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8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电子系统与信号0.5§1-2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本章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1本章的具体内容:1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4.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5. 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模拟信号的运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理论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
2. 教学进度:每周4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的6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4.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5. 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模拟信号的运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全)模拟电子技术教案信息工程系目录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第一讲半导体基础知识第二讲半导体二极管第三讲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第四讲场效应管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五讲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原理第六讲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p ^p 方法第七讲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第八讲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第九讲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第十讲多级放大电路第十一讲习题课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第十二讲频率响应概念、RC电路频率响应及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第十三讲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以及增益带宽积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第十四讲功率放大电路概述和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第十五讲改进型OCL电路第五章模拟集成电路基础第十六讲集成电路概述、电流电路和有负载放大电路第十七讲差动放大电路第十八讲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第十九讲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第二十讲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第二十一讲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第二十二讲运算电路概述和基本运算电路第二十三讲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第二十四讲有滤波电路第八章波形发生与信号转换电路第二十五讲振荡电路概述和正弦波振荡电路第二十六讲电压比较器第二十七讲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第二十八讲利用集成运放实现信号的转换第九章直流电第二十九讲直流电的概述及单相整流电路第三十讲滤波电路和稳压管稳压电路第三十一讲串联型稳压电路第三十二讲总复习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重点讲述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意义,工作状态或工作区的分析^p ^p 。
首先介绍构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
其后介绍二极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电路模型和主要参数以及应用举例。
然后介绍两种三极管(BJT和FET)的结构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以及工作区的判断分析^p ^p 方法。
本章学时分配本章分为4讲,每讲2学时。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发展1.2 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与特点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第二章:放大器电路2.1 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2.2 放大器的性能指标2.3 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分析2.4 常用放大器电路实例第三章:滤波器电路3.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3.2 滤波器的性能指标3.3 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分析3.4 常用滤波器电路实例第四章:振荡器电路4.1 振荡器的作用与分类4.2 振荡器的性能指标4.3 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分析4.4 常用振荡器电路实例第五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5.1 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5.3 模拟电子技术在视频设备中的应用5.4 模拟电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模拟集成电路6.1 集成电路概述6.2 模拟集成电路的类型与特点6.3 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6.4 常用模拟集成电路介绍第七章:模拟信号处理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7.2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处理电路实例7.4 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模拟电路设计方法与实践8.1 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8.2 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8.3 电路仿真与实验8.4 电路设计实例分析第九章: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9.1 模拟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2 模拟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9.3 模拟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第十章: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0.2 当前模拟电子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模拟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我国在模拟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发展: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定义和发展历程,理解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区别。
2. 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掌握放大器的作用、性能指标和基本电路分析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放大器电路及其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概念和基本原理。
2.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
3.能够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和故障排查。
4.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实验。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概述:电子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
2.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a.主动元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b.被动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3.基本电路原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源和负载等。
4.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串、并联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5.电路测试与故障排查:使用万用表、示波器进行电路测试,掌握常见故障排查方法。
6.电路实践与设计: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和设计。
7.功能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放大器、振荡器、计时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和实验,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并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产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电子技术概述、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功能,基本电路原理等内容。
3.讨论互动:根据讲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澄清疑惑。
4.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基本电路实验,如测量电压、电流,验证欧姆定律等。
