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 新型伪影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87.17 KB
- 文档页数:4
东芝Aquilion 64排CT伪影分析与检修(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汤卫英 225003)[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芝Aquilion 64排CT安装过程中的过程。
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多层螺旋CT之一,曝光一次可同时采集64幅图像,它具有最快的时间分辨率,最薄的扫描层厚,最好的各向同性成像。
可进行高速、低X线剂量、大范围扫描。
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可利用其工作站进行先进的图象后处理,为CT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我院引进了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现将装机过程中出现的伪影现象分述如下。
1、伪影现象一(如下图)1.1伪影现象:装机过程中,模扫描时出现多种环状伪影,扫描过程扫描不中断,无错误提示。
1.2分析与检修:重做小视野、中视野、大视野、特大视野模校准和空气校准,伪影没有消失。
多次扫描检测各个视野的图像得出如下规律:1.2.1用0.5mm*64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所有的扫描视野图上44行图上可见同心圆的环状伪影,外围有放射状伪影。
1.2.2用0.5mm*64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特大视野和大视野上27行图上可见半径很大的环状伪影,轴心无伪影。
1.2.3在0.5mm*32的扫描条件轴扫模式下,在28行图像上出现齿轮状伪影。
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他测试图像正常,CT值正常,扫描不中断,无错误提示。
CT图像伪影是指扫描重建出来图像的CT值与物体真实衰减系数之间的差异,或指的是受检体中根本不存在,而图像中显示出来的影像。
本机的探测器为固体探测器,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当机房温差达到5℃时,就有可能产生同心圆伪影。
所以本着先易后难的维修原则,首先检查水模校准和空气校准数据,并利用DCA(东芝CT维修软件)中的DAS Test测试方法检测从数据采集系统(DAS)到控制台的数据传输情况,数据传输正常,排除数据传输问题。
根据经验分析,应该是从数据采集系统以前的数据采集部分产生的。
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分析作者:张辉郑广平罗杰棋魏方军王展云永兴王立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对比剂在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120例行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
A组采用对比剂70 ml+0.9%氯化钠30 ml, B组采用对比剂50 ml+0.9%氯化钠30 ml, C组采用对比剂30 ml+0.9%氯化钠30 ml。
比较三组患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显影CT值及图像质量。
结果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显影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分别为(752.32±62.18)、(89.22±7.65),低于A组的(805.33±75.38)、(102.03±1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头颈部CTA检查,选用30 ml对比剂剂量时可有效降低静脉伪影,提高头颈部CTA成像质量。
【关键词】不同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临床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20.11.011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主要用于筛查头颈部血管畸形、夹层、狭窄等疾病,其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广泛。
医疗装备 2019年9月第32卷第17期 Medical Equipment, September. 2019,Vol. 32, No.17随着科技与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CT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4排螺旋CT可充分利用X线剂量调控技术,有效降低X线辐射剂量,具有准确、安全、便捷及无创等诸多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1]。
但64排螺旋CT易出现伪影故障,影响其临床应用。
现就64排螺旋CT伪影故障实例及维修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1 伪影故障1.1 故障现象64排螺旋CT扫描过程中出现环状伪影,但未出现扫描中断情况,无错误提示。
1.2 故障分析分别实施空气校准、特色视野模校准、大视野校准、中视野校准以及小视野校准,伪影故障仍存在。
针对上述视野图像实施反复扫描检查之后,其主要表现为:(1)0.5 mm×64扫描条件下,选择轴扫模式,对应的扫描视野图上面44行图像可见同心圆环状伪影图像,外围位置存在放射状的伪影图像;(2)0.5 mm×64扫描条件下,选择轴扫模式,大视野与特大视野上面27行图像可见极大的环状伪影图像,轴心位置不存在伪影图像[2];(3)0.5 mm×32扫描条件下,选择轴扫模式,28行图像上可见齿轮状伪影图像。
该故障仅存在以上3种情形,其余测试图形及CT值均正常,扫描进程无中断,且无错误提示。
1.3 故障维修CT图像伪影主要指扫描重建后的图像CT值与物体真实衰减系数存在差异,或受检体本身不存在,但CT图像显示出来的差异。
64排螺旋CT所使用的探测器主要为固定探测器,其本身对温度要求相对较为苛刻,在机房温度超过允许值5 ℃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伪影现象。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检查空气校准与水模校准数据,同时利用软件测试数据,发现数据处在正常范围。
根据经验,判断可能是在数据采集系统之前出现的故障。
分析64排螺旋CT 数据采集流程图:主探测器—38块QV板—19块ADC板—Control接口板—数据传输通道。
故障现象和图例:我院GE LightSpeed64排VCT在扫描过程中发现扫描的图像周围出现高密度环状伪影,并且伪影出现位置、伪影形态基本相同,进行Detail calibration后故障依然,排除软件可能。
环状伪影图故障分析:进入系统log信息提示栏,发现系统反复提示信息“Interface Boards Encoun-tered An Error During ASIC L inearization。
