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2020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21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306.02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教学案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点拨讲解几步处理。
加明矾的作用是。
7、由成为混合物。
例如、。
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
8、由称为纯净物。
例如、、。
小组内的成员合作探究1、你认识到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认为分子具备哪些特征?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请举例说明这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过滤、蒸发、蒸馏都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三者有何不同?4、某同学对黄泥水进行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交流展示1.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2.各小组派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3.教师释难解疑。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复习的收获。
作业练习题P6 15--18练习反馈48. (09芜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9. (09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50. (09晋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 B.点燃酒精灯 C.溶解固体 D.过滤51.(09苏州)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82. (09益阳)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
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84. (09泰州)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写序号)。
A.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 F.用10mL量筒量取5.25mL浓硫酸B.在马铃薯片上滴加碘水,出现变蓝现象,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C.在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D.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E.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89.(09大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2、(09烟台)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2.1运动的水分子(无答案)1 / 1课题:(2.1. 运动的水分子)课型: 新授 主备: 时间: 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认识分子的特征;2.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问题导学:依案扣本 专心自主 (自主学习课本 26 页至 29 页思考下列问题) 1.水是由 构成的,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______。
2.观察课本第26页彩图,思考水由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3.水的状态变化属于 变化?(物理或化学)为什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由此可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填改变或不变)4.仔细阅读教材P27 “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 ,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水的蒸发和冷凝这两种现象吧!【小结】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 、 、 和 的改变造成的。
6.结合材料,分析出水分子的特点并归纳出分子具有的特征。
1)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2)将10ml 酒精和10ml 水混合,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ml ;热胀冷缩的现象。
3)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4)将一瓶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酒的味道会变淡;【小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 构成的。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 ,且存在相互 ,分子自身有一定的 ,总是在不断的 。
三、达标拓展:(将中考题踩在脚下) 1、(2013•淄博改)下列说法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和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D . 固态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2.(2013•长沙)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3.(2013.荆门市)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 A .分子很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隙D .分子由原子构成4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教/学后记:。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生动形象的实验,让学生在分子运动的状态与物质的存在状态之间建立起形象的联系,学会“现象—本质—现象”的分析方法,理解分子的基本特点,并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至于水的天然循环,应让学生熟记教材上的图解和多媒体画面,从宏观角度思考,进行自主描述和解释。
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子的特点,并学会用分子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学准备】学生:1.复习初中物理中有关物质三态变化的知识。
2.预习化学教材28~31页的知识老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仪器和药品。
50mL烧杯8个,小烧杯8个,胶头滴管8支,红墨水1瓶,注射器8支,水等。
【教学设计】新知导入1.多媒体展示:通过展示地球—美丽的、蓝色的,水球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从而导出本节主题“水分子的运动”。
2.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思考为什么江河、湖泊存在大量的水,联系身边的事物点出水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
提出问题:江河、湖泊中的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思考:还有那些物体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总结:云、雾、露、霜、雪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他们怎样变化而来的?为什么水分子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是皑皑白雪呢?教师肯定学生思维的辽阔与敏捷,引导学生对水的多种变化和不同形态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水分子奥秘的兴趣。
探求新知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分子在注射器内的变化。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内的少量水加热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共1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重点)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问题导学:1.水的三态变化:观察:课本上的三态图片,可以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_紧密排列有序,分子都在_固定_位置上_振动_。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__不紧密排列,在一定体积内__一定程度自由运动。
分子运动_较慢_,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_排列疏松无序,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__完全自由运动。
分子运动的__较快,分子间隔_较大。
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数目和_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间隔和分子的_排列方式。
这样的变化是_物理变化。
水分子_吸收能量,运动_加快,分子间间隔__变大(液态→气态);水分子_释放能量,运动_减慢,分子间间隔_变小(气态→液态)。
2.分子的特征①_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_相互之间有间隔③_在不断运动三、学情诊断:【诊断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A【解析】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正确.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故选A【诊断2】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答案】A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分子的特征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答案】C【解析】A、水的总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此说法错误.B、水烧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此说法错误.C、水受热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此说法正确.D、水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数目不变,故此说法错误.故选C。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学习目标]通过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生活中有关水的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学会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建立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探索导航][问题发现]春天我们把花粉放入水中,用特制的显微镜观察,会发现花粉象孩子一样调皮,到处乱跑。
花粉为什么会运动呢?原因不是花粉,那又是谁呢?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有 、 、 三种状态。
[实验探究]给右图所示的试管加热,试管里的水消失,气球变大。
请你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猜想四: 。
