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63
年级:高二学科:历史使用:2012年月课题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标感悟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学习过程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心得体会我有妙招链接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
当时,日本国范围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神武天皇,是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的“皇纪”。
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
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
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
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
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
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
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
结果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
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为地安插了10位虚构的天皇。
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日本史。
后人便加以延用至今。
飞鸟时代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幕府时代1192—1852年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目录•明治维新背景与原因•明治政府成立及初期改革•经济领域变革与发展•政治制度变革与宪法制定•文化教育领域改革与进步•军事力量增强与国际地位提升CONTENTSCHAPTER01明治维新背景与原因幕末时期社会状况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动荡幕末时期,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城市贫民暴动频繁,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经济发展受阻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阶级矛盾尖锐幕府将军和武士阶层日益腐化堕落,与广大民众的矛盾日益尖锐。
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内部矛盾激化幕府统治下的各藩之间矛盾重重,争权夺利,导致国家四分五裂。
尊王攘夷思想兴起尊王思想尊奉天皇为最高统治者,号召人民拥护天皇,推翻幕府统治。
攘夷思想排斥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
这一思想在幕末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拥护。
倒幕运动及其成果倒幕运动的兴起在尊王攘夷思想的推动下,倒幕派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通过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等多种方式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的成果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倒幕派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由此拉开序幕。
CHAPTER02明治政府成立及初期改革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宣布“王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
设立太政官制度,分为议政、行政、刑法三权,采用西方君主立宪制。
废除武士阶级特权,实行四民平等,打破身份等级制度。
明治天皇即位与政权建设1871年,明治政府废除藩制,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
设立知事制度,由中央政府任命知事管理各县事务。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为近代化改革奠定基础。
废藩置县与地方行政改革四民平等原则确立宣布“四民平等”,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
允许平民自由择业、迁徙、通婚等,促进社会流动。
颁布《户籍法》,实行户籍制度,确立国民身份。
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
理解佩里扣关事件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治维新改革的必要性。
一、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幕藩体制(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2)统治结构: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幕府下设藩,藩主叫大名,要效忠将军,在藩内拥有大权;将军和大名都豢养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
2.等级制度(1)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士”包括将军、大名、公卿和武士;“农”即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即手工业者;“商”即商人,统称为“町人”,社会地位很低;此外还有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
(2)日本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各个等级都是世袭的。
二、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的转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18世纪,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加工。
(2)产生:家庭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商人购买纺织机、建房屋、招雇“织机下女”,进行商品生产,发给工人工资,日本出现了大量的手工工场;一些大城市的商人还取得对某些商品的专营特权,发展成为兼营矿场并放高利贷的豪商。
最著名的有三井、鸿池、小野、岛田、住友等,其财富远远超过了幕府将军。
(3)影响:冲击了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向豪商借债。
2.下级武士的转化(1)原因: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成为“浪人”。
(2)表现: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
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三、西南强藩的改革1.原因(1)在幕府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生活十分悲惨,不断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