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七年级下学期数学_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24.73 KB
- 文档页数:15
5.1.1-2相交线、垂线检测题一、填空1.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O,OE 平分∠AOD,FO ⊥OD 于O,∠1=40°,则∠2=•___ __,∠4=______.421D CAB (5)OFE D C A B NM(6)O FE(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AB ⊥CD 于O,EF 为过点O 的直线,MN 平分∠AOC,若∠EON=100•°,•那么 ∠EOB=________,∠BOM=________.3.如图,AB 是一直线,OM 为∠AOC 的角平分线,ON 为∠BOC 的角平分线,则OM,ON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线段中,以_________为最短.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C AB NM(7)DCA B(8)O(第3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6.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7.如图,要证BO ⊥OD,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AO ⊥CO,∴∠AOC=__________(___________).又∵∠COD=40°(已知),∴∠AOD=_______.•∵∠BOC=∠AOD=50°(已知),∴∠BOD=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如图,点B 到AC 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_的长度,_________是线段BC 到A 的距离二、选择9.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为对顶角B.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C.不是对顶角的角都不相等D.有公共顶点且和为180°的两个角为邻补角10.两条相交直线与另外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 A.1 B.2 C.3或2 D.1或2或311.如图10,PO ⊥OR,OQ ⊥PR,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1条 B.2条 C.3条 D.5条(10)PQDCAB(11)O D C AB(12)FE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4题图)12.如图,OA ⊥OB,OC ⊥OD,则( )A.∠AOC=∠AODB.∠AOD=∠DOBC.∠AOC=∠BODD.以上结论都不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B.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任一点,使这条线段垂直于已知直线C.作出点P 到直线的距离D.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任一点的线段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14.如图,与∠C 是同旁内角的有( ). A.2 B.3 C.4 D.5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B.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C.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对对顶角互余,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D.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16.如果∠1与∠2互为补角,且∠1>∠2,那么∠2的余角是( )A. 12(∠1+∠2)B. 12∠1C. 12(∠1-∠2)D.12∠2三、作图题17、如图,按要求作出:(1)AE ⊥BC 于E; (2)AF ⊥CD 于F;(3)连结BD,作AG ⊥BD 于G.18、如下左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 上由A 向B 行驶,M 、N 分别是位于公路AB 两侧的村庄,(1)现在公路AB 上修建一个超市C ,使得到M 、N 两村庄距离最短,请在图中画出点C (2)设汽车行驶到点P 位置时离村庄M 最近;行驶到点Q 位置时,距离村庄N 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 上分别画出P 、Q 两点的位置。
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2.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有理数的比较大小;5.有理数的绝对值;6.有理数的相反数;7.有理数的乘方运算;8.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运算。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与特性;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矩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的性质;5.正多边形的性质;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中位线的性质;8.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勾股定理与三角形1.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判定;2.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两线相交的性质;4.逆条件的判定;5.根据条件求解实际问题。
四、相似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例与证明;4.根据相似比例求解实际问题;5.相似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的关系;6.相似三角形与线段的比例关系。
五、线性方程与线性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2.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与图象;3.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性质;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方法;5.列方程解实际问题;6.两个变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7.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及方法;8.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
六、数据的分析与概率1.列频数标表和频数直方图;2.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3.数据的整理与统计;4.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计算;5.数据的误差分析;6.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7.事件的排列与组合。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总计1200字以上。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完整版
本文档介绍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的完整版内容。
该电子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包含了全套的数学下册教材。
电子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单元一:有理数
- 有理数的引入
- 有理数的比较
- 有理数的加法
- 有理数的减法
- 有理数的乘法
- 有理数的除法
- 有理数的深入应用
2. 单元二:代数表达式与计算
- 代数表达式的引入
- 代数表达式的计算
- 代数表达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 代数表达式的括号应用
3. 单元三:图形的认识
- 角的认识
- 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 四边形的认识与性质
-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
- 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深入应用
4. 单元四:常用的几何工具- 直尺与圆规
- 量角器与量规
- 提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应用
5. 单元五:比例与相似
- 比例的引入与运用
- 直线与比例
- 相似的判定与运用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 单元六:数据的统计与预测
- 统计图的应用
- 统计问题的解决
- 数据的预测与预测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的完整内容。
电子书将帮助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学下册的各个知识点,并提供大量的练题和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希望本电子书能够对七年级数学研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异侧,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侧,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它们的度数互补。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按照某个距离移动,移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大小、方向都相同。
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本文介绍了平面几何中的角度和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其中,角度分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命题和定理的概念,以及平移变换的性质。
最后,文章对实数进行了分类,包括按定义分类和按性质符号分类。
科学记数法是一种将数表示为(1≤<10,n为整数)形式的记数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有序数对和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
其中,有序数对是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记做(a,b)。
横轴是水平的数轴,也称为x轴或横轴;纵轴是竖直的数轴,也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而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有特殊的坐标特点,如x轴正半轴上的点的坐标为(a,0),y轴负半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b)。
