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课题1 水的三态变化课型:新授课主备:苏鲁审核:班级姓名组名 . [探究目标]通过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生活中有关水的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学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建立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探索导航][问题发现]春天我们把花粉放入水中,用特制的显微镜观察,会发现花粉象孩子一样调皮,到处乱跑。
花粉为什么会运动呢?原因不是花粉,那又是谁呢?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有、、三种状态。
2.请你画出水的三种状态转化示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四:。
………………………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
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3.水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间隔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课本29页图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固态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间隔。
液态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间隔。
气态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间隔。
[预习心得和疑问]二.水分子的运动问题1:洗过的湿衣服,挂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衣服就变干了。
你能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吗?请试一试。
问题2:烧水时,水开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来,为什么锅里的水能跑到锅盖上去呢?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吗?结论: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态变成了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态以变回态。
[预习心得和疑问]三.水分子的大小问题:用手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分子是如何跑掉的,这是什么原因。
你能解释一下吗?通过以上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预习心得和疑问]四.分子的性质问题:你在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对分子形成了怎样的看法?(温馨提示:可以参照课本第30页中间的内容回答。
)①。
②。
③。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同体积混合。
取50mL水和50mL酒精均匀混合,所得液体的体积可能为多少?请说出你的猜想。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课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采取学生自学研究的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述。
2、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观的演示,学生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难点: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多媒体,量筒,烧杯,滴管,品红,酒精,水。
教学过程:。
第二章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第1课时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学习目标】1、通过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习重点】分子的特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认识分子的特征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28内容,思考当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中,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分别为:固态的水:液态的水:气态的水: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29内容,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
水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运动减慢,分子间的,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学习活动三:阅读《活动天地》描述水结冰和冰溶化的过程水结冰:冰化水:任务二:认识水的天然循环学习活动:观察P31图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一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能量的变化?二、合作共建1、你认识到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认为分子具备哪些特征?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请举例说明这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C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2、当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站在远处能闻到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分裂成原子B、分子很大C、分子是运动的D、分子之间有间隔3、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个物理变化B、这是个化学变化C、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D、太阳为水提供能量4、济南市有时经常出现缺水的现象,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5、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实质。
2、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4、通过图示和事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重、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表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这些雄伟而美妙的语句描写的都与水密切相关。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一、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分析;微观上水分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分子的排列紧密有序松散无序很松散无序分子间的间隔很小较小较大分子运动的自由度固定位置振动不自由一定程度上自由完全自由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不变的是。
设想:把少量的水封闭在注射器内,然后加热,体积会明显增大,其原因?猜想:1、水分子本身变大了?体会水的变化,从宏观到微观回答:水在自然界发生怎样的变化?描述水的三态变化情况:(分子的排列方式、间隔的大小、运动的快慢,分子的数目、大小)小组讨论:是因为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使液体水变为气态,且体积使增大的?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分子的排列分子间的间隔分子运动的自由度2、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4、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另一端了?归纳: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的间隔,由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隔,水由气态变为。
应用:引导分析1、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挣脱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逃逸到空气中。
这叫水的蒸发。
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运动减慢,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靠近,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初三化学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学习目标
1、从分子的角度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2、理解分子的性质,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知识整理(自学第一部分,水的三态变化后完成)
1、水分子的符号是,每个水分子由构成的,并且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水蒸气、水或冰都是由构成的,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__不会改变,水分子本身,变化后改变的只是水分子间
的和分子的,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间间隔,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隔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三、知识运用:
1、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所以易被压缩。
液态、固态物质分子间间隔,难被压缩。
2、(1)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因为
(2)百花盛开,香远溢清,说明
(3)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总体积却小于200mL,说明
归纳:分子的性质(1) (2) (3)
3、知识应用:用分子的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1) 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2) 湿衣服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
(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4)气球易被压缩,铅球不易被压缩。
四、分子
1、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特征有:(1) 、(2) 、(3)
五、知识巩固:
1、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的是()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B C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能量,运动速度,分子间隔;无论是水变成水蒸气还是变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是的。
3、在下列括号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性质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有一诗人赞誉贵州茅台酒“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
( )
(2)可以将大量氧气压入蓝色钢瓶中。
( )
(3)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
( )
(4)盛有酒精和汽油的瓶子,存放时要塞紧瓶塞。
( )
4、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按照右图放置,
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两
瓶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
六、当堂检测
1、水蒸发时分子本身 (填“变”与“不变”),因而属于变化。
2、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3、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4、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溢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的质量很小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