一定数量的鸡,进行宰杀和解剖,测定肌肉含水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2)采用肉质评分法对鸡肉进行评分。
四、测定设备1. 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设备:包括电子秤、饲料秤等。
2. 产蛋性能的测定设备:包括蛋壳强度仪、蛋重秤等。
3. 肉质特性的测定设备:包括肌肉含水量测定仪、脂肪含量测定仪、蛋白质含量测定仪等。
五、测定过程1. 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过程:(1)选择代表性的鸡进行测定。
(2)定期记录鸡的体重和饲料消耗量。
(3)计算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2. 产蛋性能的测定过程:(1)选择代表性的鸡进行测定。
(2)记录鸡的产蛋数量和蛋重。
(3)测定蛋壳强度。
3. 肉质特性的测定过程:(1)选择代表性的鸡进行测定。
(2)进行宰杀和解剖,测定肌肉含水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3)对鸡肉进行评分。
六、数据分析1. 生长发育性能的数据分析:(1)计算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分析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性能差异。
2. 产蛋性能的数据分析:(1)计算产蛋率和蛋壳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畜禽各项生产^能指标测定大全及指标测定的意义目录:一、生产性能指标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三、肉品质测定指标四、血液生理生化五、免疫指标六、屠宰工艺指标一、生产性能指标目的和作用:为平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为评价不同杂交组合提供信息.主要指标:活重:屠宰前停料24小时后的体重.体长:由肩端至坐骨结节后端的直线距离.胸围:由肩胛骨后缘绕胸1周的长度.胸深:由看甲最高点到胸骨底面的距离.胸宽:由肩胛骨后端的左右肋骨间的宽度.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宰前重:宰前绝食24h后的活重.宰后重:屠宰放血以后的体重.血重:宰时所放出的血液重量,或宰前重减宰后重的重量差. 酮体重:放血后出去头、尾、皮、蹄〔肢下局部〕和内脏所余体躯局部的重量.净体重:除去胃肠及膀胱的内容物后的总体重.酮体骨重:酮体重所有骨骼剥离后的骨重.酮体脂肪:酮体内、外侧外表及肌肉块间可剥离的脂肪总重量.净肉重:酮体除去剥离的骨、脂后,所余局部的重量.背膘厚:第五~第六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腰膘厚:第十二~十三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眼肌面积:第十二~十三间眼肌的横切面积〔cm〕2.三、肉品质肉品质: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没有单一的定义,它是鲜肉或深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营养价值等各方面理化性质的综合.肉质主要用感观特征、技术质量、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和平安性四个方面来评价.因此,分析肉质的评价指标,研究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探索提升肉质的方法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对于养殖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肉品质指标肉色〔meat color〕: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 其遗传力约为0.30.肉色的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主观评定: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 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客观评定: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测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色值测定、色素测定和总色素测定等,评定时间和部位与主观评定一致,将肉样切成约1cm厚的肉片,放置在仪器的测定台上,按读数键即可读出响应的色值.一般认为色值越高,肌肉的颜色越苍白;色值越底,肌肉的颜色越暗,正常的色值一般在15-25,色值与评分的关系是:2分:25-35, 3分:15-24, 4 分:10-16.系水力:研究说明肌肉中水分约占70%,其遗传力为0.65, 测定方法如下:重量加压法:在宰后2小时内,取第一、二腰椎处背最长肌, 切成1cm厚的薄片,用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把肉样放在加压器上加压去水,并保持5分钟,撤除压力后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结果计算:失水率=〔压前肉样重一压后肉样重〕♦压前肉样重X 100系水力=1-〔失水率♦该肉样水分含量〕滴水损失法:在宰后2-3小时,取第二、三腰椎处背最长肌, 顺肉样肌纤维方向切成2cm厚的肉片,修成长5cm、宽3cm 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 悬吊于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于戴壁接触〕,扎好袋口后吊挂于4℃左右的冰箱条件下保持24小时,取出肉样称重计算.滴水损失〔%〕=〔吊挂前肉条重一吊挂后肉条重〕・吊挂前肉条重X 100无论是失水率还是滴水损失,其值越高,那么系水力越差.熟肉率:宰后2小时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分钟.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分钟后称重,并按下式计算熟肉率: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X 100%PH值〔PH值-Value〕:宰后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糖元和磷酸肌酸的分解,二者的产物分别是乳酸和磷酸及肌酸,这些酸性物质在肌肉内储积,导致肌肉PH值从活体时7.3左右开始下降,肌肉酸度的测定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仍是PH值测定法.一般采用酸度计.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肌内脂肪主要以甘油脂、游离脂肪酸及游离甘油等形式存在于肌纤维、肌原纤维内或它们之间,其含量及分布因品种、年龄及肌群部位等因素而异. 其遗传力约为0.40.大理石纹评定:取最末胸椎与第一腰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 在0-4℃的冰箱中存放24小时,与肉色评分同时进行.对照大理石纹标准评分图进行评定:1分脂肪呈痕迹量分布,2 分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脂肪呈少量分布,4分脂肪呈适量分布〔理想分布〕,5分脂肪呈过量分布.两分之间允许评0.5分,结果用平均值表示.客观评定-索氏测定脂肪含量.肌肉嫩度(tenderness):肌肉中的蛋白质大致可分为肌浆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维蛋白质等的三大类.其中结缔组织蛋白质和肌原纤蛋白质对肌肉嫩度后较大的影响, 嫩度的评定方法主要有客观评定和主观评定,影响肌肉嫩度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年龄等,其遗传力约为0.4.肉样的制备:取宰后2小时内或熟化24小时以上,第6-10胸椎处的背最长肌,顺肌纤维走向切成厚2cm的肉片, 并修成长5cm,宽2cm的长条,将肉条装入塑料袋中,隔水煮约45分钟(肉条中央的温度达80℃即可),迅速冷却至室温后编号.主观评定就是人对评定的肉进、口感评定.客观评定,剪切值测定法将522的长条顺肌纤维走向修成511的长条后,置剪切仪的剪切台上按向下键剪切肉条,每个长条切4次,每个肉样切5个长条,用平均值表示, 剪切值越小,嫩度越好.胃肠发育及生长性能:就是脏器质量和体重的比值,反应药物对脏器的影响或者初步的毒性判断.四、血液生理生化血红蛋白:血常规中的一项指标,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 和二氧化碳(CO2).其病理性升高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血管畸形等疾病.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红细胞压积(PCV):现在称红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由肝脏合成. 