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4章 人格与价值观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40
组织行为学重点内容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技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识别并对比三种基本的管理角色。
答: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管理者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
组织行为学考试资料(仅供参考)第2章个体行为的基础能力:指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
心理能力: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体质能力:对于那些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化程度要求较高的工作而言。
多维智力:认知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和文化智力。
年龄、性别、种族和任职时间如何影响工作绩效?学习: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包含变化;变化应该相对持久;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解释经典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只要无条件刺激物出现,这种反应就会发生——无条件反应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条件反射的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是被动的。
对比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之间的差异。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通过学习,个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而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操作性行为:是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个体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的观点,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扩展。
行为塑造的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描述间断强化的四种类型。
连续强化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间断强化:比率强化:取决于被试做出反应的数量,当某一具体行为重复了一定数量后个体才可得到强化。
间距强化:取决于上次强化过后所经历的时间,个体在第一次恰当的行为之后要再经历一段时间才会得到强化。
固定时距: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给予一次强化。
(在固定的时间间隔下给予奖励。
)可变时距:根据时间分配奖励,但强化物却是不可预测的。
(在可变的时间里给予奖励。
)固定比率:当个体的反应积累到一个固定数目后,便给予奖励。
(根据固定的产出次数给予奖励。
)可变比率:当奖励根据个体行为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时。
(在变化的产出次数基础上给予奖励。
)行为校正有哪五个步骤?典型组织行为学校正方案:识别关键行为;开发基线数据;确定行为结果;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评估绩效改善状况。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斯蒂芬·P·罗宾斯。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第二章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
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海德提出的。
影响角色认知的因素: 1对角色社会期待的明确程度 2)角色学习和经验的程度 3)环境及时代的变化;社会知觉偏差的类型: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知觉、思维方式、气质与性格、情绪与情感、情景以及周边环境。
前景理论—丹尼尔·卡纳曼;渐进决策模型—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第三章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情景。
个性的特点:1.总和性;2.稳定性;3.差异性;X理论—麦格雷戈—经纪人—恐吓惩罚型;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社会人—奖励型;Y理论—麦格雷戈—自我实现人—激励特性型;超Y 理论—薛恩—复杂人—权变性;Z理论—大内—文化人—文化型。
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①职业和气质相匹配;②根据气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做的思想工作;③人员配置要考虑气质的相辅与互补性;性格是个体对实现稳定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相关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力、性向和成就三种。
智力是指个人的一般能力;性向是指个人可以发展的潜在能力;成就是指个人通过教育或培训对学识、知识和技能方面所达到的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