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补贴的含义与方式
- 格式:pptx
- 大小:12.58 MB
- 文档页数:12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狭义上,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实证分析:针对某一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3.规范分析: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可能是负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7.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8.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
9.国民供给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
10.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12.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相对。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在本国(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处于比较劣势。
13.国际均衡价格:一国过剩供给等于一国过剩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14.过剩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部分。
15.过剩供给: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我国出口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剖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出口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出口补贴制度成为了各国通过政策手段来保障出口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长期实行出口补贴政策,它为出口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优惠和利益。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制度背后的问题,出口补贴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施行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在此,本文将从我国出口补贴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目的与作用等角度展开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出口补贴制度的内容与特点我国出口补贴制度是指所有为了帮助国内企业增加出口以及改善出口产品质量等目的而开出的财政资支持和项目支持等。
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直接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和配套服务等多种方式。
直接补贴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出口企业生产、流转、运输等生产要素中支付的税金、手续费和成本等。
税收减免是指对出口企业应缴税款部分减免或全免。
信贷支持是指为了帮助出口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而提供的优惠性信贷;配套服务是指如出口信用保险、海关认证等提供给出口企业的内部服务。
从特点上来看,我国的出口补贴制度体现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1、制度覆盖面广,补贴模式完备。
我国的出口补贴制度形式丰富,内容广泛,涵盖了直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
这样的多元化,可以方便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和受益,提高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实施范围广,目标企业多样。
我国出口补贴制度对于对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覆盖外贸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规模、不同形态的企业。
因此,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补贴模式,获得帮助。
3、实施机制灵活,管理方式规范。
我国出口补贴制度中,政府采用了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分级实施的方式,确保补贴流程的规范化、流程化,以及补贴对象的公开透明,让受益者可以了解到补贴的安排情况。
4、目的明确,效果确切。
我国出口补贴制度以提高出口企业对外市场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出口产品品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贸易结构为目标,确保补贴资金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一节补贴与反补贴概述一、补贴的定义及其基本特点补贴的定义补贴:成员国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的支持措施。
补贴的条件⏹一、是由政府或者公共机构提供的⏹二、提供了财政资助或者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三、使企业或者产业得到了利益补贴的基本特点1.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2.补贴是一种财政措施3.补贴的对象是国内生产者和销售者4.受补贴方可以从补贴行为中得到某种“利益”5.补贴的目的是增强国内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二、补贴的分类(一)根据补贴的范围不同:一般补贴和出口补贴一般补贴:政府为某一产品的生产而给予国内生产者的补偿;出口补贴:政府为了刺激出口而给予出口生产者的产品补贴。
(二)根据补贴的方式不同: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直接补贴:政府为鼓励国内某种产品的生产而给予本国生产者的现金补贴;间接补贴:政府通过给予国内生产者在贷款、技术、税收等各种优惠条件和特权措施而资助国内生产者。
(三)根据补贴对国际贸易的扭曲程度: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述补贴1.禁止性补贴:不允许成员方政府实施的补贴,一旦实施,任何受其影响的成员方可以直接采取反补贴措施。
⏹特点:⏹很明确的专门用于影响贸易的补贴⏹对其他成员方最可能受到损害⏹直接对国际贸易产生扭曲⏹直接采取反补贴措施⏹属于红色补贴。
2.可申述补贴:成员方政府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等发展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对国内生产者或销售者进行补贴,若这种补贴对其他成员方的利益造成损害和防碍,其他成员方可以进行申述并诉诸多边争端解决。
⏹特点:⏹其存在具有合理性,WTO允许其存在。
⏹如果运用不当,将造成损害⏹受害方进行申诉并诉诸多边贸易争端解决⏹属于黄色补贴3.不可申述补贴:其他成员方不应采取反补贴措施并不可诉诸多边争端解决的补贴。
⏹特点:⏹为WTO所允许和接受⏹对其他成员方无损害⏹非专向性,普遍适用⏹属于绿色补贴三、反补贴及国际反补贴现状反补贴:成员方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或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而对受补贴的产品进口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对外贸易名词解释对外贸易名词解释离岸价格: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 即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是指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
按此术语成交,卖方负责办理出口手续,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买卖双方费用和风险的划分,则以装运港船舷为界。
计算出口额卖方责任:1、货物装船后应及时通知买方(风险转移)2、承担装船前一切费用3、提供相关单据及办理单证所发生的费用4、提供单据给买方买方责任:1、租船、订舱、通知卖方船名航次及船期并支付开船—目的港的运费2、负担货物越过船弦后的一切风险并支付保险费3、办理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一切进口手续并负担其费用到岸价格:以货物装上运载工具并支付保险费、运费为条件的价格。
又称成本加保险费、运费目的港价格。
简称CIF。
计算进口额16.正常价格: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
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
17.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接受了直接或间接的奖金或补贴,并使进口国生产的同类产品遭受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把补贴税的重要条件。
反补贴税的税额一般按“补贴数额”征收。
其目的在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抵消出口国对该商品所做补贴的鼓励作用。
18.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税率要高,越高越能起到保护作用。
有时税率高达100%以上,等于禁止进口,称为禁止关税(ProhibitedDuty)。
19.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又称收入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为了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对进口商品征收财政性关税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征税的进口货物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无代用的商品,以避免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②征税的进口货物在国内必须有大量消费;③关税税率必须适中,否则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