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

1.1汽车主要的排放的污染物有哪些?何谓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微粒。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1.2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程。

1966-1973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空气喷射净化

1974-1979改进化油器,无触点点火,使用并改进催化剂

1980-1983反馈系统,进一步改进化油器和催化剂,改进发动机,挥发性排放物控制1984-1993发动机改进,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催化剂和EGR的进一步改进

1994-现在进一步改进发动机,控制装置,供油,电预热催化剂和EGR改进挥发性排放物控制,车载诊断

2.1简述CO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生成机理:由于燃油在汽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影响因素:凡是影响空燃比的因素即为影响CO生成的因素。1)进气温度的影响,温度f , COf。2)大气压力,压力J , CO f。3)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真空度 f , 排放f。4)怠速转速,转速f,排放J。5)发动机工况。负荷一定,转速增加排放减少。

2.2简述HC的生成机理及主要的生成方式。

生成机理:(混合气过浓,过稀或局部混合不均匀引起)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还有小部分由润滑油不完全燃烧而生成。

生成方式:火焰在壁面淬冷,狭隙效应,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内沉积物的影响,体积淬熄及碳氢化合物的后期氧化所致。

2.3简述影响HC生成的因素。

1、混合气质量的影响(混合气均匀性越差,He排放越多)

2、运行条件的影响汽油机:1)负荷的影响负荷增加,排放线性增加2)转速的影响转速增加排放下降3)点火时刻影响点火延迟即提前角减小,排放下降4)壁温影响壁温升,排放降5)燃烧室面容比的影响降低面容比有利于减低;柴油机:1)喷油时刻影响喷油提前

角增大,缸内温度较高,He排放下降2)喷油嘴喷孔面积的影响喷孔面积减小排放减小3)冷却液进口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排放增加4)进气密度的影响密度降低排放增加

2.4简述NOx的生成机理。影响汽油机,柴油机NOX排放的因素。

生成机理:氮氧化物是生成主要与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有关(高温,高氧,反应条件),在稀混合气区主要是温度起作用,浓混合区是氧浓度起作用。

影响汽油机NOX因素:1)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室温度的影响2)残余废气系数(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3)点火时刻影响延迟点火有利于降低

影响柴油机NOx因素:喷油定时的影响提前角减小,燃烧推迟,燃烧温度较低, NOx 少2)放热规律的影响3)负荷和转速的影响负荷增大,排放增大,转速影响较负荷小

2.5影响微粒生成的因素。

1负荷与转速的影响高速小负荷时,单位油耗排放较大,且随负荷的增大,微粒排放减小;在低速大负荷时,排放由于空燃比增加有所提高

2、燃料的影响降低十六烷值可获得排烟改善

3、喷油参数的影响1)喷油定时提前喷油排烟下降2)喷油规律的影响3)喷油嘴不正常喷射的影响4)喷油压力的影响

4、空气涡流的影响5)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壁温减小排放

3.1什么叫汽车的比排放量?汽车的排放特性?

比排放量:指每千瓦小时所排放出的污染物的质量

排放特性:各种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随发动机运转工况参数如转速n,平均有效压力p等的变化规律,称为发动机排放特性。

3.2比较汽油机的稳态排放特性图,分析CO HC以及NOX各自的比排放量在小负荷、中负荷及全负荷时的变化趋势。

CO:小负荷时,为保证燃烧稳定,混合气被适当加浓,排放略有上升。中等负荷

时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1.0左右,CO排放较低。全负荷时,混合气显著加浓,CO排放急剧升高。

HC:小负荷时,排放量随负荷减小而增加;中等负荷排放较小,大负荷稍有增加,

基本与中等负荷保持同一水平。

NOx:转速一定时,比排放量随负荷增大而不断减小。

3.3柴油机的CO排放量最少和最多分别出现在何种负荷时?

在中速、中负荷工况下,柴油机CO排放量最少;小负荷工况,柴油机CO排放最

3.4柴油机在启动时排放量较高,试从缸内燃烧状况出发分析其原因

在启动时缸内压缩温度很低,喷入缸内的燃油的雾化、气化很差,很难发展为扩

散燃烧,这种极不完善的燃烧使排放增加,柴油机启动过程包括若干加速阶段及转速踌躇阶段。在第一次加速初期,每缸每循环的燃烧压力都在增加,压力产生的转矩使柴油机转速增加,然而由于起动阶段内压缩温度低,燃烧雾化质量差,转速的增加使得以曲轴转角表示的滞燃期相对更长,在压缩上止点后更大的曲轴转角位置时才着火,导致柴油机转速不会增加,即所谓的踌躇阶段。

4.1汽油机机内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大力推广汽油喷射电控系统

2、改善点火系统3积极开发分层充气和均质稀燃

的新型燃烧系统4、选用结构紧凑和面容小的燃烧室,缩短燃烧室狭缝长度5、采用废气再循环控制

4.2不同工况下,汽油喷射电控系统是如何控制喷油量的?

起动喷油控制:起动时,由于吸入的空气量少,转速低,转速波动大,空气流量计不能精确检测,所以起动时,ECU不以空气流量计的信号作为喷油量的计算依据, 而是按预先设定的启动程序进行喷油控制。

运转喷油控制:发动机运转时,ECU主要根据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喷油量。此外还要参考节气门开度,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和进气温度,海拔高度以及怠速工况,加速工况,全负荷工况等运转参数来修正喷油量,以提高控制精度。总喷油量由基本喷油量,修正油量,增加油量3部分组成。

断油控制:超速断油控制,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允许的最高转速时,中断喷油防止

发动机超速运转;减速断油控制,突然减速时,自动控制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

速下降到设定的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

4.3减小点火提前角对排放有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推迟点火即减小点火提前角:一方面降低了燃烧气体的最高燃烧温度和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另一方面缩短了着火燃烧产物的反应时间。NOx是高温下的产物,因

而可使NOx排放降低;此外,推迟点火还可使未燃HC排放下降,这是因在做功行程后期,燃气温度升高,未燃的HC会继续燃烧所致。另外,推迟点火提高排气温度也是加速燃气温度的有效手段。

负荷一定时,Co排放物只与空燃比有关,点火提前角影响不大

4.4影响怠速排放的因素有哪些,并给出降低怠速排放的措施

燃烧完全程度是影响HC和CO生成的最直接因素。因此降低怠速排放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其燃烧过程。1、提高怠速转速2、高能点火3、增大气门间隙,减小

气门重叠角

4.5简述稀薄燃烧对HC、CO排放量的影响。

1、当空燃比小于或大大超过理论空燃比的时候,未燃HC排放量就会增多,所以

进行恰当的稀薄燃烧才可改善HC排放。

2、采用稀薄燃烧后,在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的某一范围内,CO的含量可言得到有效控制

4.6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有哪些措施?

