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48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3.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 第四章: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学视频等。
六、第四章:放大电路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包括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动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的类型: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级联与多级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实用电路设计实例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技术概述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解释电子、电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2 电子元件介绍电子元件的分类和功能,包括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等讲解电子元件的符号、性质和测量方法1.3 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分析第二章:数字电路2.1 数字电路概述数字电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数字逻辑电路的分类和功能2.2 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功能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2.3 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等组合逻辑电路的组成和功能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例第三章:模拟电路3.1 模拟电路概述模拟电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3.2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分类、组成和原理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3.3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的设计和应用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4.1 电子测量概述电子测量的概念、目的和任务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功能4.2 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4.3 频率、时间、信号的测量示波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测量仪器的作用和应用信号的采样和量化过程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5.1 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数码管、键盘、微处理器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5.2 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示波器、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测量仪器的应用实例5.3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第六章:电子电路设计基础6.1 电子电路设计流程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布线、调试与测试等环节6.2 原理图设计工具介绍常用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Eagle、KiCad等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元器件符号库的选用和使用技巧6.3 PCB设计基础PCB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布线规则、层叠结构、阻抗匹配、地平面设计等关键技术第七章:常用电子元器件7.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介绍不同类型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及其特性阻值、容值、感值的选择与计算方法7.2 晶体管、集成电路晶体管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集成电路的分类、结构和应用,如放大器、驱动器、译码器等7.3 传感器传感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第八章:实验与实践8.1 电子技术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过程8.2 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子测试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8.3 实验项目与案例分析设计实验项目,如晶体管放大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等分析实验结果,解决问题和优化电路性能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光通信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通信设备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分类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件的作用和应用9.3 电子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程序等关键技术第十章:新技术与展望10.1 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10.2 前沿技术介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应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10.3 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科技、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培养高素质的电子技术人才,推动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电子元件的符号、性质和测量方法2. 数字电路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功能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例3. 模拟电路放大电路的分类、组成和原理滤波电路的分类、作用和设计方法4. 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功能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5. 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电子计算器、数字万用表、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6.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原理图设计工具和PCB设计基础7.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特性及其选择与计算方法晶体管、集成电路和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8. 实验与实践电子技术实验的目的、要求和过程实验仪器与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9. 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自动化控制和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10. 新技术与展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介绍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本文重点关注了中职电子技术教案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实例、电子电路设计基础、常用电子元器件、实验与实践、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以及新技术与展望。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3. 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4. 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熟悉这些元件的使用方法。
4. 通过示例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5. 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电压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并通过实际电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熟悉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3. 熟悉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半导体器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如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
