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互助县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管理报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它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高血压的定义与原因、高血压管理方案、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患者教育和预后评估。
高血压的定义与原因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其原因主要为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盐摄入、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和慢性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高血压管理方案为了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制定高血压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管理方案应包括定期测量血压、评估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和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等内容。
此外,还需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血压控制、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达到血压控制目标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患者教育和预后评估患者教育是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内容可包括临床症状、并发症风险和控制、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对患者的预后评估也应进行,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高血压管理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管理措施的个体化。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采取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使用药物治疗以及患者教育和预后评估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状况。
社区高血压人群系统管理三年效果分析标签: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南华县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进行了高血压普查,并对检出的高血压人群进行了综合干预。
在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1.1 对象(1995年)凡1976年以前出生的35岁以上(包括1976年),户口在南华县的常住居民均列为普查对象,其中男性121867人,女性117950人,查出高血压患者共8559例。
2012年及2013年在原基础上再次分别进行普查,高血压病例2013年增加到10002例,2014年增加到11450例。
1.1.2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依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统一标准,采用毫米汞柱为计量单位。
高血压病例分级管理标准为Ⅰ级管理:重度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 者或血压虽未持续≥180/105 mmHg,但伴有其他明显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者;Ⅱ级管理:中度高血压,血压在160~179/100~1049mmHg,无或仅有轻度靶器官损害者;Ⅲ级管理: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40~159/90~99mmHg。
高血压控制标准(不包括临界高血压)按其全年内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优良、尚可、不良三级。
优良: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60/100mmHg以下(>9个月)。
尚可:全年仅有1/2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60/100mmHg以下(>6个月)。
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60/100mmHg以上(≥6个月)。
每年年终对所有高血压病人的防治效果进行一次总结分析,要求治疗管理率(用药、不用药但定期复查的时间>9个月视为管理)在80%以上,高血压控制率(包括优良及尚可)超过60% ......服降压药情况的确定:规律服药:一年服药时间≥9个月;间断服药:一年服药时间3~9个月;偶治:一年服药时间<3个月。
58博 览前沿研究2016.05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高血压值的高低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死亡密切相关。
我们通过对20个社区2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的普查,发现高血压的患病率达7.7%,占首位,且有88%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
查验结果汇总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社区居民年龄在20~60岁之间,以10岁为一年龄组。
1.2 方法:用台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每一对象均测量3遍,然后取平均值。
2 诊断标准按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3 结果及分析在20~这一年龄组,普查中发现男性患病率为1.8%(6/340),女性为0.7%(5/710)。
在30~这一年龄组,普查中发现男性患病率为1.7%(5/300),女性为5.7%(8/140)。
在40~这一年龄组,普查中发现男性患病率为12.5%(65/520),女性为15.4%(10/65)。
在50~这一年龄组,普查中发现男性患病率为16.4%(95/580),女性为16.7%(20/120)。
在普查的2775名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7%(214/2775),男性患病率9.8%(171/1740),女性患病率4.2%(43/1035),并随年龄递增,40岁以上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8.9%,并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结果见附表)4 预防措施4.1 生理调节控制4.1.1 坚持体育锻炼,使适宜的合理的锻炼方式常规化、规律化。
快步走、步行、散步、摆臂、练健美操、打【摘 要】 通过普查社区居民,发现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特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且4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略高于男性,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刻不容缓。
【关键词】 高血压;男性;女性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普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吴晶 本溪市卫生学校 辽宁 本溪 117004男女年龄组 受检人数 患者数 发病率(%) 受检人数 患者数 发病率(%)20~ 340 6 1.8 710 5 0.730~ 300 5 1.7 140 8 5.740~ 520 65 12.5 65 10 15.450~ 580 95 16.4 120 20 16.7附表 男女各年龄组高血压病例分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9前沿研究博 览2016.05太极拳、上楼梯、骑自行车、游泳、爬山、打球等选择适合自己身体、兴趣的运动,每周2~4次,持之以恒。
高血压总结分析报告(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血压总结分析报告高血压可以说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万恶之源”,长期血压较高会使全身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容易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变,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血压升高程度是衡量高血压危害度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惟一标准,根据血压升高程度通常分为三级,血压越高,危险度越大。
第一级血压为140~159/90~99mmHg,第二级为160~179/100~109mmHg,第三级为≥180/110mmHg.此外,患者是否合并相关严重并发症是衡量高血压危害度更为重要的指标,也分为三个危险层。
低度危险者是指单纯高血压病人,无胆固醇和血糖升高,无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脑动脉硬化等合并症。
中度危险者通常是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伴有左心室肥厚、蛋白尿,这样的患者必须坚持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并且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心脑肾等靶器官。
重度危险者指同时有血总胆固醇升高和患有糖尿病,并存在心衰、肾衰、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及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合并症。
