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电影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9
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现代派电影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浪潮”、“左岸派”、“新德国电影”运动主将的很多作品都是现代派电影。
此外的现代派电影大师还有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
一、费德里科·费里尼费里尼,是20世纪后期世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有明显的“费里尼色彩”。
50年代有表现下层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孤独三部曲”:《道路》、《诈骗记》、《她在黑夜中》。
这些影片因揭示了人物压抑的内心世界而被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1960年的《甜蜜的生活》是其转向现代派的奠基之作。
费德里科·费里尼的顶峰之作是《八部半》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安东尼奥尼,是一位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大师。
50到60年代初,他创作有四部表现妇女生活状态的影片:《奇遇》、《夜》、《蚀》、《红色沙漠》。
其中前三部他自称为“时代伟大的情感病态”三部曲,即通常所说是“《蚀》三部曲”。
1966年《放大》获戛纳电影节大奖纪录片《中国》三、英格玛·伯格曼伯格曼是瑞士著名的电影和舞台导演、剧作家。
50年代中期他拍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第七封印》和《野草莓》,此外还有《处女泉》、《冬日之光》等。
四、新德国电影四杰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之后,欧洲兴起了“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些导演的共同特点是:崛起于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大多走“作者电影”的道路,很少受旧传统影响,用丰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他们批判社会、变革现实的愿望。
但他们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也没有统一的团体,每个导演都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
“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为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及文德斯,他们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
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一部故事片为《爱比死更冷酷》。
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礼》、《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尼卡·佛斯的欲望》。
请你帮我列举现代主义的这作品。
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出现于欧洲的一个文化运动,它的创作理念是将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打破,挑战现实生活和人类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现代主义作品。
1.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进行银幕式放大,揭示了财富、爱情和欲望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同时反映了对美国梦的怀疑和对人类本质的探究。
2.绘画作品《星夜》
荷兰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星夜》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融合了梵高独有的色彩表现和形式表现,绘出了一个幻想般的星空夜景,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现出梵高的内心情感。
3.电影《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是由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创作的电影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对意大利社会的描绘,探讨现代社会的腐败和残酷,同时运用诸多现代主义手法,如镜头的剪辑、非线性叙事、视觉效果等,创造出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
4.诗歌作品《荒原》
《荒原》是美国诗人提·赛·艾略特创作的长诗,被视为现代主
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分为五个部分,探讨了人类文化的崩溃、现代社会的虚无和灵魂的空虚。
它的语言是复杂和富有象征意义的,
反映了现代主义创作的特点。
以上是一些代表性的现代主义作品,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们今
天的文学、绘画、电影等艺术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80年代[最后一班地铁] 1980Last Metro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出品:法国典型的“后新浪潮”作品,与“新浪潮”时期相比。
特吕弗晚年的这部力作,更为精致流畅。
对时代背景的重现,因有较为丰厚资金作底,也更为细微传神。
而且能够聘请法国最热的两位明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和凯瑟琳·德诺芙主演。
影片在商业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巨大成功,获得最正确影片在内的10项恺撒大奖。