3. 讲解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如整流、稳压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二极管的应用。
(完整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其他学科相比,电子技术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子技术教学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课程。
中职院校要大力改革电子技术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制,调整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创新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1.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式陈旧目前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较低,教学呈现滞后状态,教学内容陈旧,教师简单的根据教材死板的开展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
其次,教师不会使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不够充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在中职院校电子技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教师先讲解相关课程理论知识,之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这种教学设置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二者距离较远,且课堂教学略显枯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欠佳。
3.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中职院校一般招生大多是针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不够,导致高职专业教育和电子技术教学效果不佳。
1.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电子技术教学,教学内容既要涵盖重要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电子技术教师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教学中增加介绍现代电子技术的新内容,做好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在扎实掌握电子技术知识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调整教学时要做到开拓学生视野。
2.营造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电子技术教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能,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建设电子教室和电子技术训练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操作演练的设备设施,教师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课时中的比重。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其他学科相比,电子技术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子技术教学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课程。
中职院校要大力改革电子技术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制,调整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创新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1.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式陈旧目前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较低,教学呈现滞后状态,教学内容陈旧,教师简单的根据教材死板的开展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
其次,教师不会使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不够充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在中职院校电子技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教师先讲解相关课程理论知识,之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这种教学设置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二者距离较远,且课堂教学略显枯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欠佳。
3.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中职院校一般招生大多是针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不够,导致高职专业教育和电子技术教学效果不佳。
1.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电子技术教学,教学内容既要涵盖重要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电子技术教师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教学中增加介绍现代电子技术的新内容,做好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在扎实掌握电子技术知识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调整教学时要做到开拓学生视野。
2.营造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电子技术教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能,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建设电子教室和电子技术训练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操作演练的设备设施,教师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课时中的比重。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案标题: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子技术中常见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3. 能够设计、搭建和测试简单的电子电路。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础概述a. 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介绍b.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2. 电子元件的基本认识和使用a.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b. 半导体材料和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c. 集成电路的分类和应用范围介绍3. 基本电路的组成和分析a.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b.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区别和分析方法c. 信号处理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使用4. 电子技术实验的设计和操作a. 利用示波器和万用表进行电路测试和测量b. 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c. 分析和解决电路中的故障和问题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习的欲望。
2. 知识讲解:以授课方式详细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元件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示范实验:通过演示和讲解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电路测试和测量的重要性。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5.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完成实验报告,包括电路设计思路、搭建过程和测试结果等。
6. 总结和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通过讨论和互动,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与评估:1. 资源:投影仪、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示波器和万用表等实验工具、相关教材和资料。
2. 评估:a.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包括电路设计合理性、实验操作准确性和测试结果分析等方面。
b.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的评估,包括积极性、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更多的独立学习和实践实验,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解和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电子、电子器件、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2. 常用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基本电路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
