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有多长(省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10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米,知道1米有多长;2.能够使用1米这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解决相关的长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使用1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1米这个长度单位,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箱、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笔记、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1米有多长,知道1米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图片。
” 在课件上展示1米长的绳子、1米长的板子等多种物品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1米的认知。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让一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他们小组的长、宽和高。
并让学生们试着使用自己的刻度尺来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引导学生们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课桌上摆出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该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如:“先测量长度再对比大小”、“不一定每个物品的长度都是整数”等等。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讲述今天所学内容,辅以课件上的总结页面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请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学生们的合作情况和测量动手能力;2.学生们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记录能力;3.教师从课堂讲解笔记和课堂表现中获取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便于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里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家里的客厅、卧室的长度和宽度,了解自己居住环境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了解其他单位的含义和使用,如厘米、分米等等,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点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二、自主合作探究: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1、认一认,想一想: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板书课题2、比一比,说一说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认识米1米=100厘米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打开自己的手臂等学生小组合作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四、归纳反思: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一拃长约15()黄瓜长约20()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橡皮长约3()树高约10()李老师身高约175()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学生汇报收获板书设计:1米有多长1米=100厘米1m=100cm。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差异,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米尺,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赛跳远,如何判断谁跳得更远?”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有1米长?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1米有多长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③汇报量的结果3、量一量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 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分三组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米尺上有什么?(可以让学生拿着米尺观察,老师及时做记录)教师总结:米尺的一面有线和数。
米尺上的线叫做刻度线:数是从0到100,课件出示:从0刻度到100刻度线的距离是1米。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学生会发现手中1米长的尺子,其实就是100厘米)教师总结:1米和100厘米是一样长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关系用式子写成: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代替,厘米可以用“cm”代替,所以还可以写成:1m=100cm(二)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1、感知1米的长度(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米长的绳子。
请同学们轻轻的拉着绳子的两端(教师示范)。
提醒学生,这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要求学生手臂保持不动,轻轻放开绳子,看一看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2)试试看: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1米有多长。
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一次忙。
同桌互相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3)找2名同学比划1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全班一起比划1米的长度给老师看。
2、感知一米的高度(1)老师示范:老师把米尺竖放,请学生观察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2)请你估计一下,从你的脚底到哪里是一米?点名2名同学估计,并用米尺测量。
提出问题: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引导学生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身上会有不同的部位)(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生:黑板的宽,门宽……(三)小小估计员估计黑板的长度: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块黑板,估一估黑板有多长,把你估计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量一量:(1)估计的是否准确,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量?(2)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3)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教学活动3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 米有多长(1)》(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3课时 1 米有多长(1)·教案班级:课时:课型: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
但“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回报自己的亲身体会。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知道1 米有多长,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1米有多长,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动物游乐园。
师:星期天上午,小兔子、小乌龟和长颈鹿一起去“动物游乐园”里玩,到了游乐园门口,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进了游乐园,门卫却把长颈鹿挡在了门外。
这是为什么呢?师:请同学们想一想长颈鹿为什么被挡住了呢?生1:因为它太高,进不去。
生2:因为它没有买票。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呀!游乐园的门卫叔叔在跟长颈鹿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原来是长颈鹿太高了,需要买票进入。
师:为什么兔子没有被门卫叔叔拦住呢?生1:因为它不用买票。
师:小乌龟需要买票吗?为什么?有学生说需要买票,也有学生说不需要买票。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需不需要买票呢?学生思考。
生:要只知道乌龟有没有超过1米。
师: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板书课题:1米有多长(1))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来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