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术后护理常规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4.77 KB
- 文档页数:2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无法下床,排便方式改变而造成尿潴留、便秘等;练习深呼吸咳嗽排痰,术后有效排痰对于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练习有效下肢踝泵运动,术后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二) 术前一日卫生处置,如清洗、更衣、剔须、剪指甲等。
(三) 女性患者如果即将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 术前一天遵照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局麻患者不禁食水,腰麻、硬膜外、颈丛及全麻患者术前需禁食 8-12 小时,禁水 4 小时。
(五) 术前一晚如果紧张导致无法入睡,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患者助眠药物。
(六) 手术当日皮肤准备。
(七) 入手术室前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保管。
二. 术后护理
(一) 体位: 全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方可垫枕;腰麻患者需去枕平卧 6 小时后方可垫;颈丛麻醉患者术后清醒后抬高床头 15 度。
(二) 饮食: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饮食指导。
(三) 病情观察: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各种置管妥善固定,预防脱出、阻塞。
(四) 疼痛护理:术后患肢或伤口疼痛,及时对症处理。
避免疼痛影响患者术后休息及康复。
(五)活动:术后每 1~2 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发生压疮;有效深呼吸、咳嗽 10 次/小时;有效下肢踝泵运动 20 组/小时;自主翻身、抬臀、抬腿,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胃肠道蠕动。
(六)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七) 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卧床休息,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需有护士陪同在旁,以防止发生意外。
外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安顿,详细介绍环境、经管医师、义务护士姓名及入院须知,填写各种规定项目,及时通知医师.(二)按时给予饮食及分级护理,急诊入院手术患者,在无医嘱前,不给任何饮食。
(三)入院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2次;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量4次;39℃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1次.连续3日无发热者,改每日测量1次。
(四)新入院患者测量体重1次,每日记录大便一次.(五)病重、体弱、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防备压疮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危重、禁食、鼻饲及大手术后患者应作口腔护理每日1—2次。
(七)急腹症患者未确诊前,不能任意使用热水袋,禁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药物.(八)有伤口者,及时换药,妥善包扎,如有管道外引流者,应接上无菌引流袋,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按引流类型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九)按医嘱给药,采集血液、大、小便标本等。
(十)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时,即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十一)进行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入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手术前护理常规(一)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理解病情及患者思想情绪,说明手术目的及术前、术中、术后注重事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恐惊和疑虑,以取得合作。
(三)手术前1日:1、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2、按医嘱作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实验,并记录。
3、预备手术的皮肤,做卫生处理。
4、按医嘱抽血验血型、血交叉配血。
5、饮食:普通手术者,术前12小时禁食, 4小时禁水,肠道手术者,术前3日进流质饮食,前日禁食;幽门梗阻者,按医嘱术前3日禁食。
6、按医嘱给予清洁肠.7、睡前按医嘱给镇定安眠药物,观察睡眠情况,停止术前医嘱。
8、注重观察病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女患者月经来潮等,应及时同知医生。
(四)手术晨1、女患者将头发梳好,长发者编成2条小辫。
2、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前插胃管。
手术室常用护理常规手术对于人的一生中或许是一场劫难,更是人生的异常转折,在某种意义上,手术是人们生命历程的一种重生。
面对陌生的手术室,患者随之而来产生的恐惧感十分强烈,这然很多患者非常的恐惧和不安。
做好手术室常用的护理,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支持。
下面对手术室常用的护理常规进行介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手术前一日的访视在进行手术的前一天,手术室忽视应当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将手术的大致过程以及麻醉方式向患者介绍清楚,消除患者的顾虑与不安,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正面应对手术。
2、充分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进行手术或者是麻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前的一夜需要注意什么,不要携带贵重的物品前往手术室,要充分保障进行手术部位的清洁,告诉患者为什么需要禁水。
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儿手术更应当如此。
3、提前准备手术物品在进行手术的前一天下午,要准备好第二天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品,对设备进行检测,充分保障手术室手术能够顺利的开展。
4、手术前严格的进行检查,避免手术中出现在错误术前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把手术团队的主要成员、麻醉医师、手术护士以及手术医生等向患者介绍。
让患者感受到充分平等的对待与尊重,让他们感受到专业手术团队的严谨与团结精神,从中获取精神以及心理上的支持。
5、手术室内全程陪伴手术护士应当根全程陪伴患者,患者进入手术后应当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帮助患者维持好安静平和的心态。
6、给予患者液体保护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忽视应当将手术室空调提前打开并调整到适宜的温度,在手术的过程中全程给予患者37℃的恒温液体,消毒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措施,充分预防患者在围术期低体温的情况出现。
7、播放背景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当保持与患者的沟通,甚至可以通过播放比较舒缓的背景音乐的方式来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8、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护好患者的形象不管是在手术前还是在手术后,都需要高度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时将患者术后身上的血迹以及排泄物擦拭干净,并且要帮助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充分维护患者的尊严与形象。
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全身营养状况。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及便血等。
3.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4.生命体征:T、P、R、BP。
