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1-6年级《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_15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预防与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
2、初步学习用模拟实验进行地震知识的探究。
3、了解地震预报的方式。
4、了解地震爆发前的动物异常反应的预兆和地震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的操作,体验地震过程。
2、通过讨论、交流和观察,知道地震产生的原因、震级的大小。
3、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地震前的现象。
4、通过交流,知道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当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了解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对地震的成因形成科学的认识。
2、在学习灾害中自我保护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到爱惜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地震预报及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教学难点: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学生:薄型泡沫板、地震相关资料2、教师:视频《地震》、PPT《地震》、相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交流:认识地震灾害1、(视频:尼泊尔地震)谁来说说关于尼泊尔地震,你了解哪些?(事先布置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生交流)2、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
关于地震,你想了解哪些知识?3、地震就是地球地壳运动给人类带来的自然灾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了解一些有关地震灾害的知识。
4、播放视频《地震》,地震波、震源,有谁能解释吗?(生交流)5内部岩层怎么会产生破裂呢?这就涉及到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二实验:模拟地震1、这里,我们要来做一个模拟地壳板块挤压实验。
2、小结: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接而成。
每一块板块都浮在地幔上,能独立运动,并相互挤压、摩擦。
地震主要是板块运动造成的,常集中在各个板块的边界上。
活动三交流:地震预报1、地震也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和刮风下雨一样,因此生活中的地震不是每一次都会有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的。
有的地震已经房倒车陷了,但有的地震只是轻微损害?这是什么原因呢?(生交流,引出震级)2、对,这和地震的震级有关。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主题班会【活动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地震安全视频,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初步了解地震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谈话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5.12,同学们知道5.12那天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事情?(指名几位同学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同学们是否知道一些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呢?无情的灾难总是去找无知的人。
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将了解一些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二、深化理解、提升认知:(一)古今地震知多少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出示图片,展现我国的地震带和近百年来发生的大地震)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
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
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出示图片)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过渡:同学们,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引言地震,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地震自救知识,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开展地震自救安全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地震的危害,学会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一、地震的危害1. 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2. 地震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地震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等方面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二、地震自救知识1. 了解地震预警信号地震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地震波、震中距离、震级等。
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号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2.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在家中:地震发生时,若身处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桌子、床下等。
如无法找到坚固家具,可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停止后,迅速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带躲避。
(2)在学校:地震发生时,老师应立即组织学生躲避到课桌下、墙角等安全地带。
地震停止后,有序组织学生撤离教室,到开阔地带集合。
(3)在公共场所: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椅子、柱子等坚固物体旁,避免被砸伤。
地震停止后,有序撤离公共场所,到开阔地带集合。
3. 地震发生后的自救措施(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受伤,及时包扎处理。
(3)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灾区。
(4)保持通讯畅通,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三、地震自救演练1. 组织地震自救演练,让学生熟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2. 在演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逃生路线、集合地点等。
3. 演练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加强安全教育。
四、地震自救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
2. 帮助学生掌握地震自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
3. 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五、总结地震自救安全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地震自救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地震自救知识,有助于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教案重点、难点认识地震的灾害性懂得地震时该任何保护好自己。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灾害都有些啥?(点名回答)那么地震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灾害?我们又能怎样使地震灾害降到最低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出示课题《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地震的灾害历史上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死24.2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7.6、7.2级,两城平地。
2008年汶川大地震8.0级,死6.9万。
2010年玉树地震7.1级,死0.2万等。
地震来临前的征兆1、井水2、动物异常3、地光和地声:4、患病的人、老人和孩子可能会出现预感地震时自救方案不宜夺路而逃,而应伏而待定,不宜顾此失彼,而应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地震中怎样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正确的避震姿势有哪些?自救方案—因地制宜,就近避震。
伏而待定“伏”在何处?如果你在室内(可行方案、不可行方案)自救方案———如果你在教室里、影剧院、体育场、饭店,你如何自救自救方案———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工厂车间、行驶的汽车、电车、火车内,如何自救?自救方案—如果你在电梯中、在开车,如何自救?自救方案—如果你在室外,你会怎么处理?地震时特殊情况处理地震时的特殊危险---湿毛巾、湿衣服很重要(水源很重要)1、燃气泄露。
2、遇到火灾。
3、有毒气体地震时自救与互救原则互救原则: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原则如下:1、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多的地方2、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的人3、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的人4、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的人(扩大营救队伍)5、医务人员优先(增加抢救力量)总结:灾害虽然出现的机会小,但是一旦发生,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就会显得非常渺小。
所以从这一刻起要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中爱我们的家人、朋友,让生命之树生生不息!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小学鲁学兵2018年4月21日。
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如果没有积极应对,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学开始加强灾害防护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本文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小学灾害防护安全教育教案》,介绍如何应对地震和火灾。