5.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例如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和故障排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6.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要求他们按照要求完成特定功能的电路设计,并进行实际操作。
7.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元件及其参数。
3.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参数。
3. 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符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介绍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元件及其参数。
3. 演示:通过示例电路图,讲解模拟电子电路的符号表示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模拟电子电路图,加深对电路符号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采用演示法,通过示例电路图让学生了解电路符号的表示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电路图,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电路图绘制任务,检验学生对电路符号的掌握程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二章信号与系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3. 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3. 信号与系统的联系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信号和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介绍系统的性质和分类。
3. 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信号与系统的联系和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信号和系统,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采用演示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信号与系统的联系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 课程介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1.2 模拟电子技术概述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1.3 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分析电路中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1.4 电路定律与分析方法学习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掌握节点分析、支路分析等电路分析方法第二章:放大电路2.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放大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明确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指标2.2 晶体管放大电路学习晶体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2.3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学习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等2.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应用实例了解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优化方法第三章:滤波电路3.1 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明确滤波电路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指标3.2 低通滤波器学习低通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和平滑特性3.3 高通滤波器学习高通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和平滑特性3.4 滤波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滤波应用实例了解滤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优化方法第四章:模拟电路的测量与调试4.1 测量仪器与仪表学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4.2 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学习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故障排除的技巧和常用方法4.3 电路测试与性能评估学习电路测试的方法和指标了解电路性能评估的方法和准则4.4 实例分析:放大电路的测量与调试分析放大电路的测量参数和方法了解放大电路的调试过程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章:模拟电路的应用实例5.1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信号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和性能指标5.2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学习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滤波器、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的应用实例5.3 模拟通信系统学习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分析调制解调器、放大器等通信电路的应用实例5.4 电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习电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开关电源、线性电源等电源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六章: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6.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明确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领域和性能指标6.2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学习运算放大器的差分放大电路、比例放大电路等基本应用分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实例6.3 运算放大器的选型与使用学习运算放大器的选型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级联、偏置电路设计和补偿方法6.4 运算放大器的troubleshooting 与优化学习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了解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性能优化技巧第七章:振荡电路7.1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振荡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明确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性能指标7.2 LC 振荡电路学习LC 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LC 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Q 值的影响7.3 晶体振荡电路学习晶体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晶体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应用实例7.4 振荡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信号发生器、无线通信等领域的振荡应用实例了解振荡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优化方法第八章:模拟集成电路8.1 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明确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和制造工艺8.2 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学习放大器、滤波器、转换器等基本模拟集成电路单元的设计方法分析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匹配和布局要求8.3 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学习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和测试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的可靠性评估和品质控制要点8.4 集成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领域的集成电路应用实例了解集成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和趋势第九章:模拟电子技术的现代发展9.1 集成电路的设计软件与工具了解现代集成电路设计所需的软件和工具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9.2 现代模拟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FinFET、MEMS 等先进集成电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了解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需求和挑战9.3 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及其应用学习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分析模拟数字接口、模拟数字转换器等混合信号电路的应用实例9.4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学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实例第十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与实践10.1 实验设备与实验流程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10.2 