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检测题
- 格式:doc
- 大小:535.00 KB
- 文档页数:7
板书设计:第三节、激素调节一、激素调节1、生长激素——生长2、甲状腺激素——生长发育、新城代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性激素4、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二、内分泌系统与激素教学反思:1、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景在教学中恰当使用近来新闻报道的实例,创设真实情景,吸引学生的关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激素异常导致的疾病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内、外分泌腺内容时,能结合文字描述对图片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简化此难点知识的掌握;在探索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时,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参与作用。
2、兼容课堂学习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但不能因过度引导而忽略学生主动性的调动。
本节课很好地处理了师生的关系,及时发现思维的火花,及时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及时纠正偏差,及时把正确的观点散播在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心中,这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优势所在。
3、体验活动学习的快乐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中加入切合生活的小活动“请你当医生”,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课堂中探索激素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设计此课教学时,把关于激素的大量知识内容融于活动中,通过医生于咨询者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设计此活动时,考虑到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可以反复尝试、出错、纠错,强调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快乐的感觉是更好地投入学习的情感基础,在活动课堂上,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时所使用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一、选择题1.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共同构成神经元的细胞体B.②③分别是一条神经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神经元与神经细胞是不同的两种结构2.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
主要表现为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可以接受神经冲动,作出反应B.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有感觉但不能运动C.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D.神经系统由脊髓和大脑组成3.下列反射中与谈梅止渴相同的是()A.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B.海豚顶球表演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4.下列反射中,与“杯弓蛇影”这一反射最相似的是()A.排尿反射B.红灯行,绿灯停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5.下列哪一项属于反射活动?()A.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其叶片会合拢下垂B.植物的根系会向水肥生长C.预备铃响,学生走进教室D.将牛肉汁放在草履虫附近,它会向牛肉汁运动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A.望梅止渴B.缩手反射C.膝跳反射D.眨眼反射7.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B.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在灰质内,神经纤维汇集在白质内C.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细胞体有许多突起D.新生儿第一次接触乳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非条件反射8. 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用小锤敲击5所示的部位B.膝跳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5→4→3→2→1C.膝跳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B.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C.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10.人体生命活动由神经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②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③反射是通过神经元完成的;④动物也能对语言文字产生反应;⑤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⑥11.阿旺同学在去医院检查抽血时,在不经意间被医生用采血针刺了一下,他马上把手缩了回来.根据如图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表示感受器B.接收到医生的提示后,再进行采血,阿旺的手没有再缩回,这个现象属于简单反射C.若图中X处被麻醉,用针刺指尖,阿旺没有感觉D.若④结构受损,阿旺会感到疼痛,但不会缩手12.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B.当你由看试卷上的文字到看窗外的树木时,眼球晶状体的曲度变小C.看到题干信息迅速得出答案,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D.考试结束的铃声刺激鼓膜产生神经冲动,再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13.一老爷爷遭遇了车祸。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1节第2课时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教学设计生物科组:吴橙丽一、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基础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反射的概念、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本节内容设置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做出各种协调性反应的生物学基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课堂活动加上课件的动感效果为理解本节课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用学生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会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过程更精彩,这对新知识的生成十分有利。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反射的定义,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②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③能说出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②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实例来理解反射和反射的类型及其条件反射的建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较深刻地理解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做出各种协调性反应的重要性;了解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才能取得好学习成果。
4、教学重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5、教学难点理解条件反射的特征和意义。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能读懂的自己读,自学不懂的与其他组讨论;组长负责指导C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进行合作讨论;经过讨论仍然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由老师精讲。
五、教学过程1、体验导入:观看“宝宝吃柠檬”和直接吃柠檬。
2、目标和任务的展示师:看柠檬刺激大家分泌唾液是人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也即是反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1课时【基础梳理】1、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指的是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的关系,能够适应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自我调节包括和激素调节。
其中,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
