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92 MB
- 文档页数:40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3.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 第四章: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学视频等。
六、第四章:放大电路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包括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动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的类型: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级联与多级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实用电路设计实例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实用标准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目的与要求1. 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2. 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3.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重点与难点重点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难点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2.PN结的形成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教具二极管,三角尺小结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的特点:①热敏性②光敏性③掺杂性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
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
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
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
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
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第1、2 课时(4)按封装形式分:有塑封及金属封等二极管。
(5)按功率分:有大功率、中功率及小功率等二极管。
2、主要参数3、判别办法: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正、负极及好坏。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5、特殊功能二极管:稳压管、发光二极管第3、4 课时教学过程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二、三极管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三、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的过程2)电子在基区的扩散和复合过程3)电子被集电区收集的过程二、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1、输入特性:i B=f(u BE)=CEu常数2、输出特性: i C=f(u CE)=Bi 常数课后小结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第5、6 课时课题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课型教学1、了解电路的结构组成II BCβ≈第7、8 课时课题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课型教学目的了解微变等效法定量计算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重点难点微变等效法定量计算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教学过程一、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二、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三、交流动态参数的计算:1、电压放大倍数.uA=..iUU 2.输入输出电课后小结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和交流动态参数的计算。
CiceceubiberbibeubbeubieCiceuc第9、10 课时第11、12 课时第13、14 课时第 15、16课时第17、18 课时第19、20 课时第21、22 课时第23、24 课时第25、26 课时第27、28 课时第29、30 课时第31、32 课时第33、34 课时第35、36 课时第37、38 课时第39、40 课时第41、42 课时第43、44 课时第45、46 课时第47、48 课时第49、50 课时第51、52 课时第53、54 课时第55、56课时第57、58课时第59、60课时第61、62课时第63、64课时第65、66课时第67、68课时第69、70课时第71、72课时第73、74课时第75、76课时第77、78课时。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标准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性能及使用方法。
3.学会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概述2.常用电子元件3.简单电子电路4.电子电路仿真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技术的应用。
(2)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讲解常用电子元件(1)电阻:讲解电阻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电容:讲解电容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电感:讲解电感的作用、单位、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4)二极管:讲解二极管的原理、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5)三极管:讲解三极管的原理、识别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讲解简单电子电路(1)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2)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3)混联电路:介绍混联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
4.电子电路仿真(1)介绍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演示简单电子电路的仿真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5.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测量。
(2)分组进行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实际应用,讲解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运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电子元件识别、电路搭建和测试等。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场景,掌握各类数字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实现3. 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使用方法4. 数字电路的应用场景及其实现方式三、教学重点1. 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实现3. 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使用方法四、教学难点1. 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其实现方式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示范法3. 实验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现代科技产品离不开数字电子技术?2. 理论讲授2.1 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是以数字信号为信息载体的电子技术,也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数字信号是由一系列固定幅度的脉冲构成,与模拟信号不同。
数字电路利用固定的电子元器件来处理、传输和存储数字信号。
数字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控制、测量等领域。
2.2 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实现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常见的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各种逻辑门的逻辑功能可以实现所有的逻辑运算,因此能够完成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
2.3 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使用方法常见数字电子元器件包括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
这些元器件具有高速度、高可靠性、小尺寸、低功耗等特点,可以满足数字电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3. 实践操作实际操作是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电路原理和应用。
3.1 逻辑门电路实验请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搭建方法和实现原理,并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逻辑运算。
3.2 数字电子元器件实验请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数字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元器件选择和搭配实现复杂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3. 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4. 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熟悉这些元件的使用方法。
