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38
八上历史《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本单元是复习课,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学生,课时预设为2课时,我采用的说课法为“五说法”。
一、说教材1、本单元在教材和中考中的地位:八上中国近代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另一条是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探索史。
本单元是八上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件大事,对近代历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教材中上承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下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也是历年中考的重头戏。
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②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武昌起义的过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③熟记洋务运动的目的、起止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以及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熟记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序幕;熟记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熟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两面旗帜、主要代表人物。
④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学生学会知识结构法(纲要教学法)、图示法、确定主题整合知识等方法浓缩教材;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历史问题,做到论从史出,深刻认识到:在历史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相对的进步与局限,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理解。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地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认识到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下一单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做铺垫。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检索课标基础知识洋务运动1、背景:(1)清内忧外患,迫使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动改革。
(2)封建主义的衰落。
(3)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现洋务派。
2、代表人物:(1)中央:奕诉(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3)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
(4)介绍西方文化,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结果:破产,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
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6、影响:它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戊戌变法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更严重(社会基础)(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传播(思想基础)2、经过:(1)揭开变法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2)高潮:百日维新①施政纲领: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②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③主要内容: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3、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4、性质和意义: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导言: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困境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而出新。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中考考点透视】 1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课文中考知识梳理】 一从“自强”到“求富”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了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5总理衙门:1861年设立,是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6军事工业:“自强”口号,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厂。
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军工企业等。
7民用工业:“求富” 口号,1873年—李鸿章—轮船招商局.1877年—李鸿章—开平矿务局等。
8历史意义: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2公车上书:1895年5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与各省应试的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会,请求变法。
三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内容: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身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3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4结果: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慈禧太后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五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洋务运动的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所做的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改革举措。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辨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人物代表、主张、以及在各时期的所提出的口号、创办的企业。
难点: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提问法四、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我们再次回忆前几节课的大概内容。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从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那以后,中国不断地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你们还记得外国列强对我国侵略的活动,以及结果是什么吗?签定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生: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在1895年签定了《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91年签定《辛丑条约》。
师:同学们都把外国侵略中国的事件都想起来了。
《辛丑条约》之后,中国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的国家。
这些条约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对中国后来的影响都是大家所要熟记的内容。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为抵抗外国的侵略,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行为。
设计意图:首先是对上单元知识点的回顾,让学生回忆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使学生的记忆加深。
其次,对旧知识点的回顾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内容,使学生易理解。
新课洋务运动(板书)一、洋务派的出现(板书)师: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有其产生的背景。
当时,中国在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国家的主权遭到破坏,清朝着政府的统治也越加危机;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也在不断地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也在动摇着清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