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工艺中蚊幼虫生物防治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3.12 KB
- 文档页数:3
净水厂摇蚊幼虫治理案例
《净水厂摇蚊幼虫治理案例》
嘿,你知道吗,咱这净水厂啊,曾经可是被摇蚊幼虫折腾得够呛!那一阵子,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啊!就好像家里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赶都赶不走。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净水厂里日常巡查,突然就发现池子里有好多那种小小的、黑黑的东西在蠕动,仔细一看,哎呀妈呀,原来是摇蚊幼虫!当时大家都傻眼了,这可咋办呀!
“这东西咋这么多啊,真是烦死了!”一个同事抱怨道。
“可不是嘛,得赶紧想办法治治了!”另一个同事附和着。
我们开始各种讨论,尝试各种方法。
就好像是在打一场艰难的战役,要找到最合适的战略。
有人说用化学药剂,可又担心会影响水质;有人提议物理打捞,可那简直是杯水车薪。
大家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啊,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尝试,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就好像是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我们采用了生物治理和物理拦截相结合的方式。
这就好比是给摇蚊幼虫来了个两面夹击呀!我们投放了一些对它们有抑制作用的生物制剂,同时在进水口设置了细密的滤网,把它们拦截在外面。
那段时间,大家都齐心协力,每天都盯着治理的进展。
“哇,今天幼虫少了好多啊!”“是啊,我们的办法有效啦!”每个人都兴奋得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净水厂终于摆脱了摇蚊幼虫的困扰。
看着那清澈的水,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像是打赢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我觉得啊,遇到问题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积极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像我们这次治理摇蚊幼虫一样,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利用电击处理杀灭摇蚊幼虫的可行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5-31T10:07:57.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卢靖华[导读] 摘要:供水设施受摇蚊幼虫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440摘要:供水设施受摇蚊幼虫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
摇蚊幼虫的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适应力抵抗力强,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完全去除。
我们通过试验,证实用电击处理方法对杀灭自来水中摇蚊幼虫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设计的电击装置,内部装有电极,两边与水管连接。
当自来水流经电击装置时,如有摇蚊幼虫,电极就自动释放出强电流,将自来水中摇蚊幼虫电击致死,杀灭率很高。
关键词:自来水摇蚊幼虫电击处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江河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厂原水富营养化,以水体中的藻类及其它有机杂质为食物的摇蚊幼虫,在自来水的供水系统中孳生繁衍,污染水质。
现时,水厂对摇蚊幼虫的防治手段,主要集中在化学杀灭,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和人工清洁等方面。
但化学法处理受水质条件严格限制,且摇蚊幼虫易产生耐药性;水厂的混凝沉淀和过滤消毒等手段也只能去除一部分摇蚊幼虫;对净水构筑物人工清洗、浸泡等清洁手段不仅影响供水,且花费大,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为此,我们开始进行此方面的试验,进而开发出这种全新的技术,杀灭自来水供水管道中的摇蚊幼虫,作为传统净水工艺中的辅助工艺设施,以提高供水的质量,保证供水的安全。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电击装置WF—3G型,功率可调,最大功率840W,正常使用功率270W,处理水量20M3/h。
(2)、摇蚊幼虫,采集虫卵在自来水中孵化并培养为各个龄段幼虫。
(3)、体视显微镜。
2、方法:第一阶段试验。
(1)在二楼放一个100公升水桶,桶内分别投加一龄和四龄摇蚊幼虫,用2吋PVC管连接入电击装置,自来水采用进水虹吸自流。
(2)出水口处装一个400目滤布袋,收集到的幼虫脱氯自来水中培养2小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其能否活动。
第39卷 第2期2007年2月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HARB I N I N STI T UTE OF TECHNOLOGY Vol139No12Feb.2007给水处理过程中摇蚊幼虫的氧化杀灭与去除孙兴滨1,2,崔福义1(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E2mail:sunxingbin1025@;2.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系,哈尔滨150040)摘 要:本文研究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原水中不同龄期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了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1龄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龄期的增长摇蚊幼虫对化学氧化剂的耐受性不断增强,与其它2种氧化剂相比,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二氧化氯投加量015mg・L-1,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作用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生物活性降低的1龄幼虫;混凝沉淀工艺能够完全去除原水中2-4龄幼虫,二氧化氯投加量110mg・L-1,原水中4龄幼虫经混凝沉淀后在24h内死亡.