4. 交流电路分析:纯电阻交流电路、电感交流电路、电容交流电路。
5. 电子电路图阅读与绘制:原理图、安装图、线路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实物和电路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电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课件: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 实验设备:电子元器件、电路实验板、Multisim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0,实践课时12。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课时)常用电子元器件(4课时)基本电路分析(6课时)交流电路分析(4课时)电子电路图阅读与绘制(2课时)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6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
电路分析和电子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教学难点: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子电路图的绘制技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第1、2课时课题半导体特性、 PN 结、二极管课型教学了解半导体的特性和PN 结的形成与特性目的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重点PN结的形成与特性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教学过程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1、光敏性、热敏性、可掺杂性2、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3、 N 型半导体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自由电子是多子4、 P 型半导体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三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空穴是多子二、 PN结的形成与特性1、形成过程2、特性:单向导电性三、二极管1、结构、外形、分类:(1)按材料分 : 有硅二极管,锗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管等。
(2 )按结构分 : 根据 PN结面积大小 , 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二极管。
(3 )按用途分 : 有整流、稳压、开关、发光、光电、变容、阻尼等二极管。
(4 )按封装形式分: 有塑封及金属封等二极管。
(5)按功率分 :2、主要参数3、判别办法: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正、负极及好坏。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5、特殊功能二极管:稳压管、发光二极管课后小结半导体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普通二极管电路的分析主要采用模型分析法稳压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结构与普通二极管类似,均由 PN 结构成。
但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第 3、4 课时课题半导体三极管课型教学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2、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目的3、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难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教学过程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二、三极管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三、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的过程2)电子在基区的扩散和复合过程I C I B3)电子被集电区收集的过程二、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1、输入特性:i B=f(u BE)u CE常数2、输出特性:i C=f(u CE)i B常数课后小结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课题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课型教学1、了解电路的结构组成目的2、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波形重点1、电流放大原理难点2、特性曲线教学过程三、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一、电路组成及各元件作用1、2、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二、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四、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 1 、直线 :I B R B=U CC-U BE 直线:U CC=I C R C +U CEQ、五、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三、动态波形分析1、输入特性I E=I C+I BI C I B4 i C/ mA 80 A 3.3N2、输出特性 3 60 AI E=f(U BE )|U CE:常数Q40 AI C=f(U CE)|I B: 2常数 1.8 i B 20 A3、主要参数 1u CE / VM0(O)489 12 16 20课后了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结构组成,及原理。
熟练进行图解法分析放小结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波形。
课题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课型教学了解微变等效法定量计算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
目的重点微变等效法定量计算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难点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教学过程一、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i Cb i b i Cc ci br be u ceu ce ube i bube ee二、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 三、交流动态参数的计算: 1、电压放大倍数A u=U. 0 2. 输入输出电U i课后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和交流动态参数的计算。
小结课题放大器的偏置电路课型教学了解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放大器偏置电目的路的分析计算。
重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难点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计算教学过程一、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较多,如温度变化、电源波动、元件老化而使参数发生变化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温度变化的影响。
l 、温度变化时对 I CEO的影响一般情况,温度每升高12 ℃,锗管 I CEO数值增大一倍;温度每升高 8 ℃时,硅管的 I 数值增大一倍。
CEO2、温度变化对发射结电压u BE影响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后, 使 u BE减小,一般晶体管 u BE的温度系数约为 -2 ~2.5 mv/ ℃。
u 减小,将使 i 和 i 增大,工作点上移。
3、温度变化对BE B C的影响值增大,温度每升高 1 ℃,值约增加 0.5 %~温度升高将使晶体管的1%,最大可增2%。
反之,温度下降时值将减小。
二、分压式偏置电路1、电路结构2、动态和静态分析UCCRB 1 RC C 2C 1V u0R LR Su i R B 2u S课后了解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熟练对分压式偏置电路进行分析小结课题 常见的放大电路 课型教学 了解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析计算。
目的 重点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计算 难点共基极放大电路分析计算。
