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 诗经《桃夭》小品(品读)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8
《国风·周南·桃夭》赏析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⑴,灼灼其华⑵。
之子于归⑶,宜其室家⑷。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⑸。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⑹。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音】Táo zhī yāoyā o,zhuóz h uó qí huá,zh īzǐ yú ɡuī,yí qí shì ji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Táo zhī yāo yāo,yǒu fén qí shí,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shì。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ā r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注】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延伸阅读】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经,充分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桃夭》原文及译文《桃夭》原文及译文《桃夭》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夭》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夭》原文:佚名〔先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桃夭》赏析: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桃夭》原文及翻译赏析《桃夭》这首诗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咱们先一起来看看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几句诗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那咱们来一句句地瞅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头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特别美的画面。
想象一下,满树的桃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粉粉嫩嫩的,就像少女娇羞的脸庞。
这“夭夭”两个字,把桃花怒放、生机勃勃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灼灼其华”中的“灼灼”,更是强调了桃花的鲜艳夺目。
哎呀,每次想到这场景,我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里,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飘落,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说的“之子”就是这位姑娘,“于归”呢,就是出嫁的意思。
姑娘要出嫁啦,而且肯定能让夫家美满和睦。
为啥这么说?因为能娶到这么美丽又温柔的姑娘,那夫家能不幸福嘛!“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花谢了,开始结果啦。
那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让人看着就满心欢喜。
这就好像姑娘嫁到婆家后,会为家庭带来丰硕的成果,生儿育女,让家族人丁兴旺。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再次强调姑娘出嫁后能让家庭美满。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桃树的叶子长得又多又茂盛。
这就好比姑娘的美德和福泽会让整个家族繁荣昌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最后还是说姑娘出嫁能给家人带来好运。
咱们再来看看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定使家庭很和睦。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定使家庭更兴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定使家人更幸福。
整首诗用桃花起兴,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来烘托出姑娘出嫁时的美好和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
那为啥要用桃花来比喻呢?我想起有一次去乡下,正好赶上春天,路过一片桃园。
那满树的桃花真是让人陶醉,旁边还有几户人家正在办喜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拼音诵读版(带注释)【F-006】桃夭桃(Táo)之(zhī)夭(yāo)夭(yāo),灼(zhuó)灼(zhuó)其(qí)华(huā)。
之(Zhī)子(zǐ)于(yú)归(ɡuī),宜(yí)其(qí)室(shì)家(jiā)。
桃(Táo)之(zhī)夭(yāo)夭(yāo),有(yǒu)蕡(fén)其(qí)实(shí)。
之(Zhī)子(zǐ)于(yú)归(ɡuī),宜(yí)其(qí)家(jiā)室(shì)。
桃(Táo)之(zhī)夭(yāo)夭(yāo),其(qí)叶(yè)蓁(zhēn)蓁(zhēn)。
之(Zhī)子(zǐ)于(yú)归(ɡuī),宜(yí)其(qí)家(jiā)人(rén)。
【注释】1、夭夭:茂盛貌。
2、灼灼:鲜明貌。
3、之子:这个人。
于归:女子出嫁。
4、宜:和顺。
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
5、有:语助词。
蕡(焚fén):果实繁盛貌。
6、蓁蓁(真zhēn):草木茂盛貌。
【题解】祝贺女子出家,能使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参考译文】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树繁茂,果实丰硕。
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树繁茂,枝叶浓密。
女子出嫁,快乐一家。
每天早起10分钟,可以读一篇《大学》、可以读一章《论语》;每天晚睡半小时,可以读一篇《道德经》、读一篇《金刚经》、读一篇《中庸》...读经最大的听众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
