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生产记录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35
机构与人员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一、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项目共172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47项,一般项目125项。
二、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时,应根据申请认证的范围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
三、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统称为“缺陷项目”。
其中,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一般缺陷”。
四、缺陷项目如果在申请认证的各剂型或产品中均存在,应按剂型或产品分别计算。
五、在检查过程中,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
检查组应调查取证并详细记录。
六、结果评定(一)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药品GMP认证。
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药品GMP认证。
一、机构与人员*0301 企业应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看企业组织机构图,查生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功能设置(图示),是否涵盖生产、质量、物料仓储、设备、销售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并有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人员。
1.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图。
1.1组织机构图中体现企业各部门的设置、隶属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分别独立设置。
1.2组织机构图中体现质量管理部门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
1.3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各部门名称及部门负责人。
2.岗位职责。
2.1制定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
2.2制定了各部门及负责人的职责,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有独立的权限,并能对生产等部门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临督和制约。
2.3制定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2.4岗位职责的制定能体现GMP的所有规定,权力、责任明确,且无交叉,无空白。
0302 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工作能力,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附件2化学仿制原料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一、目录3。
2。
S 原料药3。
2。
S.1 基本信息3.2.S.1.1 药品名称3。
2。
S。
1。
2 结构3.2。
S。
1.3 理化性质3.2.S.2 生产信息3.2.S。
2。
1生产商3。
2.S。
2.2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3。
2.S.2.3物料控制3.2。
S。
2.4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
2.S。
2.5工艺验证和评价3.2。
S.2.6生产工艺的开发3.2.S.3 特性鉴定3。
2.S.3。
1结构和理化性质3.2。
S。
3.2杂质3.2.S。
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
2。
S.4.1质量标准3.2。
S.4.2分析方法3.2.S。
4。
3分析方法的验证3。
2。
S。
4.4批检验报告3.2.S.4。
5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
2。
S.5对照品3。
2.S.6包装材料和容器3。
2。
S。
7稳定性3。
2.S。
7.1稳定性总结3.2.S.7。
2上市后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3.2.S.7.3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1 —3.2。
S.1 基本信息3.2.S。
1。
1药品名称提供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化学文摘(CAS)号以及其他名称(包括国外药典收载的名称),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3。
2.S。
1.2 结构提供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如有立体结构和多晶型现象应特别说明,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
3。
2。
S。
1.3 理化性质提供文献(一般来源于药典和默克索引等)收载的原料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体包括如下信息: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粒度等。
列表提供与已上市产品或药典收载标准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研究的资料。
3。
2。
S.2 生产信息3.2.S。
2。
1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3.2。
原料药生产记录范文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产品名称:XXXXX原料药批号:XXXXX生产工艺:XXXXX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将所需的原料按照配方要求准备齐全。
2.原料称量:使用精密天平将每种原料按照配方比例进行精确称量。