一、地震1.地震的危害地震是指地球上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
地震危害巨大,会引起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水电停供等一系列灾害。
在地震时,我们必须保持冷静,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自身安全。
2.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1)迅速躲到桌子下面,保护头部和四肢,避免被物体砸伤。
(2)避免躲到门、窗、玻璃等易碎物品附近,以免被玻璃划伤。
(3)如果没有桌椅,则躲到可以掩护身体的角落,尽可能躲避掉落的物品。
(4)如果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避免停靠在建筑物、电线杆等高大的物品旁边,以免被砸中。
(5)全力保护头部,避免被掉下的物品砸中,可以带上口罩或者用手套保护手部。
二、火灾1.火灾的危害火灾是指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火烧现象。
火灾危害很大,会引起烟雾、火势蔓延、房屋倒塌等一系列灾害。
在火灾时,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保障自身安全,避免伤害。
2.火灾时应采取的措施(1)第一时间报警。
在发现火灾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报警可以为及时疏散提供保障。
(2)拨打火警电话。
家长应教育孩子掌握火灾应急电话,及时拨打报警电话,以便消防车赶到,尽快扑灭火灾。
(3)尽可能疏散。
尽可能让自己和其他人尽快离开现场,避免受到火灾的威胁。
(4)注意防烟毒。
如果火灾发生在室内,要注意烟雾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例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避免吸入烟气。
呼吸灰尘和烟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孩子要尽可能靠近地面前行,减少吸入烟气和灰尘的机会。
(6)防火报警器的使用。
如果安装了防火报警器,可以在火警发生时及时发出声响,引起大家的注意。
灾害防护安全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提供,加强小学生灾害防护意识的培养和灾害应急救援技能的训练。
地震自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形成、地震发生前兆等知识,明确地震等知识,明确地震的危害;提高防震、避震的安全意识。
2、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等公共场所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防震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3、初步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以及遭遇地震伤害后的救治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地震的图文或视频资料;地震发生后正确自救、自护或逃生的方法视频;进行逃生、自救演习的相关工具和用品。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地震前兆的资料;配合模拟及演练活动进行道具和材料的准备。
三、教材分析造成的威胁。
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防震意识,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随时做好防震准备,掌握在地震发生后的自矫与自护技能与方法,学生在地震灾害中保护生命安全。
第一课时,一、感受地震危害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截止6月13号为止,遇难69 107人,失踪18 230人,受伤373577人,受灾4 569人。
“同时并播放汶川地震时的视频。
2、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看后对汶川地震的认识和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在地震面前我们应如何面对,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呢?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二、了解地震或灾害来临的征兆1、利用课件出示唐山大地震贾师傅劫后余生的回忆:“7月27下午,地磁报警器响个不停,就在那个下午,我发现鱼缸里的鱼一个劲的往上跳;在地下挖坑饲养的兔子也跑了;公鸡不进窝,哪里高就往那呆;猫不让我们进屋,站在我们的脚面上毛耸起来,给东西也不吃,叫声也很难听。
这一连串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觉得有可能发生地震。
我告诉别人,人们都不相信,只好自己做了预防地震的准备,在床头架起了东西,房梁也用棍子顶住了。
发生地震时,我们全家5口人外加2个客人,都没有伤亡。
而我们住的大院,有50口人,竟震亡20多人……”2、提示引导:“听完贾师傅的话,你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地震是有征兆的。
小学安全教育《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的自救》教学设计教学背景:由于近年来发生很多的地质灾害。
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之后的玉树地震,2011年的日本东海岸9.0级地震及海啸等特别大地质灾害,各大媒体进行大量的报导,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学校的破坏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伤亡,对我们的孩子有很大的震撼,感到了灾难的可怕。
后来的由于大量的网络视频,很多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害难,已经不再是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要了解这方面内容的需求了。
小学安全教育有这一课,我结合实际与学生共同学习地震的关的知识与应对。
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拟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止标的地震避险的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遇险沉着冷静面对的生活态度。
培养不畏惧自然灾害的精神。
教学方法1、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1、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由于四川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有关地震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报道和研究,学生对地震的危害体会很深。
2、预习课本。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导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选择两段四川地震的视频:一段是映秀镇地震后的情境;另一段是日本地震发生时用拍画面,通过视频加强对学生心理震撼和感官刺激。
我的目的:让学生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以及说出心中产生的疑问,然后以此为线索,进一步展开后面要开展的活动。
把科学课变成科学探索的形式进行,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
二、认识地震前兆1、师: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通过课前的探究,你们知道地震来临前有哪些反常现象?2、学生汇报。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查找、交流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和世界上的重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学习在地震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和感受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让学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的避难逃生方式,掌握地震中自救互救的本领。
教学难点:知道在地震中如何自救,互救。
教学准备:上网查阅有关地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地震灾害。
上网查阅有关地震资料(1)游戏:看谁坐得稳。
(两个学生坐在已经垫好的对角瘸腿的板凳的对角线上。
坐好后教师撤出垫物,使板凳不稳。
一分钟后宣布比赛结果。
)(可再请两位同学比赛。
)(2)学生说说做游戏时的感觉。
(3)导语: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有时也会发生类似的震荡,就是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自然灾害(板书:灾害),除了直接引起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沙化液化、喷沙冒水之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灾害。
(4)导语:这节课我们在就来了解地震(板书:地震),看看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难,当地震降临时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应对。
二、了解地震灾害1.视频:5.12汶川大地震纪实,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
当满目疮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
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
师:看完这个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生:地震不可抗拒,毁坏了我们美好的家园。
(板书:毁坏美好家园)生:夺取宝贵生命生:它毁坏我们美好的家园,夺取我们宝贵的生命,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板书:损失巨大)生:出现房屋倒塌、大桥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防震减灾》三年级(1)班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学生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
二、质疑:假如我们遇到了地震,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自己?
师生交流。
三、师讲解: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
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
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
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
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四、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五、小结
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