1、应用可变涡流控制系统

2、采用结构紧凑的燃烧室

3、采用电控顺序喷射系统,扩展稀燃失火极限

4、应用高精度空燃比控制系统

5、应用分层燃烧技术

6、采用废气再循环

4.7什么是废气再循环技术,简述其净化原理。

废气再循环技术是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措施,它将汽车发动机排出的一部分废气重新引入发动机进气系统,与混合气一起再进入汽缸燃烧。

Nox是高温富氧条件产生。一方面废气对新气的稀释作用意味着降低了氧浓度,另一方面,考虑到怠速外的其他工况下排放物的浓度均小于1%, 废气中的主要成分为N2, Co2和H2O,加热这种经过废气稀释后的混合气所需要的热量随之增大,在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不变情况下,最高燃烧温度可以降低,从而使NOx生成受抑制。

4.8汽油机EGR的控制要求有哪些?

1、EGR量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2、怠速和小负荷时,NOx排放浓度低,为

了保证稳定燃烧,不进行EGR 3、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冷却液温和进气温度均较低,起动时不进行4、大负荷,高速时,不进行或减少EGR 5、保证各缸的EGR率一样

5.1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阐述各个阶段特点。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分为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滞燃期指柴油开始喷入汽缸到着火开始的阶段,此阶段包括燃油的雾化,加热,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等物理变化。

速燃期指从着火开始到出现最高压力的阶段。

缓燃期指从最高压力点开始到出现最高温度时的阶段

后燃期指从缓燃期终点到燃油基本烧完阶段。

5.2柴油机机内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燃烧室设计,喷油规律改进,进排气系统,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高压喷射,选择性催化还原

5.3柴油机非直喷式和直喷式这两种燃烧系统特点和排放的区别。

汽车技术构造教程——排气净化装置

排气净化装置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汽车排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甚一日。对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以期把汽车有害排放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了满足排放标准,必须对发动机排气进行净化。近几年来,汽车界开发和创制出许多净化排气的新技术和新装置。 一、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 以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微粒。CO是燃油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它与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是氧气的300倍,因此当人吸入CO后,血液吸收和运送氧的能力降低,导致头晕、头痛等中毒症状。当吸入含容积浓度为0.3%的CO气体时,可致人 ,产生于燃烧室内高温富氧的环境中。空气中于死亡。NOx主要是指NO和NO 2 NOx浓度在10~20ppm时可刺激口腔及鼻粘膜、眼角膜等。当NOx超过500ppm 时,几分钟可使人出现肺气肿而死亡。 二、恒温进气系统 恒温进气系统也称进气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它是由空气加热装置(又称热炉)和安装在空气滤清器进气导流管上的控制装置构成的恒温进气系统多用于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喷射式发动机上。当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在怠速或小节气门开度下工作时,由于温度低,须供给发动机浓混合气以保持其稳定运转。但浓混合气燃烧不完全,排气中CO和HC较多。若供给稀混合气,虽然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在低温下发动机不能稳定运转。恒温进气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向发动机供给热空气,这时即使供给的是稀混合气,热空气也能促使汽油充分汽化和燃烧,从而减少了CO和HC的排放,又改善了发动机低温运转性能。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恒温进气系统向发动机供给未经加热的环境空气。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浅谈