此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联合用药,必须坚持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靶器官。
以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1年上半年我站共管理125名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为65人,女性60人,年龄最大90岁,最小41岁,新增加5人,伴糖尿病38人,伴冠心病32人,伴脑卒中15人。
高血脂30人,正规服药100人,15人间断服药,10人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而不需要服药。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发病、治疗、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估高血压病的患病、知晓及控制情况,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
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和上门家访的方法,结合社区居民体检结果,分析商血压病的发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患病率为11.2%,治疗率88%,控制率82%。
结论在社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社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社区通过“慢病”普查后分析并确诊为高血压患者58例的相关问题,实施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2个月后评估干预结果。
社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常见疾病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社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是一项有助于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社区常见疾病发病率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选取了某城市的一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该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和医疗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以下数据结果。
一、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我们的分析数据显示,该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达到了30%。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常常伴随着其他健康问题的产生。
针对高血压的问题,我们建议社区相关部门和居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健康饮食,降低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量;2. 增加体育锻炼,保持适度运动;3. 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该社区糖尿病患病率为25%。
糖尿病不仅会造成血糖不稳定,还会损害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
为了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社区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过量摄入;2. 鼓励居民进行定期体检,以及定期测量血糖;3. 加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肥胖发生率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我们的数据调查显示该社区肥胖发病率为20%。
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控制肥胖症的发生率,我们建议社区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科学饮食,倡导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2. 鼓励居民增加体力活动,如适度的户外运动、健身等;3. 加强肥胖症预防与治疗的宣传,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四、抑郁症发生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障碍,我们的数据显示该社区抑郁症患病率为15%。
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我们建议社区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倡居民关注自身心理健康;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3. 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减少社交孤立感。
2017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基层医疗中,对高血压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2017 年发布的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为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份指南进行详细的解读。
首先,指南强调了基层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医疗机构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首次就诊和长期管理的场所,承担着高血压防治的第一道防线的重任。
通过有效的基层管理,可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在诊断方面,指南明确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同时,对于血压测量的方法和设备也提出了要求,强调了正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
比如,测量前患者需要安静休息5 分钟以上,测量时选择合适的袖带,测量位置要正确等等。
对于高血压的分类,指南依然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对于初诊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血压突然升高、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更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
在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综合管理的理念。
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或者血压高于目标值的患者,需要启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推荐了五大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即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的疾病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比如,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 CCB 或利尿剂;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优先选择 ACEI 或 ARB 等。
高血压调查报告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血压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防范措施,我们进行了一项高血压调查。
1. 调查对象及范围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共计10000人。
调查范围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年龄跨度为18至75岁。
调查过程涵盖高血压相关的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方面。
2. 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有25%的受访者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其中女性略高于男性。
(2)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50%的人未能意识到自己的病情。
这表明高血压的预防意识和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3)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病情相关性较高。
吸烟、饮酒、高盐高油饮食等不良习惯成为高血压的主要诱因。
(4)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比例较低。
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高血压患者容易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
3. 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高血压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食高盐高油食物,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疾病。
