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_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3
《酶的特性》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的内容,本课时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三大特性,不仅巩固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与本质的内容,也为后面学习ATP的合成与分解、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但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更深入的认识酶,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知识方面: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条件,并能分析和应用。
2、能力目标:主要是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同时,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他们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明确了教学目标,不难得出本节的重难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酶的特性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将酶特性的探究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课程标准同时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严格缜密的思维,但是这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将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作为本节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说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1活动探究法: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做实验探究酶的特性,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转变,即: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酶的特性》说课稿《酶的特性》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酶的特性》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立体推进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①》第5章第1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的必备知识,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
它承上启下地将学生的认识从细胞结构引入细胞功能,利于构建“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材还安排了探究实验,这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酶的特性。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酶的概念。
2、理解酶的特性。
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课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情感目标1、通过自主设计实施实验培养2、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了消化酶,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上一节课的实验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一般途径。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对比、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但他们习惯传授式学习,探究方面的经验较少,在实验设计中还未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设计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酶说课稿酶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酶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酶说课稿1一、说教材《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以实验设计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酶,包括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以及酶的3个特性。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建立酶的概念、知道酶的特征,并能初步用酶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探究中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体会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学习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本章的学习即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实验设计原则”的思想,又为后面学习新陈代谢打好基础,尤其是〈第三节呼吸作用〉、〈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说出酶的化学本质。
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③解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
④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撰写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实验报告,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2).技能目标: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方案和别组同学的方案,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3)酶的高效性2)、教学难点(1)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活动具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决定和判断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探究的方向,设计实验的步骤,选择实验的材料,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检验结果……等等,无疑,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酶的特性》教案(5篇)《酶的特性》教案 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概述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确定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实验操作基础,这节课的三个实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导入新课。
提问:酶的催化效率如此高效,酶能否催化任意一个化学反应?(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专一性教师演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学生边看边做此实验,仔细观察根据现象可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说明生物体内某些酶只能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的物质,而不能催化所有物质。
如二肽酶能水解任意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所以,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酶的概念,掌握酶的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酶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难点: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酶的特性。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酶的作用过程。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例子讲解酶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酶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实验器材和试剂(如酶制剂、底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酶制剂广告,引导学生关注酶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酶的概念,解释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2)讲解酶的特性:a.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b.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c. 作用条件的温和性: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能保持活性。
3. 案例分析:(1)举例说明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2)介绍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胰蛋白酶用于治疗创伤。
4. 课堂互动:(1)提问:酶的特性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酶的作用条件为何要保持温和?5. 总结与作业:(1)总结酶的特性及其应用。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板书设计:酶的特性一、概念: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二、特性:a. 高效性b. 专一性c. 作用条件的温和性六、课堂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 实验原理:(1)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 实验步骤:(1)准备两组试管,一组加入酶制剂,另一组加入等量无机催化剂。
(2)向两组试管中加入相同底物。
(3)观察并记录两组试管中反应的速率。
4. 实验结果:(1)酶制剂组反应速率较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特性说课教案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钟琨一、说教学设计(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三)说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上一节课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学习,对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本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1) 网络查找感性认识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贴近生活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3)设计实验探索问题(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酶的特性》说课稿陈玉交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酶的特性”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要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完成这节内容需要引导学生设计四个实验,动手完成两个实验,很好的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所以我选这节为说课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呈现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酶的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②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实验技能,以及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不能熟练的运用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所以有关“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学生而言,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能力目标:通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酶的特性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有关“酶的特性”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多以图表、实验设计的题型来考察学生。
因此我将“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定为本节的重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酶的特性》说课稿_高中生物教案引导学生比较温度与酶活性的曲线,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并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完成对“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结论: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去活性。
总结: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即“酶的作用条件—温度比较温和”。
⑧联系实际,推广应用因此,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该用温水浸泡而不应该在冷水中或沸水中使用。
接着可以提出新问题:“嫩肉粉应如何使用?是先将嫩肉粉与肉片拌匀放置一段时间再下锅还是直接将其放入到热锅内烹饪?”,学生自然会给出合适的答案。
⑨课堂小结依据以上实验,总结:酶的作用条件—温度比较温和。
7课后练习安排学生课后分组讨论、设计并相互修正“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尝试提出类似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延伸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画出相应曲线。
8板书设计(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9教学反思9.1教学设计需要全组教师的共同策划。
由于实验课学生的活动及所需的时间非常难以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活动和准确控制活动的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极高,要能充分预计到学生活动的各种可能方面,而仅凭上课教师一人的经验,往往是不能全面的,需要集全组教师的集体经验,方能周全。
9.2课前对所有学生实验要亲自做一边。
学生实验过程,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的有所不同,而针对这些不同的结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要做到这一点,上课教师课前一定要对所要探究的实验一一亲自做一遍,甚至做几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思考出应对措施。
9.3周密设计教学程序以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第五章第1节二、酶的特性》教案优质课教案1 教学内容分析“酶的特性”一节系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的内容,有较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在学习酶的特性时,学生对于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对设计和探究已掌握了基本技能,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鉴别,如何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等已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判断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应具备哪些特点?如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探究活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说明酶的特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的设计,学会设计控制自变量。
2.2.2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
2.2.3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3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的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中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4 教学过程4.1酶的定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给出Taq酶的资料,请同学从中归纳总结出酶下的较完整的定义。
教师活动: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学生从来源、功能、本质等方面给酶下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表述很准确,多媒体演示。
学生活动:在学案上再次填写巩固学习成果。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来源功能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的酶是RNA和DNA此处应用一个生产上的酶的应用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
4.2 酶具有高效性引入:酶的催化功能与无机催化剂有什么不同呢?温故知新:学生回顾,教师演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课文《酶的特性》一等奖说课稿《课文《酶的特性》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酶的特性》一等奖说课稿1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的探究过程作为教学主线。
2教材分析(说教材)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理解复杂的实验设计步骤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并且通过探究,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3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特别是酶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⑵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3学情分析(说学生)对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4教法设计(说教法)采取“启发—引导—探究”的方法。
5学法设计(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6教学设计思路(1课时)㈢实施教学⑴导入新课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⑵酶的特性通过回顾前节内容、举实例和比喻的方法,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①实物展示,发现并提出问题物品展示及介绍,如加酶洗衣粉、生物酶牙膏、大宝SOD蜜、多酶片、嫩肉粉等。
通过物品展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酶有了感性认识。
然后安排学生阅读、分析加酶洗衣粉、多酶片的注意事项,并提供胃、肠液的pH值,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教师提问相结合,用好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