点P(a,b)到x 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包括: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梳理】一、调查与收集数据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要通过调查来收据数据.其过程主要有如下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2、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在调查问卷上,收集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号;5、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6、得出结论——划记最多的动物,即为同学们喜欢的最多的动物;7、描述数据——统计表是描述数据最常用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二、调查方式的有关概念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实际上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在“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调查活动中,全班同学都是考察对象。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又称为“普查”.2、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活动中,采用了调查部分学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学生的视力来估计整个地区学生的视力情况.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这里,整个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组成一个样本.注意:(1)抽样调查只考虑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因此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2)抽样调查时一般应注意: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意抽取的,调查的对象应是真实的.因此,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广泛性又要关注其代表性.方法点拨:(1)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对象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广,数据详细;而调查样本有局限性,数据不全面;(2)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3)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进行全面调查;4. ⑴总体:把所要考察对象的①叫总体.⑵个体:②考察对象叫做个体.⑶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③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⑷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④叫做样本容量.规律总结:①弄清考察对象是明确总体、个体、样本的关键;②总体或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表示个体,不同的个体在数值上是可以相同的,样本中有多少个体,样本容量就是多少,样本容量没有单位.三、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具特色: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事物变化的情形。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2.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6.1:三角形的内角和6.2:三角形的性质6.3:全等三角形6.4:等腰三角形6.5:平行四边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2.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行线和相交线?2. 例题讲解:讲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例题,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4.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几何的发展历程拓展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全等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发现数学之美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知识拓展的适时性和适度性6. 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和层次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需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实际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1.“空间与图形”领域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单元一:图形的认识- 了解点、线、面的概念与特征- 认识各种图形: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掌握图形的命名和表示方法单元二:整数与分数- 理解整数的概念与性质- 掌握正整数、负整数的加减法- 认识分数的概念与性质-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单元三:代数初步- 掌握代数的基本概念:代数式、项、系数、常数项等- 进一步了解加减乘除法则- 认识代数式的值与未知数- 能够进行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单元四:比例与相似- 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解比例问题的方法- 了解相似的概念与判定条件- 能够判断并构造相似图形单元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统计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掌握用表格和图形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判断单元六:立体图形-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正圆柱、正棱柱等- 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单元七:二次根式初步-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掌握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应用二次根式的知识单元八:一次函数- 认识函数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能够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能够通过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单元九:统计与概率初步- 掌握频率和频率分布- 理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求解概率问题单元十:人口与环境- 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 掌握人口统计的方法- 认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总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7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7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好(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1 相交线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2 平行线及其断定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3 平行线的性质8.3 实际征询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5.4 平移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六章实数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1 平方根9.1 不等式6.2 立方根9.2 一元一次不等式6.3 实数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绘7.1 平面直角坐标系10.1 统计调查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课题:5.1.1 相交线【学习目的】1.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展简单的计算。
3.通过区分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才能。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精确识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适应?,2.预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步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假设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步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3.假设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合作探究】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按照不同的位置如何将它们分类?_ C_ B_ D成的角的征询题, 阅读课本P2内容,讨论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_ A例如:(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
七年级
JUNE 2021下学期
数学
整理人尼克
知识改变命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1)
昆明龙泉育才学校成兵
学习目标
1.1、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1.2、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1.3、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学设计: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观察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有责任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
二、浏览教材P99-----探究1,诊断:本题需要大家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浏览教材,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
三、探索分析,确认标识
追问:①你有什么办法?
②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③根据等量关系,你能列出方程组吗?
注意:三个问题逐一呈现,一一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寻解题思路,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一主要是对估算的运用,而方法二是方程思想的应用。
分步到位,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规范解题步骤,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的习惯。
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作答。
)
四、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树立数学建模思想)
五、巩固练习1(多媒体出示)
某同学周末到麦当劳买汉堡和鸡块两种食品共8个,花了30元,其中汉堡每个5元,鸡块每个3元,小明估计汉堡有2个,你们认为他估计的是否正确?为什么呢?那汉堡和鸡块各买多少个呢?
