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12
第二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020贵州贵阳高二上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对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影响严重的活动有( )A.工矿建设和用水不当B.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和用水不当D.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2.治理新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为( )A.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B.禁止农业生产和工矿建设C.改变新疆地区的气候类型D.因地制宜调整农牧林用地(2020河北保定高二上期末)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如下图所示)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近地面输沙量B.高空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4.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削弱风力B.稳固沙土C.适应恶劣环境D.减少水分蒸发(2021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
阅读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亿m3流入民勤地区年均径流量/亿m31957年13.31 4.642000年13.030.985.民勤地区成为沙尘暴沙源地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活动不合理B.降水不足C.植被覆盖率较低D.热量不足6.针对民勤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A.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B.适当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C.培育耐旱作物D.跨流域调水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有(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题组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020四川达州高二下期末)位于纳马夸兰沙漠南部的小纳马夸兰(以奥兰治河为界)生长着近3 000种植物,每年雨季(8—9月)时生机盎然,游客云集,被戏称为“最不称职的沙漠”。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延政函〔2016〕16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治理延河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功在当地、利在长远的重大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对于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实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率先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延河综合治理内容多,任务重,投资大,要求高,涉及面广。
为确保延河综合治理顺利推进,尽早实现规划治理目标,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统筹解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以“养、护、治、防”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尽快提升防洪能力,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延河防洪安全、两岸秀美、绿色生态、人水和谐为总体目标,把延河流域建成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经济带、城镇带、产业带、景观带,全面塑造圣地之水、魅力延河,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协调。
制定延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统筹上下游、城乡区域、河内河外、山水林田湖、水生态与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治理目标、任务、措施、项目,用系统思维有序推进治理工程。
遵循规律,生态修复。
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思想,顺应河流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用生态理念和方式,科学施治,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环境,维护水生态,实现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过关练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1.[经典高考题]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2.[经典高考题]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3.[经典高考题]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4.[经典高考题]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经典高考题]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5~6题。
5.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壳抬升B.气候变暖C.下渗减弱D.河道淤积6.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A.生物多样性增加B.蓄洪功能减弱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D.通航能力减弱[经典高考题]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完成7~9题。
7.黄土地貌形态多姿。
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
黄土峁是指()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经典高考题]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浅谈治沟造地在延川县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实施应用张宝强【摘要】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生、保生态、增良田的惠民造地工程.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在延安地区所开展的治沟造地是一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是极富重大方针政策的战略远见,有着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论文就延川县治沟造地项目的工程,分析了项目实施区的概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对延安治沟造地工程的实施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的解决方法和建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川县土地整治的治沟造地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对延川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9(035)012【总页数】6页(P143-148)【关键词】治沟造地;土地;工程;意义【作者】张宝强【作者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81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二个十年,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
努力推进西部地区未利用地开发,充分挖掘、释放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局面、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十分开阔的空间。
延安地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在暴雨形成之际松散的黄土层极易受到冲刷和侵蚀。
长时间以来由于乱砍、滥伐和放牧等极不合理的行为,使得当地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更为严重,同时当地的居民生活贫困,将中国人地矛盾现象在延安丘陵沟壑区突出的较为明明显[1-3]。
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使得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专访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与总工程师贾文涛:土地整治,一把刻刀多件作品胡巍【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7(000)034【总页数】3页(P77-79)【作者】胡巍【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专访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与总工程师贾文涛:“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是过去许多地理读本对陕北的描述。
贫瘠的黄土地,使延安一带农业生产处于低效状态;水土流失,让农民常年面对保水保肥的艰难任务。
“很多人不会想到,现在从西安到延安,山上绿色连成一片,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降雨量明显增加,当地小气候已经形成。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总工程师贾文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延安。
前不久,他到延安考察,20多天时间里几乎每天一场雨,地表形成径流,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2011年,陕西省延安市试点以治沟造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工程。
2013年11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复同意将延安市治沟造地纳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予以支持。
项目涉及全市13个县区,建设规模50.67万亩,预计总投资48.32亿元。
贾文涛描述的那片绿色,正是多年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土地整治的成果。
“过去农民在山上种地,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
针对这里的土地整治,简单说来就是‘林果上山,米粮下川’:对山上比较低效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把山下的川、沟改造为高标准农田,这样的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创造了条件。
”贾文涛介绍说。
高标准农田有了,但面对水土流失,良田能否保得住?“林果上山”的目的之一就是生态建设。
以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顾屯流域为例,坝地护坡上的旱作植物已形成植被,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旱能灌,涝能排,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从根本上解决了区域内水土流失问题。
“生态建设和种地从来不矛盾。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介绍,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尤其是水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20•【字号】延政发[2013]38号•【施行日期】2013.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延政发〔2013〕3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2011年6月,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了扎实做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全国、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年)》,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要求,围绕建设圣地、生态、幸福延安总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任务,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着力强化科技进步支撑作用,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以品牌建设带动市场营销和效益提高,以体系建设带动公共服务和机制创新,推进传统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引领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到2015年,初步构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苹果产量达到300万吨,干果产量18万吨,蔬菜产量15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3.5万吨和1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40亿元、农业增加值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热点03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热点解读〗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各地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在思考“为何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和探索“如何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过程中,体现了大量的地理元素,是地理学科在应试命题应该持续关注的热点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乡村的发展涉及到影响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口粮问题,涉及到中国大部分人的生存与生活环境问题,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热点。
〖典例探究〗(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 优化农业结构B. 方便田间耕作C. 健全公共服务D. 提高耕地肥力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所以选C。
【2题详解】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耕作条件差,如多坡、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机械化条件差等。
关于治沟造地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的探讨r——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阳湾沟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庞喆【摘要】可利用耕地面积的减少是我国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制约性难题,同时,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泛,黄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是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但长期水土流失所形成的积水沟道又蕴藏了十分丰富的潜在可耕地资源.本研究利用陕西省延安市的地理优势,在综合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质条件、成土环境、区域生态、气候资源、植被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土层普探工程技术、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等工程手段,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5页(P30-33,41)【关键词】治沟造地;土层厚度普探;灌排一体渠;截水沟【作者】庞喆【作者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8现阶段,由于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制约。
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面积可达21.18万km2,但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千沟万壑,现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影响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而且也成为该地区土壤沙化的重要原因[1]。
同时,长期水土流失所形成的积水沟道又蕴藏了十分丰富的潜在可耕地资源。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系统的生态恢复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黄土高原沟壑区,使其成为优质的耕地资源。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水资源充沛,年日照近2 500 h,光热充足,气候稳定,完全满足旱地农业耕作所需要的水热要求,治沟造地工程的开展与实施,对延安市乃至陕西省增加可耕地面积、保证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