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与除尘
- 格式:ppt
- 大小:5.85 MB
- 文档页数:2
河南城建学院《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班级0234091专业安全工程学号0234091姓名课程名称工业通风与除尘指导教师目录1. 前言 (2)2. 通风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时间及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目的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设计题目和内容 (3)2.4 设计成果的编制 (3)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4)3.1 风管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风管材料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风管断面形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弯头的确定 (4)3.3 三通的确定 (4)3.4 除尘器的选用 (5)3.5 除尘系统管道水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粉尘的概念: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粉尘的分类:1.按粉尘产生的过程分类,(1)粉尘;(2)烟尘;按粉尘粒径划分,(1)粗尘;(2)细尘;(3)微尘;(4)超微尘; 按粉尘的成分划分,(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粉尘;按粉尘成因划分,(1)原生粉尘;(2)次生粉尘;按粉尘的存在状态,(1)浮游粉尘(浮尘);(2)沉积粉尘(落尘);按测定粉尘浓度的方法划分,(1)全尘;(2)总尘;(3)呼尘;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划分,(1)硅尘;(2)非硅尘;按粉尘有无爆炸性划分,(1)爆炸性粉尘;(2)非爆炸性粉尘;(3)惰性粉尘按粉尘物性,吸湿性、不吸湿性粉尘;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三、沉降速度:尘粒在静止空气中等速下降时的速度or作用在尘粒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时尘粒的下降速度,外力为零的降落,受力平衡。
四、悬浮速度:如果尘粒不是处于静止空气中,而是处于流速等于沉降速度的上升气流中,尘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这一上升气流的速度称为悬浮速度。
共同点:数值相等物理意义不同:尘粒作等速沉降时的速度或尘粒下落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上升气流使尘粒处于悬浮状态所必需的最小速度。
五、“目”的概念:“目”是指每平方英吋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吋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
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
目数越大,孔径越小。
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
比如,400目的筛网的孔径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30微米左右。
六、分散度:各粒径粉尘所占总粉尘的百分比。
又分为质量分散度和数量分散度。
质量分散度Pm:是指各粒径范围内粉尘的质量(mg)占粉尘的总质量(mg)的百分比。
数量分散度Pn:是指各粒径范围内粉尘的颗粒数占粉尘颗粒数的百分比。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工业通风与除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程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通风与除尘技术被应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如煤矿、钢铁、化工、建筑等。
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健康,同时还能够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通风与除尘的设备、材料和相关工艺;•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学会使用通风与除尘设备,并能够进行相关故障排查和维护。
3. 课程内容3.1 理论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风与除尘的设备、材料和相关工艺;•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3.2 实践操作•通风与除尘设备的操作;•相关故障排查和维护。
4. 课程安排4.1 理论学习•第一周: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第二周:通风与除尘的设备和材料;•第三周:通风与除尘的工艺;•第四周: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4.2 实践操作•第五周:通风与除尘设备的使用;•第六周:故障排查和维护。
5.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操作中学会使用设备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以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
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通风与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环境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2. 学生具备选择合适通风与除尘设备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选型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通风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进行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通风与除尘在保护工人健康、改善生产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工业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 通风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分类- 粉尘特性、产生原因及危害- 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方式及其适用场景2.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通风系统阻力计算与风机选型3. 通风与除尘设备- 常见通风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除尘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设备的选型与配套设计4.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 工业场所通风与除尘需求分析-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5. 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绘图技巧- 通风与除尘系统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练习与作品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5个课时,具体进度如下:1-3课时: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4-6课时:通风系统设计7-9课时:通风与除尘设备10-12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13-15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工业通风与除尘》教材第1章至第5章,具体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通风与除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了解通风与除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3.掌握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4.能够分析通风与除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能够运用通风与除尘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使学生明白通风与除尘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通风与除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及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1.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通风与除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如机械通风、自然通风、过滤除尘、湿式除尘等。