还是特吕弗式的三角恋爱,还是那种清淡如散文的叙事风格。
除了技巧更为娴熟,叙事上更为和谒可亲之外。
这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巴黎爱国艺术家的种种活动,对曾经以旗手著称的特吕弗来说,并没有质的改变。
他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
有人甚至说“新浪潮”自本片起,彻底殒落了。
而这个掘墓人正是特吕弗。
还有人指出,特吕弗对维希政府统治下的巴黎,过于温情脉脉。
说的好听一点的是想当然,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无原则无必要的粉饰。
法国电影的诸多革命阵营到了[最后一班地铁],开始丧失斗志,并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趋势。
电影语汇的革新走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举步维艰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 1981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导演:卡洛尔·雷兹出品:英国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时间是英国“维多利亚黄金时代”中的1867年。
这部小说最新颖之处,在于它从20世纪的高度来考察19世纪的社会和人。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导演把握住了小说的这一内在精髓,没有拘泥于原小说的结构,而是采用了双线并进的时空交错方式,在描述英国小姐莎拉和贵族青年查尔斯爱情的同时,穿插了现代一对男女演员迈克和安娜演出这段故事时发生的戏外情。
当影片中的恋人终成眷属时,男女演员却分道扬镳。
导演以此来表达对19世纪古典情怀和现代人感情间的比照,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戏里戏外的两段爱情透过表演、摄影、场景的不同气氛和风格进行互动,耐人寻味。
《外国电影史》课总结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视觉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
这些影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2)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电影里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一种文化运动,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影艺术领域。
在电影中,现代主义体现了一种独立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观点,它挑战了传统的叙事结构、时间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电影中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并通过精选几部电影来说明现代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
一. 反叙事主义反叙事主义是现代主义电影中常见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并采用非线性、离散的结构,使时间、空间、事件等元素相互穿插和交织。
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就以非线性的手法展现了梦境层层叠加的情节,触发了观众的思考与想象力。
二.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在电影艺术中也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表现形式。
它以梦境般的、荒诞的图像和情节,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意境。
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常常带有超现实的色彩,例如《蓝丝绒》中黑暗而扭曲的故事,以及《樱桃的滋味》中诡异的场景与表演,都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对于电影表达的独特魅力。
三. 主观摄影主观摄影是现代主义电影中一种突出的摄影技术,也被称为“动态观察”。
通过直接运用第一人称视角,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情境与情感。
索菲亚·科波拉的《失恋系》就运用了主观摄影的手法,让观众能够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情感的起伏,产生强烈的共情与代入感。
四. 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由若干影像、声音及其他元素组合而成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画面来塑造情感和意义。
塔尔·贾尔邦斯基的电影《鸟人》采用了长镜头剧拍的手法,将不同的场景和情节通过剪辑变成一个流畅的整体,使观众感受到片中人物的内心思绪和情感变化。
五. 意识流体意识流体是电影中表现人物思维和情绪的一种手法,通过视觉、声音和剪辑的非传统方式来呈现人物内心世界。
斯派克·琼斯的电影《解除好友》将主人公为了逃避内心痛苦而沉入微博的情形直观呈现,通过画面的变换、音效的转换等技巧传递出主人公内心的困扰与渴望。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吉姆贾木许电影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是一位美国导演和编剧,他以他的后现代主义的电影风格而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维倾向,它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艺术创作的限制。
贾木许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和富有实验性的电影语言而受到赞誉。
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贾木许的电影探索了现代社会的困惑和不确定性,提出了对现实的独特观察和反思。