23、神经细胞又叫,是神经系统和的基本单位。
一个神经细胞由和组成。
4、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按一定方向传导,称为。
5、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接受,产生,传导。
【综合应用】6、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下正确的是()A、神经元也是一种细胞B、神经元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的基本单位D、神经元细胞体上的树突是神经末梢7、神经系统中有“活命中枢”之称的结构是脑中()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8、在脑和脊髓,由构成了灰质,由和构成了白质。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的。
9、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膨大成节,称为;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膜,称为。
10、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连接脑和脊髓B、各种神经元的胞体都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C、脑与脊髓是能过脊神经和脑神经相连接的D、各种神经元的突起部分都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11、神经元的胞体部分是神经元的中心,它和其它人体细胞一样也具有其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和植物细胞相比缺少了。
12、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具有方向性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的结构中的传导方向应该是:(在空格中用箭头来表示)树突胞体轴突13、判断题:(1)脑神经只分布在脑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全身各处。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可以相互连接,互通信息。
()(3)神经元中树突和轴突的数目是相同的,一一对应的。
()14、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
醉酒驾车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2.人体感知外界环境需要神经系统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纤维B.脊髓C.神经元D.大脑3.神经纤维传导的是()A.感觉B.刺激C.兴奋D.信息4.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A.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B.手偶然碰到火会突然缩回C.皮肤出血后逐渐凝固D.皮肤经日光长时间照射变黑5.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6.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有关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②是传出神经B.⑤是感受器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7.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B.视网膜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方白色的巩膜D.角膜、巩膜、晶状体和玻璃体8.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A.晶状体B.房水C.玻璃体D.瞳孔9.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是()A.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正立的缩小的虚像C.倒立的放大的虚像D.正立的放大的实像10.感受头部位置的感受器是()A.小脑B.大脑C.耳蜗D.半规管和前庭11.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12.组成眼球壁中膜的是()A.虹膜、角膜和脉络膜B.角膜和巩膜C.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D.视网膜、脉络膜和睫状体13.人的听觉产生于()A.外耳道内B.耳蜗内C.听觉中枢D.鼓膜14.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活细胞都能产生激素B.激素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主要调节作用C.激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D.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只有百分之几毫克15.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短B.晶状体凸度过大C.成像于视网膜之前D.看不清远处的物体16.瞳孔位于()的中央。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
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3.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4.反射弧的结构: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5.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6.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7.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人类特有,动物没有。
两类8.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9.眼球的结构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外膜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有色素,中央形成瞳孔。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
脉络膜:营养眼球。
眼球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视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透明。
透过光线。
内容物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10.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1.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2 3 4 5 、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2.人体感知外界环境需要神经系统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纤维B.脊髓C.神经元D.大脑3.神经纤维传导的是( )A.感觉B.刺激C.兴奋D.信息4.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A.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B.手偶然碰到火会突然缩回C.皮肤出血后逐渐凝固D.皮肤经日光长时间照射变黑5.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6.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有关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是传出神经B.⑤是感受器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7.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B.视网膜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方白色的巩膜D.角膜、巩膜、晶状体和玻璃体8.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A.晶状体B.房水C.玻璃体D.瞳孔9.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是()A.倒立的缩小的实像B.正立的缩小的虚像C.倒立的放大的虚像D.正立的放大的实像10.感受头部位置的感受器是()'A.小脑B.大脑C.耳蜗D.半规管和前庭11.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12.组成眼球壁中膜的是()A.虹膜、角膜和脉络膜B.角膜和巩膜C.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D.视网膜、脉络膜和睫状体13.人的听觉产生于()A.外耳道内B.耳蜗内C.听觉中枢D.鼓膜14.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活细胞都能产生激素B.激素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主要调节作用C.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只有百分之几毫克D激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15.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A. 成像于视网膜之前B.晶状体凸度过大C. 眼球前后径过短D.看不清远处的物体16.瞳孔位于()的中央。
A.角膜B. 巩膜C.虹膜D.脉络膜17.揉眼睛、抠鼻孔、掏耳道是某些人的“习惯动作”。
下列对这些习惯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习惯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B.掏外耳道过深、过猛有可能损坏鼓膜C.用手指抠自己的鼻孔时一定会擦伤自己的嗅黏膜D.有的人揉眼后眼球发红,说明他的角膜血管充血了18.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