5.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6.伤口敷料情况。
7.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肛门是否排气。
8.术后并发症。
【护理要点】1.按出入院病人护理一般常规。
2.根据病情决定分级护理,危重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3.根据医嘱决定饮食种类,通知营养室。
急腹症未开医嘱前应禁饮、禁食,不得给予止痛药、热水袋、灌肠。
4.危重和长期卧床者,皮肤护理2次一日,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褥疮发生。
5.禁食、昏迷、高热和口腔感染者,口腔护理2次/日。
6.除有禁忌外,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做床上活动,视病情可下床活动。
外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术前准备】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练习在床上排大小便。
2.术前1日手术野备皮,嘱病人沐浴、更衣、剪指甲、理发。
3.询问药物过敏史,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如为阳性,用红笔记录,并通知医生。
4.按医嘱抽血验血型、配交叉,以备手术时输血。
5.了解病情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皮肤有无化脓病灶,了解女病人月经来潮日等,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
6.嘱病人充分休息及戒烟,预防感冒及肺部并发症,术前晚按医嘱给安眠药。
7.根据麻醉和手术种类决定饮食种类,除局麻外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8.术前晚测T、P、R,并记录在体温单上,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手术日护理】1.术晨测T、P、R,必要时测血压。
2.术前病人取下假牙,手表等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代管,备好病历、x光片、胸腹带等用物。
3.术前30分钟按医嘱注射术前用药,嘱病人大小便或按医嘱导尿。
4.病人去手术室后,准备麻醉床及术后用药。
【术后护理】1.迎接、安置病人,清点带回的衣物及病历、x光片、胸腹带等用物。
2.向麻醉师了解手术和麻醉过程,询问输液瓶内药物及输液情况,检查病人伤口。
骨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手术前一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2、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
剃去手术区域和切口周围 15~20cm 范围内的毛发。
备皮时勿划破皮肤。
生活不能自理者,为病人进行床上擦浴,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术前 12 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
4、注意观察病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女患者月经来潮应及时通知医师。
5、根据病人病情制订功能锻炼计划,术前讲解教会病人。
二、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不能自主翻身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受限有关3、潜在并发症:肢体坏死、静脉血栓、脱位。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遵医嘱测量血压: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皮肤温度及血运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营养支持:术后 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
排气后可进流食。
3、体位:病人返回病房后,应平稳的搬运到床上,注意保持好病人的体位,手术肢体要有专人保护,卧硬板床。
四肢手术,应平卧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脊柱手术,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线翻身。
术后病人头下可垫软枕(腰麻,全麻除外)。
4、活动与体息:鼓励病人早期做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皮肤压伤。
一般锻炼分三期。
初期:术后一周,协助病人做远端关节肌肉活动。
中期;根据病情、手术方式、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后期:术后两周折线后,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术后72 小时引流量少于 50ml可拔除伤口引流管。
颈部手术7天折线,其它手术 12~14 天折线。
6、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保持良好的心境,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麻醉病人的护理一、麻醉的概念:1、麻醉是指应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消除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疼痛,保障病人平安,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技术。
2、理想的麻醉:平安、无痛、精神安定、适当的肌肉松弛。
3、麻醉的根本任务:〔1〕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2〕保障平安〔3〕为外科手术创造良好条件〔4〕意外情况的防护和治疗。
二、麻醉的分类: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临床麻醉分类如下。
1、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周身不感到疼痛。
它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2、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指将局部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病人局部无痛而神志清醒。
它包括外表麻醉、局部侵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麻醉。
3、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部麻药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是局部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它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脊膜外阻滞,其中硬脊膜外阻滞包括骶管阻滞。
4、复合麻醉是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药物或方法施行麻醉的方法。
它包括静吸复合麻醉、全麻与非全麻复合麻醉等。
5、根底麻醉是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麻醉处理的方法。
三、麻醉前病人的护理:1、护理评估〔麻醉前评估〕:〔1〕安康史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嗜好、既往麻醉史与手术史、药物使用情况。
〔2〕身体状况:心、肺、肝、肾和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牙齿有无缺损、松动、有无假牙。
有无脊柱畸形或骨折,有无椎间盘突出。
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等。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针对性检查〔内镜、CT、MRI〕。
〔4〕心里社会状况。
〔5〕麻醉方法的选择,以病人身体情况、病情程度、手术部位与X围等选择麻醉方法。
2、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焦虑、恐惧:与手术室环境陌生、担忧麻醉效果和预后等有关。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置床位通知医生并行入院宣教。
2.按规定测生命体征和体重。
3.急诊未开医嘱前不给饮食、止痛、镇静剂。
4.入院后次晨留大小便标本送检。
5.进行健康教育如:检查前后注意事项、饮食、用药、术前术后指导、心理护理等。
6.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并按分级护理要求。
7.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8.术后按麻醉方式护理。
9.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脱落、过紧等现象。
10.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量、性质,并记录。
