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生的社交技巧问题及辅导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社交技巧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环境和陌生的伙伴,许多小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社交问题。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常见的社交技巧问题,并提供一些辅导方法,以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主动沟通的困难许多小学生在与他人沟通时感到困难,并缺乏主动性。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或者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辅导方法:1.鼓励参与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者社区活动。
这样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同学或者其他社区成员建立联系。
2.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和价值。
通过赞美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模拟社交场景:在家庭和教育环境中,创造一些模拟的社交场景,例如角色扮演,让孩子有机会练习和展示自己的沟通能力。
二、团队合作的挑战在小学时期,很多学习和活动都需要孩子们进行团队合作。
然而,一些小学生可能在团队合作中遇到问题,例如不愿意共享或者不善于协调。
以下是一些辅导方法: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小组项目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
2.激发领导潜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领导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组织活动的机会,例如组织班级的游戏或者校内的志愿者活动。
通过这些经历,孩子们能够学会领导团队、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倡导分享文化:鼓励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资源和知识。
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提供奖励给能够积极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学生。
三、解决冲突的能力小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冲突,例如与同学的意见不合或者不满意的竞争结果。
以下是一些辅导方法:1.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导孩子使用非暴力和合作的方式解决冲突。
例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尝试与对方进行妥协。
2.倾听和理解:教育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观点。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与解决途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方向。
本文将就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现状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交场合,由于个性、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出现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如友谊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
首先,友谊关系方面,小学生常常面临着选择朋友的困扰。
有些学生因为追求社交地位而纷纷想要和同学玩在一起,导致真正的友谊流于表面。
而一些内向的学生往往难以交到知心的朋友,感到孤单和无助。
其次,同伴关系方面,小学生经常会发生争吵、打闹等行为。
有的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只顾自己的利益,导致关系紧张。
另外,一些学生在面对集体活动时,表现出羞涩、胆怯的情绪,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最后,师生关系方面,小学生对老师或许会出现尊敬、依赖、争议等复杂的情感。
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与老师的关系紧张,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解决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途径针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引导培养良好的友谊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教育小学生建立真诚友善的友谊观念,鼓励他们与同学之间有真实的相互了解和互助。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社交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友谊、加强合作意识。
2.提供社交技巧的训练学校或家长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解决分歧等。
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
3.鼓励集体活动的参与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如团体比赛、合唱团、舞蹈团等,这些集体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并有利于减少个人与他人间的关系冲突。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学生的进步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当代中小学生的社交问题与解决方法现代社会,中小学生面临着种种社交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社交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因为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当前中小学生所面临的社交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缺乏面对面的交流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小学生越来越依赖于虚拟世界的社交。
他们更愿意通过发送信息或在网上聊天来与人交流,而不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他们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往,也削弱了他们的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1. 鼓励面对面交流: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如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
2. 设立手机限制:学校可以在特定时间禁止使用手机,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3. 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鼓励孩子与家人进行真诚的交流。
二、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竞争,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合作精神的缺失问题。
许多学生更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缺乏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解决方法:1. 强调团队合作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课外社团等方式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价值。
2. 赞扬合作行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和赞扬学生的合作行为,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积极影响,激发他们继续合作的动力。
3. 培养分享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分享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网络欺凌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欺凌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愈发严重。
学生通过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欺凌,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解决方法:1. 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学校应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并注意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加强监管机制:学校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并制止网络欺凌的发生。
小学人际交往教育的现状引言: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期,因此小学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小学人际交往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 缺乏系统的教育课程目前,小学人际交往教育往往只是作为一部分被包含在其他课程中,没有独立的教学内容。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在小学阶段,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情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导致他们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缺乏实践机会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交往技巧,却很少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技巧。
这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交往能力。
二、改进建议1. 设立独立的人际交往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应该设立独立的人际交往教育课程。
这样可以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教授学生各种交往技巧和策略。
2. 引入情感教育除了传授交往技巧,学校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他们将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关系。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等方式来进行。
3. 提供实践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交往能力,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团队合作项目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4.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人际交往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家庭活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往技巧。