试验证明化学预氧化剂的氧化灭活与其他水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作用,是解决摇蚊幼虫污染问题的基本策略.关键词:摇蚊幼虫;给水污染;预氧化杀灭;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T U991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67-6234(2007)02-0242-04Study of k illi n g and re m ova l on ch i rono m i d l arvae w ith ox i dan tsi n wa ter trea t m en t syste mS UN Xing2bin1,2,CU I Fu2yi1(1.School ofMunici pal and Envir on mental Engineering,Harbin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Harbin150090,China,E2mail:sunxingbin1025@163.co m;2.Depart m ent of Envir on mental Scienc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The killing effects of several oxidants,including chl orine,chl orine di oxide and oz one on the differ2 ent instar larvae of chir onom id in s ource water were investigated.I n additi on,the cooperati on re moval effect on the first instar larvae of chir onom id was als o evaluated after p re-oxidati on by oxidants,f oll owed by clarifi2 cati on p r 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 olerance of chir onom id larvae on oxidants was strength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star.chl orine di oxide possessed better killing effect than the other t w o oxidants.The coopera2 ti on effect of p re-oxidati on and clarificati on p r ocess after p re-oxidati on could comp letely eli m inate the first instar larvae of chir onom id with l ow activity by using the chl orine di oxide of015mg・L-1dose.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instar larvae of chir onom id in ra w water could be thor oughly re moved by coagulating p reci p ita2 ti on p r ocess,the f ourth instar larvae of chir onom id in the raw water would die within24h with the chl orine di2 oxide dose of110mg・L-1after coagulati on and sedi m entati on p r ocess.The experi m 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operati on effect of killing by p re-oxidati on and water treat m ent p r ocess was a better app r oach t o s olve chir ono m id larvae polluti on in water treat m ent syste m.Key words:chir onom id larvae;water polluti on;p re-oxidati on killing;contr ol strategy收稿日期:2005-0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8026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011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0213036);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孙兴滨(1970—),男,副教授;崔福义(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摇蚊幼虫是水体中分布范围广的一类水生昆虫,国外多采用摇蚊幼虫作为污染物质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测试生物[1].天然水体污染程度的加重,直接导致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适应富营养水体的摇蚊幼虫却占优势地位[2],摇蚊幼虫在水库、湖泊类水源水中的大量孳生,导致其可以在城市净水工艺中出现[3],尽管目前并没有证实它们的生物体会威胁到公众健康[4],但是大多数人常常把这些生物的存在和饮用水不卫生联系起来,引起对水质信心的下降.英国的艾塞克斯城,美国的塔科马市、洛厄尔城,中国的广东、天津、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城市净水工艺中都相继发生过比较严重的摇蚊幼虫污染事件[5~7].近年来国内一些自来水公司相继开展了一些防治实验,包括喷雾驱蚊方法、化学药剂浸泡杀灭实验[7]等,主要集中在摇蚊幼虫大规模暴发时采用的紧急防治方法,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研究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原水中不同龄期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并对使用不同化学预氧化剂情况下,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浮游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进行了考察,从而提出了解决摇蚊幼虫污染问题的基本策略.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试验所用摇蚊幼虫接种自野外,经标准方法培养繁殖后供试验使用[1].试验用水取自深圳某水厂的生产原水,水质:水温24~26℃;pH6.5~7.0;浊度10~13NT U;COD M n1.7~2.2mg/L;澡度1.5×107个/L. 利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不同化学氧化剂对原水中不同龄期摇蚊幼虫的杀灭效果,试验水样中摇蚊幼虫的密度为15个・L-1,每组试验重复3次,并设空白组对照,试验温度控制在25℃.