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 。
这样的变化是 变化。
3.水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间隔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课本29页图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固态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间隔 。
液态水:水分子 排列,分子间隔 。
气态水:水分子 排列,分子间隔 。
[预习心得和疑问]二.水分子的运动问题1:洗过的湿衣服,挂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衣服就变干了。
你能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吗?请试一试。
问题2:烧水时,水开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来,为什么锅里的水能跑到锅盖上去呢?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吗?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大小排列方式数目︸间隔︸不变改变水水蒸气结论: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态变成了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态以变回态。
三.水分子的大小问题:用手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分子是如何跑掉的,这是什么原因。
你能解释一下吗?通过以上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预习心得和疑问]四.分子的性质问题:你在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对分子形成了怎样的看法?①。
②。
③。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习的生活情形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化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渐学会剖析课标要求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本质问题。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
2.能用微粒的看法解说某些常有的现象。
本节教材以水分子为例,要点研究了分子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过对水的认识,获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其运内容和学动的特别视角,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
大部分学生还不认识水情剖析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可以从微观角度去剖析物质的变化。
本节课学习应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
学习学习建议用微粒的看法解说生活中的某些常有的现象。
着重理论联系本质,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顶用化学。
知识和技术:1、认识分子的特点。
2、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过程和方法:学习目标1、剖析水分子的运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
2、用分子的性质解说一些现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成立微粒观。
2.知道水的天然循环的作用。
1、认识分子的特点。
2、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知识点学习要点:分子的基天性质学习难点:用分子的性质解说一些现象。
分子间隔演示仪、烧杯、高锰酸钾、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教课器具试液、热水、冷水、多媒体等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企图[ 情形创建 ] 多媒体投放图培育学生读片图、识图的[ 问题 1] 天上的雨和雪来能力。
自哪儿,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导入] 今日我们要经过利用学生的“水的三态变化”来解答已有经验制以上问题。
造认知冲[ 板书 ] 一、水的三态变化突,引起学[ 投影 ] 出示目标生的思虑[ 投影 ] 关闭在针筒中的水。
假想把关闭在针筒中的少提升学生学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习兴趣,导为水蒸气,体积会显然增察看图片,思虑、议论、回答,回首旧入课题。
大。
知。
[ 问题 2] 请大家猜想一下,明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有的放矢生什么变化阅读目标,明确任务激发学生学[ 问题 3] 当冰变为水或许习兴趣,培水变为冰时,水分子又有什养学生的么变化“ 微粒[ 投影 ] 展现分子间隔表示观”。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并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4·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节水观念。
【前置作业】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可以称准到0.1g。
称量时,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里);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法码)(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使用方法:量筒的精确度0.1ml。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读数小,实际大;俯视:读数大,实际小。
3、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4、仪器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呈均匀的水膜。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它们有时能幻做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成皑皑白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1:水的三态变化仔细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一、观察与思考?1、注射器中的水受热后,活塞向哪移动?体积变大,活塞向外移动。
2、在这个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二、仔细观察视频,小组内讨论,完成学案。
分子排列方式运动特点冰有序排列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水无序排列一定体积内比较自由运动水蒸气无序排列向空间自由扩散2、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数目和分子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三、水的状态变化的实例解释(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组间展示)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什么缘故?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挣脱分子间的束缚,离开液体表面,变为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②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仪器及药品: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
因为这是2021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
谁能告诉教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生]根据物理上学到的宏观知识很容易的得出,当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冰会逐渐地融化为液态的水,再后来就会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学们知道吗?想不想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出示学习目标]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观察到体积增大了[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测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得出不同的猜测: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制造悬念]:到底哪组同学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动画,看一下你能获得哪些相关信息。
【关键字】八年级
2.1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环的过程,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重点:分子的性质
【课前预习题】
一、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__________ 变化完成的,在此过程中, ___________ 为水提供了能量。
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 ___________ ,完成了水资源的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水是由大量的 ___________ 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用H2O表示水。
水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
2、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点:(1)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填空题
1.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一滴水含有________________ 个水分子。
2.水由冰变为液体,再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 变化;水分子的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 变化。
3.固体的水,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 震动;液态的水,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体积内________________ ;气态的水,水分子
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预习你能解释一下雪是怎么形成的吗?
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一】
1、把封闭的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的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2、再将上述针管拔出冰块,会有怎样的现象?
【知识点】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变化的是___________,不变的是___________。
阅读课本有关不同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内容。
思考‘不同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并制作成图表形式。
【探究二】
根据以上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