民营科技 2009年第7期12MYKJ 科技论坛 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尾气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汽车排放的尾气,除空气中的氮和氧以及燃烧产物、水蒸气为无害成分外,其余的都为有害成分。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 x)、铅(Pb)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中本身就有很强的毒性,有的又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二次污染。 2汽油机排气再循环 排气再循环(Exhause Gas Recirculation,EGR)是使发动机排出气体的一部分重新进入进气系统,引入不活性气体(主要是CO2)到燃烧室,增加燃烧室内气体的热容量,使最高燃烧温度下降,抑制NOx的生成。 研究表明,增加尾气再循环量可使NOx浓度降低,但过度的尾气再循环会引起火焰传播不稳定甚至断火,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造成功率下降,油耗和HC排放增加。当EGR率超过15%~20%时,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将会很快恶化。因此,必须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研究引入进气管的尾气量一般在6%~13%之间变化 3汽油机的催化净化技术 3.1三效催化净化系统 三效催化器一般由催化剂(主要是贵金属)、助催化剂(CeO2等稀土氧化物)和载体γ-Al2O3组成。稀土除以助催化剂的形式提高催化剂活性节约贵金属外,还可以提高Al2O3载耐热性能的作用。 三效催化剂是通过氧传感器把三效净化催化器的入口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比附近,使三种有害成分(HC、NO和CO)同时减少。也就是把HC氧化为H2O和CO2、CO氧化为CO2、NO还原为N2。即由还原性成分的(HC、CO、H2)和氧化性成分(NO、O2)的化学反应产生无害成分(H2O、CO2、N2),因此三效催化氧化系统的还原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的量的平衡是最重要的条件。 3.2氧化催化净化系统 氧化催化净化系是由排气总管、氧化催化转化器、二次空气系统、EGR系统组成。其中许多贵金属(Pt、Pd、Rh、Rn)和金属氧化物(CO、Ni、Cu、Mn、Cr、Fe、Ti等的氧化物)对上述反应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氧化催化净化系是排气后处理中使用氧化催化剂,经过催化作用使排气中的CO、HC、转化成无害成分CO2和H2O。使用催化净化方法不能净化排气中的NOx,因此在使用氧化催化方法净化排气中的CO 和HC时,一般需要尾气再循环控制和减少NOx在机内的生成量。 3.3还原催化转化系统 还原催化转化系统也就是平时说的二元催化转化系统。还原催化系统,是利用氧化铜、钌等金属作为催化剂,在较浓混合气时利用CO、HC将NO还原成N2、NH3等。 利用催化剂还原NOx的尾气系统,还原催化转化器应放在排气总管出口处是因为NOx的还原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尾气经还原催化转化器处理NOx后还要用氧化催化剂处理CO、HC,所以还原催化系又称为二元催化系。再还原催化系中,利用排气中的CO、HC和H2等作为还原剂使NOx还原。由于二元催化系系统结构复杂,而且使用浓混和气使燃油耗增加,近年来已被三元催化系取代。 4柴油机排气的催化净化技术 柴油机排气的有害成分有CO、HC、NOx、硫化物以及颗粒、臭味等。由于柴油机使用的混和气的平均空燃比较理论空燃比大,故其CO 及HC排放明显低于汽油机;但柴油机NOx、颗粒物及有令人讨厌的气体排放却十分突出,特别是颗粒物的排量远高于汽油机。 4.1NOx的还原催化技术 在柴油机中一般选择尿素的水溶液作为还原剂,利用NH3与NOx 的反应后生成N2和H2O净化排气中的NOx。在有催化剂条件下,NH3与NOx反应的工作温度为200~400℃。 目前,研究开发中的柴油机NOx后处理方法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Sek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非选择性还原NSCR(NonSelection Catalytic Reduction)和吸附还原催化剂四种。 4.2氧化催化技术 柴油机用氧化催化剂与汽油机的基本相同,可用Pt等贵金属。氧化催化剂(Oxidizing Catalyst)的作用是促进排气中的PM、HC和CO 发生催化反应,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但因柴油机排气温度低,微粒中的碳烟难以氧化,氧化催化剂主要用于转化可溶性有机组分SOF,达到微粒排放降低的效果。同时也可使HC和CO排放进一步降低,还可以净化其他有害成分(如乙醛等)以及减轻柴油机排气臭味。 4.3颗粒物的净化技术 柴油机颗粒物的净化技术主要有氧化催化技术、过滤净化技术、颗粒收集或捕集技术以及过滤器并用技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各种过滤器。颗粒过滤器的原理是先用过滤装置过滤废气中的颗粒物质,当过滤器收集的颗粒物太多影响柴油机工作时,然后采取更换过滤器或对收集的颗粒采取净化技术。 4.4四效催化器 对于柴油机来说最好能在排气系统中同时除去CO、HC、PM和NOx,即所谓的四效催化器(four-way catalyst)的后处理装置。像在三效催化器中CO、HC和NO互为催化剂和还原剂那样,四效催化器能使微粒和NOx互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在同一催化床上同时除去CO、HC、PM和NOx。具备这一功能的后处理装置是一种理想的柴油机排气净化技术。 结束语 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尾气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尾气排放的治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尾气的治理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在“难度”和“差距”面前,我国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建昕,傅立新,黎维彬.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及催化转化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兴虎.汽车环境保护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3]马良.汽车环保与节能[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4- 116.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浅谈 李绍勤张耀宗 (武警安徽总队六安市支队,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汽车尾气污染已日益成为大气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汽车尾气的治理自然也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了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综述了汽油机和柴油的尾气净化技术。 关键词:汽车尾气;净化;污染 作者简介:李绍勤,男,安徽安庆人,硕士,武警安徽总队后勤部运输处助理。

可再利用汽车尾气的净化设备的生产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再利用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包括:管体,其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中空管体,管体的内部分隔出多个腔室,多个腔室连通形成蛇形流体路径;三元催化剂;其中,出气管连接至两个支管,每个支管上设置有一个电控阀门,第一个支管连接至汽车空调系统,第二个支管的出口暴露在大气中;控制器,其在检测到汽车空调系统的制热功能开启后,同时,控制器还接收气体浓度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当从出气管排出的气体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的浓度均在设定范围之内,控制器则开启第一个支管上的电控阀门,而关闭第二个支管上的电控阀门。本技术实现了对汽车尾气的彻底净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再利用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包括: 管体,其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中空管体; 三元催化剂,在陶瓷载体上涂覆有三元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管体的内部由横向和纵向设置的多个隔板分隔出多个腔室,多个腔室按长方体的形式规则排列,每层腔室中相邻两个腔室之间的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的孔径为1~2mm,第一层腔室的最后一个腔室与第二层腔室的最后一个腔室之间的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的孔径为1~2mm,第二层腔室的第一个腔室与第三层腔室的第一个腔室之间的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三气孔,所述第三气孔的孔径为1~2mm,直到多个腔室连通形成一个从上向下延伸的蛇形流体路径,以位于最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且位于最靠上的一个腔室为第一个腔室,所述第一个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位于最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且位于最靠下的一个腔室为最后一个腔室,所述最后一个腔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在每个腔室内填充有陶瓷载体; 其中,所述出气口连接有一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中设置有一个气体浓度检测器,所述气体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从所述出气管排出的气体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的浓度,所述出气管连接至两个支管,每个支管上设置有一个电控阀门,第一个支管连接至汽车空调系统,第二个支 管的出口暴露在大气中;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

1.1汽车主要的排放的污染物有哪些?何谓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微粒。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1.2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程。 1966-1973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空气喷射净化 1974-1979改进化油器,无触点点火,使用并改进催化剂 1980-1983反馈系统,进一步改进化油器和催化剂,改进发动机,挥发性排放物控制1984-1993发动机改进,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催化剂和EGR的进一步改进 1994-现在进一步改进发动机,控制装置,供油,电预热催化剂和EGR改进挥发性排放物控制,车载诊断 2.1简述CO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生成机理:由于燃油在汽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影响因素:凡是影响空燃比的因素即为影响CO生成的因素。1)进气温度的影响,温度f , COf。2)大气压力,压力J , CO f。3)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真空度 f , 排放f。4)怠速转速,转速f,排放J。5)发动机工况。负荷一定,转速增加排放减少。 2.2简述HC的生成机理及主要的生成方式。