趣味练习2(多媒体出示)
(1)《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1/3;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2)课本P112—8
(3)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设计意图:一方面及时巩固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
男女生对抗赛3
(1)鸡兔同笼,共有12个头,36只腿,则笼中有只鸡,只兔;
(只需列出方程组)
(2)甲、乙两数之和是42,甲数的3倍等于乙数的4倍,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依题意可列方程组
(3)某车间有90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螺栓15个或螺帽24个,要使一个螺栓配套两个螺帽,应如何分配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设生产螺栓x人,生产螺帽y人,列方程组为()
A B C D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建立符合自身认识特点的知识结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
七、作业
1 练习册P52——(当堂评价案)
2 课本P101 习题8.3——第2,4题(1号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附板书设计: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1)
一般步骤: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检验——作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
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一中涂鸣
一:引例:
求下列各点到x轴、y轴的距离:
(1)点A(4,5)到x轴的距离为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
(2)点B(-2,3)到x轴的距离为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
(3)点C(-4,-1)到x轴的距离为___,到y轴的距离为__;
(4)点D(3,-2)到x轴的距离为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
(5)点E(0,-4)到x轴的距离为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
设计意图:设计的这五个小题,各有侧重点,各个点分别在不同的象限,点E在y轴上。
用几何画板一一的演示出来,通过求这五个不同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从而归纳得出:任意一个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距离为│a│.也体现了数学中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二:针对练习:
1、点A在第二象限,到x轴距离为2.5个单位长度,到y轴距离4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2、点B在x轴上方,y轴右侧,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
设计意图:由前面归纳得出的结论,能马上说出结果,但设计的这两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在解决此题时,也还要注意限制条件.三:能力提升:
例:已知点M(3a-2,a+6),且它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求点M的坐标.
分析: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说明这个点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解:由题意得:│3a-2│=│a+6│
3a-2=a+6或3a-2=-(a+6)
a=4或a=-1
M(10,10)或M(-5,-5)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既用到刚才得到的结论,有用到已学过的绝对值的相关知识。
在解决此题时,要会准确的得出│3a-2│=│a+6│,在去绝对值时,要会分情况讨论。
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四:直通中考:
(2015重庆)已知点A(3,1),B(3,-3),C(-1,2).求:
2.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
3.点C到x轴的距离为_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_;
4.求∆ABC的面积;
5.点P在x轴上,当∆ABP的面积为10时,求点的坐标
6.若点在轴上,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吗?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原因;若
不变,请求出它的坐标.
设计意图:学了怎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这个知识点后,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所以设计了此题。
它是一个中考模拟题,第(2)小问恰好体现了此知识点,学生能马上说出此题的结果,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五:小结:
一个知识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
两种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
设计意图:小结既归纳了学习的知识点,又总结了学习的方法及蕴含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方法。
初中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七年级下册: 5.3.1 平行线的性质
2、七年级下册: 5.4.平移
3、七年级下册: 6.1平方根
4、七年级下册:7.1.1 有序数对
5、七年级下册: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七年级下册: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7、七年级下册: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8、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七年级下册:9.2一元一次不等式
10、七年级下册:10.1 统计调查
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1、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
2、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
3、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4、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
5、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
6、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
7、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石拱桥
8、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
9、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
10、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1、二年级下册:1课挑战第一次
2、二年级下册:3课做个“开心果”
3、二年级下册:4课试种一粒籽
4、二年级下册:6课传统游戏我会玩
5、二年级下册:8课安全地玩
6、二年级下册:9课小水滴的诉说
7、二年级下册:11课我是一张纸
8、二年级下册:12课我的环保小搭档
9、二年级下册:14课学习有方法
10、二年级下册:16课奖励一下自己
小学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1、五年级上册:1课肖像艺术
2、五年级上册:3课认识抽象画
3、五年级上册: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4、五年级上册:7课偶戏
5、五年级上册: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
6、五年级上册:11课色彩的明度
7、五年级上册:13课拼贴添画
8、五年级上册:15课造型别致的椅子
9、五年级上册:16课立体贺卡
10、五年级上册:18课防灾减灾
小学语文(人教版)
1、五年级上册:1课窃读记
2、五年级上册: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3、五年级上册:7课桂花雨
4、五年级上册:11课新型玻璃
5、五年级上册: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6、五年级上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7、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
8、五年级上册:21课圆明园的毁灭
9、五年级上册:23课难忘的一课
10、五年级上册:24课最后一分钟
幼儿教师说课题目
(幼儿园整合式课程四川教育出版社宋雪茫)
语言:
1、小班上册故事欣赏《汤姆上幼儿园》
2、小班上册故事《好饿的小蛇》
社会:
3、小班上册《宝宝自己走》
4、小班上册《熊猫的客人》
科学:
5、大班上册《跳动的心脏》
6、大班上册《种子的旅行》
健康:
7、中班上册《我的眼睛我做主》
8、中班上册《危险的地方不能去》
艺术:
9、小班上册《漂亮的新衣》
10、小班上册《小手变变变》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