您今天读经典了吗?。
【美文选粹】诗词鉴赏:《诗经·周南·桃夭》【作品简介】《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各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诗歌欣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赏析评论】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导语】:桃之夭夭①,小桃长得真姣好, 灼灼其华②。
《桃夭》原⽂赏析《桃夭》原⽂赏析1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于归,宜其家⼈。
字词解释: 夭夭:桃花怒放的样⼦。
华:古花字。
之⼦: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代词。
蓁蓁:繁茂的样⼦。
灼灼:花朵⾊彩鲜艳如⽕。
宜:和顺、亲善。
⽩话译⽂: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结得肥⼜⼤。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幸福。
桃夭赏析: 布满待嫁少⼥梦幻⽓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息,舞者妙曼的⾝姿为不美观众塑造了如同⼩桃树⼀般的少⼥形象。
少⼥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般,整个舞蹈充溢着⼀种喜⽓洋洋,让⼈欢愉的空⽓。
《桃夭》属于汉唐古典舞,默⽰了姑娘待嫁的神⾊。
诗中塑造的形象⼗分活跃。
拿鲜艳的桃花,例如少⼥的斑斓,看过这样的舞蹈不禁⾯前会不浮现出⼀个象桃花⼀样鲜艳,象⼩桃树⼀样布满青春⽓息的少⼥形象。
先以桃起兴,继以花、不美观、叶兼作例如,极有条理:由花开到结不美观,再由不美观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转变,与桃花的发展相顺应,⾃然浑成,融为⼀体。
在《桃夭》中,舞者们⾝穿粉⾊的服装,衬着粉嫩的脸庞,像是在春天盛开得花团锦簇的桃花般,鲜艳欲滴,惹⼈怜爱。
⽽她们那害羞的眼神、媚态横⽣的神⾊以实时不时地遮住⾯庞的舞蹈动作,更是充实默⽰出了待嫁少⼥的怀春与羞怯。
在舞蹈中,她们在舞成纵排后,⼀个个地四散跳开,⼜默⽰出了⼀派的⽆邪活跃。
瞬息,⼀群活跃⽽⼜羞怯的少⼥便被活矫捷现地默⽰了出来。
《桃夭》让⼈感应感染到了独属于少⼥的那种妩媚,就像四⽉盛放的桃花,在舞动中让⼈嗅到了春的⽓息。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桃夭》,《诗经·周南》第六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优美精炼。
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注释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
有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盛。
: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赏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佚名《桃夭》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国风·周南·桃夭》这首古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为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精练优美,十分值得学习,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桃夭》原文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最新】诗歌鉴赏备考精讲:《桃夭》(诗经)参考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诗歌鉴赏备考精讲:《桃夭》(诗经)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
【参考答案】
暂无。
《桃夭》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桃夭》原文2、原文翻译3、翻译的特点与准确性4、原文赏析5、赏析的角度与重点6、对诗歌整体价值的评价11 《桃夭》原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11 原文解读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以鲜艳的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12 原文翻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121 翻译特点翻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语言流畅、优美,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同时,注重传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2 翻译准确性对于关键词汇和意象,如“夭夭”“灼灼”“蕡”“蓁蓁”等,都进行了准确的翻译,忠实反映了原诗的含义。
13 原文赏析131 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三章,每章都以“桃之夭夭”开头,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象征着新娘出嫁后的美满生活。
132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桃花的艳丽、桃子的丰硕、桃叶的繁茂来比喻新娘的美丽、多子和幸福。
同时,反复强调“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突出了婚姻的美好和重要。
133 情感表达诗歌充满了欢快、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和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134 文化内涵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女性的期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4 对诗歌整体价值的评价《桃夭》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在文学上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价值观。
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使其历经千年而不衰,仍然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141 文学影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在题材、表现手法、韵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典范之一。
