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3.3三视图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课件(新版)湘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4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上节课中的小结内容)2、说一说:直三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做一做: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4、讲一讲:你知道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获二、讲解例题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是支架的三视图例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解.图如图29.2-7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三、巩固再现一个六角螺帽的毛坯如图,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50mm,高为 200mm,内孔直径为200mm.请画出六角螺帽毛坯的三视图.四、作业课本习题本节课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 三视图第2课时棱柱的三视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棱柱的有关概念,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画含有看不见棱的几何体的三视图.3.由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后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棱柱的有关概念及其三视图.难点:由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后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小明学习了三视图的画法后,画出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你能想象这个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吗?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进行口答.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新知合作探究1.棱柱的定义相对的两个面是平行且全等的多边形的多面体叫做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称为斜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称为正棱柱.棱柱的底面是几边形,就称这个棱柱是几棱柱.2.棱柱的分类棱柱是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例1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的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到物体有两个面的视图是矩形,它们的交线是一条棱(中间的实线表示),可见到,另有两条棱(虚线表示)被遮挡;由左视图可知,物体左侧有两个面是矩形,它们的交线是一条棱(中间的实线表示),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物体的形状是正五棱柱.【归纳总结】虑整体图形.3.三视图的有关计算例2 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 (图中尺寸单位:师生活动:的侧面展开图,然后进行面积的计算.【解】由三视图可知,密封罐的形状是正六棱柱.密封罐的高为50 mm ,底面正六边形的直径为如图,是它的展开图.由展开图可知,制作一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为6×50×50+2×6×12×50×50sin 60°=6×502×1⎛ ⎝≈27 990(mm 2).教学反思【归纳总结】1.三种图形的转化:.↔↔三视图立体图展开图2. 由三视图求立体图形的面积的方法:(1) 先根据给出的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并确定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2) 将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展开图),观察它的组成部分. (3) 最后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展开图的面积.【新知应用】例3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所标数据,求该几何体的表面 积和体积.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求立体图形面积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讲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圆柱、长方体组合而成.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然后相加即可.【解】该图形上、下部分分别是圆柱、长方体,根据图中数据得: 表面积为20×32π+30×40×2+25×40×2+25×30×2=(5 900+640π)(cm 2),体积为25×30×40+102×32π=(30 000+3 200π)(cm 3).课堂练习1.( )第1题图A.四棱锥B.四棱柱C.三棱锥D.三棱柱2. 一个长方体的左视图、俯视图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其主视图的面积为( )教学反思第2 A. 6B. 8C. 12D. 24 3. 一个物体的俯视图是圆,则该物体有可能是_______.4. 在一仓库里堆放着若干相同的正方体货箱,仓库管理员将这堆货箱的三视图画了出来.箱.第4题图5. 如图是一个由若干个棱长为1 cm 的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1) 请写出构成这个几何体的正方体的个数为_______; (2) 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第5题图6. (1) 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请补画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第6(2) 一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描述这个直棱柱的形状,并补画它的左视图.第6题图(2)教学反思7.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试描述这个零件的形状,并求出此三视第7题图参考答案1.D2.B3.圆柱,球4.95.(1)5 (2)20 cm 26.解:(1第6题答图(1)(2第6题答图(2)7.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上面是一个圆锥,下面是一个圆柱.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π×22+2π×2×2+π×2×4=20 π.课堂小结学生先自主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布置作业教材第89页复习题B 组1~2题板书设计25.2 三视图 第2课时 棱柱的三视图教学反思2.三视图的有关计算教学反思(1)三种图形的转化:三视图立体图展开图.(2)由三视图求立体图形的面积的方法:①先根据给出的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并确定立体图形的长、宽、高.②将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展开图),观察它的组成部分.③最后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展开图的面积.。
之间的关系;③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④结合具体实例,初步体会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情境问题引入活动内容: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句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学道理?2小明昨天买了一本字典,假如有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左面、上面照射这本字典,得到正投影图形是什么?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信息,体会特点)活动内容:1如图,这个物体可以看做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的?2假如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左面、上面投射到物体上,你能想象出它的正投影吗?试着画出来。
附答案活动目的:这一部分是对情境引入的深化,让学生经历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在前面的基础上将长方体增加到大小不一的两个,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在情境引入的基础上,清楚长方体三视图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得到两个长方体组合的三视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在情境引入的铺垫下,通过自己的探究,从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体验,亲身体会和经历了两个长方体组合的三视图的抽象过程。
而且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三视图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
事实上,通过长方体三视图特点的一个自然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三种视图的特点,这就为下一课时画棱柱三视图打好了基础。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参照教材提供的几何体,提出问题: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2)你能在下列图形中找出上面几何体对应的主视图吗?(3)你能想象出它们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吗?与同伴交流,请你试着画出来。
(4)你能说出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特点吗?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画出三种视图的特点。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让学生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三视图的特点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问题串的回答,使学生经历由圆柱、圆锥和球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三视图的把握,对三视图的学习又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