生成机理:(混合气过浓,过稀或局部混合不均匀引起)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还有小部分由润滑油不完全燃烧而生成。 生成方式:火焰在壁面淬冷,狭隙效应,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内沉积物的影响,体积淬熄及碳氢化合物的后期氧化所致。 2.3简述影响HC生成的因素。 1、混合气质量的影响(混合气均匀性越差,He排放越多) 2、运行条件的影响汽油机:1)负荷的影响负荷增加,排放线性增加2)转速的影响转速增加排放下降3)点火时刻影响点火延迟即提前角减小,排放下降4)壁温影响壁温升,排放降5)燃烧室面容比的影响降低面容比有利于减低;柴油机:1)喷油时刻影响喷油提前 角增大,缸内温度较高,He排放下降2)喷油嘴喷孔面积的影响喷孔面积减小排放减小3)冷却液进口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排放增加4)进气密度的影响密度降低排放增加 2.4简述NOx的生成机理。影响汽油机,柴油机NOX排放的因素。 生成机理:氮氧化物是生成主要与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有关(高温,高氧,反应条件),在稀混合气区主要是温度起作用,浓混合区是氧浓度起作用。 影响汽油机NOX因素:1)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室温度的影响2)残余废气系数(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3)点火时刻影响延迟点火有利于降低 影响柴油机NOx因素:喷油定时的影响提前角减小,燃烧推迟,燃烧温度较低, NOx 少2)放热规律的影响3)负荷和转速的影响负荷增大,排放增大,转速影响较负荷小

排气净化装置(EGR、DOC、SCR、三元催化器)教学资料

排气净化装置(E G R、D O C、S C R、三元催化 器)

精品资料 排气知识小结 机外净化装置篇 目前欧马可车型使用的机外净化装置主要有DOC、三元催化器、SCR三种。DOC:氧化催化转换器,只将排气中的CO和HC氧化为CO2和H2O,因此这种催化转换器也称做二元催化转换器。必须向氧化催化转换器供给二次空气作为氧化剂,才能使其有效地工作。 发动机台架外特性试验表明,加装DOC后,柴油机扭矩略有下降(4%),燃油消耗率略有上升(1%)。表明DOC对原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影响较小。加装DOC后,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DOC较大程度降低了烟度,CO,HC的排放,对NOx化合物的排放影响较小。 目前,此转化器用于F2.8国三、国四车上(F2.8s4 96KW或129T除外)。 三元催化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发动机排放的三种废气有害物CO、HC和NOx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其催化剂大都含有铂、锗等贵金属或稀土元素,价格昂贵,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为八万公里左右(国产的三元催化转化器也能达到五万公里以上)。三元催化器只有汽油车使用。由于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催化器早期失效层至损坏。 失效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温度过高。常温下三元催化转化器不具备催化能力,其催化剂必须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具有氧化或还原的能力,通常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在250—350℃,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350—700℃。当温度超过850—1000℃时,其内涂层的催化剂很可能会脱落,载体碎裂。所以必须注意控制造成排气温度升高的各种因素,如点火时间过迟或点火次序错乱、断火等,这都会使未燃烧的混合气进入催化反应器,造成排气温度过高,影响催化转化器的效能。 2、慢性中毒。催化剂对硫、铅、磷、锌等元素非常敏感,硫和铅来自于汽油,磷和锌来自于润滑油,这四种物质及它们在发动机中燃烧后形成氧化物颗粒易被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使催化剂无法与废气接触,从而失去了催化作用,即所谓的“中毒”现象。 3、表面积碳。当汽车长期工作于低温状态时,三元催化器无法启动,发动机排出的炭烟会附着在催化剂的表面,造成无法与CO和HC接触,长期下来,便使载体的孔隙堵塞,影响其转化效能。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汽车尾气的危害及净化处理技术

汽车尾气的危害及净化处理技术 摘要:现在社会汽车越来越多,而汽车尾气带来了各种危害环境和人身体健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关注对汽车尾气的处理,关注我们的环境,及时采取措施很好的处理汽车尾气问题,让我们可以与环境和谐相处,让我们可以生活得更美好。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治理 现代社会的今天,汽车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但同时汽车也是对我们环境和对人身体伤害最大的一种交通工具。而它的污染主要就是尾气。 尾气污染主要是指柴油、汽油等机动车燃料因含有添加剂和杂质,在不完全燃烧时,所排出的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体的污染和破坏。据研究表明,汽车排放物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此外还有铅尘和烟尘等污染物。具体而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CO:矿物燃料燃烧后的一种副产物,通常是因空气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一般汽油机排放的一氧化碳比柴油机高。 CO2:矿物燃料燃烧后的一种副产物。是完全燃烧或CO在空气中氧化而来的。

HC:来自汽车燃油的不完全燃烧。 NOx:主要是NO和NO2的混合物,是空气中的N2和O在发动机燃烧室高温高压下反应的产物,压缩比越高,燃烧室的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大。 SOx(包括SO2):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在发动机燃烧室中氧化生成的产物。 Pb(铅):来自汽油中的四乙基铅。汽车用的汽油中,通常加有四乙(基)铅或四甲(基)铅做抗爆剂,这些铅的70%随尾气排入大气。 PM(颗粒物):颗粒物是由于进气不充分或燃烧温度过低造成燃烧不完全形成的。排气中颗粒有三个来源:(1)燃料液相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碳烟颗粒;(2)润滑油燃烧产生的积炭颗粒;(3)燃料中硫生成的SO2、SO3和添加剂的钙生成的CaSO4颗粒。 VCO(易挥发有机化合物):蒸发性气体,是许多不同种类的烃类构成的混合物,来自汽车燃油箱的汽油蒸发。 而这么多污染物中,其中co和铅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两种物质。 而在这点上,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中