4. 通过示例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5. 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电压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并通过实际电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熟悉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3. 熟悉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半导体器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如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
3. 讲解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如整流、稳压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二极管的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学习基本的电子电路分析方法,包括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等。
4. 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1.2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3 电子技术的基本电路元素第二章:电子元件2.1 电阻2.2 电容2.3 电感2.4 二极管2.5 晶体管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3.2 并联电路3.3 混联电路3.4 电路的功率和能量第四章:常用电子仪器仪表4.1 万用表的使用4.2 示波器的使用4.3 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的使用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团队协作5.1 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5.2 电子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5.3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技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电路分析和实际操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2.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
3. 辅助材料:教案、PPT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
电子技术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技术概述了解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1.2 电子元件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符号和功能。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1.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习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分析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2.1 放大电路学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2.2 滤波器了解滤波器的作用和分类。
学习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2.3 振荡电路掌握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
学习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3.1 数字逻辑基础学习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逻辑门、逻辑函数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3.2 数字电路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和设计。
掌握数字电路的应用和实例。
3.3 数字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
第四章:电子测量与仪器4.1 电子测量基础学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4.3 电子测量实验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五章:电子技术应用实例5.1 电子控制系统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学习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5.2 电子制作实例学习电子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 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电子技术在通信、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运算放大器概述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领域和选用原则。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讲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3 电子技术的基本测量与测试方法介绍电子技术的测量与测试方法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原理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1 模拟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讲解二极管、晶体管等有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2.2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并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2.3 模拟信号处理讲解模拟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介绍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1 数字电子元件介绍逻辑门、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讲解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3.2 数字电路设计分析并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3.3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介绍数字信号的滤波与加密技术第四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践4.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讲解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安排电子电路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3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讲解电子电路的安装工艺和注意事项介绍电子电路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5.1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微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2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3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讲解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传感器与信号检测6.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2 信号检测技术讲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3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安排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电源技术与电子测量7.1 电源技术基础介绍电源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讲解电源电路的设计和保护7.2 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7.3 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安排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八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与计算机8.1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应用8.2 计算机硬件基础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8.3 计算机软件与编程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应用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通信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讲解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3 电子技术在现代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医疗电子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第十章: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0.1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在科研、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分析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2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电子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10.3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探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电子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挑战重点解析本文档是《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的完整版,共包含十个章节。