化学氧化剂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投量2mg・L-1(以A l2O3计),搅拌16m in后,静沉35m in,静沉结束后统计摇蚊幼虫的死亡率.摇蚊幼虫的死亡标准:以玻璃棒轻压摇蚊幼虫的尾部3次后不做“8”运动[7].碘量法测定液氯和臭氧浓度,连续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浓度.在上述试验基础上,研究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营浮游生活的1龄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以1龄幼虫为试验对象,混凝烧杯实验条件同上,静沉结束后取上层清液对1龄幼虫的去除情况进行考察;经上述相同的试验步骤后,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试验,试验中采用的滤柱为直径15c m,高度150c m的有机玻璃柱,滤料为单层,粒径为018~112mm, K60=112,厚度100c m,滤速为7m・h-1,过滤周期为24h.过滤开始后,在滤柱出水口处用300目纱网截留1龄幼虫,统计滤后水中1龄幼虫数量.每组试验重复3次,并设空白组对照.2 结果利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不同化学氧化剂对原水中不同龄期摇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营浮游生活的1龄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211 不同化学氧化剂的灭活效果混凝沉淀后,化学氧化剂对不同龄期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如图1所示.图1可见,不同龄期摇蚊幼虫对化学氧化剂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龄期的增长耐受性不断增强.摇蚊幼虫对液氯的耐受性极强,在10mg・L-1的投加量下,1、2龄幼虫的灭活率分别只有40%和2617%,而3、4龄幼虫均未见死亡;臭氧有较强的灭活作用, 215mg・L-1和4mg・L-1的投量可以完全杀灭水中的1、2龄幼虫,但对于4龄幼虫却要10mg・L-1的投量;在相同投加量下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强于臭氧,投量分别为110mg・L-1和115mg・L-1时,经混凝沉淀后可彻底杀灭1、2龄幼虫,同样对于4龄幼虫,在10mg・L-1的投量下,才能达到100%的灭活率.212 接触时间对灭活效果的影响 由于4龄幼虫最难于被杀灭,因此以4龄幼虫为氧化灭活的试验对象,重复上述试验,考察了在不同接触时间下的4龄幼虫死亡情况.试验结果如图2~4.从图2~4可以看出,二氧化氯投加量低于018mg・L-1对4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不好,接触24h仍有1313%的存活率;当投加110mg・L-1时,接触24h时4龄幼虫的灭活率可以达到100%;投加210mg・L-1时,达到100%灭活率的接触时间为6h.而原水中投加臭氧对4龄幼虫的杀灭效果较差,在试验的最大投量2mg・L-1时,接触24h仅有4617%的灭活率,且摇蚊幼虫的死亡多集中在最初的6h内,其后随接触时间延长,其灭活率变化不大;而液氯随接触时间延长,4龄幼虫的灭活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投加8mg・L-1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213 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1龄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试验中发现,2-4龄摇蚊幼虫经混凝沉淀后全部随矾花沉降在容器底部,对沉后水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以1龄幼虫为试验对象,考察了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对1龄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混凝烧杯实验条件同上,静沉结束后取上层清液考察对1龄幼虫的去除情况;经上述相同的试验步骤后,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试验,考察预氧化与・342・第2期孙兴滨,等:给水处理过程中摇蚊幼虫的氧化杀灭与去除图1 氧化剂对不同龄期摇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水处理澄清过程对1龄幼虫的协同去除效果.试验结果如图5~7.由图5~7可以看出,未经氧化灭活的1龄幼虫经混凝沉淀、过滤后去除率仅为4617%,说明单纯依靠传统的澄清工艺难以完全除去营浮游生活的1龄幼虫;在相同的氧化剂投量条件下,经混凝沉淀、过滤后1龄幼虫的去除率高于单纯灭活试验的灭活率(见图1).3种氧化剂中二氧化氯的实际效果最好,仅需要015mg ・L -1的预氧化投加量,就可以保证经混凝沉淀、过滤后,完全去除原水中的1龄浮游幼虫;臭氧的效果次之,需要110mg ・L -1的投加量;而对于传统的预氯化工艺,投加量较大(4mg ・L -1).图2 不同接触时间下液氯对4龄幼虫的杀灭效果图3 不同接触时间下臭氧对4龄幼虫的杀灭效果图4 不同接触时间下二氧化氯对4龄幼虫的灭活效果图5 预氯化与水处理澄清作用对1龄幼虫去除效果・442・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9卷 图6 臭氧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作用对1龄幼虫去除效果图7 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作用对1龄幼虫去除效果3 讨 论预氧化后,原水中一部分生命力较弱的1龄幼虫被氧化剂杀死,而另一部分生命力较强的1龄幼虫尽管未被杀死,但生命活性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在水处理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矾花体的覆盖、携带作用和滤料的截留作用而得到有效地去除,二氧化氯作为预氧化剂的实际效果最好,015mg ・L -1的投加量,就可以保证经混凝沉淀、过滤后,完全去除原水中的1龄浮游幼虫.因此在生产中并不要求将摇蚊幼虫全部灭活,应将氧化灭活与其他水处理单元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就能很好地解决摇蚊幼虫污染问题.混凝沉淀工艺可以完全去除原水中2~4龄幼虫,不会影响到沉后水水质,绝大部分随矾花一起沉降的2~4龄幼虫在沉淀池排泥时得到有效去除,其余的则可以在沉淀池中孳生,羽化后的摇蚊成虫在水面产卵,近而威胁沉后水水质.