实验项目与实验指导学习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基本实验项目的设计与调试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3 设计性实验与创新实践学习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探索模拟电子技术在创新实践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掌握实验结果的展示和交流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解析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强调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重点环节2:放大电路的作用和分类解析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强调不同类型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重点环节3:滤波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解析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强调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平滑特性分析重点环节4:模拟电路的测量与调试方法解析测量仪器与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概念强调电路调试的步骤和故障排除技巧重点环节5:模拟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解析信号发生器、音频放大器等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强调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优化方法重点环节6: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解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强调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设计和优化方法重点环节7: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解析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强调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应用实例重点环节8: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解析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设计和封装技术强调集成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性评估重点环节9:现代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解析现代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新兴领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需求和挑战重点环节10: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与实践强调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测量与调试、应用实例、运算放大器、振荡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现代发展趋势以及实验与实践等十个重点环节。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的模拟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习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叠加原理、戴维南-诺顿定理等)。
4. 熟悉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4.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2.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模拟电子器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1-4课时)章节二: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第5-8课时)章节三: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9-12课时)章节四: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第13-16课时)章节五: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17-20课时)章节七:实验与实践(第23-28课时)章节八:课程设计(第29-3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强调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
1.5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章:常用半导体器件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特性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特性和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特性。
2.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设备: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三章:基本放大电路3.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3.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设备:放大电路实验套件。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让学生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4.2 教学内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4.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套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应用。
2. 第五章:模拟电路分析方法(1)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反馈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和实验仪器;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PPT展示,结合实物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 分析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电路,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模拟信号的运算与处理(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2)模拟信号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7.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转换(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2)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3)模拟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全套教案130页xxxx大学教案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授课班级: xxxx班、xx级电子信息类x班、xx级网络工程班、xx级电气类1班、xx级电气类2班任课教师: xxxx职称: 助教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期: xxxx学年第一学期xxxx大学教案xxxx 大学教案[2] 罗桂娥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类).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九、教学主要内容及教学安排:1.2 半导体二极管1.2.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PN结中载流子的运动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加反向电压PN结处于正向导通(on)状态,正向等效电阻较小。
反向电流非常小,PN结处于截止(cut-off)状态。
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1.2.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二极管的结构2.二极管的类型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正向特性(2)反向特性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 F2.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 R3.反向电流I R4.最高工作频率f M5.势垒电容C b6.扩散电容C d二极管单向导电举例11.2.4 稳压管1.PN结反向击穿机理解释2.稳压管的主要参数3.稳压管的稳压原理(1)稳压管必须工作在反向击穿区(2)稳压管应与负载R L并联,(3)必须限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I Z4.举例说明如何选择限流电阻R补充内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或称为等效模型)1)理想模型:即正向偏置时管压降为0,导通电阻为0;反向偏置时,电流为0,电阻为∞。
适用于信号电压远大于二极管压降时的近似分析。
2)简化电路模型:是根据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近似建立的模型,它用两段直线逼近伏安特性,即正向导通时压降为一个常量Uon;截止时反向电流为0。
3)小信号电路模型:即在微小变化范围内,将二极管近似看成线性器件而将它等效为一个动态电阻r D 。