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篇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介绍【教学目的】通过对电子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能力要求及教学特色的讲解,专业实验室的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电子专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子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能力要求及教学特色。
【教学难点】电子专业应掌握的专业技能【教学设计】●认识电子技术---专业介绍---教学特色—实验室参观---适应期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启发教学、任务驱动参观学习【教学时间】 2课时一、认识电子技术:以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为基础的应用技术叫电子技术。
其应用非常广泛。
如:家用电器:彩电、DVD、电脑、智能空调等;通信行业:手机等;医疗行业:B超机、CT扫描机、核磁共振机等;机械行业: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新型武器及航空航天业。
电子技术的作用:代替人的手工劳工(配合负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信息处理、智能处理)。
如:自来水笼头、遥控器、防盗报警电器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电子线路CAD设计、单片机与PLC技术、家用电器维修技术、维修电工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直接从事电子电器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三、岗位分析:1.应用电子技术方向:面向电子企业,从事电子产品装接、调试、维修、设计与管理工作。
如电路设计师、制图制版员、电子装配与调试工、质量管理员;生产主管或经理等。
2.维修电工方向:面向机电企业和宾馆:从事机电产品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PLC工程设计员;C.家电维修技术方向:从事电视、制冷与空调、音响、手机等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或销售工作。
四、学习电子专业应掌握的专业能力:“核心理论 + 基本技能 + 综合技能 + 设计技能”1、核心理论:掌握一般电子产品的识图能力2、基本技能:(1)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2)焊接技能(烙铁焊、表面焊);(3)印刷电路板的设计;(4)电子装配与调试工艺(电子制作能力);(5)电子仪器与仪表的使用技能3、综合技能:熟练掌握下列电子产品的调试、维修技能:(1)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2)手机及数码产品;(3)电脑主板;(4)数控机床。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3. 学习简单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功率等分析。
4. 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实验室设备:电子元件、电路实验板、测试仪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分析论述等(3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课时)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4课时)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课时)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期末考试(4课时)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
5.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2. 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教学设计篇一:电子技术教案第5、6课时第7、8 课时篇二:《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目的与要求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2.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3.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重点与难点重点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结的单向导电性难点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结的形成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教具二极管,三角尺小结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布置作业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①热敏性②光敏性③掺杂性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
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
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
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
3.结论(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
型半导体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结的形成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图 pn结的形成(1)由于空穴和自由电子均是带电的粒子,所以扩散的结果使p区和n区原来的电中性被破坏,在交界面的两侧形成一个不能移动的带异性电荷的离子层,称此离子层为空间电荷区,这就是所谓的pn结,如图所示。
空间电荷区出现后,因为正负电荷的作用,将产生一个从n区指向p区的内电场。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之第一至五章第一章:电子技术导论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1.3 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4 学习电子技术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2.2 晶体管的结构与类型2.3 电阻、电容、电感的作用与计算2.4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选用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3.2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3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4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与实践第四章:放大电路4.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4.2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3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稳定性4.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5.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与逻辑门5.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5.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5.4 数字电路仿真与实践第六章:信号与系统6.1 信号的分类与特性6.2 系统的性质与分类6.3 信号的时域分析6.4 信号的频域分析第七章:模拟电子技术7.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7.2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3 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4 模拟信号处理实例第八章:数字信号处理8.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8.2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8.3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8.4 数字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第九章:电子测量技术9.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与仪表9.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9.4 电子测量实验指导第十章: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践10.1 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与流程10.