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14.29 KB
- 文档页数:6
城市道路集疏运体系的构筑理念及其规划策略作者:王维凤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3年第06期关键词航运中心集疏运自贸区国家战略导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将有利于上海自贸区的转型和完善,无疑也对其中作为基础支撑的公路集疏运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须进一步完善市域范围并衔接江、浙的客、货分流(主导)公路通道系统,处理好上海空港、海港物流集疏运交通与市域其他交通的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航运中心几大枢纽处于沿江、沿海腹地的特点,进一步强化高质量、高水平、大容量的专业化通道建设,为适应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预留必要的条件。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息息相关。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有利于上海自贸区的转型和完善,除了政策层面的突破以外,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无疑也对其中作为基础支撑的公路集疏运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港和空港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导向下快速增长,公路集疏运量在港口集装箱量和郊区产业基地的双重带动下较快增长。
顺应这一要求,在最近几年开展的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中,都有涉及服务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公路集疏运体系的策略,并且正在实施过程中。
本文着重从宏观层面总结上海市骨干路网规划修编所涉及的公路集疏运策略。
一、总体战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增强综合运输能力。
综合考虑未来上海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今后十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上海综合交通要与城市发展充分协调,逐步提升区域竞争力。
上海要尽快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海空枢纽、公铁均衡和多种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
而公路运输在其中起到承接中转和独立运输的双重功能。
基于上海以长三角为主体的“腹地型”航运中心的特征,尽管大力发展高效率的多式联运是优先发展方向,但公路集疏运系统在整个上海航运中心的内陆辐射集疏运体系中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集疏运系统方案研究
施景予
【期刊名称】《交通与港航》
【年(卷),期】2024(11)S01
【摘要】对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的总体铁路客流、空铁联运客流和地区开发诱增的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测算了不同换乘方式的配套设施建设规模,提出了对外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和内部集疏运道路等系统布局方案。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施景予
【作者单位】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
【相关文献】
1.多核化枢纽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
2.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立体集疏运系统方案研究
3.基于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视角下的广州东站改造方案研究
4.某枢纽集疏运系统工程方案交通组织设计分析
5.国务院关于《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66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7月下加快构建疏港综合交通建设背景下的北仑现代疏港物流体系研究吴修朋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192摘 要 随着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北仑4个沿海港区为主体的宁波舟山港吞吐量不断攀升,港口集疏运问题也不断凸显。
本文从国内外疏港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经验角度出发,结合北仑区疏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北仑区疏港交通发展思路和措施,助力北仑区打造公铁水方式齐全、互联互通的疏港物流交通体系。
关键词 宁波舟山港;港口集疏运;多式联运Research on Beilun Modern Dredging Port Logistics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elerating Dredging Port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Wu Xiu-pengNingbo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Institute Co., Ltd., Ningbo 315192, Zhejia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strong por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hroughput of Ningbo Zhoushan Port, with the four coastal port areas of Beilun as the main body, has continued to rise, and the problem of por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has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dredging port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redging port transportation in Beilu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edging port transportation in Beilun, so as to help Beilun build a dredging port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complete and interconnected modes covering highway, railway and water transport.Key words Ningbo Zhoushan Port; por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multimodal transport引言宁波舟山港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枢纽海港,与上海港共同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双核心。
摘要: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综合功能;运输能力一、引言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二、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由系统科学理论可知,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综合整体。
从系统及交通运输枢纽的基本定义角度来看,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由多个相关要素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它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性。
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
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种运输设备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与引示。
这就是完成枢纽内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确保客货运输全过程的实现及运输生产的连续性,满足统一运输网及枢纽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要。
基于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交通规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基于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规划方案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定义、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探讨了基于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交通规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基于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规划方案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研究,探讨基于该枢纽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这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和特点2.1 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城市融合交通枢纽是指将不同交通模式的节点有机结合,形成交通枢纽,通过优化布局和设计,实现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转换。