这种模型仅限于用来计算叠加在直流工作点Q上的微小电压或电流变化时的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2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2. 晶体管2.1 晶体管的结构与分类2.2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2.3 晶体管的其他应用3. 放大器3.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3.2 放大器的类型及特点3.3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4. 滤波器4.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4.2 滤波器的类型及特点4.3 滤波器的应用5. 振荡器5.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5.2 振荡器的类型及特点5.3 振荡器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示教板、仿真软件等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路原理。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2. 示教板:展示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原理。
3. 仿真软件:辅助分析电路性能,如Multisim、LTspice等。
4. 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讨论等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2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2. 晶体管2.1 晶体管的结构与分类2.2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2.3 晶体管的其他应用3. 放大器3.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3.2 放大器的类型及特点3.3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4. 滤波器4.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4.2 滤波器的类型及特点4.3 滤波器的应用5. 振荡器5.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5.2 振荡器的类型及特点5.3 振荡器的应用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 学习目的:(1)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模拟信号的分类及特点;(3)了解模拟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1)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与特点;(2)模拟信号的分类及特点;(3)模拟电路的组成;(4)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
1.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资源:(1)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实验设备:模拟电路实验板、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3)网络资源:相关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
第二章:放大器电路2.1 学习目的:(1)掌握放大器电路的基本原理;(2)了解不同类型的放大器电路及其应用;(3)学会分析放大器电路的性能指标。
2.2 教学内容:(1)放大器电路的分类及特点;(2)放大器电路的基本原理;(3)常见放大器电路及其应用;(4)放大器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
2.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放大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资源:(1)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实验设备:放大器电路实验板、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3)网络资源:相关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
第三章:滤波器电路3.1 学习目的:(1)理解滤波器电路的基本原理;(2)掌握不同类型的滤波器电路及其应用;(3)学会分析滤波器电路的性能指标。
3.2 教学内容:(1)滤波器电路的分类及特点;(2)滤波器电路的基本原理;(3)常见滤波器电路及其应用;(4)滤波器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
3.3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滤波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 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5. 模拟电路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模拟电路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2. 教学辅助材料:课件、教案、实验设备3. 实验材料:元器件、实验板、测试仪器4.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网络资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 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5. 模拟电路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模拟电路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2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4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常用半导体器件2.1 半导体基础知识2.2 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3 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4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5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放大电路基础3.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3.2 放大电路的分类与性能指标3.3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4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3.5 放大电路的稳定性与调整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4.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4.2 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4.3 运算放大器的性质与参数4.4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电路4.5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与非线性应用第五章:模拟信号处理5.1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5.2 滤波器的分类与性能指标5.3 低通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5.4 高通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5.5 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5.6 滤波器的应用实例第六章:直流稳压电源6.1 稳压电源的基本概念6.2 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6.3 稳压二极管与稳压电路6.4 线性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6.5 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第七章:信号运算与处理7.1 模拟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7.2 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的基本概念7.3 模拟信号运算放大器的比例运算7.4 模拟信号运算放大器的积分与微分运算7.5 模拟信号运算放大器的对数与指数运算第八章:模拟信号转换8.1 模数转换器(ADC)的基本概念8.2 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8.3 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8.4 数模转换器(DAC)的基本概念8.5 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第九章:振荡电路9.1 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9.2 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9.3 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9.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9.5 振荡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十章:调制与解调10.1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10.2 调幅(AM)的原理与实现10.3 调频(FM)的原理与实现10.4 调相(PM)的原理与实现10.5 解调电路的原理与实现第十一章:功率放大器11.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11.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与性能指标11.3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11.4 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11.5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与选择第十二章:模拟集成电路12.1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12.2 模拟集成电路的分类与性能12.3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12.4 常用模拟集成电路的功能与原理12.5 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第十三章: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接口13.1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接口概念13.