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预氧化投加量在110mg ・L -1以上,经混凝沉淀后原水中最难于杀灭的4龄幼虫在24h 内死亡,这说明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可以避免原水中摇蚊幼虫在沉淀池中的孳生;对于臭氧预氧化和预氯化工艺,在正常的投加量下,原水中没有被预氧化灭活的摇蚊幼虫可以在沉淀池中二次繁殖,所以缩短沉淀池排泥周期和定期清洗沉淀池,能够有效减少摇蚊幼虫的种群生物量和沉淀池水面摇蚊密度;尤其是在摇蚊幼虫的高发季节,定期采用投氯静态浸泡方式来杀灭沉淀池中孳生的摇蚊幼虫,是经济有效的处理措施,试验证明液氯投加量8mg ・L -1,接触24h,原水中难于杀灭的4龄幼虫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4 结 论1.化学氧化剂的杀灭效果随摇蚊幼虫龄期增长逐渐下降;与其他2种氧化剂相比二氧化氯对原水中摇蚊幼虫具有更显著的灭活作用,投量分别为110mg ・L -1和115mg ・L -1时,经混凝沉淀后可彻底杀灭1、2龄幼虫,在10mg ・L -1的投量下,4龄幼虫的灭活率达到100%.2.混凝沉淀工艺能够完全去除原水中2~4龄幼虫,沉后水水质不会受到影响;1龄摇蚊幼虫营浮游生活,在预氯化对其作用甚微的情况下,可以随沉后水进入过滤工艺,并穿透常规的石英砂滤池进入清水池.3.二氧化氯预氧化投加量110mg ・L -1,经混凝沉淀后原水中的4龄幼虫在24h 内死亡,投加量210mg ・L -1,死亡时间为6h;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对1龄幼虫的去除效果,二氧化氯投加量015mg ・L -1,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作用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生物活性减低的浮游幼虫.参考文献:[1] WATTSM M ,P ASCOE D.U se of the fresh water mac 2r oinvertebrate Chir onomus ri parius (D i p tera:Chir ono 2m idae )in the assess ment of sedi m ent t oxicity[J ].W a 2ter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1996,34(7):101-107.[2] GTI RGY D,JUD I T M.An atte mp t t o trace eutr ophi 2cati on in a shall ow lake (Balat on,Hungary )using Chi 2r onom ids[J ].Hydr obi ol ogia .1983,103:169-175.[3] HE I N M van L,D ick W B,Geo L B,et a l .Sa mp lingand quantifying invertebrates for m drinking water dis 2tributi on mains [J ].W ater Research .2004,38(3):1101-1112.[4] World Health O rganizati on .Guidelines f or D rinkingW ater Quality[R ].Geneva:World Health O rganiza 2ti on .1996,953.[5] M I CHAE L K A .Ne w strategies f or the contr ol of the par 2thenogenetic Chir ono mid [J ].Jou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 o Contr ol A ss ociati on .1997,13(2):189-192.[6] 崔福义,安东,孙兴滨等.水体中摇蚊幼虫的孳生规律及其控制途径[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2004,5(7):1-4.[7] 宋志慧,陈天乙,刘如冰.三丁基锡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J ].环境科学.1998,19(2):87-88.(编辑 姚向红)・542・第2期孙兴滨,等:给水处理过程中摇蚊幼虫的氧化杀灭与去除。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左金龙;崔福义;孙兴滨
【期刊名称】《水处理技术》
【年(卷),期】2006(32)9
【摘要】摇蚊幼虫(红虫)难以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成为困扰水厂正常
生产运行的问题。
通过介绍摇蚊生物学特性和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染途径,将国内外
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总结,展望了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饮用水;水处理;摇蚊幼虫;防治技术
【作者】左金龙;崔福义;孙兴滨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25
【相关文献】
1.饮用水处理系统中摇蚊幼虫的污染及防治技术研究 [J], 王珊;张克峰;李梅;刘麒;
孔祥瑞
2.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崔福义;孙兴滨;张金松;徐峰;刘丽君
3.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J], 王淑康;陈超;等
4.城市供水系统摇蚊幼虫污染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 朱丹;苏鸿雁;郑永春
5.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张旭;张小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来水摇蚊幼虫处置方案自来水摇蚊是一种在自来水管道中生活的害虫,它们的幼虫会在自来水管道中滋长,严重时会对自来水质量产生威胁,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处置方案来对自来水摇蚊幼虫进行防治,并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自来水摇蚊幼虫的生态自来水摇蚊在自来水管道或水池中生活繁殖,其幼虫依托于这些场所。
幼虫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质和水体环境,其中最适宜幼虫生长的水质是富含有机质的水和富含矿物质的生物质。
此外,温度、光照、PH值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自来水摇蚊幼虫的发育。
自来水摇蚊幼虫的防治措施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对自来水管道的改造、加装设施等手段,防止自来水摇蚊的滋长。
比如,在自来水管道中的设计中加装换流舵、搅拌装置等设备来保持水流的畅通和水质的均匀;或通过在自来水管道的入口处设置过滤网等设备,阻隔自来水摇蚊幼虫的进入。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杀虫剂、加药等手段,杀灭自来水管道中的自来水摇蚊幼虫。
喷洒杀虫剂一般是采用在自来水管道入口处喷洒,或利用水合剂加药来消灭自来水摇蚊幼虫。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天敌,如鱼、螳螂、蜘蛛等来保持自来水管道的生态平衡,阻止自来水摇蚊幼虫的生长和繁殖。
