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以生命关怀_基于苏北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369.26 KB
- 文档页数:4
苏北农村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及改进策略作者:刘艾清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10期摘要:入职1-5年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对苏北农村入职1—5年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苏北农村青年教师的工资不高,周课时多,日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职业意识不太积极,有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知识不足,心理调适方法有限,缺少心理健康培训疏导。
应采取优化生存环境、维护心理健康、多渠道开阔视野等策略,改进苏北农村青年教师生存现状。
关键词:苏北农村;青年教师;生存现状;改进策略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27-05一、研究背景美国学者伯林纳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1]他认为,刚入职的新手教师2—3年后成为熟练新手教师;之后经过3—4年成为胜任型教师;再往后经过5年左右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胜任型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会成为专家型教师。
可见,教龄1—5年左右的教师状态对其职业后续发展非常重要。
笔者一直关注苏北农村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心理状态,陆续收集了一些真实的资料。
本文选取农村教师群体中教龄1—3年的新手教师和4—5年的胜任型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其生存现状。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教龄段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入职1—5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二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年龄一般都近30岁,他们面临职业适应、人生转折、人事关系等多重压力,尤其是处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如意的农村环境下,压力尤其巨大。
了解其生存现状,对优化苏北农村教师队伍和农村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苏北农村青年教师生存现状分析笔者因为课题“苏北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改进策略”的研究,基于本人对农村学校的调研,参考了SCL-90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和其他学者的一些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成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利用苏北农村教师集中培训和十多所苏北农村学校开学集中开会的机会开展了问卷调查。
·策划人语·赋能,即赋予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或能量。
我们依据乡村教师不同的发展状态,或是搭建“脚手架”,或是提供“起跳板”,或是注入“助推剂”,从而让乡村教师能够不断定义未来,变革现在,追求生命的激情、发展的兴趣和美好的未来。
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赋能,要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主导自己的发展。
这是从“要求”教师发展到教师“渴望”自我成长的转变。
乡村教师生活在城乡变革过程的诸多不确定性中,但正是这“不确定性”成就了教师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选择性”,让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拥有主导权。
二是改变成长的环境。
这是从“制约”教师言行到教师“主动”突围发展瓶颈的转变。
新农村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视界,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断思考与行走,乡村教师要勇于构建自己的发展地图,主动建立起自身与学科、与教育、与儿童的深度关联。
三是分享实践的经验。
这是从“规范”实践范式到教师“自觉”反省实践行为的转变。
乡村教师要重估乡村教育的价值,让教育生活变得“活力四射”;要重建乡村教学的范式,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要重构乡村教育的生活,让自身变得“美不可言”。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努力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让各方观点进行对话。
有从省域层面分析江苏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反思;有从市域层面分析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立意与探索;有从区域层面分析乡村教师共生动能的机制与成效;有从学校层面分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痛点和兴奋点。
赋能,就是让乡村教师不断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激情,并能努力抓住发展机遇,从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赋能二〇一九年第七十期本期策划人:蒋保华江苏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徐伯钧【摘要】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事关我国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了顶层设计,江苏根据本省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积极探索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路径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的培训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调查与思考,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提出建议。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分析1.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在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1.2 教师队伍结构的老化由于城乡差距,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结构老龄化,年轻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均存在较大不足。
1.3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农村地区教师相对城市教师更需要专业培训和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的教师培训与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2.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农村地区教师在各学科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
2.2 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水平。
2.3 建立完善的教师奖惩机制在农村地区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奖惩机制,对于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激励农村教师积极进取。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3.1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通过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培训资源,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3.2 引导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通过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3.3 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对农村地区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对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激励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结语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相信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思考摘要:农村教师生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目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农村教师本人应当正确看待、理智分析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并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使之朝理想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农村教师;生存状况;教育;问题一、农村教师生存状况(一)工资待遇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经统计调查,50%的农村教师工资实际收入在1000元以下。
与2007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319元相比,这样的收入水平实在不能反映农村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贡献。
农村教师在学校里的工作任务大致有4个大类14个项目,基本都不计工作量,也没有相应的报酬。
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也就是所谓的“三险一金”,是当前教师福利待遇的主要内容。
由于福利发放主要依靠各地区、各学校收入状况,所以,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是导致农村教师耗费精力四处找活挣钱而教学则能应付就应付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样的情况得不到改善,那么把教学工作当成业余任务来应付的农村教师将会越来越多。
那时真正受到损害的就只能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和国家的未来。
(二)工作压力重,职业倦怠心理普遍存在许多农村中学教师平均周课时量达18节左右,小学教师则在20节以上,农村教师跨学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上课十分常见。
沉重的教学任务和家庭负担压力,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职业热情,并且农村学校没有经费实施管理激励,也导致农村教师普遍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调查显示,在压力状况方面,有45.25%的教师反映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有29.83%的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两者加起来占到被调查教师总数的75.08%,另外,由于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机会、工资待遇等与城市的差距,农村教师的压力明显高于城市教师。
专家认为,农村教师压力问题是一个必须引起社会充分关注的问题。
农村教师论文:农村教师生存状态及理性思考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三农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教育日益得到重视,而作为农村教育支柱的农村教师更需引起关注。
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而,考察农村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了解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文化心理,使教育政策的制定更好地反映农村教师的愿望,激励农村教师的敬业精神,提升农村教师的精神价值,是当前迫切、必然的要求。
一、农村教师生存状态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指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个体或群体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及表现出的精神面貌。
当今,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经济文化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村庄的历史感和共同体意识不断销蚀,旧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正在解体,但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
本文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考察即是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一)经济地位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地区农村教师工资在农村社会经济收入中居中等水平。
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特点,相对而言,老年教师和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会被认为工资较高,待遇优厚。
而中青年男教师则“最怕别人提工资问题”,许多中青年男教师表示自己的工资不如“未吃公家饭”的昔日小学同学或中学同学。
这种经济上的尴尬与压力,显然与农村教师自身“寒窗数十载而终跳龙门”身份形成落差,加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对于物质的欲望与渴求,部分中青年男教师开始从事第二职业,赚外快。
(二)职业压力农村教师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没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丧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优质生源的流失市场经济打开了农村社会的大门,农民手头宽裕以后,有更多农村人愿意花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或者农村其他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这更使得一些农村学校困境加剧,每个班级所剩优秀学生寥寥无几,学生成绩令人担忧。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学生们所取得的进步往往能使教师产生较高的社会成就感。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与策略思考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和策略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
农村教师可能面临教育资源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对于专业发展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授课和网络教育等方式进行教育,使农村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可以通过考试、教学观摩、学科竞赛等方式进行,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评估体系应该注重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而不仅仅关注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晋升、奖励和岗位调整的依据,激励农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需要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等方式,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学术研究的资源支持,如购买学术期刊、图书等,同时建立学术研究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
学校应该营造尊重教师的教育氛围,鼓励教师提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并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提供妥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使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和策略思考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完善的评估体系、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以及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