以下将介绍几部代表性的吉姆·贾木许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午夜凶铃》(Stranger Than Paradise)是贾木许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作品,也是一部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是以一种幽默而冷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放荡不羁的年轻人艾迪、他的表妹艾娃和一个匈牙利女孩郁金香的故事。
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被分为三个部分:纽约,俄亥俄州和佛罗里达。
通过这种方式,贾木许试图探索现代社会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脆弱性。
《干杯!爱吧》(Down By Law)是一部以黑白胶片拍摄的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电影。
影片讲述了三个完全不同背景的男人(一个放羊的人,一个DJ和一个蓄意谋杀的人)误入囚禁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这个地方象征着美国社会的贫困和边缘化。
影片充满了贾木许的典型幽默和离经叛道的艺术手法,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激进主义和不公正的反思。
《潘恩惊奇冒险历险记》(Dead Man)是贾木许导演的一部黑色西部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会计师意外地变成了一个逃犯,并在美国西部的废墟中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
电影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结合了西部片和幻想元素,并运用了黑白胶片、缓慢的节奏和诗意的对白。
通过这种方式,贾木许探索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和个体的孤立。
《野草莓》伯格曼电影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英格玛•伯格曼是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同时也是一位集戏剧、电影、电视于一身的“三栖导演”,他的目光总是穿透事物的表象,直探人类灵魂的最深处。
《野草莓》是伯格曼电影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在这部电影中,伯格曼将文学的“意识流”手法引入银幕,把梦境、幻觉、回忆同现实交融在一起。
他借助于梦的形式,或隐喻和象征,达到艺术的概括,同时也被西方推崇为现代电影的滥觞之作。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梦是我们愿望的达成,梦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这说明每一个梦都包含着隐藏着的意义。
《野草莓》讲述的是一个医学老教授接受荣誉勋章的旅程,同时也是他心灵的重生之旅。
本文通过对伊萨克在一天之内做的四个梦进行分析,由开始的死亡的噩梦、青涩的失恋之梦、审判之梦到最后心灵的重生之梦。
在这短短一天里,孤独老人由在死神迫近时的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到最后的彻悟人生,情感得到宣泄,生命价值得以认可,最终获得了心灵的重生。
一、死亡的先声这是电影开篇的第一个梦,在这个梦中,主人公伊萨克老人在阒无人迹的大街上散步,头上顶着强烈的阳光,整个城市异常地冷清。
伊萨克走到了一个钟表眼镜店的门前,门前的招牌是一个没有指针的大钟。
空白的表盘下面是一张戴着一副大眼镜凝视着来往行人的图画,但是上面的两只眼睛已经损坏,像两个溃烂的伤口。
伊萨克在惊恐之余,掏出了自己的怀表,竟然也没有指针,一阵莫名的惊恐攫住了他。
这时他突然发现一个黑衣男子站在路的尽头,他走过去轻拍了一下那个人的肩。
那人转过头来,伊萨克震惊地发现那个人的脸上没有五官,似乎戴了一个面具,紧接着那人便倒在地上,化作了一滩血水。
这时,教堂里传来了阵阵钟声,一辆载着棺木的无人驾驭的柩车慢慢地行驶过来。
马车在经过他的时候,被路灯挡住了去路,突然摇摆、翻滚起来,上面的棺木也落在了伊萨克老人的面前。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走进棺木,突然棺木里面的死人把手伸了出来并且紧紧地抓住了他的胳膊,似乎要把伊萨克拉进棺木。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一、西方文艺中的现代主义1、现代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陆续出现的以现代派相标榜的各种文艺流派的一个统称。
影响较大并同电影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一般而言,只有主张以非理性原则主宰创作活动的文艺流派,才应归入现代主义的行列。
2、现代主义文艺的基本特点:在拒绝理性的前提下,使造型艺术走向抽象化,即强调艺术家要记录自己对现实事物的内心感受,并且主要反映出在观察事物对象时本人的主观情绪状态;叙事艺术则走向意识化,强调创作者要记录下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文艺作品不再是客观存在事物的如实再现,而成为个人化的情绪反应的原始记录。
3、现代主义技巧上的基本特点:运用歪曲、扭曲、变形、时空错乱等手法来造成震荡性的强烈效果。
A、这在造型艺术上表现为紊乱的线和点、位置错乱的空结构、违反真实的色彩配置等,特别是反映所谓精神病患者眼中的世界形象或狂乱的梦境时尤其如此。
B、在叙事艺术中,出现新的语言组织,故意的文法不通,生造的新字,词句颠倒,甚至取消标点符号等等。
4、从艺术角度看现代主义的兴起原因:1、在艺术上突破窠臼的强烈愿望;2、是对艺术的模仿人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现代主义非理性倾向的基础:1、科学根据——弗洛伊德学说 2、哲学基础——存在主义二、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1、现代主义在西方电影中的兴起:第一次: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先锋电影运动为代表第二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为代表2、20-30年代的法国电影A、法国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⑴法国印象派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了重振法国电影,路易•德吕克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形成以他为中心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印象派电影从印象主义绘画中获得启示,试图用画面来表现感性印象。