油净化装置

汽轮机油质污染原因 (1) 水分污染汽轮机油在运行中水分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水分主要通过汽轮机轴封漏汽和冷油器等设备的泄漏进入油系统。汽轮机油中的水分以溶解态和自由态两种形式存在。 (2) 机械杂质污染进入油系统的机械杂质渠道较多,新建系统管路经过严格的冲洗一般能达到油质颗粒度指标,但运行一段时间后机械杂质就会增加。此外,油系统中含水量过多,可导致腐蚀产物急剧增加。 (3) 油泥污染油泥是油品长期含水量偏高和运行老化的产物,在补充新油或添加抗氧化剂、防锈剂时,特别容易析出。 3.2 微孔过滤分离 用金属丝制成滤网或用纤维制成网状体或织成滤布, 当油品通过这类滤网,就能将大颗粒的杂质或水珠挡在滤网的一侧,从而达到过滤分离的目的。 优点:操作简单,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过滤精度不高,除水能力较差,特别是采用框板式滤油机滤油时劳动强度大。 3.3 聚结脱水 利用材料的亲油或亲水特性实现聚结脱水。含水润滑油在机械动力的驱动下通过这种特殊过滤材料时,油中的水分被聚结成水滴沉降至脱水室,油中的残留水分再经过滤网吸附被进一步除去,从而达到脱水目的。 优点:可除水、去杂质、脱气,处理过程中油液不会变质。 缺点:流速慢,不宜大流量处理;吸附滤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不能长期在线运行,且运行费用较高。 3.4 分子吸附 吸附剂分子具有较高的界面能,它能吸引其它分子从而降低自身的界面能。吸附剂能吸附油品中的酸性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硅藻土、801 吸附剂等。优点:处理过程中能去除油中有害化学成分,达到油再生的目的。 缺点:维护工作量大,检修工艺要求较高。 3.5 离心分离 含水油进入离心分离机,水的密度比油大而机械杂质密度更大,所以它们会被甩至油品的外层。 优点:在处理高含水量及含有较大颗粒杂质的被污染油时,处理速度较快。 缺点:设备在极高的转速下运行,需要专人照看维护,检修时维修人员需要很高的技能;不能去除油中的溶解气体及脱水不完全;破乳化能力差,难于实现在线式不间断运行。 3.6 真空脱水脱气 在真空条件下,饱和温度较低的水和气体迅速蒸发,从而实现油品的脱水脱气。以此原理制造的真空滤油机的脱水脱气能力由5 个因素确定:工作真空度、温度、油膜蒸发表面积、蒸发表面的更新和蒸发持续时间。 优点:可除水、脱气。 缺点:净化效率不高;不宜用于处理高含水量及高粘度的被污染油;使用辅助电加热装置将油液加热至50 ℃~60 ℃,甚至更高温度以加快净油速度,因此增加能耗,加速油液老化,破坏油液中的添加剂,降低了设备的安全系数;多次循环时,除水脱气效率大大降低;真空室内使用的雾化器使油液雾化,雾化油易被真空泵抽吸至泵外,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 常见净油机介绍 4.1 箱式净油装置这种装置一般作为主机配套设备在线运行,它由沉积箱、过滤箱和储油箱3 部分组成。在沉积箱内含水量较高的油经重力沉降分离出水分,过滤箱内的袋 式过滤器用于过滤固体杂质和部分水滴,最后进入储油箱的油再次经精滤后供汽轮机使用。

润滑油系统及油净化装置调试措施

陕西华电瑶池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润滑油系统及 油净化装置调试措施 批准: 审核: 初审: 编写: 二零一三年十月八日

目录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试运质量目标 4.安全注意事项 5.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6.试运范围 7.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 8.试运步骤 9.油净化装置试运

1 编制目的 1.1 为了指导及规范系统及设备的试运工作,保证系统及设备能够安全正常投入运行,制定本措施。 1.2 检查电气、热工保护联锁和信号装置,确认其动作可靠。 1.3 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检验系统的性能,发现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缺陷。 2 编制依据 2.1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 年版) 2.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1992 年版) 2.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 年版) 2.4 《火电工程启动试运工作规定》(1996 年版) 2.5 《火电机组达标考核标准》(2006 年版) 2.6 设计图纸及设备设明书 3 试运质量目标 符合部颁《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 年版)》、《火电机组达标考核标准》(2006 年版)中有关系统及设备的各项质量标准要求,全部检验项目合格率100%,优良率 90%以上,满足机组整套启动要求。 4 安全注意事项 4.1 参加试运的所有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规》及现场有关安全规定,确保试运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 4.2 如在试运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发生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试运工作,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4.3 如在试运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并立即汇报指挥人员。 4.4 试运全过程均应有各专业人员在岗,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 4.5 润滑油滤网差压大报警时,应及时清理。 4.6 试运期间每班检查两次润滑油箱油位正常,防止油中进水和油质乳化。 4.7 在现场试运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对以下可能出现的危险工作负责人必须在现场进行分析,并消除危险隐患: 坠落触电烫伤转动机械绞伤 4.8 试运过程中出现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害的情况,立即停止试验,并将设备置于最低能量状态。 5 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5.1 系统简介 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配置有主油泵、射油器、集装油箱、高压启动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溢油阀、冷油器、油烟分离器、顶轴油泵、低润滑油压遮断器、单、双舌止逆阀、套装油管路等。在机组正常运行时,主油泵的进油及机组润滑油由装于主油箱内的射油器供给,主油泵出口的压力油作为动力油供射油器工作。机组在启动、升速过程或停机情况下,由交流润滑油泵向润滑系统供油。若交流润滑油泵不能正常工作,则启动直流事故油泵维持润滑油压。汽轮机在2850r/min 以下由交流润滑油泵向主油泵入口供油。系统还配备两台顶轴油泵,在机组投入盘车之前启动,以减小盘车的启动力矩和防止大轴与轴瓦之间产生摩擦而使轴瓦磨损。 5.2 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图文稿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1汽车主要的排放的污染物有哪些?何谓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微粒。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1.2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程。 1966-1973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空气喷射净化 1974-1979改进化油器,无触点点火,使用并改进催化剂 1980-1983反馈系统,进一步改进化油器和催化剂,改进发动机,挥发性排放物控制 1984-1993发动机改进,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催化剂和EGR的进一步改进 1994-现在进一步改进发动机,控制装置,供油,电预热催化剂和EGR,改进挥发性排放物控制,车载诊断 2.1 简述CO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生成机理:由于燃油在汽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影响因素:凡是影响空燃比的因素即为影响CO生成的因素。1)进气温度的影响,温度↑,CO↑。2)大气压力,压力↓,CO↑。3)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真空度↑,排放↑。4)怠速转速,转速↑,排放↓。5)发动机工况。负荷一定,转速增加排放减少。 2.2简述HC的生成机理及主要的生成方式。 生成机理:(混合气过浓,过稀或局部混合不均匀引起)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还有小部分由润滑油不完全燃烧而生成。 生成方式:火焰在壁面淬冷,狭隙效应,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内沉积物的影响,体积淬熄及碳氢化合物的后期氧化所致。 2.3简述影响HC生成的因素。 1、混合气质量的影响(混合气均匀性越差,Hc排放越多) 2、运行条件的影响汽油机:1)负荷的影响负荷增加,排放线性增加 2)转速的影响转速增加排放下降 3)点火时刻

