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力的分解7
- 格式:ppt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5篇教案要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篇1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篇2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优秀5篇)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篇一题目关于“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研究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劳动、学习的工具一般以杆和绳子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进行分析,研究“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具有实践意义。
有关内容可以参见备课资料中的“扩展资料”。
让同学观察周围的力学工具,对比杆与绳子,分析说明各个物体的受力特点,与其有关的题目可以参见如下:1、晾晒衣服的绳子,为什么晾衣绳不易过紧?2、为什么软纸经过折叠后,抗压性能提高?对比拱桥的设计,有什么感想?力的分解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1、10以内数的分解和教学光盘。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五、活动过程(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如: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二)、学习10 的。
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1〉来了几位小矮人?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篇三一、预习目标1、说出力的分解的概念2、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二、预习内容1、力的分解:几个力________________跟原来____________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力的分解》教案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分解力的方法()2、学生会用作图法求分力,并能根据作图法说出力的分解在理论上是无限的3、学生能结合实际需要对指定力进行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能用作图法分析分力的变化4、学生能结合问题体会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力的分解是有用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实际情况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指定的力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判定分力的方向则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课题引入实验演示,引入新课教师演示:两个绳提起矿泉水瓶,一根绳也可以实现。
复习合力分力概念,明确合成的规律。
问题引入:一个力提起重物,能否用两个力来代替。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为后续学习活动提供时间保障。
(2)引导学生发现,在活动中发现规律2.1力的分解多样性的活动设计问题引导:请同学们画两个力,用来替代事先画在投影片上的力。
学生活动:用彩笔把作图分解。
完成作图后,将作图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教师引导:作图是否正确?判断依据是什么?(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叠加不同分组展示并追问:都正确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力的'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力的分解的不唯一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设计意图:实验器材常见,贴近生活。
矿泉水瓶即便落地,破坏作用很小。
通过活动,自然驱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同时用定性分析替代定量计算,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实例四:角色扮演的方式,巧拉汽车问题情境:如何借助绳索和大树将陷入淤泥中的汽车拉出。
小组合作讨论,并请三位同学模拟实验。
学生活动:一位扮演大树,一位扮演汽车,第三个人充当司机。
《力的分解》知识清单《高中鲁科版必修1第5章第2节力的分解知识清单》一、力的分解的基本概念咱先来说说啥是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啊,就是把一个力按照咱的需求,分解成几个分力的过程。
这就好比咱吃一个大蛋糕,把它切成几块,每一块就是一个分力,而那个大蛋糕就是原来的那个力。
比如说,我有一次帮妈妈搬一个大箱子,我感觉特别重,使了老大的劲儿。
这时候我就想啊,要是能把这个力分解一下就好了。
我就试着把这个力想象成两个方向的力,一个是水平方向的,一个是垂直方向的。
这样一想,我好像就没那么累了,因为我知道了这个力是可以分解的,而且分解后的力可能会更好处理。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这个定则说的是,把一个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相邻的两边就可以表示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就像我们拼积木一样,把一个大的积木(已知力),拆分成几个小的积木(分力),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在一起(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的方法1、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分解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
啥叫实际作用效果呢?比如说,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是沿斜面向下的力,一个是垂直于斜面的力。
这是因为重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就是让物体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以及对斜面产生压力。
我记得有一次去公园玩滑梯,我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有两个力在作用。
一个力是让我顺着滑梯往下滑的,另一个力是让我压着滑梯的。
这其实就是重力的分解,那个让我往下滑的力就是重力沿滑梯方向的分力,那个让我压着滑梯的力就是重力垂直滑梯方向的分力。
2、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解决很多力学问题的时候特别管用。
就拿我骑自行车上学来说吧。
我在骑车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力的作用,比如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牵引力等等。
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力,我就可以用正交分解法。
我把这些力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出每个力在这两个方向上的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掌握骑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