3.原料配料:将已称量好的原料放入设备中,按照设备要求进行搅拌和混合,确保每种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4.反应: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反应釜中,按照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反应,完成预期的化学变化。
5.中间产物处理:根据工艺要求,对反应后得到的中间产物进行处理,包括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
6.干燥:将处理后的中间产物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去除多余水分,保证产品质量。
7.粉碎:对干燥后的产物进行粉碎,得到所需的粒径。
8.包装:将粉碎后的产品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包括有无害气氛包装、滚塑包装等。
9.检验: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等。
10.包装:合格产品进行包装,标注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并存放于指定的仓库。
生产过程中的记录:1.原料检验:记录原料的进货日期、产地、供应商信息,对每批原料进行外观、含量、杂质等指标的检验。
2.原料称量记录:记录每种原料的称量重量,并确保每次称量的准确性。
3.设备操作记录: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以及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时间。
4.反应记录:记录反应釜的运行参数,包括温度、压力、pH值等,以及反应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5.中间产物处理记录:记录每次处理的参数和结果,如过滤效果、结晶收率等。
6.干燥记录:记录干燥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等,以及干燥时间和效果。
7.粉碎记录:记录粉碎设备的参数和粒径测试结果。
8.包装记录:记录包装设备的运行参数,如速度、温度等,以及包装效果的检查和记录。
9.检验记录:记录对产品进行的各项检验结果,并标明是否合格。
10.包装记录:记录产品包装的日期、数量、批号等信息。
此外,根据GMP规范,还需记录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记录,员工的培训和操作规范记录,以及异常情况和相关纠正措施的记录等。
批生产记录模板1. 引言本文档为批生产记录模板,用于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操作步骤,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批生产记录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对于质量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2. 批生产记录表格模板序号日期产品批号生产线生产工艺操作员审核员1 yyyy-mm-dd 这里填写产品批号这里填写生产线信息这里填写生产工艺信息这里填写操作员姓名这里填写审核员姓名2 yyyy-mm-dd 这里填写产品批号这里填写生产线信息这里填写生产工艺信息这里填写操作员姓名这里填写审核员姓名…………………3. 批生产记录的内容3.1 生产信息记录包括生产日期、产品批号、生产线、生产工艺等关键信息。
3.2 原料使用记录记录使用的原料的名称、批号、用量等信息,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原料。
3.3 设备操作记录记录设备的启动、调整和停机过程,包括设备编号、操作员、操作时间等信息。
3.4 生产操作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操作步骤,包括操作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信息。
例如:•准备生产原料•混合原料•注入容器•运输产品•包装产品3.5 质量控制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和结果,包括原料检验、产品检验等。
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3.6 清洁和消毒记录记录清洁和消毒操作,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3.7 销售和分发记录记录产品的销售和分发情况,包括销售日期、销售数量、销售对象等信息。
4. 批生产记录的保存和归档完成生产后,批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归档程序进行保存,确保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5. 批生产记录的审批和验证批生产记录应经过相应部门的审批和验证,确保内容真实可信。
6. 总结批生产记录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对于质量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本文档的批生产记录模板可以有效地规范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操作步骤,保证生产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在进行生产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各项信息,并按照归档程序进行保存。
(医疗药品管理)原料药批生产记录(带目录)目录封面2目录3批生产指令单4开工前现场检查表5XXXXX 岗位生产记录(一)(一)6XXXXX 岗位生产记录(二)7XXXXX 岗位生产记录(三)8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9XXXXX 岗位生产记录(一)10XXXXX 岗位生产记录(二)11XXXXXXXX岗位生产记录(三)12XXXXXXXXX岗位生产记录(四)13附录一叠氮化液的配制记录13XXXXXXXXX岗位生产记录(一)15XXXXX双氧化岗位生产记录(二)16XXXXXXXXXX岗位生产记录(三)17XXXXXXXXX岗位生产记录(四)18中间体检验报告单19原料药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20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一)21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二)22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三)23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四)24 