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胶囊/片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27.87 KB
- 文档页数:7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摘要】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抗纤维化作用。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扶正化瘀胶囊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
机制探讨发现,扶正化瘀胶囊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化基因表达等途径发挥作用。
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肝纤维化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领域的新希望。
【关键词】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抗纤维化作用,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 机制探讨, 前景展望, 研究意义, 临床应用, 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是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正常的肝组织被疤痕组织所替代,最终形成肝硬化。
目前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有限,往往效果不佳。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对抗肝纤维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深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效果,并展望其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中的前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扶正化瘀胶囊主要成分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2.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评估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3.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可能的作用机制,例如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炎症因子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4. 展望扶正化瘀胶囊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推动。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开发新型抗纤维化药物和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出贡献。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HBV感染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导致进行性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1]。
研究表明,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预防HBV所致慢性乙型肝炎、延缓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2];抗纤维化治疗则能恢复肝细胞的代偿功能,增加肝脏的血流量,维持其有效的生理功能。
本人在临床上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 2009年8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29~66(37.0±2.8)岁,病程2~24(8.5±1.7);对照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0~67(38.3±2.4)岁,病程3~29(9.2±1.6)a。
两组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诊断标准[3],PCR法检测HBV-DNA≥105copies/ml(HBeAg阳性者)或HBV-DNA≥104copies/ml(HBeAg阴性者),ALT达1.5~10倍正常值上限(ULN)。
两组患者B超均提示肝硬化,脾大。
肝纤维化指标中至少3项异常;半年内未接受过抗肝纤维化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两组病例在病情、性别、年龄等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mg/次,1次/d,扶正化瘀胶囊5粒/次,3次/d;对照组患者单用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均口服,以48周为基本疗程。
其他对症综合治疗两组相同。
1.3观察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常规检测血常规;采用荧光PCR扩增仪检测HBV DNA定量。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彩超检查仪器为西门子ACUSON—ASPEN。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II.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APRI评分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影响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可导致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大量沉积。
如果不予以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可进展为肝硬化并产生肝细胞功能障碍及门静脉高压等一系列并发症,而且会成为导致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目前西药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及保肝治疗,对阻止肝纤维化尚无特效疗法。
而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
本研究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APRI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12月于滨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12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
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证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Child-Pugh分级A级,肝脏CT提示肝硬化,诊断均符合2021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1.27±6.89)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0.13±7.28)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Aspend Port Elizabeth (Pty)Ltd,注册证号H***-*****,300 mg/片]抗病毒治疗,1片/次,1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化瘀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0.3 g/粒)治疗,5粒/次,3次/d,饭后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48周。
1. 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RI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LN、PⅢP、Ⅳ-C)水平变化情况。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疾病背景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受损后出现不可逆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肝硬化通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脂肪肝等引起,严重影响了肝脏的功能,导致肝功能减退、胃肠道出血、腹水等临床表现。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失代偿期,即疾病处于并发症较多、病情较重的阶段。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肝性脑病、肾脏功能衰竭、肝性肾病、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缺乏针对性。
1.2 治疗需求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常见于各种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肝硬化病情发展至晚期的一种严重表现,此时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病情严重,易发生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等。
目前临床上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补液、止血、镇痛等,并且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肝脏的再生。
但是传统治疗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疗效较差、副作用多等问题,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至关重要。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作为中医药和西医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有望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取得积极的临床效果。
通过本研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和评价,旨在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旨在评估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
在研究开始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符合入选标准。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扶正化瘀胶囊和异甘草酸镁,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保肝药等。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的研究马德强;张银华;康健;孟忠吉;陈悦【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Fuzheng Huayu Capsule on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Methods a randomly selected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hepatitis B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or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100 case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ith oral common hepatoprotectants,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oral common hepatoprotectants based on the use of Fuzheng Huayu capsule,with 12 months of treatment,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fibrosis serum index and etc.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after 12 months after drug treatment,serum liver fibrosis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Fuzheng Huayu Capsul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mission of symptoms or the situation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 Conclusion Fuzheng Huayu Capsule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making it clinically valuabl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safe, effective,economic and convenient.%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脏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抗作用。
通过对实验方法、设计以及结果分析的详细描述,揭示了扶正化瘀胶囊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潜力。
从机制探究和临床应用前景两方面探讨了其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机制。
研究总结了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显著抑制作用,并展望了未来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扶正化瘀胶囊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疾病背景、药物介绍、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机制探究、临床应用前景、研究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疾病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是肝脏受损后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在长期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脂肪肝等疾病中出现。
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脏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严重的情况下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等。
传统的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副作用大、疗效难以持久等问题。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对抗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
扶正化瘀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据报道,它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多种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部分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药物介绍扶正化瘀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黄芪、桃仁等多种药材。
这些药材经过科学配伍,具有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作用。
扶正化瘀胶囊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纤维降解等途径,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对扶正化瘀胶囊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更好地应用该药提供参考。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由各种慢性肝炎引起,长期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的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和纤维化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紊乱,功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肝功能失代偿、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在临床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需求是重要但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腹水引流、营养支持等,效果有限。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治疗需求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不断的肝脏损伤引起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组织形成,最终导致肝功能不全。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肝硬化的晚期表现,患者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减退和代谢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药物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弱,甚至出现药物耐受性。
急需寻找一种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的新治疗手段。
扶正化瘀胶囊和异甘草酸镁作为两种中药药物,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负荷、降低肝脂等作用,可能会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1.3 本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当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失调、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疗效不佳,治疗需求急切。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8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
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如维生素类和护肝降酶治疗,必要时用人血白蛋白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扶正化瘀胶囊疗程均为6个月。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蛋白(LN)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彩色多普勒检查肝脾形态、门静脉主干(Dpv)、脾静脉内径(Dsv)和脾厚度(st)。
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彩色多普勒观察发现,治疗组肝脾形态有改善。
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有较明显的抗肝硬化纤维化作用。
【关键词】肝硬化;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伤后向肝硬化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标志, 如何阻止或延缓肝组织受损后纤维化的改变, 是肝病治疗尤其是防治肝硬化的关键措施。
肝硬化以气血瘀滞为主要矛盾,与微循环障碍所致的病理改变相符。
对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硬化患者43例, 效果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 80例患者均为2009年9 月至2009 年12月住院以及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
男48例,女32例;年龄29~57岁,平均(40.3±7.3)岁。
全部为肝炎后肝硬化,病程1~26.0年,平均(18.3±5.9)年。
根据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 A级40例,B级30例。
按入选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受损程度、合并病及腹水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排除了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出血倾向,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