①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的重要角色;②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于气氛的创造;③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印象派的形式特性——主观性的传达:通过摄影技巧和剪辑技巧的实验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包括心理化的影像,如幻想、梦境或记忆等。
B1.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概况:欧洲先锋派电影产生于大约1925年前后的德国和法国,后期以法国为中心,晚于绘画和诗歌方面近二十年。
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要求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创造一种"让画面来主宰一切"的纯视觉电影。
B2.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1、先锋派电影运动分为三个时期:早期(20年代中期):受达达主义的影响;中期(20年代后期):以超现实主义为特色;后期(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纪录电影2、超现实主义: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人。
《一条安达鲁狗》是布努埃尔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杰作。
3、先锋派电影的总体特征(一)①对现实消极逃避把电影作为抒发主观的随意幻想的手段,把幻梦作为美学的极镜。
他们要求把现实世界变成梦幻,认为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超现实世界是最理想的,甚至是唯一的表现对象。
他们还主张把它放在比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摆脱戏剧情节的"纯电影"。
②对艺术积极探索盲目反对叙事,反对舞台化;主张“非理性化”,“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很多影片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比较纯粹的艺术探索,其勇气和热情令人钦佩,但是也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
B3.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1、代表人物——让·雷诺阿他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象征。
他的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作是《大幻灭》和《游戏规则》2、雷诺阿——20世纪30年代作品的特点:①尽量使用外景。
②摄影机运动性强。
③经常使用长镜头以表现场面的连贯性,即使是拍多镜头的场合,也对镜头不作细致的剪接,不追求流畅性和上下镜头衔接的完美性。
④使用深焦距镜头,表现场面的全貌。
⑤注重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去塑造角色,鼓励即兴表演。
⑥通常是即兴创作,拍片时只有大纲。
3、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①更新“现实”观念“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那怕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情感进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创作,仅仅只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对真实的把握仅在于表达本质意义的真理”。
②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
他的创作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提供了实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电影银幕的创作。
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③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电影编剧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影片在银幕上大放光彩,它再一次显示了生活自身的活力和电影文学的功力,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时期的著名导演:克莱尔、费戴尔、贝盖尔都是自己所导演的影片的编剧,雷诺阿、杜威维尔也均参与自己影片的编剧工作。
以新闻记者生涯起步的卡尔内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他自己的艺术观察力、鉴赏力与导演的功力,而另一方面则主要得力于来自超现实主义小组的诗人普莱卫的文学优势。
4、诗意现实主义的创作误识①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由于过于强调对白和编剧的作用,强调文学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电影首先是一门视觉性和听觉性的艺术,这样的误识在帕涅尔的影片中极为突出。
②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
由于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电影剧本通常出自于普莱卫、斯派克和让松等几位大编剧之手,作品往往显现出某种近似性,即一种搬到当代平民社会现实中的悲剧模式。