11.大手术病人严格执行治疗饮食,并需进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病人回病室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清醒后按病情更换体位,冬天注意保暖。
2.病人出现躁动时妥善固定肢体或加床档,防坠床。
3.经常巡视病房,清醒病人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停止记录,未清醒每半小时测一次连续12次,以后改为每小时一次,直至医嘱停止。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口唇,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立即给氧或人工辅助呼吸,心电监护,观察血氧饱和度,及时通知医生。
5.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呼吸及咳嗽并协助翻身,按医嘱给予饮食。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术后护理常规1.硬膜外麻的病人回病房后平卧6小时,腰麻病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8-12小时,以后按病情更换体位。
2.了解麻醉平面是否消失,并注意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头痛和恶心呕吐情况,并予相应处理。
3.接病人后即测体温一次,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4次正常后改为每2小时一次,4次正常后改每4小时一次至医生停医嘱。
4.手术后4-6小时不给饮食。
5.了解排尿情况,如术后6小时病人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应协助排尿,必要时导尿。
局麻术后护理常规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2.观察有无麻药反应,如无晕厥、呕吐、烦躁、皮疹等即可进食。
如行锁骨下或肋间麻醉,应注意有无气胸发生。
3.术后每3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连续3次正常停。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术前准备]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一次。
3.对全麻病人,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
【术后护理】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1)4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一0-一4d拆线。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1)初期:术后一~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
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护理一.石膏绷带技术常用于下列治疗目的:(一)保形固定:多用于裂纹骨折,为防止骨折出现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而骨折处的肢体和关节又要保持一种特殊体位,运用小夹板难以达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夹板能达到保形固定作用。
(二)临时固定:有些骨折,经多次整复后对位不好,或肢休肿胀较重,需要先前以体肿胀减轻后再做进一步治疗。
为防止肢体活动而引起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和产生剧烈疼痛,可以临时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将患肢临时固定。
(三)加强内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术复位,用钢板或钢针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
手术后仍无原则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强内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愈合。
一、概述腰麻作为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在腹部、下肢等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腰麻术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痛、腰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
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腰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详细阐述。
二、腰麻术后护理常规1. 术后卧位(1)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减少头痛和血压波动。
(2)术后6小时后,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2.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麻醉平面,如有呼吸抑制、血压脉搏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3. 饮食与饮水(1)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以免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术后6小时后,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粥、汤等易消化食物。
(3)胃肠道手术患者,一般术后24~72小时后,胃蠕动恢复、腹胀消失、肛门排气后方可进少量饮食,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或普食。
4. 排尿与导尿(1)术后6-8小时,患者若不能自行排尿,应诱导排尿,如无效,给予导尿。
(2)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5. 疼痛管理(1)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可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2)疼痛剧烈时,及时联系医生,调整镇痛方案。
6. 头痛与腰痛(1)头痛是腰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2)严重头痛者,可在硬脊膜外腔注入中分子右旋糖酐30ml,减少脑脊液外漏。
(3)腰痛者,可给予局部热敷或理疗。
7. 恶心与呕吐(1)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帮助患者擦净口角及面颊部等。
(2)必要时,给予止吐药物。
8. 保暖(1)麻醉后体温中枢功能暂时失调,患者可能出现体温下降或寒战。
(2)给予保暖措施,如加盖被子、使用电热毯等,但避免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9. 预防并发症(1)血压下降: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制止麻醉平面继续上升;暂停手术操作;从静脉或肌肉注射麻黄素使血压回升。
(2)呼吸抑制:立即抬高床头,给予吸氧或加压人工呼吸,密切观察并安慰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一. 术前护理常规:1.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2. 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3. 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5. 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6. 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7. 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8. 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二. 术后护理常规:1. 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2. 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3.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4.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5. 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三. 出院前护理常规:1.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境;2. 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功能锻炼后有无不适,功能锻炼坚持3个月以上;3. 掌握下床活动的正确姿势,注意坐、行走及劳动姿势;4. 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定期门诊复查,需转入二病区继续治疗者应解释原因消除顾虑[术前准备]1.骨外手术的主要护理常规。