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五)25 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六)26 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七)27原料药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28 XXXXX脱保护基精制岗位生产记录(一)29 XXXXX脱保护基精制岗位生产记录(二)30 XXXXX脱保护基精制岗位生产记录(三)31 XXXXX脱保护基精制岗位生产记录(四)32 XXXXXXXXX护基岗位生产记录(五)33 XXXXX脱保护基精制岗位生产记录(六)34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35XXXXX干燥岗位生产记录36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37批包装指令单38XXXXX粉碎过筛岗位生产记录39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40XXXXX混合包装岗位生产记录(一)41 XXXXX混合包装岗位生产记录(二)42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43原料药包装岗位清场记录44XXXXX批生产汇总表45产品生产检验报告单记录表46XXXXX关键岗位工艺查证记录(一)47XXXXX关键岗位工艺查证记录(二)48XXXXX关键岗位工艺查证记录(三)49批生产记录部门审核表50成品检验报告单51成品审核记录52封面XXXXXX有限公司XXXXX批生产记录品名:规格:批号:理论产量:成品数:成品率:生产日期:生产部审阅:质管部审阅:目录序号, 名称, 文件编号, 批生产指令单, RPR023-00, 开工前现场检查表, RPR024-00, XXXXX开环物岗位生产记录, RPR066-00, 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5-00, XXXXX氯甲基化岗位生产记录, RPR067-00, 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5-00, XXXXX叠氮化岗位生产记录, RPR068-00, 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5-00, XXXXX双氧化岗位生产记录, RPR069-00, 中间体检验报告单, RQC009-00, 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5-00, XXXXX炔化岗位生产记录, RPR070-00, 一般生产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5-00, XXXXX脱保护基精制岗位生产记录, RPR071-00 ,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7-00, XXXXX干燥岗位生产记录, RPR102-00,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7-00, 批包装指令单, RPR032-00, XXXXX粉碎过筛岗位生产记录, RPR103-00,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7-00, XXXXX混合包装岗位生产记录, RPR104-00,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RCL037-00, 原料药包装岗位清场记录, RCL036-00, XXXXX批生产汇总表, RPR106-00, 产品生产检验报告单记录表, RPR037-00, XXXXX关键岗位工艺查证记录, RPR105-00, 批生产记录部门审核表, RPR039-00, 成品检验报告单, RQC012-00, 成品审核记录, RQA026-00, 成品审核放行通知单, RQA027-00批生产指令单填表日期:年月日产品名称, , 规格,批号, , 包装规格,批生产量, , 生产日期, 年月日起草, , 审核, , 批准,原辅料名称, 进厂编号, 检验单号, 生产厂家, 含量, 理论用量, 批准用量,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 , , , %, kg, kg内包装材料名称, 进厂编号, 检验单号, 生产厂家, 理论用量, 批准用量, , , , ,, , , ., ,, , , , ,备注,开工前现场检查表检查日期:年月日原生产产品, , 批号,待生产产品, , 批号,检查项目, 检查情况(打“√), 合格, 不合格门窗清洁、明亮, □, □天花板清洁、无剥落物, □, □墙面清洁、无剥落物, □, □地面清洁、无剥落物, □, □台面清洁, □, □物料外包装清洁, □, □清洁状态标志, □, □清洁场合格证, □, □设备清洁、光亮, □, □操作工人着装符合要求, □, □按净化程序进行净化, □, □无上次生产遗留物, □, □检查结果, 经检查符合生产要求,同意开工。
机构与人员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一、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项目共172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47项,一般项目125项。
二、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时,应根据申请认证的范围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
三、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统称为“缺陷项目”。
其中,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一般缺陷”。
四、缺陷项目如果在申请认证的各剂型或产品中均存在,应按剂型或产品分别计算。
五、在检查过程中,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
检查组应调查取证并详细记录。
六、结果评定(一)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药品GMP认证。
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药品GMP认证。
- 1 –培训教材一、机构与人员*0301 企业应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看企业组织机构图,查生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功能设置(图示),是否涵盖生产、质量、物料仓储、设备、销售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并有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人员。