普莱卫、帕涅尔的门徒们一拥而起,这些平庸的模仿者抹平了电影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与个性。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了多年,直到“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出现,才宣告结束。
3、法国现代主义电影A、新浪潮电影概念广义概念:泛指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后在许多国家陆续出现的,特别是由新进导演拍摄的敢于打破传统电影语法的故事片,本质上是一个对抗旧美学的运动。
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台湾、香港都曾出现新浪潮电影运动或以个人方式出现的新浪潮电影导演。
狭义概念:仅局限于法国的反传统电影,基本特征是——制片方式上奉行高效率的,不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制度;内容上强调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经验过的感情;艺术上不用结构严谨的剧作和精雕细琢的剪辑,不用大明星,蔑视传统的电影语法。
新浪潮电影的流派特征:总特征是把商业电影(指娱乐性较强的电影)和艺术电影(指探索性较强的电影)结合起来。
1、不反对虚构的情节,注重娱乐性。
2、对传统电影语法的破坏是适度的。
3、在处理真实性和主观性的关系上。
4、用导演中心来代替制片人专权。
5、打破类型范式。
B:法国新浪潮:⑴定义: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电影作品。
后来逐渐专指法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法国新一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指导之下涌现的一大批现代派影片。
法国新浪潮有代表性的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如特吕弗、戈达尔、夏布罗尔、侯麦等。
⑵代表导演特吕弗的主要作品:安托万·达诺历险记系列,包括:《四百击》,《二十岁时的爱情》、《偷吻》、《夫妻生活》、《爱情飞逝》。
其他主要作品:《枪击钢琴师》(1960)、《朱尔和吉姆》(1961)、《野孩子》(1970)、《零用钱》(1976)、《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 、《最后的一班地铁》(1980)。
戈达尔的主要作品:精疲力尽(1959)、小兵(1960)、轻蔑(1963)、随心所欲(1962)、阿尔法城(1965)、狂人彼埃洛(1965) 、中国姑娘(1967) 、芳名卡门(1983) 、新浪潮(1990)、爱情研究院(2001)⑶新浪潮与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电影非常推崇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反对在摄影棚中拍摄,纷纷到巴黎城区寻找实景拍摄。
但他们在影片主题与内容上却有很大不同,新现实主义带有重大的社会性,而新浪潮却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⑷法国新浪潮电影题材:1、“新浪漫主义”题材:主要表现那些在生活方式、愿望和处世态度上带有现代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
2、个人题材:①“导演的自述”,即一种明显的或改头换面的自传形式,如特吕弗《四百下》。
②表现自己熟悉的事物,其具体内容是描写一个阶层,一个阶级,描写他们所关心的事物以及他们常去的地方。
③通过别人来谈论自己。
⑸创作特色:①崇尚个人独创,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题材和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
②摄影风格侧重于画面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制作。
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出现。
拉乌尔·谷达尔是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师,他拍摄了戈达尔1959 一1968年间的所有影片,还有一部分与特吕弗合作的影片。
他在摄影中更多地使用自然光和微弱光线的表现。
他创造了肩扛摄影机、跟拍、抢拍等类似纪录片或新闻片的拍摄方法,形成一种极强的现实风格。
“新浪潮”的作品既顾及电影时空的完整性以及节奏的运动感,又出现大量的长镜头、景深镜头的摄影,特别是动用了一些十分灵活的移动摄影。
③音响处理:“新浪潮”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
有时人物的对白甚至都被淹没在音响中。
④剪辑:蒙太奇只是作为时空切割时的手段。
新浪潮的导演们实现了一种快速剪辑的方法,增加了电影的镜头数目。
取消遮挡、淡出淡人等传统手法,采用镜头之间的直接衔接,并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跳接。
这种剪接无疑加快了观众的视觉节奏,减轻了叙事的繁琐冗长。
特吕弗和夏布洛尔的长镜头使用增加了影片的真实色彩;戈达尔的快速剪辑法增加了视觉的节奏感。
⑤表演:启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轻人做演员。
同时,他们还汲取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非职业演员的方式,以及詹姆斯·迪思和马龙·白兰度的“不表演的表演”的风格。
同时,新浪潮的导演还纷纷登场,出演他们影片中的角色。
总之,新浪潮电影最明显的创新标志是它们不拘一格的外表,对电影传统的语言、语法毫不在意。
他们采用十分灵活的制片原则,追求个人风格,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形成了“作者电影”的观念。
这种观念影响了德国、日本、美国,甚至全世界。
C、法国“左岸派”电影“左岸派” 电影主要表现在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突出人生之恐惧、社会秩序之荒谬、人之渺小孤独、人性之虚伪和残暴等,突出了人的精神痛苦与丑陋。
“左岸派”强调在文艺作品中通过非理性感受而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直觉”在认识世界、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位置。
“左岸派”的导演们是由于对人和精神的发展过程感兴趣,从而走向了电影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