(3)建立健全的高血压防治机制,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4. 结论通过本次高血压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行动,共同致力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愿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调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本文对一定数量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旨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健康管理建议,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一、调查对象与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选择了5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地区,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管理现状。
调查结果如下:1. 年龄分布:20-40岁占30%,41-60岁占50%,60岁以上占20%。
2. 职业分布:白领占35%,工人占25%,教师占15%,其他行业占25%。
3. 地区分布:城市居民占70%,农村居民占30%。
二、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与行为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与行为是评估现状的重要指标。
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健康管理意识:82%的患者意识到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但只有60%的患者每年定期进行体检。
2. 饮食管理:64%的患者每天摄入盐量超标,仅有48%的患者控制饮食中的油脂摄入。
3. 运动管理:46%的患者每天坚持进行有氧运动,37%的患者缺乏锻炼习惯。
4. 药物管理:80%的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但只有56%的患者定期复查血压。
5. 心理管理:仅有40%的患者重视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压力和高血压之间的关联。
三、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需求:患者希望了解更多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等,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饮食需求:患者需要了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包括低盐低脂的饮食构成、食物搭配以及对于饮食习惯的调整等。
3. 运动需求:患者需要针对高血压的有氧运动指导,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
4. 药物需求:患者需要明确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辨识,以确保合理使用药物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
本次总结将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活动成效,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了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策划并实施了这次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应用。
三、活动内容与方法1. 高血压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高血压的定义、症状、危害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2. 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教授患者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调整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技能,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血压。
3. 互动环节:设置提问环节,解答患者关于高血压的疑问,分享成功控制血压的经验。
4. 后续支持: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支持群,提供持续的咨询和互助服务。
四、活动成效1. 认知水平提高:通过知识讲座的学习,患者对高血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如何识别和控制高血压。
2. 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培训后,患者能够熟练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应用,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改善。
3. 互动与支持:互动环节增强了患者之间的互动与支持,许多患者表示在活动中找到了共鸣,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4. 长期效果:建立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支持群为患者提供了持续的咨询和互助服务,有助于患者形成长期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五、改进建议1. 增加活动频率:虽然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患者表示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建议增加活动频率,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2. 丰富活动形式:除了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外,还可以考虑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血压控制比赛、健康食谱分享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017年互助县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分析报告作者:郑有元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5期
【关键词】高血压;公共卫生;地区分布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5..02
1 概述
高血压患者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我县2017年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为28781例,健康管理率62.1%,规范管理率为71.6%,现做简要分析。
2 分析
2.1 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乡(镇)依次是松多、边滩、台子,分别为14.0%、12.6%、12.2%,详见图1。
2.2 人群分布
(1)年龄分布
从图2反映出,60至64岁之间患病人数最多,为4630例,占总患病人数的16.09%,65至69岁之间患病人数为4399例,位居第二,占总患病人数的15.28%,55至59岁之间患病4540例,占总患病人数的14.34%,三个年龄段总患病数13156例,占患病总数的45.71%。
(2)性别
从性别看,男性为15107人,占总患病人数的52.49%,女性为13679人,占患病总数的47.51%,男女性别比为1:0.91,男女高血压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
2.3 病情分析
(1)不同年龄段高血压分级构成比
按高血压分级构成来看,Ⅰ级高血压患者13248例,占患病总数的46.03%;Ⅱ级高血压9220例,占患病总数的32.04%;Ⅲ级高血压6313例,占患病者总数的21.93%。
详见表1。
(2)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
规律服药的人数为12959,占患者总数的45%,间断服药的人数为10106,占患者总数的35.1%,不服药的人数为5716,占患者总数的19.9%。
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为16911例,占患病总数的58.76%。
(3)高血压相关高危因素
健康体检结果统计显示,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環境因素,主要与吸烟、肥胖、饮酒、缺乏锻炼和摄入钠盐过多等密切相关,其中吸烟占患病总数的26.1%、肥胖占25.2%、饮酒占22.8%和从不锻炼者占21.5%。
3 讨论
(1)根据统计结果来看,全县35岁以上高血压登记患病率为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为62.1%,达到项目国家指标40%;从地区分布来看,患病率较低的乡镇有沙塘川、威远镇、五十、丹麻,患病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高危人群筛查率低、宣传不到位和群众健康意识薄弱等因素有关。
(2)从年龄分布来看,70岁之前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高逐年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70岁之后患病数下降与人口基数降低有关。
4 建议
(1)开展高危因素干预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患者患病率;
(2)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提高病人的管理率;
(3)加大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本文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