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引入的天敌的数量、适应环境等因素都会对生物防治的效果产生影响。
自来水摇蚊幼虫处置的建议在防治自来水摇蚊幼虫时,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但建议化学防治措施应在有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避免对自来水质量产生不正常的影响;生物防治需要引入天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入策略。
因此,适当采用物理防治措施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来预防自来水摇蚊幼虫的滋长:1.不使用非法水源或池塘等未经净化的水;2.不把厨余等有机物倒入下水道中;3.定期使用把下水道内的干垃圾、沙土、污垢、发垃圾等敲开,使其排出,定期清理自来水管道等;4.把自来水自行净化,如加药、用滤网等方式;5.擦干自来水龙头等出水口,避免积水。
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Abstract: In all the problems in water supply, the remove of Chironomus larva (red worm) from drinking wat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remove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So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both the living habit and distribution of Chironomus larva in th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the methods in removing Chironomus larva at present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demonstrated. Also the research status、advantage and limit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remove of Chironomus larv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some scientific tendencies were prospected. It was suggested that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to the raw water and optimizing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the feasible way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llution.Key word: water treatment; chironomus larva; prevention摇蚊幼虫(红虫)大量孳生是由于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而变得日益突出的困扰供水界的新问题。
1引言摇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摇蚊科(Chironomidae)。
摇蚊的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其中幼虫期最长,也是摇蚊生活史中惟一需要进食的阶段。
摇蚊幼虫在成蛹前共经历3次蜕皮,分为4个龄期。
摇蚊幼虫体内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红色,所以又俗称红虫。
摇蚊的幼虫初期具有趋光性,经过3~6d 浮游生活后,转入底栖生活。
幼虫的食性有植物食性、捕食性与杂食性之分。
植物食性种类以噬食植物组织为食,捕食性种类以甲壳类、寡毛类和其他摇蚊幼虫为食,杂食性种类则以细菌、藻类、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为食[1]。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由于水中营养物质丰富,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加之适合的温度及光照条件,使摇蚊幼虫大量生长繁殖。
2摇蚊幼虫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危害摇蚊幼虫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以池底有机物为食,且食量可观,大量繁殖时,造成生物反应池内原有的生物量不足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有时在摇蚊幼虫爆发的季节,回流到反应池的摇蚊幼虫会阻塞填料及管道,尤其是在低位管道中,阻塞水流的正常流动,影响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不得不采用人工进行清理,使运行成本及劳动强度增加,所以摇蚊幼虫的防治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2]。
3摇蚊幼虫的防治方法摇蚊幼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微生物法等4种方法。
3.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微滤法、光诱捕法、紫外光杀灭法、超声波法、喷雾法等。
3.1.1喷雾法喷雾法的原理是在水处理构筑物上架设喷雾装置,防止摇蚊成虫在池壁上产卵,还能使刚羽化出来的成虫被打湿而不能起飞进而交配。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通常只在沉淀池上方布设喷雾装置,这是因为沉淀池水面平稳,有利于摇蚊产卵及其幼虫的生长。
喷雾装置喷嘴的选择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西村水厂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喷雾法对摇蚊的驱赶率达90%,其每小时处理能力为33000m3,设备投资为20万,吨水运行成本污水处理系统中摇蚊幼虫的控制方法李正阳1罗丹2包少可3(1.东达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13;2.辽宁广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41;3.沈阳振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14)摘要:摇蚊幼虫在水处理系统中经常出现大量繁殖,造成污水处理管道堵塞,因此对摇蚊虫的控制近来受到越来越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