1.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图。
1.1组织机构图中体现企业各部门的设置、隶属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分别独立设置。
1.2组织机构图中体现质量管理部门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
1.3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各部门名称及部门负责人。
2.岗位职责。
2.1制定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
2.2制定了各部门及负责人的职责,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有独立的权限,并能对生产等部门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临督和制约。
2.3制定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2.4岗位职责的制定能体现GMP的所有规定,权力、责任明确,且无交叉,无空白。
0302 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工作能力,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原料药研制现场核查内容及工作分工一、原料采购1、样品研究及样品试制所用原料:供货协议、质量标准、发票、厂家检测报告、自己的标准、检测报告。
2、对于小试研究所需的原料如果没有协议,需提供赠送证明。
3、原料厂家提供原料的合成路线及杂质情况。
(关键原料)。
4、起始原料合法来源的证明性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购买发票、合同、检测报告、质量标准。
5、包装材料合法来源的证明性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购买发票、合同、检测报告、质量标准、包材注册证复印件、GMP证书(如有)。
6、样品研究及样品试制所用原料的使用量、采购数量、与剩余量的对应。
完成:由刘刚协助王金龙完成刘刚:1、刘刚提供样品研究及样品试制所用原料的名称、采购数量及生产厂家、采购时间等。
2、提供关键原料及起始原料的名称。
3、确保样品研究及样品试制所用原料的使用量、采购数量、与剩余量的对应。
二、原始试验记录1、要有与工艺研制相应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编号、状态、使用记录及维护记录,仪器操作规程。
2、试验记录内容齐全。
对文献报道的工艺路线的总结、评述,选择当前工艺路线的依据。
3、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的选择、确定过程。
4、结构确定、杂质研究样品的试制记录。
5、原料使用记录、库存样品记录。
完成:由刘刚负责完成三、样品试制1、原始批生产记录:内容与项目齐全,如:原料、中间体、成品的检测标准,检测记录、试制时间、试制过程、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等内容齐全,并与申报资料一致。
2、要与样品试制相对应的仪器、设备。
设备的编号、状态、使用情况及维护记录,相关制度及仪器操作规程。
3、相关工艺的操作规程。
完成:由刘刚、张新余负责完成四、检测1、检测室仪器使用、维护、校检的记录、相关制度,及仪器操作规程。
2、凡是可以打印的数据都要打印存档,热敏纸打印的记录复印后进行存档。
3、所有在计算机上保存的数据,其保存路径要与记录及打印页上的一致。
4、需目视的项目,都要有照片及数码照相所得的电子文件。
药品生产管理的流程药品生产管理的流程批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是一批药品生产各工序全过程(包括中间控制)的完整记录,应具有质量的可追踪性。
一、批批的概念: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1.大、小容量注射剂一般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2.粉针剂一般以同一批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3.冻干粉针剂以同一批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仪器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4.固体、半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仪器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固体制剂如采用多次混合后的产品作为一个批号,必须经过验证,证明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后,在规定限度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一般以最终所采用的混合仪器如多维运动混合机混合一次的数量为一个批次。
5.液体制剂(包括膏滋、浸膏及流浸膏等)以灌封(装)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6.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间歇生产的原料药,可由地定数理的产品经最后混合所得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混合前的产品必须按同一工艺生产并符合质量标准,且有可追踪的记录。
7.生物制品生产应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的“生物制品的分批规程”分批和编制批号。
应注意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压片机(胶囊充填机)所压制出来的片子,必须分别做片重差异(装量差异)检查,确认在同一合格的范围之内并且符合其质量要求后才可作为一批。
二、批号批号的定义: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生产中的每一个批次都必须要编制生产批号。
批号的编制方法1.正常批号:年—月流水号,如011201批,即2001年12月的第1批。
或采年—月—日流水号,如0112012批,即2001年12月1日的第二次配制所生产的批号。
或采用数字加字母,以英文字母表示生产车间或剂型等。
合成原料药生产过程及控制1. 合成原料药的生产特点1.1品种多,更新快;1.2生产工艺复杂。
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习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习称半合成),一般要经过较多的合成步骤。