2.2 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特点(1)多交通模式的融合:城市融合交通枢纽将地铁、公交、轻轨、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模式有机结合,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2)空间集约利用:城市融合交通枢纽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城市融合交通枢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交通流量监测、调度和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三章基于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研究内容3.1 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与设计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核心是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与设计。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分析,确定交通枢纽的选址、规模和功能。
3.2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融合交通枢纽的建设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站台、停车场等。
宁波-舟山港综合集疏运网络规划研究论文2009-04-08 15:43:38 阅读19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宁波市交通局联合宁波市规划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摘要)一、港口集疏运网络的层次港口集疏运的基础设施网络,依据运输距离、运输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港区内部短途运输为主,以临港工业区、港口作业区、多式联运换装区为目的地,包括港区、仓库、堆场、集装箱作业场、临港工业区及其他运输方式转换点之间的运输,以及临港工业区内的运输。
运输方式以公路及城市道路、管道、皮带机为主。
第二层次,以中短途运输为主,以港口城市的中心城区为目的地,满足中心城区生产、消费产生的货物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以公路及城市道路为主。
第三层次,以中长途运输为主,服务于港口中心城区以外的广阔腹地。
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内河、沿海海运为主。
二、综合集疏运网络现状及评价1、港口集疏运量及分担情况宁波-舟山港集疏运方式划分为公路、水运、铁路、管道和其它(主要是皮带机)五种。
2006年宁波—舟山港北仑片港区(镇海、北仑、大榭、穿山、梅山、金塘、六横港区)完成集装箱集疏运量625万标箱,其中公路承担542万标箱、占87%,水运承担82万标箱、占13%,铁路承担1万标箱、占0.02%。
2006年北仑片港区完成散杂货(不含集装箱,下同)集疏运量14940万吨,其中水运承担5446万吨、占36%、以矿石、原油、煤炭为主,公路承担4540万吨、占30%,铁路承担839万吨、占6%、以矿石、粮食为主,管道承担3026万吨、占20%、以原油、液化气为主,其它方式承担1090万吨、占7%、主要通过皮带机向电厂、钢厂、粮食加工厂等临港工业企业输送煤炭、矿石、粮食等货物。
2、港口集疏运设施现状北仑片港区主要集中在穿山半岛南北两侧,现有大碶疏港高速公路(原同三线北仑段)、329国道、骆霞公路、通途路、沿海中线、江南路等5条干线公路以及部分北仑城区道路;还有萧甬铁路北仑支线;另有跨杭州湾的甬沪宁输油管线以及镇海炼化公司的专用管线,为港区后方临港工业所需的原油、成品油和液化气等提供集疏运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是以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结合交通运输技术和管理手段,规划出一个科学完整、高效协调的整体交通运输体系。
一、背景概述众所周知,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无论是城市化、工业化还是数字化,都离不开交通的支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增长快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遗憾的是,城市交通不仅拥堵,而且效率低下,交通管理依旧是比较分散,这一直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于是,政府和专家开始重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重要性。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概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是指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以保障人民群众出行为核心,以便利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先进的交通运输科技和理论,从交通规划、布局、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的预测和设计,进而制定出一套可执行、可持续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方案。
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内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管理和交通运营等几个方面。
在交通规划阶段,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当前城市交通状况,根据城市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区域分布、人口流量、道路状况、公共交通工具等指标,综合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交通体系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则是从城市发展规划、对外联系、备勤运输等方面考虑,制定出全城区域性、完整性、便利性和系统性的交通网络布局方案。
交通设施建设是指在交通规划、网络和路网布局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缺省的交通设施种类及其位置,以满足城市居民、各行业企业以及访问城市的游客等需求。
运输管理是指从交通组织、运输技术、支持设施等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规范、严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规划方案。
交通运营则是大街小巷的巴士、地铁、出租车、停车场等等服务运营和管理。
上海港公路集疏运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
在其物流体系中,公路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上海港公路集疏运特征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对于提高上海港的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海港公路集疏运特征分析1.集疏运需求量大:上海港货物流量庞大,需要大量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来满足运输需求。
2.运输距离远:上海港的进出口货物达数以亿吨计,需要将货物运输至全国各地,因此公路集疏运的距离较远。
3.运输时间紧迫:上海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港,货物的装卸和运输时间非常紧迫,需要快速、高效的公路运输服务。
4.道路拥堵严重: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公路集疏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受天气和交通管制影响: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公路运输易受天气的影响,交通管制也会影响公路集疏运的效率。
二、对策研究1.加强车辆管理和调度:建立完善的车辆管理系统,合理规划车辆调度,保证车辆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空驶率,提高集疏运的效率。
2.优化路线规划:采用智能化的路线规划技术,根据货物目的地和交通状况,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3.加大运输车辆投入:增加公路集疏运的运输车辆数量,提高运力,缓解运输压力,保证货物的及时到达。
4.提高道路建设和维护水平: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减少拥堵,保障公路集疏运的顺畅进行。
5.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天气突发情况和交通管制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协调联络,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结语通过对上海港公路集疏运特征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上海港的集疏运效率,降低成本,为上海港的发展和物流体系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上海港公路集疏运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指运输线路交汇、货物集散、运输方式转换的先进综合交通系统。
其建成对于实现国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整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将探讨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定义、结构和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运输枢纽系统是以运输线路交汇、货物集散、运输方式转换为核心的先进综合交通系统。
它实现了运输由单一的一种交通方式向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转换。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不仅具有较大的运力和运距,而且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了交通上的耗能、碳排放等诸多问题。
结构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服务设施层和信息层。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物质基础。
包括交通设施、绿化设施、园区、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仓库、产业配套设施等。
•交通设施:包括运输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航空等。
•绿化设施:包括假山、草坪、花卉、水池等。
•园区:交通园区是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选择发展的地方,是枢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停车场:为了解决旅客通行的停车问题,呼吁各地政府扶持停车场建设、规范管理和扶持运营。
•加油站和加气站:配备丰富的燃油和清洁能源汽车加油设施,同时还提供维修服务。
•仓库:仓库设施是交通基础设施,也是配套设施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服务设施层服务设施层是为旅客和货物提供的便捷的服务设施。
主要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换乘站、旅游服务中心、贸易服务中心、配送服务中心等。