麻醉前的护理:⑴禁食:常规我们都是禁食12小时。
对于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孕产妇排空时间更长。
所以禁食至少6小时。
⑵局麻药物过敏试验:如普鲁卡因。
⑶术前用药:术前30-60分钟进行【4】作好手术后护理的准备:根据手术的不同,为病人回病房提前准备: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器,吸痰管,输液架,呼吸球囊,急救药等物品。
麻醉后护理:一。
椎管内麻醉----硬膜外或者腰麻(1)先取平卧位,6-12h后若无禁忌,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嘱患者禁食水6小时。
(2)应了解麻醉平面是否已消失,并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如有较显著的变化,应立即报告有关医师。
二。
全麻术后(1) 麻醉尚未清醒者,应有专人护理,每15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清醒时止。
如氧饱和度《90,收缩压<90mmHg,脉搏>110/min,应立即报告医师。
监护仪的用法。
(2) 全麻后即使病人清醒,残留的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药物未完全代谢之前,随时可出现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异常,特别是苏醒前病人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黏液堵塞、呕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
各种呼吸道梗阻均需紧急处理。
患者清醒前,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呕吐时,应立即将呕吐物擦净或吸除,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呼吸运动及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有关医师,并同时给氧及(或)作人工呼吸。
(简易呼吸球囊)(4) 警惕患者躁动,防止坠床。
病人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不安和幻觉,应加以保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病人不自觉地拔除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造成意外。
一、麻醉学概念的发展麻醉(anesthesia,narcosis)的原意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镇痛(analgesia) 则是可逆性的使整个机体或局部痛觉消失,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触电护理常规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强心药等。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地供氧。
3.心电监护者至少连续观察24小时,便于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4.局部创面严格消毒,无菌包扎。
注意受伤部位血运、肢体的颜色、皮温及气味。
5.留置尿管者,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6.加强复苏后生命体征监测,对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7.躁动时使用约苏带、加床挡。
8.注意做好解释,消除家属和病人的恐惧。
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1.迅速控水。
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及口鼻内污物或分泌物,防止舌后坠。
2.建立静脉通道,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心衰。
3.及时取血标本,监测血气及生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留置尿管者,准确记录出入量。
5.胃肠减压,吸出为内容物。
6.体温过低,采取复温措施。
7.如有外伤、骨折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常规。
8.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注意定时翻身、拍背。
中毒护理常规1.详细询问病人及陪同人员,毒物种类、剂量、中毒的途径及时间。
2.休克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咽部、鼻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3.彻底清除体表毒物,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温水清洗体表、头发、皮肤皱褶、甲缝,禁用热水。
4.胃肠道中毒者尽早使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理胃肠道毒物,洗胃过程应注意呼吸的变化,洗胃病人注意保暖。
腐蚀性毒物禁止洗胃。
5.留取呕吐物、洗胃液或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做好毒物鉴定。
6.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瞳孔及尿量的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1次。
7.根据中毒物的不同,遵医嘱给予相对应的解毒剂,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并记录用药后反应。
8.随时注意排泄物(呕吐物、尿、粪)的性状、颜色、气味,有异常时及时送检。
9.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要有专人护理,加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腰麻术后护理常规介绍
导语: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对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患者在身体恢复过程中,家属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这样避免诱发患者身体
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对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患者在身体恢复过程中,家属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这样避免诱发患者身体有其他疾病出现,使得患者身体受到损害,那腰麻术后护理常规都有什么呢,是很多患者和家属不了解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腰麻术后护理常规:
术后疼痛是由于人体对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后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
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不断进步,对疼痛的治疗和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文献报道,外科择期手术75.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患者术后72h仍疼痛不止[1],使患者免于疼痛是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术后疼痛的重视与处理。
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1.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腰麻时血压下降可因脊神经被阻滞后,麻醉区域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所致。
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麻醉平面有密切关系。
麻醉平面愈高,阻滞范围愈广,发生血管舒张的范围增加而进行代偿性血管收缩的范围越小,故血压下降愈明显。
一般低平面腰麻血压下降者较少。
合并有高血压或血容量不足者,自身代偿能力低下,更容易发生低血压。
若麻醉平面超过T4,心加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易引起心动过缓。
血压明显下降者可先快速静脉输液200-300ml,以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可静注麻黄碱。
心率过缓者可静注阿托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