教 学 过 程一、共集电极放大电路:1、电路的组成及微变等效电路R B UCCI bI cC 1R SrbeI bC 2VU i R BR SRu SR E R 1U iU 0R LrU 0u SE'ir i2、电路的原理及分析计算: 二、共基极放大电路1、电路的组成及微变等效电路2、电路的原理及分析计算:RB 1UCCI iI eecR CVR E I b I c R LC 1C 2r beR CU iU 0R ER LU iC BRB2I b'br ir 0r i小结掌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计算; 了解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原理课题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课型教学了解频率特性的一般概念,掌握单管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目的重点单管放大器的低、高频幅频特性难点单管放大器的低、高频相频特性教学过程一、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可用复数来表示..A u=︱ A u(f)︱( f ).式中, A u(f)表示放大器的增益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f)表示放大器输出信号与输人信号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两者统称为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二、单管共射放大器的频率响应1.低频响应和低频等效电路R sC 1 2U s U 13Ri g m U 13 R p U 03R s1 2U sU 13 R i gmU13RU 0p3CT2.高频响应和高频等效电路课后了解单管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小结第 15、16 课时课题 多极放大电路分析课型教学 1、掌握多级耦合的三种形式 目的 2、熟练分析多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重点 多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教 学 过 程 一、多极放大的 耦合方式: 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二、多极阻容耦合放大器1、结构组成第一级 第二级U CCR21R C1C 2R22R C2C3C 1V 1u 0R Su 01ui 2u iR11R12R Lu SR E1CE1R E 2CE 22、静态分析3、动态分析:后极的输入等于前极的输出三、直接耦合的目的及存在的问题1、目的:放大缓变信号或直流信号2、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前后极静点相互影响2)、零点漂移:采用差放电路克服课后 直接耦合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小结第17、18 课时课题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分析 课型 教学 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目的 重点 分压式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难点源极输出器的分析教 学 过 程一、分压式共源极放大电路1、电路结构UDDGDRG 1R D C 2I dC 1R GR DU 0U Gu 0u iR GRG 2C SU iRG1 RR SG 2S2、静态分析如图所示 U G =R G 2U DDRG 1RG 2这样栅 - 源电压为 U=U-IRGSGD s......U oU o3、动态分析 U o =- I d R =-g U gsRA u ===-g r=﹝R+(R //R) ﹞d mdm igG1G2U iUgs//r g ≈R g +(R G1//R G2) ≈ R g r o ≈R D二、共漏极放大电路 —— 源极输出器 1、微变等效 2、参数计算课后 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小结第19、20 课时课题负反馈的概念和类型判别课型理论课教学1、了解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目的2、分类并判别 3、熟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重点类型判别难点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负反馈的概念1、概念2、方框图3、基本关系式:A f A AF 1时 A f1 深度负反馈1 AF F深度负反馈二、负反馈的分类判别1、电压串联型2、电压并联型3、电流串联型4、电流并联型一、对放大倍数的影响1、降低放大倍数2、提高了稳定性二、改善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三、展宽通频带四、对 r i的影响串联型使 r i提高五、对 r0的影响电压型使 r0降低课后小结反馈类型的判断难不易接受第21、22课时课题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课型教学熟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目的重点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和输出波形的影响难点教学过程一、对放大倍数的影响1、降低放大倍数2、提高了稳定性二、改善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三、展宽通频带四、对r i的影响串联型使 r i提高五、对r0的影响电压型使 r0降低课后熟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小结第23、24课时课题差动放大电路分析课型教学1、了解直接耦合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目的2、差动放大器分析重点差动放大器分析难点直接耦合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二、直接耦合的目的及存在的问题1、目的:放大缓变信号或直流信号2、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前后极静点相互影响2)零点漂移:采用差放电路克服三、差动放大电路1、电路和结构特点2、电路抑制零漂原理3、电路的输入信号4、改进电路:带调零电位器的长尾电路1)静态分析2)对共模信号的分析3)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课后简述差放的输入输出方式小结课题集成运放简介课型教学了解集成运放的特点、内部电路构成、外形、主要技术指标和理想分目的析条件重点集成运放的理想分析条件难点集成运放的内部电路构成、外形、主要技术指标教学过程一、集成运放的特点高增益的多极直接耦合放大器二、电路构成( F007)1、输入级、输出极、中间极、偏置电路2、外形三、主要技术指标四、理想分析条件1、线性区U UI I02、非线性区U UI I0U0U0sat课后了解集成运放的特点、内部电路构成、外形、主要技术指标小结掌握集成运放的理想分析条件课题集成运算电路课型教学掌握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目的重点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难点微、积分运算教具挂图教学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期教学过程一、比例运算1、反相比例运算:U0 RF U i R12、同相比例运算:U0 (1 RF )U i R1二、加减运算1、同相加法2、反相加法三、减法运算四、积分运算U 01U i dt RC五、微分运算U 0dv i R F Cdt课后熟练运用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小结第29、30 课时课题集成运放在信号测量、处理方面的应用课型教学1、了解电压、电流的测量目的2、了解数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重点电压、电流的测量难点数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教具挂图教学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教学过程一、电压源和电流源1、同相式电压源1)构成2)特点2、同相式电流源1)构成2)特点二、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直流毫伏表的构成与特点不同量程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的构成三、测量放大器(数据放大器)1、构成附图2、使用说明课后了解电压、电流的测量小结了解数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第31、32课时课题电压比较器课型教学目的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工作特点、波形和传输特点重点过零比较器难点滞回电压比较器的原理及分析教具挂图教学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期教学过程一、过零比较器二、任意电压比较器三、迟滞比较器1、电路2、原理:U R2 U 0( swt)R1 R23、传输特性课后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工作特点、波形和传输特点小结第33、34 课时课题波形产生电路课型教学1、了解振荡的概念目的2、熟练分析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重点正弦波振荡器难点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教具挂图教学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期教学过程一、振荡的产生和稳定1、振荡条件A F 1AF 12nA F2、振荡器的组成二、桥式 RC 正弦波振荡器1、结构及特点2、工作原理1)RC 串并联选频网络2)满足振荡条件3)起振和稳幅14) 振荡频率: f2 RC三、非正弦波振荡器1、方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课后了解振荡的概念小结熟练分析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第35、36课时课题滤波器、非线性处理器课型教学1、了解一阶有源RC 低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目的2、有源峰值检波器的工作原理重点一阶有源 RC 低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难点有源峰值检波器的工作原理教具挂图教学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期教学过程一、一阶有源 RC 低通滤波器1、电路结构2、工作原理及波形二、比例系数可变的比例运算器三、限幅器四、采样保持电路五、有源峰值检波器课后了解一阶有源RC 低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小结有源峰值检波器的工作原理第37、38课时课题集成运放使用注意事项和习题分析课型教学1、了解使用注意事项目的2、习题分析重点难点习题教具挂图教学方法授课班级授课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期教学过程一、运放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两输入端的等效直流电阻要相等2、零点调整3、消除自激振荡4、保护措施5、输出电流的扩展二、习题分析课后掌握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处理、测量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