把左手伸进甲盆,右手伸进丙盆。
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盆,双手的感觉是()A.两手都感到温B.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C.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D.两手都感到冷19.足球场上正在进行点球大战,裁判员哨声一响,守门员立即摆出准备扑球的姿势,全神贯注地盯着点球主罚者脚边蓄势待发的球。
就在对方起脚射门的刹那,守门员也几乎同时鱼跃而起,飞身扑住了射过来的足球。
请你判断,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守门员在注视足球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凸度变化的是()20.视觉形成的部位是()!A.角膜B.视网膜C.大脑D. 视神经21.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A. 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B.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D.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22.下列各组腺体中,全为内分泌腺的一组是()A. 胸腺、甲状腺、肾上腺B.性腺、胸腺、皮脂腺C. 胰腺、性腺、肾上腺D.肠腺、胃腺、唾液腺23. 下列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狗吃到肉,分泌唾液B、青梅入口,分泌唾液C、强光射眼,迅速闭眼D、看见糖果,分泌唾液]24.正常人进食后一小时左右,体内肝门静脉内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情况是()A.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B.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减少C.血糖浓度不变,胰岛素分泌增加D.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25.下列各组疾病中,全部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一组是()A. 脚癣、糖尿病B.夜盲症、白化病C. 呆小症、侏儒症D.冠心病、佝偻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部分¥(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且把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3)多数神经纤维是由[①]和[③]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27.(10分)下图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26题图) (第27题图)(1)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是[]、房水、[]、[]到达[]形成物像。
(2)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的调节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3)有的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或发生了病变。
28.(5分)下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直接接受声波刺激的是[],它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机械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内耳,刺激[]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9.(10分)科学家对人眼球进行了解剖后,绘出了眼球结构示意图(如下图甲),并根据眼球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的实验(如下图乙)。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看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填“虚像”或“实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观察蜡烛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透镜向移动(填“左”或“右”)。
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加以矫正。
30.(10分)人体能够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对外界刺激进行灵敏地感知。
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方面的问题。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2)一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此人在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内;随后此人感觉到疼痛难忍,这说明#。
(3)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完成“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分别是、。
31.(5分)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4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饲喂含少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苍蝇般大小的小型青蛙,而不饲喂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的B组蝌蚪则正常发育。
(1)此实验说明。
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设计是。
(2)某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的可能性较大。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参考答案解析: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纤维中的突起属于神经元的构成部分,但包在外面的髓鞘并不是神经元的结构。
解析:神经纤维、脊髓和大脑都是由神经元构成的。
-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兴奋就是一种能传导的生物电流,它传导的途径是神经纤维。
解析:此题考查对反射这一概念的理解。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草履虫不具有神经系统,它对盐分的反应属于应激性;血液凝固和皮肤变黑都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只有B项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称为缩手反射。
解析:反射是动物或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
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弧传导冲动的方向是: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
解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结构。
外膜是由角膜和巩膜构成的。
角膜是透明的,位于眼球的前方;巩膜是白色的,位于后方。
晶状体和玻璃体属于眼球的内容物,不参与构成眼球壁;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构成眼球壁的中膜;视网膜构成眼球壁的内膜。
解析: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其中能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
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解析:根据双凸透镜实验可知,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眼的角膜、晶状体与凸透镜一样,光线由物体反射入眼球时,最初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
而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这是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是视觉已经由大脑皮层根据经验做了调整的结果。
解析: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人体的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外界传来的兴奋,与听觉的形成有关;在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解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再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可见,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到内耳。
解析:眼球壁的结构中,最外层后部呈白色的是巩膜,前面呈透明的是角膜;中间黑色的一层是脉络膜,此膜延伸到巩膜前部内面变厚,成为环形的睫状体,睫状体向前变为圆板状的薄膜——虹膜,虹膜中央有一圆孔便是瞳孔;最内层是薄而呈灰白色的视网膜。
#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听觉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有的同学误认为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故听觉形成于耳蜗,而错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