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营养等方面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肝脏疾患时常血清白蛋白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草转氨酶(GOT):在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的,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细胞坏死的标准.对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的检测非常准确.可以和谷丙转氨酶结合起来反映肝功能的状况,比方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均在1.0以下为肝硬化或早期肝硬化患者.丙氨酸转移酶:转氨酶升高临床意义就在于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携带者、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心肌酶释放入血那么LDH1〉LDH2,利用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是肾功能主要检测指标之一.所以尿素氮的变化对非蛋白氮数值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常选用尿素氮的检测来代替非蛋白氮的测定. 升高,氮血症、尿毒症、肾脏病、心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脱水、休克.降低,肝门脉分流、脂肪肝、急性肝衰竭.血液乳酸:乳酸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主要由红细胞、横纹肌和脑组织产生,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主要取决于肝脏及肾脏的合成速度和代谢率.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时〕,可引起组织缺氧,由于缺氧可引起体内乳酸升高.另外,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如糖酵解速度增加, 剧烈运动、脱水时,也可引起体内乳酸升高.体内乳酸升高可引起乳酸中毒.检查血乳酸水平,可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血清脂肪酶:是血清及尿淀粉酶来自胰腺和唾液腺的分泌, 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很有价值.五、免疫指标免疫器官指数:胸腺和脾脏指数是每10g体重脏器的重量(mg),其上下取决于其中淋巴细胞增殖的程度,可粗略估计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一个粗浅和滞后的指标.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T 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脾脏中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但B淋巴细胞比例较大,因此与体液免疫关系更为密切.其重量与其功能以及其中免疫细胞数量有关.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由肝脏合成. 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营养等方面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肝脏疾患时常血清白蛋白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血清酶:酶是一种特殊蛋白质,由活细胞制造,具有极高效能的催化剂.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脏器.在肝有实质性损伤时,有些酶从中逸出,如ALT等.有些酶因肝功能不良而留滞血中,如ALP等.有些酶在肝细胞病变时生成减少, 加胆碱酯酶.有些酶在病变情况下生成增加,如单胺氧化酶等.因此血清酶的活性变化有助于反映肝的病理状态、是肝功能检查常用方法之一.白细胞分类:是在进行血液显微镜检察时,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医学检测法.血液中的白细胞共有五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它们各有其生理功能.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等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的改变.在环境医学研究中白细胞分类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六、屠宰工艺成熟时间对屠宰系水力的影响:宰后成熟时间对肉各项理化指标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成熟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证明要提升肉的质量,生产出优质肉类,宰后成熟是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测试屠宰1、3和7天的指标pH值、剪切力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胶原含量及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
畜禽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大全及指标测定的意义目录:一、生产性能指标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三、肉品质测定指标四、血液生理生化五、免疫指标六、屠宰工艺指标一、生产性能指标目的和作用:为平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为评价不同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主要指标:活重:屠宰前停料24小时后的体重。
体长:由肩端至坐骨结节后端的直线距离。
胸围:由肩胛骨后缘绕胸1周的长度。
胸深:由看甲最高点到胸骨底面的距离。
胸宽:由肩胛骨后端的左右肋骨间的宽度。
二、屠宰测定指标及含义表宰前重:宰前绝食24h后的活重。
宰后重:屠宰放血以后的体重。
血重:宰时所放出的血液重量,或宰前重减宰后重的重量差。
酮体重:放血后出去头、尾、皮、蹄(肢下部分)和内脏所余体躯部分的重量。
净体重:除去胃肠及膀胱的内容物后的总体重。
酮体骨重:酮体重所有骨骼剥离后的骨重。
酮体脂肪:酮体内、外侧表面及肌肉块间可剥离的脂肪总重量。
净肉重:酮体除去剥离的骨、脂后,所余部分的重量。
背膘厚:第五~第六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
腰膘厚:第十二~十三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
眼肌面积:第十二~十三间眼肌的横切面积(cm)2。
三、肉品质肉品质: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没有单一的定义,它是鲜肉或深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营养价值等各方面理化性质的综合。
肉质主要用感观特征、技术质量、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四个方面来评价。
因此,分析肉质的评价指标,研究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探索提高肉质的方法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对于养殖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肉品质指标肉色(meat color) :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构成肉色的主要物质,起主要作用的是Mb,它与氧的结合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肉色,且与肌肉的PH值有关,其遗传力约为0.30。
肉色的评定方法很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主观评定:依据标准的图板进行5分制的比色评定:在猪宰后1-2小时,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放在4℃左右的冰箱里存放24小时,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灰白色(正常肉色倾向DFD肉色),5分为按褐色(DFD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