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0.3 经典电子技术实验介绍第十一章:通信原理基础11.1 通信系统的概述11.2 模拟通信系统11.3 数字通信系统11.4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第十二章: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12.1 微电子技术概述12.2 集成电路的类型与设计12.3 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与测试12.4 集成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十三章:电源技术与电子负载13.1 电源技术的基本概念13.2 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分析13.3 电子负载的设计与应用13.4 电源系统的测试与保护第十四章:嵌入式系统与微控制器14.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14.2 微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3 嵌入式系统的编程与开发14.4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十五章: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5.1 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15.2 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15.3 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15.4 电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子技术导论重点: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以及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等)进行电子电路的测试与分析。
3.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等)。
4. 学会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课堂上通过示例和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3. 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相关教材。
2. 实验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电子元器件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论文、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授课进度安排:半导体器件基本原理及特性(4课时)常用电子仪器使用方法(2课时)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8课时)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方法(4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七、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3. 期末考试成绩:40%(包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等)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概述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电子元件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章: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常见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第三章: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4. 第四章:数字电路基础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电路及其仿真5. 第五章:数字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如触发器、计数器、译码器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结合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3.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3. 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等4.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视频、论文、案例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30%)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70%)六、教学章节:模拟电子技术应用1. 第六章: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频率补偿技术2. 第七章:模拟信号与处理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应用信号处理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八、教学章节:数字信号处理基础1. 第八章:数字信号处理概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2. 第九章: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分析数字滤波器的类型与特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数字滤波器的应用实例九、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讲解模拟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教案(2015至2016学年第_二学期)课程名称_ 电子技术基础授课班级 14机电大专(1)_授课老师施春雨任教系部机电工程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联院通州分院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或技能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半导体及其特点自然界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三大类,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器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耗电少、寿命长、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在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的常用材料为锗、硅等,因其材料的敏感性,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具体特点如下:1.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与温度有关。
2.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与光照有关。
3.在形成晶体结构的半导体中,人为地掺入特定的杂质元素,导电性能具有可控性。
二、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硅(Si)和锗(Ge)均为4价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
其晶体结构中,相邻两个原子的一对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成为共用电子,形成共价键结构,如图1.1.1所示。
在共价键结构中,价电子如果由于热运动(热激发)获得足够的能量,就会挣脱共价键的束缚变成为自由电子。
与此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置,称为空穴,半导体在热激发下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对的现象称为本征激发,如图1.1.2所示。
三、杂质半导体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讲解,运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
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总结。
思考分析、回答提问,复习旧知识。
认真听讲,分析思考,讨论1.N型半导体若在四价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的五价元素磷(P),五价的磷原子在晶体中占据了原来硅原子的一个位置,如图1.1.3所示。
在这种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而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2.P型半导体若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硼(B),由于每个硼原子只有三个价电子,因而在构成共价键结构时,将因缺少一个价电子而形成一个空穴,如图1.1.4所示,这种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四、PN结1.PN结的形成一块半导体晶片两边经不同掺杂后分别形成P型和N型半导体,如图1.1.5(a)所示,由于P区空穴浓度大,而N区空穴浓度小,这样由于浓度差产生了扩散运动,因此空穴要从P区向N区扩散,N区的自由电子要向P区扩散。
这样,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界面的两侧就形成了一个空间电荷区,这个空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认真听讲思考、小组讨论课堂小结间电荷区就是PN结。
如图1.1.5(b)所示。
正负空间电荷在交界面形成一个内电场,它推动两个区域内的少数载流子越过空间电荷区,进人另一区域,如图1.1.6所示。
这种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的有规则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1) PN结加正向电压所谓PN结加正向电压,是指外电源的正极接PN结的P区,外电源的负极接PN结的N区,如图1.1.7(a)所示。
由图可知,外电场将削弱内电场的作用,从而使得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得到加强,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
(2) PN结加反向电压PN结加反向电压,即外电源的正端接N区,负端接P区,如图1.1.7(b)所示。