DIFB:19、Chan:2006、Stage:3、Coeff:0。
分析:19号DIFB电路板可能有故障,进入维修菜单,选中image quality选中scan analysis选中图像源,分别用plot msd和plot vvc两种方法进行深度分析。
两种分析方法图表两种分析方法结果指向是一致的,在DSA/DETECTOR CHANNEL MAPPING窗口输入8A,362,得出结果如下分析结果图分析结果和LOG报错有不一样的指向,LOG指向19号DIFB板,DSA/DETECTOR CHANNEL MAPPING指向11号DIFB板。
检修方法:将19号DIFB板和27号DIFB板对调,11号DIFB板和3号DIFB板对调后扫描水模,环状伪影消除。
但是扫描了30个病人后,在头颅扫描时出现斑痕状伪影。
分析:斑痕状伪影和环状伪影不是关联故障。
因为本机更换多只球管后,没有抽真空补油,怀疑是球管中气泡导致的伪影,决定用补油排空的维修方案予以排除故障。
补油后,运行Detail calibration,扫描水模,斑痕状不规则伪影故障消失。
跟踪观察,使用半天后又出现位置、形态和系统log信息提示都基本一样的环状伪影。
分析:环状伪影反复出现,11号D IFB和19号D IFB都交换过位置,但故障现象没有改变形态和位置,根据错误信息继续向Detector前端排查,考虑Moduel故障可能(DAS主要的功能是接收到穿透人体后到达Detector Module的X-ray,由FRDM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DIFB(下转第51页)GE LightSpeed64排VCT伪影维修和排除谭德军(淮安市肿瘤医院设备科江苏淮安223200)【摘要】故障现象在图像周围出现高密度环状伪影。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症,常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至肺动脉所致。
肺栓塞是以呼吸急促、胸痛、咳嗽、血痰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肺通气灌注扫描、超声心动图和经皮肺动脉造影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无创伤性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范围和位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64排螺旋CT还可以在同一次检查中完善地评估肺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症状,有助于医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手段,为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筛查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探讨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于不同类型肺栓塞的诊断特点和表现的辨识能力;3.研究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早期肺栓塞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4.探讨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策略和临床推广价值。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展开和讨论打下坚实基础,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思路。
1.3 研究意义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优势在于成像清晰、诊断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肺栓塞并进行有效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64排螺旋CT 新型伪影案例分析
多排螺旋CT代表着现代螺旋CT的发展方向,GE、西门子、飞利浦、东芝等大型跨国企业纷纷推出新款多排螺旋CT 产品,在目前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已经广泛使用。
多排螺旋CT在探测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一些独特特征,反映到伪影故障上也有一些特殊性。
伪影问题是CT中最难处理的问题,其涵盖部件多,而且往往没有报错信息。
一般最常见的是球管打火引起的晶格或麻饼状伪影,或者是由于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引起的环形伪影,本文对一起只是多排CT才会产生的伪影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a、机型: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
b、故障现象:
扫描病人无报错信息,但图像分辨率差,系统做图像校准扫描时终止,报错信息:reference channel overrange
c、故障分析:
根据报错信息分析,探测器在校准扫描时,检测到探测器参考通道数据超出范围。
参考通道采样的数据是图像背景数据,有三种原因可能导致此数据异常,
一、探测器参考通道异常;
二、数据采集板故障;
三、球管射线异常。
d、故障处理:
进入维修菜单,选择DIAGNOSTIC栏,做DDC扫描,分别选择10MM、5MM、2MM层厚,120KV 100MA4i扫描方式,扫描完成后,进入SCAN ANALYSE进行扫描原始数据的分析,发现2MM扫描时,B柱有轻微漩涡状伪影,同时运行校准
程序,也发现校准程序是在2MM层厚时终止,将数据采集板CONVERTER板进行互换,现象依旧,排除数据采集板的问题,同时清洁处理探测器参考通道连接排线,观察检测数据采集控制板DCB板,指示灯状态及信号输出都正常,基本可以排除探测器或者数据采集板的问题。
将球管拆卸下来,仔细观察球管,由于此球管更换不到半年,曝光次数不到10万秒次,内部高压油清亮,同时管芯也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循环油泵及线路接头都没有泄露,由于球管是非常贵重的配件,没有明确证据不能轻易判断球管故障。
将球管重新安装后,做ISO(水平位置调整)和POR(Z方向位置调整),ISO调整正常,但做POR调整时,发现Z方向调整数值不稳定,每次调整,检测数据都有变化,检测球管固定支架,未发现异常。
调整探测器Z方向位置,故障依旧。
分析A柱和B柱的扫描数据,在同一位置的CT值有大约3个左右的偏差。
移动球管Z方向的位置,偏差有变化。
可以判断是球管射线在Z方向的偏差导致此故障。
更换新球管后,运行校准程序,扫描病人,正常。
e、故障总结:
多排螺旋CT采用的是金属管芯球管,单排螺旋CT常见的球管管芯破裂打火等故障不会发生,但多排CT的排柱是按照Z
方向进行排列的,其对球管射线在Z方向的均匀性有较高要求,当球管阳极靶面轻微倾斜或抖动会导致多排CT不同排采样的数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以上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