•客运站:为了更好的服务乘坐旅客,客运站除了配备基本的起点、终点信息之外,还新增了班次查询、票务购买、行李寄存等多项服务。
•货运站:为了更好地解决货运问题,货运站提供了一站式的货物接收、装卸和储存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
•换乘站:换乘站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中一种形式化的站点,例如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车站,允许人们遍访不同的交通工具,以便到达更远的目的地。
关于大连港集疏运系统优化建设的研究姻张哲王谢勇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大连大学2013年本科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优化理论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交通网络模型研究》(编号:2013049)的研究成果2003年,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挥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作用,促进大连港建设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至今,大连港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其运输系统仍存在问题,研究者们常常通过优化集疏运交通系统来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一、大连港集疏运网络的发展现状大连港属于常年不冻的深水良港,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内,位靠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广阔腹地,面向胶东半岛及渤海沿岸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群。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大连港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拥有生产性泊位共1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专业化泊位78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4亿吨。
2014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086万TEU,位居全国第7位。
大连港在铁路运输方面,形成了以大连为起始站,途经沈阳和长春的哈大运输路线,哈大铁路还与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铁路网相连;大连市的铁路交通网主要以大连北站、南关岭站、甘井子货运编组站及金州编组站为枢纽,连接大连湾南岸各港区,其他港区铁路线也就近接入大连铁路各场站;大连铁路枢纽连通着大连、营口等8个市区以及大连、大窑湾、旅顺等5个港口,并与全国路网相接,线路总长1384km,是辽宁地区主要的运输中心。
至今,大连在东北腹地已开通4列集装箱班列,建立了3个内陆港,形成了以大连港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区域集装箱物流网络。
二、大连港集疏运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1.集疏运网络未能有效衔接目前,大连港海路铁路联运只占到了货物运输总量的10%,有30%—40%的运输量要单独靠海路之间运输,剩下50%—60%的运输量依然靠海路和公路联运,海路公路联运系统承担着比较大的压力。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肖慎;朱光远;耿兴荣【摘要】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集疏远体系功能要求入手,分析了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应考虑的因素及规划原则.基于对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集疏运发展模式选择、集疏运通道布局以及规划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思路.最后,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践,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与效果评价.【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0(007)005【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原则;效果评价【作者】肖慎;朱光远;耿兴荣【作者单位】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如居住、工业、仓储物流等用地空间布局)、影响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性质与地位则决定了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中的功能地位,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影响综合交通枢纽要素的构成及其组织形式与空间分布。
传统意义上的枢纽集疏运是实现枢纽与其腹地之间的空间运输联系[1],但随着交通枢纽区域化发展以及腹地范围的不断拓展,枢纽及其腹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地理学上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市场学、经济学上的概念。
枢纽集疏运功能也从基本的人与物资运输联系,向更高层次的经济辐射、物流信息传递等功能延伸,促使枢纽从传统的一个“点”向区域化空间概念拓展。
而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结构是否协调、运输是否畅达、方式衔接与中转换乘是否高效、服务是否快捷与准时等,既是枢纽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也是城市对区域辐射延伸的重要保障。
基于此,以下结合规划实践,深入研究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的相关内容与规划思路。
关于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分析。
首先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讨论了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和特点,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原则以及规划布局要素。
随后对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规划布局对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总结指出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为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和完善,以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定义、特点、原则、要素、分析、发展趋势、重要性、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大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连接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的重要枢纽,对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也变得愈发重要。
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分析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城市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规划合理的综合交通枢纽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规划良好的综合交通枢纽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地方经济493天津港集疏运系统发展策略研究张 楠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王志攀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天津港自贸区政策的逐步落实,天津港在国家、区域以及天津市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现状集疏运系统的运输能力已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津港的进一步发展,天津港集疏运系统亟待改善和提升。
本文分析了天津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天津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策略,为天津港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集疏运;疏港交通;港城矛盾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493-01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和天津港自贸区政策的逐步落实,天津港在国家、区域以及天津市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天津港虽然在航道、码头、信息化等海向辐射方面已具备了国际大港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陆向辐射能力相对不足,陆路集疏运体系还存在短板。
为推进天津港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完善现有的陆路集疏运系统,提高天津港各运输系统的集疏运能力,增强天津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
一、天津港集疏运现状及问题1.集疏运体系结构失衡,铁路比例偏低天津港集疏运的交通方式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路和管道等四种组成,其中公路占 72%,铁路占 20%,水路和管道共占8%。
公路交通方式独占鳌头,铁路运输明显比例偏低,水路及管道运输有待进一步提升。
另外散货及集装箱集疏运结构也不合理,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缺乏相互协调配合,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的海铁联运主要应用于大宗货物的集散。
天津港口货物的集疏运过度依赖于公路运输,造成集疏港交通高峰期港区道路通行压力过大,降低了港口的运营服务效率。
2.铁路管理体制限制了铁路集疏运能力的发展目前天津港港区的铁路建设与管理存在着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现状。
随着天津港港口的逐步发展,铁路的建设与维护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