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名人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35.54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历史名⼈爱国故事精选五篇爱国,是⼀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民所崇尚的。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名⼈爱国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家!名⼈爱国故事1我国有许多华侨,居住在世界各国。
他们和祖国关系密切,也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为了⾰命和⼈民解放事业,华侨做出过很⼤贡献,有的捐款,有的提供⾰命者的活动基地。
还有不少⼈回国亲⾝参加了⽃争,为国为民流⾎牺牲。
出⽣在福建的李林,很⼩的时候被⽗母卖给了⼀位姓李的华侨,出国到了印度尼西亚。
李家没有亲⽣⼦⼥,把李林视作掌上明珠。
她很有条件过舒适安逸的⽣活。
可是她忘不了祖国遭受的苦难,⽴志与祖国⼈民共患难。
后来她回国上学,投⾝⾰命,⼜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的⾰命者。
1937年抗⽇战争爆发。
正在⼭西参加⼲部训练班的李林坚决要求上战场杀敌。
上级说她是个⼥的⼜是华侨,让她留在后⽅。
她说:“我有⼀⾝武艺,为什么不能像男⼦那样上前线呢?”不久,她来到⾼寒贫困的雁北,在贺龙领导的⼀⼆○师当骑兵营教导员。
⼈们看到她骑着菊花青马,⾝背步枪,腰别⼿枪,作战时双⼿射击,⼗分勇敢,都很敬佩。
有⼀次,她带领机枪班进攻敌⼈据点,⼜打机枪,⼜冲进炮楼打⽩刃战,取得了胜利。
贺龙称赞她是⼥英雄。
1940年,在⼀次战⽃中,李林被敌⼈包围。
她连毙敌兵数名,在寡不敌众的时候,为不受侮辱,开枪⾃尽,年仅24岁。
这位华侨⼥青年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命。
名⼈爱国故事2抗⽇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部队——回民⽀队。
这⽀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攻不克,⽆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队”。
马本斋就是这⽀英雄的回民⽀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于河北省献县的⼀个回族农民家庭。
早年投⾝奉军当兵,逐级升⾄团长。
1931年九⼀⼋事变后,⾯对国⼟沦丧,报国⽆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政府的对⽇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庄。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自己伟大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爱国的光辉典范。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激发了爱国情怀。
下面将介绍几位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一、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楚国,年轻时以文采出众,才华横溢而著名。
然而,楚国内外激烈的政治斗争使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痛苦。
屈原忧国忧民,为了挽救楚国,他努力呼吁国王实行政治改革,但却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压制和排斥。
绝望之下,他将自己投入了江中,以身殉国。
二、岳飞:忠诚的爱国将领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生于山东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聪明才智。
岳飞认为,南宋政权内外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朝廷腐败、奸臣当权。
为了挽救国家,岳飞带领军队多次抵抗金国的入侵,打出了一系列胜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嫉妒和阴谋,岳飞被诬陷为“奸臣”,最终被处死。
岳飞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
三、鲁迅:文化救国的爱国先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鲁迅深知中国社会面临的困境,他认为中国需要文化的救赎。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鲁迅的作品激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热情。
他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爱国的楷模。
四、纪念碑:见证历史的爱国象征纪念碑是一种见证历史、纪念英雄的爱国象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纪念碑,它们记录着英雄的事迹和国家的荣耀。
比如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纪念碑都是国家和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
每一座纪念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结: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许多名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践行了爱国主义,铭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值得阅读的名⼈爱国故事_名⼈爱祖国的故事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莫谓东⽅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值得阅读的名⼈爱国故事,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爱国志⼠闻⼀多1945年8⽉15⽇,⽇本帝国主义宣布⽆条件投降,9⽉2⽇,⽇本签署投降书,第⼆次世界⼤战正式结束。
在⼋年的抗⽇战争中,中国⼈民付出了巨⼤的代价,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中华民族终于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窘境,开始向着⾃由和民主前进。
然⽽,国民党却妄图,进⾏独裁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野⼼也昭然若揭,许多爱国⼈⼠拿起⾃⼰的武器,与他们展开了坚决的⽃争,闻⼀多就是其中的⼀员。
闻⼀多(1899—1946),出⾝于清光绪年间湖北省浠⽔县的⼀个书⾹门第。
1912年,闻⼀多考⼊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学),他喜欢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等。
五四运动时,他积极参加学⽣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0年9⽉,闻⼀多发表第⼀⾸新诗《西岸》。
1921年11⽉,他与梁实秋等⼈成⽴清华⽂学社,次年3⽉,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闻⼀多远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了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评论》,此书代表了闻⼀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他出版了第⼀部诗集《红烛》,在这部诗集中,闻⼀多将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结合在⼀起。
从此,闻⼀多成为著名的爱国⼈⼠。
1928年,他出版了第⼆部诗集《死⽔》。
在这部诗集中,闻⼀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此后他致⼒于研究中国古典⽂学,对《周易》《诗经》《庄⼦》《楚辞》四⼤古籍进⾏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古⼈,后⽆来者”。
1937年,抗⽇战争爆发,闻⼀多在昆明西南联合⼤学任教。
⼋年抗战中,他蓄须明志,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绝不剃掉,表⽰了抗战到底的决⼼。
1943年之后,闻⼀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积极投⾝于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争取⼈民民主的洪流中。
爱国名人个人杰出事迹15篇爱国名人个人杰出事迹篇1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
当时,两人因为平常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
平常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
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忧,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
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肯定不会放过他了。
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险,我们应当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
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爱国名人个人杰出事迹篇2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汉朝的大将军。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
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
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
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
汉武帝很喜爱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筑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
武帝非常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爱国的名人故事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其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著称。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爱国名人及其故事:
1.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他在宋朝灭亡后,仍然坚持抵抗元朝的侵略,最终被捕。
在狱中,文天祥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一诗,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他拒绝投降元朝,最终被处死,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 林则徐(1785-1850):清朝官员,因坚决执行禁烟政策而闻名。
1839年,林则徐奉命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他下令销毁了大量鸦片,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虽然战争以清朝失败告终,林则徐却因其爱国行为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他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
3.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残余和帝国主义。
鲁迅以笔为武器,通过文学作品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他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了他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爱国精神。
这些名人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沧爱国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
屈原:屈原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身许国,以身报国。
岳飞:精忠报国,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最终被奸臣秦桧陷害,在风波亭被害。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坚持抗清事业,并成功收复台湾。
戚继光:明朝抗倭英雄,领导明朝军队成功抵抗了倭寇的入侵。
林则徐:清朝禁烟英雄,坚决反对鸦片贸易,并在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了回国效力,历经千辛万苦。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为了国家的核武器事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陈嘉庚:爱国华侨领袖,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捐献了大量的财富。
刘胡兰: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不幸被捕后,她坚决不向敌人屈服,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
这些名人的爱国故事,传递出了他们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奉献精神。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短篇爱国名⼈故事5篇_名⼈爱国事迹爱国体现了⼈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们对⾃⼰的家园、民族和⽂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短篇爱国名⼈故事5篇,供⼤家参考。
爱国名⼈故事1岳飞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故事,⼀直在我国⼈民中间⼴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于河南省汤陰县⼀个贫苦农家。
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只⼤鸟从屋顶上飞鸣⽽过。
⽗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由于家境清贫,岳飞⼩⼩年纪就得打柴割草,还要帮助⽗母下地耕作。
在艰⾟的劳动中,岳飞练就了⼀副强健的体魄,并学得⼀⼿好箭法和好武艺。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
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息在我国东北的⼥真族勃然兴起,建⽴了⾦政权。
1127年⾦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年,岳飞正好20岁。
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强⼒壮的年轻⼈,盼望有⼀天能够投⾝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
当招募“敢战⼠”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
就在他⾛上战场的前⼣,深明⼤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嘱咐他⼀⽣⼀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勇杀敌,决不吝惜⾃⼰的⽣命。
岳飞参军后,⼀直坚持战⽃在抗⾦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英勇杀敌。
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先后六次与⾦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震。
⽽赵构却重⽤宠⾂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
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驱逐出境,岳飞不顾⾃⼰位卑⾔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定可以收复中原。
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
他们以“⼩⾂越职,⾮所宜⾔”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掉了。
闲居三个⽉后,岳飞难以压抑⼼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
岳飞慷慨陈词,决⼼以⾝许国,消灭敌⼈,恢复故疆,以报答⽗⽼乡亲。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10篇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篇1】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他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依然留在人们心间;他那机智幽默,挥洒自如的外交家的风采依然有口皆碑。
他,就是我最崇拜的人。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周总理办公室里有一只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特意发问:“总理阁下,您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了下了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听了无言以对,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周恩来总理的应变能力和口才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心系人民的情怀更是温暖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我常听到这样的话:“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
”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迹有很多,其中有件事让我无法忘怀。
一次,周总理到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的人民。
这天上午,人们齐聚到广场,周总理来了。
人们欢声雷动。
周总理登上一辆卡车,正准备向群众发表慰问讲话,突然她发现现场的群众是迎着风口坐的。
原来,当地政府考虑到周总理身体不好,希望总理在背风的地方讲话。
而周总理却说了一句话:"听我口令,向后转。
"开到群众的面前,周总理一个人迎风而立,而群众则可背风听他讲话了。
从这件小事中。
可以看出,周总理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
当周总理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下半旗致哀。
可见周总理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爱戴,还深受世界人民敬仰。
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篇2】鄷云鹤是我国着名的苎麻纤维专家。
她本是山东利津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后来家乡遭水灾,一家人流落到济南。
谁也没想到,这位贫农出身的女孩子学习那么好,不但上了中学、大学,还取得了留学美国的资格,成了博士。
鄷云鹤回国后,立志要在麻纺织业上做出成绩,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她努力钻研,在世界上第一个从草类纤维上抽出了人造丝。
日本人听说后,要用高价买她的专利。
爱国的古代名人以及他的主要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爱国的古代名人以及他的主要事迹爱国的古代名人以及他的主要事迹5篇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之一。
爱国主义名人故事篇一: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
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篇二:爱国名人故事爱国名人故事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3、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4、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6、詹天佑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篇三:爱国名人故事爱国名人故事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转载于:爱作文网)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8、詹天佑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9、朱自清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