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原理13.3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的原理与应用13.4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的原理与应用13.5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第十四章:噪声与滤波14.1 电子系统中的噪声来源14.2 噪声的度量与控制14.3 滤波器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14.4 线性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14.5 非线性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第十五章: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5.1 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5.2 模拟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15.3 模拟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15.4 模拟电子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15.5 模拟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本章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 1本章的具体内容:1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 PN结§1-2 半导体二极管§1-3 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1-4 特殊二极管本章重点: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PN结的特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应用电路分析及稳压管的特性、参数及其特点。
本章难点:PN结的形成原理,二极管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方程和曲线及其电路分析。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管为路用”从PN结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结构,PN结的形成原理入手,通过对器件的非线性伏安特性的描述,在分析电路时说明存在的问题,引出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3本章习题:P261.1、1.2、1.7、1.9、1.12、1.13。
本章的具体内容:2、3节1、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2、讲解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杂质半导体;3、讲解PN结的特点,PN结的几个特性: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温度特性、电容特性。
重点: PN结的形成过程、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曲线的意义,伏安方程的应用。
4节1、讲解半导体二极管结构和电路符号,基本特点,等效电路;2、讲解稳压二极管工作原理,电路符号和特点,等效电路;3、讲解典型限幅电路和稳压电路的分析。
重点:两种管子的电路符号和特点。
讲解课后习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例1】电路如图(a)所示,已知,二极管导通电压。
试画出u I与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a)【相关知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工作状态的判定。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电路中直流电源与交流信号的幅值关系判断二极管工作状态;当二极管的截止时,u O=u I;当二极管的导通时,。
【解题过程】由已知条件可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所示,即开启电压U on和导通电压均为0.7V。
由于二极管D1的阴极电位为+3V,而输入动态电压u I作用于D1的阳极,故只有当u I高于+3.7V时D1才导通,且一旦D1导通,其阳极电位为3.7V,输出电压u O=+3.7V。
由于D2的阳极电位为-3V,而u I作用于二极管D2的阴极,故只有当u I低于-3.7V时D2才导通,且一旦D2导通,其阴极电位即为-3.7V,输出电压u O=-3.7V。
当u I在-3.7V到+3.7V之间时,两只管子均截止,故u O=u I。
uI 和uO的波形如图(b)所示。
图(b)【例1-8】设本题图所示各电路中的二极管性能均为理想。
试判断各电路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B两点之间的电压UAB值。
【相关知识】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
【解题思路】(1)首先分析二极管开路时,管子两端的电位差,从而判断二极管两端加的是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
若是反向电压,则说明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若是正向电压,但正向电压小于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则说明二极管仍然处于截止状态;只有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时,二极管才能导通。
(2)在用上述方法判断的过程中,若出现两个以上二极管承受大小不等的正向电压,则应判定承受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两端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判断其它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解题过程】在图电路中,当二极管开路时,由图可知二极管D1、D2两端的正向电压分别为10V和25V。
二极管D2两端的正向电压高于D1两端的正向电压,二极管D2优先导通。
当二极管D2导通后,U AB=-15V,二极管D1两端又为反向电压。
故D1截止、D2导通。
U AB = -15V。
【例1-9】硅稳压管稳压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硅稳压管DZ 的稳定电压UZ=8V、动态电阻rZ 可以忽略,UI=20V。
试求:(1)U O、I O、I及I Z的值;(2)当U I降低为15V时的U O、I O、I及I Z值。
【相关知识】稳压管稳压电路。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给定条件判断稳压管的工作状态,计算输出电压及各支路电流值。
【解题过程】(1)由于>U Z稳压管工作于反向电击穿状态,电路具有稳压功能。
故U O = U Z = 8VI Z= I-I O=6-4=2 mA(2)由于这时的<U Z稳压管没有被击穿,稳压管处于截止状态。
故I Z = 0【例1-10】电路如图(a)所示。
其中未经稳定的直流输入电压U I值可变,稳压管D Z采用2CW58型硅稳压二极管,在管子的稳压范围内,当I Z为5mA时,其端电压U Z为10V、为20Ω,且该管的I ZM为26mA。
(1) 试求当该稳压管用图(b)所示模型等效时的UZ0值;(2)当U O =10V时,U I应为多大?(3) 若UI 在上面求得的数值基础上变化±10%,即从0.9UI变到1.1UI,问UO将从多少变化到多少?相对于原来的10V,输出电压变化了百分之几?在这种条件下,IZ变化范围为多大?(4)若U I值上升到使I Z=I ZM,而r Z值始终为20Ω,这时的U I和U O 分别为多少?(5)若U I值在6~9V间可调,U O将怎样变化?图 (a) 图 (b) 【相关知识】稳压管的工作原理、参数及等效模型。
【解题思路】根据稳压管的等效模型,画出等效电路,即可对电路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1) 由稳压管等效电路知,(2)(3) 设不变。
当时当时(4)(5) 由于U I<U Z0,稳压管D Z没有被击穿,处于截止状态故U O将随U I在6~9 V之间变化第2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放大器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BJT的简化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掌握BJT的偏置电路,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掌握BJT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组成,指标,特点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概念和描述,掌握放大器的低频、高频截止频率的估算,单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分析,波特图的折线画法。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1 半导体BJT§2-2 共射极放大电路§2-3 图解分析法§2-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2-5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2-6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2-7 多级放大电路§2-8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习题课本章重点: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性能指标计算。
频率响应的概述,波特图的定义;BJT的简化混合 高频等效模型,单管共射放大器中频段、低频段、高频段的频率响应的分析和波特图的画法。
本章难点:对放大概念的理解;等效模型的应用;对电路近似分析的把握。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通过易于理解的物理概念、作图的方法理解放大的概念;通过数学推导与物理意义的结合,加强对器件等效模型的理解;通过CB、CC、CS等基本电路的分析,强化工程分析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仿真分析演示本章课时安排:14本章习题:P842.3、2.4、2.7、2.8、2.11、2.12、2.13、2.14、2.15、2.16、2.18、2.19、2.20。
本章的具体内容:5、6、7节:介绍半导体BJT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点:BJT内部载流子的移动、电流的分配关系和特性曲线。
8、9、10节:介绍共射放大器组成原则,电路各元件的作用,介绍Q点定义及其合理设置的重要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信号在放大电路各点的传输波形变化;放大电路组成原则。
重点: 强调对于各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1、12、13、14节: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介绍直流、交流通路的画法原则,并例举几个电路示范;采用图解法对放大电路的Q点、电压放大倍数和失真情况进行分析,强调交、直流负载线的区别。
再对一个典型共射放大电路进行完整的动态参数分析,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从而作为此部分的一个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