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明治维新
- 格式:ppt
- 大小:989.50 KB
- 文档页数:4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word版: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1 9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运动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可以分三课时授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国内社会矛盾重重,上的专权,以天皇为旗号,掀起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在日本推行新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强国,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中也蕴涵了多样性。
把握历史发展的这些特点,是学习历史上改革问题的关键。
正确估计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把握改革及其成效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根据每课的重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了解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改革也是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意义。
难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原因。
■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UploadDir}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知识与能力]{$UploadDir}.概述{$UploadDir}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分析其原因。
2.列举《日美亲善条约》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通过想像美国佩里叩关的情形,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4.了解倒幕派的形成,知道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理解各派力量的联合是倒幕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相关内容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像再现战后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画面,辩证地认识日本开国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专题八明治维新一、内容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二、构建体系三、知识疏理(一)历史背景1、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外交:黑船来航事件(列强侵入日本),使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4、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二)基本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⑶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⑴方针:第一阶段:大力创办官营企业;第二阶段: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⑵特点:政府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⑶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⑷扶植军事工业。
⑸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
4、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⑶社会习俗方面大力推行西化。
(三)评价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进步性:①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明治维新使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3、局限性:(1)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2)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专题八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1)●教学目标1.“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一目,教学中要抓准四个要点:①背景;②资本主义因素出现的途径;③表现;④影响。
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明治维新的物质基础。
2.“人民的抗争”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农民的反抗斗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民反抗斗争的原因、表现及说明的问题。
②大盐平八郎起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起义的性质、时间、领导人、经过及意义几个方面掌握。
③人民反抗斗争的作用:教师结合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出发点,也影响着后来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步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背景——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教学过程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1.原因生产力提高,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表现(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2)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有所发展。
3.影响(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新兴地主。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少数人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有些商人获得了购买武士头衔和参与藩政的特权,成为新兴阶层。
二、人民的抗争1.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原因: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残酷剥削,生活在死亡线上。
(2)代表:大盐平八郎起义①领导:中下级武士。
②地点:大阪。
③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④影响a.武士主动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暴动,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第一次。
b.暴露了幕府政权的腐朽和无能,幕府政权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c.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2.大名开始挑战幕府政权的权威,离心倾向加剧(1)代表:萨摩、长州等地的大名。
(2)措施: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
专题八明治维新等级森严:天皇(傀儡)将军(统治阶级) 大名武士农工商(被统治阶级)结论1 :日本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重农抑商: 结论2:幕府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闭关锁国结论3:幕府的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幕府统治的表现:1、森严的等级制度(幕藩体制)2、重农抑商的经济3、闭关锁国的外交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幕府统治的危机:(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冲击封建统治,日本社会发生深刻变化①促进了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大名等对自己的现状不满②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农民贫困破产③武士地位恶化,由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反幕府的重要力量(2)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他们后来成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结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是中下级武士)(3)外来入侵: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人佩理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巨大的冲击讨论: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国门被迫打开,民族危机加深2)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4)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2.倒幕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之争”、“安政大狱”2)倒幕力量: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新兴地主)、人民部分大名(西南四强藩)3)经过及结果:1867年“王政复古”初步胜利1868年伏见、鸟羽推翻幕府思考:倒幕运动最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