3.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包括通风量的计算、风管的设计、除尘设备的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通风与除尘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通风与除尘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通风与除尘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工业通风与除尘》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手册》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通风与除尘的原理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通风与除尘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通风与除尘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标准和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提出合理的通风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认识到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工人健康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工程实际问题解决的乐趣,激发对工程技术学习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基本原理:介绍工业通风的概念、目的、分类,通风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业通风概述- 内容:通风需求、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组成。
2. 除尘技术及其设备: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设备,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除尘技术及其设备- 内容:除尘设备分类、工作原理、性能比较。
3.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阐述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评价指标。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系统布局、风量计算、设备选型。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与除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业通风与除尘案例分析- 内容:案例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5. 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设计实践- 内容:设计任务、操作步骤、计算方法、成果评价。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坚持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学以致用,推行顶目教学,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1.依据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以各种工业场所通风设计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不同的技能要素,设计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
采取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技能。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2.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的现有经验相联系,以及今后的工作岗位设置相关模块和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公共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
3.按照课程的具体目标,采取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事故案例讲解、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岗位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为目标设计学习内容。
三、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现场工业通风除尘设计、评价、检查、监测与监督、预防控制与技术管理等知识和技能,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利用相关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1.知识素养(1)了解粉尘的基本特性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熟悉粉尘的主要来源;(2)理解控制粉尘及有害物的通风方法,重点掌握局部排风设施的基本型式及设计要点;(3)掌握目前国内外用于通风除尘技术的除尘器类型及原理;(4)掌握通风管道系统压力分布规律,重点掌握除尘管道设计方法;(5)理解通风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分类,重点掌握通风机性能参数表示方法及关系;(6)掌握通风净化系统测试技术,重点掌握粉尘特性测定、通风机性能测定和除尘器性能测定方法;(7)了解国内外其他防尘技术措施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通风与除尘作业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净化空气、保障员工健康和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般工业通风与除尘作业的相关内容:
工业通风系统设计
1. 通风系统类型:确定适合工厂的通风系统类型,如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局部排风系统等。
2. 通风系统布局:设计通风系统的布局,确保覆盖整个工作区域,并考虑污染源位置和通风口设置。
3. 通风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的通风设备,如风机、风道、排风罩等,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4. 通风系统控制:设计通风系统的控制方式,可以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化控制系统。
工业除尘系统设计
1. 除尘设备选择: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大小和浓度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如滤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
2. 除尘系统布局:设计除尘系统的布局,确保覆盖污染源,并考虑粉尘收集和处理方式。
3. 除尘系统控制:设置除尘设备的控制参数,如清灰周期、风速等,以确保除尘效果和节能减排。
作业安全与管理
1. 作业场所检查:定期检查通风与除尘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作业人员培训:对作业人员进行通风与除尘作业安全培训,教育他们正确使用设备并注意安全事项。
3. 应急预案:制定通风与除尘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4. 作业记录:记录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维护、清洁记录等,为日后排查问题提供依据。
以上是关于工业通风与除尘作业的一般内容,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
工厂情况和环保法规要求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
工业通风与除尘第一章通风工程基本原理:风平衡,热平衡,湿平衡工业有害物的种类:(1)粉尘 (2)有害气体、蒸气 (3)余热、余湿工业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粉尘的粒径* 有害物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 有害物的浓度* 有害物对人体作用的时间* 劳动场所的气象条件* 人的劳动强度及个体方面的因素MY,C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换算关系为:(标准状态): 22.4相关标准: 卫生标准——以人为本排放标准——保护环境防治有害物的综合措施:1)改进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2)采用合理的通风措施;3)个人保护措施;4)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通风系统分类按空气流动动力1)自然通风:动力:风压和热压。
优点:节能、经济;无噪声、无污染;舒适度好。
缺点:室外进入空气无法预先处理;室内排出空气无法进行净化处理;换气量一般要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通风效果不稳定。
应用:余热:2)机械通风动力:通风机。
优点:各设计参数可以保证,通风效果好;可对送排风进行处理。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应用:粉尘、有害气体、蒸气浓度高的车间。
按控制区域1)局部通风:局部范围的通风换气。
局部送风——系统式单体式局部排风局部送排风2)全面通风:整个房间的通风换气。
全面送风全面排风全面送排风全面通风 kxq,消除有害物 vy,y20 Qq,m消除余热: c(t,t)p0 Wq,消除余湿: md,d3p0 q=n V (m/h) 当有害物散发量无法确定时: vf存在多种有害物时风量计算原则:1)分别求出排除每种有害物风量q i2)毒性相加作用的有害物:q=?q vvi如苯、醇、醋酸等溶剂类;SO、SO等刺激性气体 2333)毒性无相加作用的有害物: q =max [q q,q] vvmm气流组织主要形式:上送上回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送上下排气流组织原则:1. 能避免把害物吹向作业人员操作区;2. 能有效地从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大的区域排出污染空气;3. 能确保在整个房间内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尽量减少涡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