结论:小学人际交往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设立独立的教育课程、引入情感教育、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我们可以改善这一现状。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未来的成功和幸福具有长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积极的沟通环境:营造一个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氛围,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2. 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导学生如何倾听他人、表达自己、解决冲突等。
通过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实践这些技巧。
3. 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持。
二、促进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常常会面对情绪波动和冲突,因此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以下是几种方法:1. 教导情绪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方式来应对负面情绪。
2. 提供冲突解决策略: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解决冲突和分歧。
3. 鼓励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从反馈中改进自己。
三、鼓励小学生的合作与共享合作与共享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
以下是一些鼓励小学生合作与共享的方法:1. 设立团队项目:让学生参与各种团队项目,如集体绘画、合唱团等,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和分享成果。
2. 邀请学生分享:在班级或家庭中,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就、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才能,增加彼此间的认同感。
3. 提供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广阔和自己的责任,增强他们与他人互动的意识。
四、树立小学生的尊重与包容观念尊重与包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尊重他人和包容差异的方法:1. 提倡平等:教育学生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无论性别、种族、宗教或其他方面的差异。
初探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现状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这一领域的教育。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人际关系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学校通常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此外,一些家长也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与同学和其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这导致了一些小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缺乏自信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人际关系教育纳入课程中,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他们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情感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一些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然而,尽管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人际关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其次,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开展人际关系教育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人际关系教育的兴趣不高,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为了改进和提升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人际关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例如,可以将人际关系教育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结合,通过阅读、写作、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中小学生面临的社交困境与解决途径社交困境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遇到的问题或挑战。
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由于年龄、经验和认知的限制,他们常常面临各种社交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情绪。
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应对这些困境,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面临的社交困境及解决途径。
一、社交困境1. 内向和羞怯部分中小学生性格内向或羞怯,对于社交活动感到紧张和不安。
他们难以主动与他人交流,往往在人群中退缩或沉默。
这种困境使他们难以建立起广泛的社交网络,错过了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社交焦虑。
2. 手机依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小学生普遍面临手机依赖的问题。
他们经常沉迷于手机世界,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下降。
与同伴面对面的交流逐渐减少,社交技巧的培养也受到了影响。
3. 沟通困难中小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可能面临各种困难。
有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的孩子在与他人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或冲突,难以融洽相处。
这些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4. 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群体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比如朋友圈的狭窄、友谊的波动、同学之间的冲突等。
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
二、解决途径1. 培养自信心中小学生面对社交困境,首先需要培养自信心。
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
2. 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教授中小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如何解决人际冲突、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等技巧。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3. 倡导合理使用手机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倡导合理使用手机。
限制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书法绘画等传统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意愿和能力。
当代中小学生的社交问题与解决办法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当代中小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社交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的社交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社交问题的现状当代社会,中小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社交问题。
首先是沉迷于虚拟社交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中的交流。
其次是人际交往的困难。
社交技巧不足、害羞、自卑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次是互联网对人际关系的冲击。
以虚拟社交为主,让中小学生缺乏真实的面对面交流机会,甚至降低他们的沟通能力。
最后是欺凌和孤独问题。
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中小学生经常遭受同龄人的欺凌,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二、社交问题的原因分析1.科技发展的影响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虚拟社交媒体的魅力让他们迷失在网上的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
2.教育体制的局限传统的教育体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学业重压下,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社交活动。
这导致他们在社交技能方面的欠缺,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交问题。
3.家庭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父母工作忙碌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中小学生面对社交问题时常常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三、社交问题的解决办法1.建立正确的社交观念中小学生应该清楚虚拟社交并不能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交流。
学生和家长一起培养正确的社交观念,鼓励他们在学校和社区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
2.开展社交技能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社交技能的培养,包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人际冲突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倡导积极阳光的网络使用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倡导合理使用互联网,制定适当的使用时间和规则。
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
1. 培养社交技巧人际关系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交技巧。
小学生应该学会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发言或与同学进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2. 培养友善待人的品质友善待人是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可以倡导孩子在班级和校园里友好地与同学相处,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义工活动、帮助他人来培养友善待人的品质。
3. 鼓励合作与分享在小学的学习环境中,合作与分享是发展积极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教师和家长可以创建团队活动,鼓励小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成果。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还能增强他们与同学的互动和友谊。