主机润滑油油净化装置

机润滑油净化装置说明 1流程及说明 1.1流程 1.1.1润滑油流程 主机油箱至油净化装置入口手动门(或净油箱至油净化装置入口手动门)→入口电磁阀→粗过滤→红外线加热器→缓冲器→油水分离塔(离心室→油水分离塔)→切换阀1→真空分离塔(雾化分配器→真空分离塔)→齿轮泵→止回阀→精虑Ⅰ(国产)→精虑Ⅱ(德国) →回油手动门→油净化装置至主机油箱手动门(或油净化装置至净油箱手动门)。 1.1.2真空泵流程 闭式水供水 ↓ 充气阀(关闭)→真空分离塔→真空表→强制冷凝器→真空阀及破坏阀→真空泵→排水阀 ↓↑ ――→冷凝器出水电磁阀―→ 1.1.3排水流程 强制冷凝器→凝液收集器→排水隔离阀→储水箱→排水阀 ↓↑ 油/水探测器储水箱排气阀 1.2说明 1.2.1粗过滤使用200目滤网;

1.2.2加热器为红外线加热器,装有温控仪,温度控制在40℃~50℃之间,45℃净化效果最佳; 1.2.3油水分离器装有水位计和排水阀; 1.2.4乳化室有路切换阀1、2,正常运行开启切换阀1,关闭切换阀2;利用硅胶对乳化的透平油进行处理,3~5天可净化30T; 1.2.5真空分离塔真空控制在0.075~0.095MPa之间,以就地真空表读数为准; 1.2.6真空泵为西门子水冷循环真空泵(水环式),属免维护产品; 1.2.7齿轮泵出口溢流阀设定值为0.6MPa; 1.2.8精虑Ⅰ为国产设备,正常工作压力0.35MPa(≯0.4MPa);装有溢流阀至缓冲器,溢流压力为1MPa; 1.2.9在精虑Ⅱ后装有取样手动门。 2操作流程 2.1启动过程 2.1.1确认净化装置已送电,将就地控制柜内各空气开关,保险合入,检查就地控制屏上电源指示灯亮; 2.1.2关闭系统所有放油门,开启切换阀1,关闭切换阀2,打开油净化装置回油手动门,主机油箱至油净化装置(或净油箱至油净化装置)出口手动门,关闭主机油箱至油净化装置(或净油箱至油净2 化装置)入口手动门,并检查其它阀门位置正确,系统无漏油; 2.1.3启动真空泵,确认进油电磁阀联开,检查真空分离塔就地真空表读数在0.075~0.095MPa之间;首次启动或检修后,从引水室对真空分离

润滑油净化装置介绍

润滑油净化装置介绍 1. 设备安装位置 油净化装置布置在汽机房零米层。 2. 使用条件 润滑油系统运行时,待处理油介质特性: 润滑油牌号:L-TSA32号透平油 油质标准:GB11120-89 运动粘度(40℃):28.8~35.2 mm2/s 闪点:≥180℃ 酸值:> 0.2 mgKOH/g 机械杂质:9级(NAS) 水分:0.2 % 破乳化时间:超过60分钟 防锈性能:轻锈 润滑油处理装置的运行方式:每台机组配置1台汽轮机主机润滑油处理装置,2台给水泵汽轮机润滑油处理装置,可连续运行,油质合格后处于备用状态。 运行油温: 20-70℃,工作压力: <0.5MPa。 3. 技术条件 3.1 参数、容量/能力、用途及型式 本期工程共配置2台汽轮机润滑油处理装置,4台给水泵汽轮机润滑油处理装置,可连续运行,油质合格后处于备用状态。 汽轮机油箱最大容量约43.8m3,油净化装置容量为:>8.76m3/h; 给水泵汽轮机润滑油箱总容量约6.12m3,有效容积3.8 m3,油净化装置容量为:>1.22 m3/h; 处理后润滑油质的要求: 润滑油系统的滤油精度:≤ 5 μm 油质水分: 含水量低于 0.01 % 油质外状: 透明 运动粘度(40℃): 28.8~35.2 mm2/s 闪点: ≥180℃