此时内电场增强,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减弱,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加强,在电路中形成了反向电流。
但由于少数载流子的数量很少,因此反向电流不大。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或技能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1.二极管的结构半导体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加上电极和外引线,再用外壳封装而成的。
从P区引出的电极为二极管阳极(正极);从N区引出的电极为二极管的阴极(负极),如下图(a)所示。
2.二极管的符号二极管在电路中的符号如图(b)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二极管单向导电时的电流方向。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半导体二极管本质上是一个PN结,因此,它具有单向导电性,这一单向导电性可用伏安特性表达出来。
图1.1.9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通常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锗管约为0.1V。
二极管一旦导通后,它两端的电压近似为一常数。
对硅管,此值约为0.6—0.7V;对锗管,约为0.2—0.3V。
在反向特性区,由于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
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值U(BR)时,反向电流将突然增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击穿。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讲解,运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
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总结。
思考分析、回答提问,复习旧知识。
认真听讲,分析思考,讨论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FM2.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M3.反向电流IR四、二极管的应用举例例1.1.1 二极管的整流作用。
例 1.1.2 二极管的钳位与隔离作用。
五、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也称为齐纳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面接触型半导体二极管,它的外形与普通二极管相似。
因其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电路中能起稳定电压的作用,故称为稳压管。
六、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半导体器件,简写为LED。
当外加正向电压时,PN结两边的多子扩散到对方,并与对方的多子复合。
电子和空穴复合时会释放出能量,产生出光子,使二极管发出一定颜色的光。
七二极管的检测1.二极管器件型号的识别半导体器件型号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示电极数,第二部分表示材料和极性,第三部分表示类别,第四部分表示序号,第五部分表示规格号,附录给出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型号,可供参考。
2.极性的外观识别普通二极管外壳上一般标有极性,如用箭头、色点、色环或管脚长短等形式做标记。
箭头所指方向或靠近色环的一端为阴极,有色点或长管脚为阳极。
若标识不清时,可用万用表进行判别。
3.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的极性半导体二极管内部实质上是一个PN结,当外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呈现低电阻;当外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呈现高电阻。
对此,可采用万用表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认真听讲思考、小组讨论课堂小结的电阻挡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及其质量的好坏。
图1.1.15为采用普通指针式万用表的面板示意图及其“Ω”挡简化等效电路。
4.判断二极管的好坏①两表笔正反向测量表针均不动,二极管开路。
②两表笔正反向测量阻值均很小或为0Ω,二极管短路。
③正向测量表针指示10kΩ左右,反向测量表针指示值变较小,二极管反向漏电流大,不宜使用。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课外作业P26填充1,6,选择8,9分析计算15板书设计一、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1.二极管的结构2.二极管的符号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FM2.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M3.反向电流IR四、二极管的应用举例例 1.1.1 二极管的整流作用。
例1.1.2 二极管的钳位与隔离作用五、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也称为齐纳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面接触型半导体二极管,它的外形与普通二极管相似。
因其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电路中能起稳定电压的作用,故称为稳压管。
六、发光二极管七二极管的检测1.二极管器件型号的识别2.极性的外观识别3.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的极性4.判断二极管的好坏①两表笔正反向测量表针均不动,二极管开路。
②两表笔正反向测量阻值均很小或为0Ω,二极管短路。
③正向测量表针指示10kΩ左右,反向测量表针指示值变较小,二极管反向漏电流大,不宜使用。
教学反思学校的器材实在是太少年月日实际上课时间班第周( 月日,星期 )第节课班第周( 月日,星期 )第节课班第周( 月日,星期 )第节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或技能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图1.2.1所示为一般小功率直流电源的组成示意图。
把交流电源变换为所需直流稳压电源一般需经过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四个步骤。
二、单相整流电路所谓整流,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将交流电变换为具有单向脉动的直流电。
在小功率直流电源中,经常采用单相半波、单向全波和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电路组成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由变压器B、整流二极管VD及负载电阻RL组成。
变压器B将电网提供的正弦交流电压u1变成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二次电压u2。
图1.2.2所示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2)工作原理在u2正半波时,图中a点为“+”,b点为“-”,即二极管VD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负载RL中流过电流io,在RL上产生压降uo,其极性为上“+”下“-”。
若忽略二极管的管压降,负载电压uo即为变压器二次侧u2。
在u2负半波时,图中a点为“-”,b点为“+”,此时二极管VD反向偏置,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电流和负载电流均为零。
此时,二极管两端承受一个反向电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讲解,运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
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总结。
思考分析、回答提问,复习旧知识。
认真听讲,分析思考,讨论压,其值为: Uvd=U2=U2sin ωt 图 1.2.3画出了单项半波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波形。
由此可知,这种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仅在电源电压的半个周期(正半周)有电流通过负载,故称为半波整流电路。
(3)输出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的估算由图1.2.3所示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可知,输出电压在一个周期内,只是正半周导电,在负载上得到的是半个正弦波。
这时负载上的平均电压为:流过负载的直流电流为: (4)选择二极管 在整流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d 就是负载电流I0,即 Id =I0二极管截止时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就是变压器二次侧交流电压u2的最大值U2 ,即 UVDM= U2例 1.2.1 有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如图1.2.2所示。
已知负载电阻RL=750Ω,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2=20V ,试求UO 、IO ,并选择二极管。
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1)电路组成 全波整流电路原理图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如图1.2.4所示,两个二极管性能相同,VD1的阳极连接A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认真听讲思考、小组讨论220221045.02)(sin 2U U t td U U ===⎰πωωππL L o oR U R U I 245.0==点,VD2的阳极连接B 点,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产生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的u2a 和u2b 。
(2)工作原理设u2为正半周时,图中A 端为正,B 端为负,二极管V1导通,V2截止,电流iD1自A 端经二极管VD1自上而下流过RL 到变压器中心抽头;当u2为负半周时,B 端为正、A 端为负,二极管V2导通,V1截止,电流iD2自B 端经二极管VD2,也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L 到变压器中心抽头,iD1和iD2叠加形成全波脉动直流电流io ,在RL 两端产生全波脉动直流电压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