对于原料药生产,GMP主要是适用于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个关键工艺,主要指精制、烘干、包装等工序1.3需要原辅材料繁多;1.4产量一般不太大;1.5产品质量要求严格;1.6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1.7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的;1.8三废较多。
理想的药物合成工艺:①化学合成途径简易;②原辅材料易得;③中间体容易以较纯形式分离出来,质量合乎要求的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④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制备,如安全,无毒;⑤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⑥三废少并且易于治理;⑦操作简便。
经分离。
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⑧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2.合成原料药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合成原料药生产每步合成步骤一般包括反应和后处理两部分。
2.1 反应的关键控制点2.1.1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加,一般反应速率增加。
⏹反应物浓度太高时,粘度一般会增大,导致搅拌困难,传质效果不好而导致反应速度降低。
同时存在操作困难,反应不易控制的问题。
⏹一般会选择一个适中的反应物浓度,使得有一个较好的反应速度、可操作性及可控性。
2.1.2 物料配比⏹有机反应一般都是可逆反应,所以投料一般不是按反应方程系数比来投料。
⏹一般会选择使一种较便宜的原料过量,来提高较贵原料的转化率。
⏹不同的物料配比可能导致生成不同的产物,特别是一种原料可以与不同倍数的另一种原料发生反应的情况。
2.1.3 投料顺序⏹不同的投料顺序可能造成不同的反应情况,比如在多种原料能够相互反应的时候,不同的投料顺序会造成不同的反应产物。
⏹在比较剧烈的反应中,有时会选择将一种原料滴加到另一种原料中,投料顺序的不同将导致反应时不同的物料配比,而生成不同的产物。
附录2:原料药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及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非无菌生产工序的操作。
第二条原料药生产起始点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工艺执行。
第二章厂房与设施第三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按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标准设置。
第四条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有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如应根据工艺要求设定相应厂房的洁净度级别。
第五条质控实验室区域通常应与生产区分开。
当生产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不利影响,且检验操作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时,中间控制实验室可设在生产区内。
第三章设备第六条设备所需的润滑剂、加热液或冷却剂等,应避免与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直接接触,以免影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质量。
当任何偏离上述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应进行评估,以确保对产品的质量和用途无不良影响。
第七条原料药生产宜使用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管道可以安置于室外。
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第八条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说明设备可以共用的理由,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九条难以清洁的设备或部件应专用。
第十条设备的清洁1)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或达到有害程度的微生物)的出现和遗留。
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2)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以防止交叉污染。
3)对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清洁规程和清洁剂的选择,应有明确规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应至少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验证第十二条关键的工艺参数或特性通常应在研发阶段或根据历史的资料和数据确定,应规定工艺参数的必要范围,以确保工艺操作的重现性,包括:1)确定产品的质量特性;2)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关键工艺参数;3)确定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
FDA行业指南: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美国健康与人类事物务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2001 年8 月ICH目录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规范的适用性 61.3 管制范围 62 质量管理部门职责8 2.1 总原则8 2.2 质量管理部门职责8 2.3 生产部门职责9 2.4 内部质量审计(自检)102.5 产品质量审核103 人员管理11 3.1 人员资质要求11 3.2 人员卫生113.3 顾问114. 