机械杂质: 符合NAS 6级 酸值: ≤0.2mgKOH/g 油净化装置运行方式: 连续或间断、正压或负压均可运行 油净化除渣方式: 手动 用途:将润滑油系统的润滑油进行循环处理,从而起到对润滑油除水、除杂质、除酸和破除乳化的目的,以保证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型式:聚结分离 3.2 性能要求 3.2.1 润滑油处理装置为集装式组合净化装置,能够滤除润滑油中的水份、颗粒杂质等 污染物,破除乳化相,保证润滑油再生,并能适合机组各种运行工况下对润滑油质产生的 影响,自动连续运行。该装置设有进、出油口管接头以及有关油位、油压、差压检测仪表 和保护装置等。 3.2.2 润滑油处理装置能够可靠地分离水份、颗粒杂质等污染物,破除乳化相,卖方在 协议文件中详细说明产品分离水分的原理及脱水系统设备的参数、结构特点。 3.2.3 润滑油处理装置能够可靠地滤除颗粒杂质,卖方在协议文件中详细说明过滤器的 级数,滤油精度和该部分系统设备参数,原理及结构特点,滤芯使用寿命。 3.2.4 该装置上设吊耳,以便安装、检修用。 3.2.5 密封要求:卖方保证系统设备密封严密,设备装配后进行油压试验或充油试验。 所有密封材料采用高性能耐油材料,卖方提供密封材料的具体材质牌号、使用寿命。 3.2.6 所有润滑油净化装置系统中配套设备的选择均须经买方确认。 3.2.7 卖方提供的设备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可对过滤器进行差压报警、对滤油机的液位 进行自动控制、排水自动控制、泵和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等功能。并具有排水计数及故障诊 断系统。 3.2.8 卖方提供的设备具有在设备检修时排空设备内剩余油液的功能,并可按不同要求 分二个功能运行,即除颗粒或脱水+除颗粒一体。 3.2.9 小机油箱(布置于汽机房零米)及主机油箱(布置于汽机房3.20m层)至油净化装置及油净化装置至主小机油箱/主机油箱均不设润滑油输送泵。请卖方考虑保证油净化装置自带输油泵的输油 3.8 设备技术和结构特点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油净化装置的技术流程和结构特点 (HCP150T):聚结分离脱水采用高效具有多层过滤介质,其孔径是逐层递增的,当流体流过滤介质时,小液滴竟相通过滤孔,逐渐汇聚成大液滴。这些大液滴更加容易与连续相流分离。过程如下图所示: 分离采用疏水性、亲油性纤维制成的特殊滤芯,可以使水和油自然分离。

油净化装置操作、维护、手册使用说明书

型离心式油净化装置 操作维护手册使用说明书

页码重要安全信息 2 1概述 3 1.1工作原理 3 1.2技术参数 4 1.3外形图5 2运输和贮存 6 2.1运输和包装 6 2.2放置6 2.3贮存 6 3安装7 3.1安装7 3.2连接到系统7 3.3电气连接7 3.4启动7 4运行8 4.1运行8 4.2停泵8 4.3长期停用9 5维护9 5.1安全信息9 5.2维护间隔9 5.3维护工作10 6故障分析11

安全信息 重要安全信息 为防止危及人身安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警告 为防止损伤或损坏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的步骤。小心 本手册中提供的需要额外强调的有用信息。注意 在对设备进行任何移动之前,必须切断电源。 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设备不能被启动。 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遵守所有的安全规则。 警告本设备是高速旋转的离心分离设备使用前请 充分理解本手册的内容,使用时请注意安全并 使本设备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小心不遵守下述防护措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 无油运转油泵或不正确运转方向可损坏 离心机设备及油泵。 符合电机电源要求的适用范围 注意 运输设备时应妥善包装防止损伤和有害物质从包装中溢出。 我们保留本手册设计与数据的修改权。图例是不受约束的。

1概述 COP 型离心式油净化装置适用于电厂、电站及其它工矿企业用于过滤各类液压油、润滑油、汽轮机油等油液中的水分及固体颗粒污染物。本设备主要由入口过滤器、进油泵、加热器、热回收器、电磁阀、离心式分油机、压力测控装置及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工作原理 10 部件表 1. 进油阀14.溢流调节阀 2. 进油过滤器15.循环电磁阀 3. 进油泵16.中间油箱 4. 压力表17.油呼吸器 5. 加热器18.液位计 6. 放油阀19.排油泵 7. 测温电阻20.压力开关 8. 双金属温度计21.精滤器 9. 供油电磁阀22.差压开关 10. 进油调节阀23.单向阀 11. 离心机24.出油阀 12. 工作水进水阀25.聚水槽 13. 背压调节阀26.分离污物排出口 22 工艺流程说明: 1,当油温达到设定温度,分离机正常工作时的油路: 进油口→进油阀 1→进油过滤器 2→进油泵 3→电加热器 5→电磁阀9→调节阀10→分离机 11→调节阀 13→中间油箱 16→排油泵 19→精滤器21 →单向阀23→阀门24→出油口 2,当油温低于设定温度时循环加热的油路: 进油口→进油阀1→进油过滤器 2→进油泵3→电加热器5→电磁阀15→单向 阀23→阀门24→出油口 TT LK LK P PK ΔP