诗经《桃夭》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桃之夭天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蒉其实⑤。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美丽而茂盛的样子。
②灼灼:桃花盛开,色彩鲜艳如火的样子。
③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于”是语助词,“归”是指出嫁。
④室家:家庭。
⑤有: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蒉(fén):果实累累的样子。
⑥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赏析】《桃夭》叙写的是女子出嫁的情景和作者的美好祝愿。
诗句清新淳朴,却有极强的感染力,读来就如喝了一杯浓浓的醇酒,让人在满口余香中感受着美的诱惑。
诗中之人美得让人心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蒉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连续三章三起句,“桃之夭夭”四字扑面而来。
“夭夭”二字,可以解释为绚丽茂盛,也可以解释为挺拔婀娜,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气势,又有种袅袅婷婷的气质。
“灼灼其华”,是指鲜艳明丽闪着光辉的桃花,给人光彩照人之感。
“夭夭”在汉语里还可以解释为体态安舒、容色和悦的样子,好比美人妖娆艳色;“灼灼”则可解释为明亮、照亮之意,好比桃花粉红而闪着艳光。
因此这一句可看成“美人如花”的写照。
诗中对美丽一再铺陈渲染,引出后面披着婚装的少女。
此时在众人心中,少女身材如桃树一样挺拔,行路如桃枝一样摇曳婀娜,脸蛋如桃花一样艳美,可谓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沉鱼落雁。
这样美的少女由缤纷绚烂的桃花烘托而来,有谁能不为之倾倒?“艳如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有多少后人用桃花来比喻女人的美丽,《桃天》也由此成了后世描写美女的词宗诗祖。
诗里的自然美得让人心怡。
诗中一再描写桃林中桃树枝叶繁茂,挺拔绚丽,且先写桃花,又写桃之果实,再写桃叶,排布了三幅风景画:一幅是满山桃树,繁花盛开,遍山艳色粉红;一幅是桃树上结满密密麻麻、又肥又大的桃子;一幅是葱葱郁郁的桃叶布满枝头,叶子上放着光华。
无论哪一幅,都宛如世外桃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译文注释《国风·周南·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桃夭》作品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注释和译文:“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坟)”: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真)”: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桃夭》赏析: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桃夭《诗经》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桃夭《诗经》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夭《诗经》阅读答案及赏析《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参考答案】(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这是一首贺婚诗。
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里的爱情诗很多;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数量..旧说认为《桃夭》是“后妃之所至”;但我们宁可相信这是一首寻常女子出嫁的贺诗..院子里的桃花正鲜艳;新娘子正在擦拭着桃花胭脂;红头巾盖上了;轿子准备好了;新人马上要出嫁了..读着这首诗;就好像门外已响起了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呼声……“夭夭”是专门形容桃花的;这二字的形象就像是几瓣桃花绽放开来;鲜艳欲滴..而年轻女子也一如鲜花;有的热情似火;如奔放的杜鹃;有的温馨安谧;如娇美的百合;有的知性温婉;如含蓄的梅花……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第一个把花比作美人的是天才”..那么;我们的先民无疑是天才;当面对一个将要出嫁的幸福的女子时;他们想到了粉红娇羞的桃花..于是;他们献上了美好的祝愿;希望她家庭和睦;早生贵子..据《礼记·婚仪》记载;古代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接受教育;“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之后选择吉日;使女子出嫁..日子通常在桃花盛开的春季;新娘似桃花;青春;妖娆;可以闭上眼睛憧憬“绿叶成荫子满枝”的美满婚姻..那时的人们葛布粗裳;却创造出最朴素最简单的美好——桃花自此便于女子纠葛在一起;走进了后世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桃花盛开了;女子出嫁了;这是她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也只有枝头灼灼的桃花堪比..祝福吧;女子会带着这些美好的祝愿开始新的生活;从此以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三千年前的婚嫁场面的确是一道人们非常看重的亮丽的风景;就如图画一般美好:桃树茂盛美如画;花儿朵朵正鲜艳..这位花一样的女子要出嫁;祝福你建立一个和美的家桃树茂盛美如画;果实累累接满枝..这位花一样的女子要出嫁;祝福你建立一个和睦的家桃树茂盛美如画;绿叶成荫展光华..。
诗经《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注释译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作者:佚名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
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很可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
“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你看,多么美好。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