4. 培养倾听和尊重有效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小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观点。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同时也要教育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尊重他人。
5. 教授解决冲突的方法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小学生需要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冷静地面对冲突,并引导他们通过互相沟通、妥协和寻求共识来解决问题。
6. 提供角色模型正面的角色模型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教师和家长应成为他们的榜样,示范出尊重、合作和友善的行为。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选择适当的朋友,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7. 创造积极的班级氛围班级的氛围和学校文化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积极友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和集体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8.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家长在小学生发展人际关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解决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小学阶段,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然而,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如欺凌、友谊纠纷和沟通困难等。
本文将讨论如何解决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培养沟通技巧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小学生常常因为表达能力不足而导致交流困难,因此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关注和倾听。
当孩子有话想说时,要耐心聆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同时,父母和老师也应该示范正确的沟通方式,让孩子学习到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
例如,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任务,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协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导解决冲突的方法人际关系问题常常伴随着冲突的产生。
教导小学生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并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当发生冲突时,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立场和情感,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模拟真实的冲突场景,学习冲突解决的技巧。
比如,可以让他们分角色演练吵架后如何道歉和和解,鼓励他们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友谊和团队意识友谊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例如,组织班级运动会、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学会互相合作和依赖,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老师也应该鼓励孩子主动结交新朋友,拓宽交际圈。
可以组织社交聚会,或者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结识更多的同龄朋友,并学会与他人相处。
四、关注欺凌问题欺凌是小学生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对策
作者:钱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40期
摘要:现代社会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渐减少,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
而在笔者所在班级也存在这样一些孩子。
因此,笔者根据班中两个特殊孩子的事例,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成因,同时提出了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对策:转变教师角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培养学生实践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63-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知识经济大放异彩,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渐减少,人际交往问题开始暴露在世人眼中。
不仅是成年人,少年儿童也成了网络社会的“受害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网络聊天工具,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也日趋显现。
根据北京市青少年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的占了42%,而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占27%。
在小学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生活在不被集体包容的感觉中,有的性格过于内向,与同学接触率低,关系疏远;有的成天怀着恐惧心理,沉默寡言;有的则胆大妄为,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差,属于“人际交往障碍学生”。
在我们班,也有这样一些孩子。
(一)现象一
小杨,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理应是个能让大家看一眼就喜欢上的孩子。
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却令人担忧。
从一年级开始,她就不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由于成绩不理想,同学们越来越不待见她,甚至嘲笑她。
久而久之,平时也没用什么朋友,下课后,其他同学都在走廊和操场上尽情玩耍,只有她一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
写作业时,她不喜欢把自己的本子给别人看,总是用手把写的内容挡住。
当老师看她的作业时,就会表现出一脸的不情愿,神情十分紧张,生怕自己有什么做错了。
她对情绪的表达也很让人担忧,批评她时只是撅着小嘴,夸她时脸上也不会有任何笑容。
(二)现象二
小宋,看似机灵乖巧的她却是全班“最不受欢迎的女生”。
从小就与其他孩子处不好,任性、调皮、多话、爱插嘴、爱捣蛋、爱挖苦人……几乎所有的不良习惯在她身上都有体现。
任
家长和老师对她苦口婆心,但她依旧没有改变,班里的孩子也依旧那么不喜欢她。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个孩子的交往障碍呢?
为此,我专门走访了她们的家长,通过访谈,才得知由于小杨是外地孩子,尽管活泼可爱,可是上幼儿园时被其他本地学生看不起,老师也不喜欢这个话多的外地小女孩,久而久之,她便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
小宋的父亲常年不在苏州,母亲一个人把小宋带大,由于自己工作较忙,有时无暇顾及,便直接放在小区的游乐场,任小宋自己玩耍。
上了小学之后家长才发现长期“放养”的结果就是小宋的“人来疯”。
家长对于孩子是无计可施,孩子却觉得在家中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只有去外面玩耍才能找回自由和快乐。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小学生与同伴的关系是水平的关系,学生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
现根据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标准来分析学生相互交往中的心理健康状况。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质类型,各种气质类型的孩子若不区别对待,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也许会因为没有因材施教而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2.家庭因素。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现代社会,家庭条件日渐富裕,父母工作日趋繁忙,孩子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后,就很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3.学校因素。
虽然学校推广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受成绩的影响,学生间竞争激烈,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老师也是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一切向分数看齐,一些言行不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对策
鉴于目前的情况和学生的社会交往的特征,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社会交往的教育;加强小学生的交往教育,指导小学生的交往实践,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针对以上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成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室。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学校在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可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一方面可以全盘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一些特
殊的孩子进行心理咨询,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还可以利用家庭与学校协会的一些宣传及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让家长也对心理咨询和能够理解和帮助学校开展的工作。
2.转变教师角色。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师生交往、同学交往、学生与家长交往及学生与社会交往。
而班级是学生日常相处、紧密联系的最基础群体,是学生人际交往的摇篮。
教师必须重视本班人际关系现状,了解学生交往的特点,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3.培养实践交往的能力。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和每个同学友好相处。
平等正视并尊重交往问题学生,放大他们的交往优势,培养他们的交往实践能力,无疑是拯救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双向交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同样也是,只是她们现在还很娇嫩,很柔弱,但只要我们教师用温暖的阳光去呵护,用甘甜的雨露去滋润,用最大的爱心与耐心去等待,总有一天,我们会倾听到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林甜密.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谷玉冰.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7).
[3]陈文彬.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归因心理分析[J].心理天地,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