汽车排气净化考题答案

1.1汽车主要的排放的污染物有哪些?何谓光化学烟雾?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微粒。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1.2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程。 1966-1973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空气喷射净化 1974-1979改进化油器,无触点点火,使用并改进催化剂 1980-1983反馈系统,进一步改进化油器和催化剂,改进发动机,挥发性排放物控制 1984-1993发动机改进,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催化剂和EGR的进一步改进 1994-现在进一步改进发动机,控制装置,供油,电预热催化剂和EGR,改进挥发性排放物控制,车载诊断 2.1简述CO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生成机理:由于燃油在汽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影响因素:凡是影响空燃比的因素即为影响CO生成的因素。1 )进气温度的影响,温度 f, COf。2)大气压力, 压力J, CO f。3)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真空度 f,排放f。4)怠速转速,转速 f排放髭5)发动机工况。负荷一定,转速增加排放减少。 2.2简述HC的生成机理及主要的生成方式。生成机理:(混合气过浓,过稀或局部混合不均匀引起)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还有小部分由润滑油不完全燃烧而生成。 生成方式:火焰在壁面淬冷,狭隙效应,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内沉积物的影响,体积淬熄及碳氢化合物的后期氧化所致。 2.3简述影响HC生成的因素。 1、混合气质量的影响(混合气均匀性越差,He排放越多) 2、运行条件的影响汽油机:1)负荷的影响负荷增 加,排放线性增加 2)转速的影响转速增加排放下降3)点火时刻影响点火延迟即提前角减小,排放下降4)壁温影响壁温升,排放降 5)燃烧室面容比的影响降低面容比有利于减低;柴油机:1)喷油时刻影响喷油提前角增大,缸内温度较高,He排放下降2)喷油嘴喷孔面积的影响喷孔面积减小排放减小3)冷却液进口温度 的影响温度降低,排放增加 4 )进气密度的影响密度降低排放增加 2.4简述NOx的生成机理。影响汽油机,柴油机NOX排放的因素。 生成机理:氮氧化物是生成主要与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有关(高温,高氧,反应条件),在稀混合气区主要是温度 起作用,浓混合区是氧浓度起作用。 影响汽油机NOX因素:1)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室温度的影响2)残余废气系数(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 3)点火时刻影响延迟点火有利于降低 影响柴油机NOx因素:喷油定时的影响提前角减小,燃烧推迟,燃烧温度较低,NOx少2)放热规律的影响 3) 负荷和转速的影响负荷增大,排放增大,转速影响较负荷小 2.5影响微粒生成的因素。 1、负荷与转速的影响高速小负荷时,单位油耗排放较大,且随负荷的增大,微粒排放减小;在低速大负荷时,排放由于空燃比增加有所提高 2、燃料的影响降低十六烷值可获得排烟改善 3、喷油参数的影响 1)喷油定时提前喷油排烟下降 2 )喷油规律的影响 3)喷油嘴不正常喷射的影响4)喷油压力的影响 4、空气涡流的影响5)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壁温减小排放 3.1什么叫汽车的比排放量?汽车的排放特性? 比排放量:指每千瓦小时所排放出的污染物的质量 排放特性:各种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随发动机运转工况参数如转速n,平均有效压力p等的变化规律,称为发动机 排放特性。 3.2比较汽油机的稳态排放特性图,分析CO、HC以及NOX各自的比排放量在小负荷、中负荷及全负荷时的变化 趋势。 CO:小负荷时,为保证燃烧稳定,混合气被适当加浓,排放略有上升。中等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 1.0左右, CO排放较低。全负荷时,混合气显著加浓,CO排放急剧升高。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有哪些

尾气净化技术推荐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科易网https://www.doczj.com/doc/307752716.html, 二0一四年三月

市场背景 汽车尾气是造成我国灰霾天气重要原因 环保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称,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这位负责人说,《年报》公布的是2012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年报显示,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与2011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7.8%,达到22382.8万辆。按环保标志分类。“绿标车”占86.6%,高排放的“黄标车”仍占13.4%。 他表示,针对移动源排放已成为影响中国空气质量突出因素的现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北京、上海、

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同时提升燃油品质,加速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到2017年,全国范围黄标车基本淘汰。 前沿动态 日本开发出利用汽车尾气发电技术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与汽车零部件厂商ATSUMITEC共同开 发出利用摩托车、汽车尾气发电的技术。该技术通过燃料电池和热电转换元件分别将未充分燃烧的成分和尾气余热转换成电能。该公司称力争在2015年开始推广普及。 研究人员在发动机排气口处安装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热电转换元件,将未充分燃烧成分和接近摄氏500度的尾气余热转

换成电能加以回收。实验表明,该技术能够从一台排量400cc的发动机中回收尾气总能量的2。5%,相当于一台功率400瓦的设备所发电量。今后,研究人员将具体着手研究其使用成本及耐用性。据报道,此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摩托车、汽车上,还可以安装在工厂等的废气废热排放装置上,对充分利用尾气中剩余热量有重要意义。 技术推荐 内燃机尾气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专利号:02228758.7 项目简介:技术投资分析:本项目适用于汽车内燃机,柴油机 内燃机,无燃气内燃机等所有内燃机的尾气处理,使内燃机尾 气能够循环利用,使尾气排放污染趋近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样机已经实验成功,效果良好…… 查看详情:https://www.doczj.com/doc/307752716.html,/html/0/859.html 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 专利号:ZL200820000448.3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I(转) 2008-04-11 18:11 摘要:汽车尾气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催化净化作为处理汽车尾气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述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发展过程。同时,从催化净化机理、载体和催化效率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汽车尾气净化催化领域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介绍。 关键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净化机理;载体 现代社会中,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增加很快。同时,汽车排气中的CO、HC和NOX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因素,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对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制定日益严格[1]。此外,治理汽车尾气的手段也有多种:改进汽车发动机系统;改善燃油质量;使用电能、太阳能为能源的汽车;使用尾气净化催化剂等。其中采用尾气净化催化技术是目前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我国大多数汽车属于在用车,汽油质量低下,且催化剂易中毒,使得我国在尾气净化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1 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发展 尾气净化催化剂按反应功能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催化剂;按活性组分分为贵金属催化剂、低贵金属加稀土等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稀土等非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三类。氧化型催化剂主要催化CO与HC的氧化反应, 即CO+O2→CO2 (1) HC+O2→CO2+H2O (2) 还原型催化剂主要催化NOX的还原反应: NO+CO→N2+CO2 (3) NO+H2→N2+H2O (4) NO+HC→N2+H2O+CO2 (5) 因两种反应要求的化学环境不同,故早期的催化剂将两者分立。后来由于发动机的改进,实现了可使两种功能兼容的化学环境,同时随着排放限制法规的不断严格,车用尾气净化催化剂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成为当代最热门的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已出现四代六种催化剂。70年代中期到末期的汽车排放法规只要求控制CO与HC的排放,发动机尚使用化油器开环系统,所以这个时期的催化剂均属于氧化型催化剂。这一时期使用过两种催化剂,一种是非贵金属催化剂(BMC),如以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2],它的缺点是热稳定性差,600℃以下低温活性差,且易中毒。另一种是以铂(Pt)、钯(Pd)为活性组分的贵金属催化剂(PMC)[3],通常以二者形成的合金态使用,铂∶钯≈7∶3,总载量0.12%左右,它的缺点是容易铅中毒。由于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要比非贵金属催化剂高100倍以上,自80年代以后,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完善,BMC已基本被PMC所替代。随后NOx的排放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