厂房和设施12 4.1 设计和施工12 4.2 公用设施13 4.3 生产用水13 4.4 专属生产区14 4.5 照明14 4.6 排污与垃圾14 4.7 清洁和保养15 5生产设备155.1设备设计、选用及安装15 5.2设备维护及清洁15 5.3校验16 5.4计算机管理系统17 6文件与记录管理186.1文件系统和规格标准18 6.2设备清洁及使用记录19 6.3原材料、中间体、原料药、标签、包装材料的记录19 6.4工艺规程(主生产和控制记录)19 6.5批生产记录(批生产和控制记录)20 6.6实验室控制记录21 6.7批生产记录审核22 7物料管理227.1控制通则22 7.2接收和待验23 7.3购进生产物料的抽样及检验237.4仓储24 7.5重新评估24 8生产操作和在线工艺控制25 8.1生产操作25 8.2时间限制25 8.3工序间取样和工艺控制26 8.4中间体或原料药的混批26 8.5污染的控制27 9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包装和标签管理28 9.1总则28 9.2包装材料28 9.3标签的发放和控制28 9.4包装与标签操作29 10储存和销售管理29 10.1仓库储存程序29 10.2销售程序30 11实验室控制30 11.1控制通则30 11.2中间体和原料药的测试31 11.3 分析方法验证(见12章12.8节)32 11.4分析报告单32 11.5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32 11.6有效期和复检期33 11.7留样33 12验证34 12.1验证方针34 12.2验证文件34 12.3确认35 12.4工艺验证方法35 12.5工艺验证程序36 12.6已验证系统的定期审核36 12.7清洁验证37 12.8分析方法验证38 13变更控制38 14物料的拒收与再用39 14.1拒收39 14.2返工39 14.3重新加工40 14.4物料与溶剂的回收40 14.5退货40 15投诉与产品召回41 16合同制造商(含实验室)4217代理商、经纪人、贸易商、批发商、重新包装商与重新贴签商42 17.1适用性42 17.2已销售的原料药与中间体的可追溯性42 17.3质量管理43 17.4原料药和中间体重新包装、重新贴签与储存43 17.5稳定性43 17.6信息传递43 17.7投诉与召回的处理44 17.8退货的处理44 18用细胞培养/发酵法生产的原料药的特别指南44 18.1总则44 18.2细胞库的维护与记录保存46 18.3细胞培养/发酵46 18.4收取、分离与提纯47 18.5病毒去除和灭活过程48 19用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原料药管理原则48 19.1总则48 19.2质量管理48 19.3设备和设施49 19.4原材料控制49 19.5生产49 19.6验证49 19.7变更50 19.8实验室控制50 19.9文件备案50 20GLOSSARY术语表51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指南1.引言1.1目的Q7A指南目的在于给原料药生产商家在适当系统中生产原料药进行质量管理时执行cGMP提供指导原则。
XXXXXX
X X X X X批生产记录
品名:
规格:
批号:
理论产量:
成品数:
成品率:
生产日期:
生产部审阅:
质管部审阅:
目录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XXXXXXXX岗位生产记录〔三〕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生产管理员:QA检查:
批包装指令单
日期:年月日
XXXXX粉碎过筛岗位生产记录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生产管理员:QA检查: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原料药洁净区岗位清场记录
生产管理员:QA检查:
原料药包装岗位清场记录
生产管理员:QA检查:
XXXXX批生产汇总表
生产管理员:
QA检查员:
产品生产检验报告单记录表
日期:年月
日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XXXXX关键岗位工艺查证记录〔一〕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XXXXX关键岗位工艺查证记录〔二〕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生产管理员:QA检查员:
批生产记录部门审核表
日期:年月日
成品检验报告单
检验单号:
成品审核记录
XXXXXXXXXXXXXX RQA027-00
第
一
联
‥
生
产
部
第
二
联
‥
仓
库。
附件2化学仿制原料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一、目录3.2.S 原料药3.2.S.1 基本信息3.2.S.1.1 药品名称3.2.S.1.2 结构3.2.S.1.3 理化性质3.2.S.2 生产信息3.2.S.2.1生产商3.2.S.2.2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3.2.S.2.3物料控制3.2.S.2.4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2.S.2.5工艺验证和评价3.2.S.2.6生产工艺的开发3.2.S.3 特性鉴定3.2.S.3.1结构和理化性质3.2.S.3.2杂质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3.2.S.4.1质量标准3.2.S.4.2分析方法3.2.S.4.3分析方法的验证3.2.S.4.4批检验报告3.2.S.4.5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2.S.5对照品3.2.S.6包装材料和容器3.2.S.7稳定性3.2.S.7.1稳定性总结3.2.S.7.2上市后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3.2.S.7.3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3.2.S.1 基本信息3.2.S.1.1药品名称提供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化学文摘(CAS)号以及其他名称(包括国外药典收载的名称),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
3.2.S.1.2 结构提供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如有立体结构和多晶型现象应特别说明,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
3.2.S.1.3 理化性质提供文献(一般来源于药典和默克索引等)收载的原料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体包括如下信息: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粒度等。
列表提供与已上市产品或药典收载标准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研究的资料。
3.2.S.2 生产信息3.2.S.2.1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3.2.S.2.2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1)工艺流程图:按合成步骤提供工艺流程图,标明工艺参数和所用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